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5
  • 5
  • Tagged with
  • 5
  • 5
  • 5
  • 5
  • 4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政黨形象:隱喻抽取技術(ZMET)之應用

江羚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探索國民黨與民進黨形象,研究方法是援引行銷學者Zaltman於一九九○年代發展出的隱喻抽取技術(Zaltman Metaphor Elicitation Technique,簡稱ZMET),透過圖片為中介與一對一深入訪談,來挖掘「人們內心想法」。在訪談政治大學十二位學生後,研究發現從ZMET訪談分別總結國民黨與民進黨形象共識地圖的分析,除了其研究結論與量化問卷調查結果相較,能夠得到相互印證之外,也確實有助於對政黨形象內涵提供更豐富的瞭解。   由TEDS2004P與2008P資料顯示國民黨是「代表有錢有勢者」、「具有執政能力」、「與黑金掛勾」的形象;以及民進黨「代表台灣人利益」、「代表一般民眾利益」、「與黑金掛勾」形象提高,皆能為本文運用ZMET的研究成果:共識地圖,所含括。此外對於國民黨,更挖掘出老舊、變革遲緩、權力大、權力封閉、不親民…等形象。民進黨則是堅韌、多元參與、躁亂、擅於變革、狹隘本土意識…等形象。   因此,相對於國內慣用問卷調查方式提供政黨形象的描述,本文研究則(一)初步印證,運用於商學院市場調查的ZMET,得以援引做為政治學界探索政黨形象的研究方法。(二)從本文所挖掘出國民兩黨形象的內涵,可做為改良現行政黨形象問卷題目之基礎;亦得供為兩大黨於未來在定位或行銷時的建議。 關鍵詞:政黨形象、隱喻抽取技術(ZMET)
2

青年學生的媒體使用與政黨形象認知研究 / College students' media use and party image perception

岳蕙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重點為:(一)國內三政黨在青年學生心目中的重要形象屬性:(二)青年學生媒體使用對三政黨形象屬性認知上的影響力:(三)影響青年學生對各政黨形象情感評價的主要預測變項。 研究方法主要採問卷調查,以全臺灣四年制大學院校85學年度日間部一年級學生為母體,採多階段分層抽樣,計抽出28所大學,共發出2400份問卷,自民國86年3月18日執行日起,自同年4月17日止,有效問卷1391份。 研究結果發現,大部份受訪的青年學生(58%)表示,對國民黨「沒有」任何特別欣賞的地方;有表示意見者中,對國民黨較欣賞的政治特質包括:穩重、改革、做事;與政黨本身人才濟濟、歷史悠久等。對民進黨特別欣賞的政治形象特質包括:魄力、本土、有理想、有衝勁;對新黨較欣賞的形象包括:清新、形象清新;以及政黨本身支持者水準高、多中產階層。 另一方面,受訪青年學生對國民黨特別反感的政治特質包括:貪污、腐敗、守舊、專制、官僚、不負責、故步自封、有太多包袱、說一套做一套;對民進黨特別反感的政治特質包括:偏激、暴力、方向不明確、為反對而反對;對新黨較反感的政治特質包括:作秀、牆頭草兩面倒;以及,政黨本身,例如,內鬥、內鬨、不團結、家變。 另外,本研究也利用受訪青年學生回答國內三政黨在其心目中的重要形象屬性,觀察思維結構體的應用程度,結果發現,受訪青年學生的思維結構並不十分豐富、多元。絕大部份青年學生回答比例最多的是回答2個答案;其次是回答1個答案。至於新黨,沒有答案者佔最多數,其次是一個答案。同時,本研究發現,政黨支持、政治興趣,以及看電視晚間新聞次數的多寡,是影響受訪青年學生政黨思維結構體的最佳預測變項。 有關青年學生媒體使用與其對三政黨議題形象認知上的關聯性。本研究利用主成份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發現,以各政黨對議題重視的程度為依變項,三黨中僅民進黨的議題形象與受訪者的媒體使用有關,國民黨與新黨並未達統計顯著水準。受訪青年學生政論性雜誌閱讀量,電視晚間新聞收看量,報紙閱讀量都是預測學生對於政黨議題形象的有效預測變項。 最後,研究發現,政治興趣與政黨支持是影響受訪青年學生認知政黨形象的重要預測變項,這樣的發現,大體上支持認知者決定論的假設,另外,從媒體刺激論的角度觀察,電視新聞收看量則是影響學生對政黨形象認知的重要變項。此外,看三台(無線)與看三台以外(有線)電視晚間新聞的受訪青年學生對政黨形象認知也有統計上顯著的差異。
3

報紙報導的國民黨與民進黨形象變化研究-以2000年2004年總統選舉為例

張嘉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黨與民進黨近期的政黨形象及其變化,以2000年及2004年兩次總統選舉期間為研究範圍,觀察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三家報紙報導中所呈現的國民黨與民進黨形象。另外,本文同時也分析選舉前的媒體民調資料,藉以了解選民對政黨形象的認知。
4

女性獨立選民的政黨形象研究

陳惠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女性獨立選民的社會背景特徵,以及她們和國民黨、民進黨之間的連結關係,透過TEDS 2004年總統面訪調查的資料,及焦體團體訪談的資料,來分析她們對兩大政黨的印象。 在調查資料方面,分別透過女性獨立選民和男性獨立選民、女性非獨立選民的比較,發現女性獨立選民在個人社會背景、情境、政治涉入等因素,與後兩者有顯著的差異。其中,在年齡方面和過往的研究有稍許的出入,不同於生命週期理論所預期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政黨認同愈趨強烈,年齡愈長的女性反而易成為獨立選民,這或許跟她們長久以來經歷一連串的政治動亂,導致她們愈遠離政治有關;另在教育方面,過往的研究也都指出獨立選民的教育程度是較低的,而本文發現女性獨立選民雖然教育程度偏低,但高教育程度的比例卻有增加的趨勢,這顯然與教育的普及化,提升了整體選民教育水準不無關係。 整體而言,女性獨立選民的特徵為年齡在60歲以上及40~49歲者、中低教育程度者、居住在北部地區、職業為家管、低收入家庭者、已婚、低政治涉入者。 在焦點團體方面,女性獨立選民受到不同的教育、情境、政治涉入等變數的影響,其對國、民兩黨產生不同的政黨形象認知差異。女性獨立選民對兩黨形象的正面評價多於負面評價,這或許可從女性強調人際關係的連結、與歸屬感的角度解釋,所以在態度上對政黨的評價,會來得比較正面。整體而言,女性獨立選對政黨整體性的形象內涵建立在對社會大環境變動的關懷上,更確切地說是建立在兩黨相互比較的基礎上而來。 相較於以往有關選民對政黨形象的研究指出,大部份的選民對國、民兩黨在政治性立場上(如統獨議題、兩岸關係等)的差異有清楚的印象,但從焦點團體訪談中,發現女性獨立選民甚少從政治性的角度來描繪兩黨的形象,這似乎某種程度上可說明女性獨立選民是較遠離政治的,不習慣或不喜歡以意識形態或抽象觀念的途徑來理解政黨,而是連結到與生命經驗關懷相關的層面,關注的是一般社會性面向的議題(如民生經濟、教育問題等),而這些往往較能誘發她們對政治討論的興趣。 最後,本文認為調查研究和焦點團體研究的方法是相輔相成的,透過調查資料的分析,瞭解女性獨立選民的特質及對政黨的一般印象,而焦點團體研究在這基礎之上,將訪談的結果用以補充、或解釋一些量化資料所無法得知道的政黨形象內涵。
5

我國獨立選民的發展與變遷(1989∼1999) / The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Situation of Independent Voters in Taiwan(from 1989 through 1999)

莊天憐, Chuang, Tien-L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關於政黨認同的研究中,除了明白表示出政黨認同的這群人之外,其餘沒有明白表示出政黨認同的選民,通常被歸類為所謂的「中立無反應」者,或是「獨立選民」。然而,這群沒有明白表示出政黨認同或投票對象的受訪者是否真是中立或無反應者,抑或真是獨立選民呢?葉銘元(1994)針對我國的獨立選民曾做過相當詳細的研究,本文接續其研究,選擇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面訪資料,針對1989年至1999年間我國獨立選民的發展與變遷情形,分別就「我國獨立選民政黨認同及社會背景的發展與變遷」、「我國獨立選民政治涉入的發展與變遷」、「我國獨立選民投票取向的發展與變遷」及「影響獨立選民發展與變遷的因素」等方面作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我國獨立選民的比例雖然有下降的趨勢,但是近年來此種趨勢似乎有逆轉的情形,且獨立選民比例的高低的確會受到選舉制度不同的影響。獨立選民的社會背景也和政黨認同者有差異,他們的政治涉入較政黨認同者為低,對候選人及政黨評價較低,對議題保持中立的立場,投票時比較會考量候選人的條件優劣,較不會依政黨界限投票。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獨立選民的組成上是由政治知識及政治涉入較低的「冷漠型獨立選民」,逐漸轉變為政治知識及政治涉入較高的「理想型獨立選民」。 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上,我們發現新世代及新新世代選民中獨立選民所佔的比例是較低的,因此我們可以預期,獨立選民的比例應該還有下降的可能性。在民主化的進程繼續推展,政黨政治日益成熟穩定之後,我們預期有政黨認同的選民會呈現增長的趨勢,與此同時,獨立選民並不會大幅度的減少。基於獨立選民是理想公民的期待,我們相信還是會有一定比例的民眾認為自己是獨立選民,但正如同我們觀察到的,此時的獨立選民將不再是對政治一無所知,或是對政治冷漠的冷漠型獨立選民;而將成為對政治保持高度關注,並能依自己客觀的態度做出政治決定的理想公民。 / In most studies about party identification, people who do not clearly indicate their party identification are usually classified as so「neutral non-respondents」or 「Independents」. Are these respondents really neutral or non-response, or are they really independents ? Yeh Ming-Yuan (1994) has done detailed research on independent voters in Taiwan. This thesis follows his research, using individual level survey data to analyze the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situation of independent voters in Taiwan from 1989 through 1999. In particular, this thesis examines changing party identification and social background of independent voters, changing political involvement among independent voters, changing vote intentions of independent voters, and the facts which have influenced the develop of independent voters. Our research outcomes have shown that although the percentage of independent voters in Taiwan has declined, in recent years this trend seems to have reversed, The percentage of independent voters has actually been influenced by changes in the electoral system.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social background between independents and party identifiers. The degree of political involvement of independent voters is lower than that of party identifiers. Their evaluation of candidates and parties is also lower than those of party identifiers. They tend to stay neutral to all political issues when making their voting decisions, they tend to consi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candidates, rather than voting by the boundary of parties. However, we also discover that independent voters are gradually evolving from "apathetic independent voters", with lower political knowledge and lower political involvement, to "ideal independent voters", with higher political knowledge and higher political involvement. Looking to the future, we discover that the percentage of independent voters in the next generation and the generation after that are much lower. Hence we can predict that the percentage of independent voters will likely decline. With the continuing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and the increasing maturity and stability of party politics, we expect that the percentage of party indentifiers will grow. However, this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at the percentage of independent voters will decline dramatically.Because of the expectation that independent voters are the ideal citizens, we believe that there are still a certain percentage of people who will consider themselves as independent voters. Hence, independent voters increasingly will not be "apathetic independent voters" who know nothing about politics. On the contrary, they will become "ideal citizens" who keep highly concerned about politics and make political decision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subjective attitudes.

Page generated in 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