•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5
  • 5
  • Tagged with
  • 5
  • 5
  • 5
  • 5
  • 5
  • 4
  • 4
  • 4
  • 4
  • 4
  • 4
  • 3
  • 3
  • 3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中國大陸上市公司少數股東權益保護之研究—以少數股東權為中心 / Protection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interests in Mainland China Listed Companies-Focusing on the minority shareholders’ rights

胡婷婷, Hu, Ting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司治理是否完善,不僅影響公司自身發展,亦會衝擊國家整體金融秩序。近年來,國際間在公司治理議題上,有強化股東權之趨勢。保護股東權益、便利股東權之行使,對於健全公司治理尤為重要。中國大陸1993年公司法中所架構的公司治理結構並不完整,其中關於少數股東權益的保障機制亦是寥寥無幾。中國大陸公司法於2005年進行了大幅修正。其中,為避免控制股東濫用多數決原則,破壞公司治理之監控機制,2005年公司法賦予少數股東多項權利。少數股東權之設計,不僅是防止董事會濫權,侵害股東利益的監督機制;也是股東平等原則下,少數股東在股東會採多數決下獲得平等對待的具體展現。 本文圍繞中國大陸2005年公司法中所規定的四項少數股東權展開,介紹少數股東之股東會召集權、提案權、代表訴訟和解散裁判訴請權在中國大陸公司法中的具體規定,整理台灣相關立法規定以供參考比較,并嘗試對中國大陸公司法提出完善建議,期能達到強化少數股東權保障之目的。 / Corporate governance not only influences company, but shocks global economics. In recent years, international tendency has strengthened the shareholders’ right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It is obviously important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 to protect the sharehold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facilitate the exertio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n Mainland China Company Act of 1993 was not complete, which on minority interest protection system was also few. In 2005, Mainland China Company Act was substantially amended. In order to avoid abusing the majority rule, damaging monitoring syste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Company Act of 2005 gives a number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righ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four minority shareholders’ rights in the Company Act of 2005, introduces their specific regulations, sorts out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 in Taiwan for reference comparison, tries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Mainland China Company Act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minority shareholders’ rights.
2

股東會通訊投票制度與少數股東權益保護之研究

李長錦, Li,Chang Ch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公司法在94年6月22 日通過增訂修正條文,新增通訊投票制度,並賦予股東提案權及董事、監察人提名制度。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配合公司法新增通訊投票相關規定,於94年12 月15 日發布修正公開發行股票公司股務處理準則,以使公開發行公司採行書面或電子方式行使表決權時之股務作業有所依循,使我國上市上櫃公司正式跨入股東會通訊投票時代。不過法令修正後逾三年除台灣期貨交易所股東會採用通訊投票外,並無其他上市上櫃公司採行,使通訊投票制度徒託空言。 97年6月13日共計有637家上市櫃公司選在同一天召開,過度集中化的結果,不僅股東分身乏術無法參與公司一年一度股東會,也嚴重影響小股東參與監督、瞭解公司經營等權益。 股東會是小股東實踐股東權益及落實股東行動主義最佳的場合,也是公司實行公司治理具體表現。但近幾年股東會撞期情況始終未獲改善,為有效解決此一問題金管會證期局積極宣導通訊投票制度的優點,希望上市上櫃公司採行通訊投票制度,讓股東在親自出席和委託出席之外,多增加一項參與股東會方式。 股東會通訊投票制度亦新增股東會提案權和董監事提名董監事制度,讓少數股東權益能擴大參與公司決策與經營。我國通訊投票制度雖然已有法源和運作平台,但企業普遍對此制度仍不熟悉,未來要擴大推行,有賴主管機關政策輔導和提出獎勵措施,初期如果能鼓勵大型企業或法人持股比重較高公司帶頭做起,則我國通訊投票制度則可望步上正軌。 通訊投票制度最早由美國開始,目前英國、日本、澳洲、香港等國皆已實施多年,我國起步並不算晚,實施股東會通訊投票不僅與國際接軌對我國企業推動公司治理和股東行動主義亦有正面評價。
3

我國股東提案權制度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shareholder proposals in Taiwan

陳麗欵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4年後我國陸續爆發博達科技、訊碟等弊案,已重擊原已推動之公司治理成效,更突顯了公司治理除設置獨立董監事制度外,應另循其他管道之必要性。其中為強化企業內部機制, 2005年6月即修法引進「股東提案制度」,增訂公司法第172條之1之規定,以響應「股東行東主義」之潮流趨勢,建構並強化股東行使股東權之機制。此制度完成立法後迄今已近4年,歷經具體實務個案之洗鍊,已逐漸顯現適用上之爭議。基於此因素,本研究擬藉由對實務上具體案例所衍生爭議之觀察,重新檢討公司法第172條之1之立法是否存有疏漏或失當之處,進而歸納提供建言,冀望能建制符合我國國情之股東提案制度。本論文之研究架構安排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針對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提出說明,並就研究範圍限制及本論文所採之方法予以敘明。 第二章為公司治理趨勢下股東行動主義之展現。包含探討公司治理、股東行動主義與股東提案權關聯性及我國公司法第202條與股東行動主義之關係,並就我國股東行動主義下之2005年公司法相關修正作一簡要說明,以期初步了解股東提案之概念。 第三章為股東提案權在外國法制之發展。因我國股東提案權係參考美、日立法例,本章將簡要介紹美國、日本及我國股東提案權制度,同時對照本制度於美國、日本、台灣之相異處,以比較法方式作初步分析,以作為後續分析我國實務個案時,修正方向之參考。 第四章為我國引進股東提案權之案例評析。擬就我國股東提案制度於2005年引進後4年內,於實務個案公司之落實情形;並將嘗試從個案整理出現行法令缺失,並提出本文見解及解決之道。 第五章為股東提案權在我國實行結果之探討。藉由結合國外法制比較及分析個案實務運作上所產生之不足處,並提出立法上之建議,盼能建構出一套適合我國之股東權制度,以促進股東行動主義在我國之實踐,以完善我國之公司治理。 第六章為本文之結論。綜合各章之論述,再予以精要整理,最後提出本論文之研究心得與意見。
4

股東會與董事會權限分配之研究 / Study on the allocation of decision making power between the meeting of shareholders and the board of directors.

劉娟呈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司在法律上為獨立之法律個體,惟公司業務之經營與執行,必須仰賴「公司機關」來行使。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由於規模通常較大,股東人數眾多,若公司之大小事務皆必須由全體股東來決定的話,公司之經營勢必無法進行。是以,各國立法例針對股份有限公司之內部機關之設計與權責,皆訂有詳細的規定。而股東會和董事會作為股份有限公司中兩個最重要的機關,其間的權限分配問題可說是公司法制設計上最基本且重要的問題之一。我國公司法第202條即規定除公司法或章程明文規定之應由股東會決議之事項外,均應由董事會決議行之,一般認為乃係因應所有與經營分離之潮流。 惟近年來公司弊案叢生,公司經營者利用職務之便,不顧公司股東及相關利害關係人之利益,圖利自身,使公司之經營發生危機,更甚而危及整個金融體系之安定。各國立法例開始積極檢討,傳統之權限分配規定是否已經不符合實際,進而產生了公司治理運動。公司治理之重要性亦在我國受到重視,其中期待股東積極參與以維護自身權益的「股東行動主義」更在近年來我國公司法之修正中得到落實。民國九十四年六月通過之公司法第172條之1,明文引進「股東提案權」,即為其一。另外,公司法第192條之1亦引進了董事候選人制度,其中賦予「股東提名權」。 然而,現代公司法制因應所有與經營分離所發展出的各種理論,在適用上是否有檢討的必要?現行法下股東會與董事會經營分配的規定,是否有修正之可能?甚且,上述強化股東權限之增訂,相對於公司法第202條,兩者似乎呈現了不同之趨勢。公司法第202條之規定是否和「股東提案權」和「股東提名權」所揭示的股東行動主義有所衝突及矛盾?以上種種問題,本文從公司內部機關之法制設計出發,探討股東會與董事會權限分配之立法例及相關問題,並探討股東提案權及股東提名權於我國現行公司法之架構之下,可能產生之相關問題。 從最根本的股東會與董事會權限分配,到系爭制度在實務運作上所產生之爭議,做進一步之釐清與分析。 第一章為「緒論」,分為研究動機及研究目的、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及研究架構等三部分。主要係在介紹論文之基本理念與架構,使讀者能初步瞭解本論文之重點所在。 第二章為「股份有限公司內部機關之權限分配」。首先本文欲先介紹股份有限公司之內部機關,接著介紹公司內部之決策是如何形成,以股東會中心及董事會中心兩種模式為主軸。最後,就公司內部個別機關加以說明其權限分配。 第三章為「權限分配之外國立法例及相關爭議案例探討」。本文於此部分介紹在美國及日本法下公司內部機關之權限分配方式,並針對股東會及董事會權限分配部分所產生之相關爭議問題加以探討。 第四章為「我國股份有限公司之內部組織與權限分配」。本章將介紹我國股份有限公司之內部權限分配。首先說明個別機關之權限,接著就股東會及董事會權限分配之部分,對於公司法第202條修正後所產生的後續法律問題加以整理說明,並就現行法下需要修正的部分,嘗試提出本文見解。 第五章為「股東提案權及股東提名權」。本章將介紹股東提案權及股東提名權之規定。首先就公司治理運動談起,由其發展連結至股東行動主義在我國被實踐之結果。第三節和第四節則專論股東提案權及股東提名權之相關外國立法例及規定,並加以介紹我國規定及相關案例。第五節則就公司法第202條之修正與股東行動主義之引進可能產生之衝突及調和,嘗試提出評析及看法。 第六章為「結論」。
5

我國股東會通訊投票制度之研究 / A Study of Electronic Voting in Taiwan

謝昀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於2005年時,為促進我國公司治理之發展,提升股東行使表決權之便利性以鼓勵股東參與股東會之議決,落實股東民主與股東行動主義之精神,並因應我國上市櫃公司股東會開會日期過度集中之問題,引進於國外行之有年之通訊投票制度,使股東除得選擇親自出席或委託他人出席股東會外,尚得選擇使用書面或電子投票方式行使表決權,立意甚為良善。然此制引進至今,實務上自願採用之公司甚少,使此制度之優點無法充分發揮。   為檢討我國通訊投票制度使用率偏低之問題,本文先自公司治理原則之觀點,探討股東參與對公司治理原則而言之意義,並建立通訊投票制度與公司治理原則之關聯,突顯通訊投票制度之價值。其次,介紹美國、英國、日本、歐盟等之通訊投票法制與實務運作情形,以了解國際脈動、發掘我國制度之現存問題,並藉由國外實施通訊投票制度之經驗,反思我國通訊投票制度未來之發展方向。   另就我國通訊投票之法制與實務部分,與股東資訊權有關之規範,如我國召集通知之發送或公告時點、召集通知之記載與臨時動議、召集通知之電子化、議事手冊及會議資料之製作與周知方式等,應朝更透明化之方向發展,並應使股東得以更直接之方式獲取相關資訊。另一方面,亦應使符合一定條件之公司負有提供英文版召集通知與議事手冊之義務,以利機構投資人妥適行使表決權。   其次,就通訊投票之規範上,公司法第177條之1與第177條之2之規範內容,有諸多過度遷就股務作業之規定,有所不妥,書面或電子投票之方式與作業程序規範密度亦有不足。另在電子投票制度上,未能顧及電子投票方式之即時性與互動性,僅採「事前的」電子投票制度,亦過於保守。此外,與通訊投票相關之制度,如分割行使表決權制度、董監候選人提名制、股東提案權制度等,亦宜一併檢視。   本文認為,為符合現今國際潮流、提升我國公司治理、促進電子投票制度之使用,前揭我國規範之未盡之處,未來皆有進行全盤檢討並加以修正之必要。

Page generated in 0.019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