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5
  • 5
  • 1
  • Tagged with
  • 6
  • 6
  • 6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會計年度報告公告之時間性研究

陳克豪, CHEN, KE 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透過事件研究法來測試年報公告之時間性(Timeliness)與其所顯示之好消 息(Good news) 或壞消息(Bad news)間之關聯性。本研究所要探討之問題如下: 1.上市公司公告時間分佈之情形如何? 2.是否公告時間落差越長,會計年度報告之資訊內涵越少? 3.是否有好消息提前公告,壞消息延遲公告之現象? 4.是否市場會將延遲公告視為壞消息之訊息? 5.民國77年證券交易法之修訂是否對問題1.至問題4.之現象產生影響? 本研究之對象為上市公司民國71年至民國80年之會計年度報告。資料來源為工商時報 及經濟日報。又因民國77年證券交易法之修訂,遂將資料分為民國71年至民國75年及 民國76年至民國80年二組,藉以比較二組之特性,看是否證券交易法的修訂有其影響 。 第一組55家公司,共計275 個觀察值;第二組49家公司,共計245 個觀察值。 茲依本文所要解簽的問題將本研究之結果彙總說明下: 1.民國71年至75年,證券交易法尚未修正之前,公告期間之分布從84天以下到197 天 以上,在證券交易法修正後,民國76年至民國80年,除了3 個觀察值之外,公告時間 落差均縮短至126 天以下,對於時效性有明顯之提昇。 2.從個別公司之公告習性來看,民國71年至75年及民國76年至80年前後二組的差異有 : (a) 公告時間落差分布之標準差由14天縮短為6 天 (b) 公告時間落差分布之全距由38天縮短為16天 (c) 與前一年度公告時間落差差異之絕對值由17天縮短為7 天。 3.未發現公告時間落差越長,會計報告之資訊內涵亦隨之降低的現象。 4.未發現好消息提前公告,壞消息延遲公告的現象。 5.未發現延遲公告本身即被視為壞消息之一訊息的現象。
2

「転回」の思想―ハイデガーの思索の道に通底する中心的なモチーフについて―

貫井, 隆 26 March 2018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21179号 / 人博第851号 / 新制||人||203(附属図書館) / 29||人博||851(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人間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安部 浩, 教授 佐藤 義之, 准教授 戸田 剛文, 准教授 青山 拓央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3

此在的時間性與存有的超越界域──對《存有與時間》的一個探究

陳昀鍾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作為對《存有與時間》的一個探究,其研究焦點主要是針對《存有與時間》第一部的寫作計畫──藉由時間性詮釋此在,解說時間之為存有問題的超越界域──探究為何任何一種存有理解皆必須以時間為其可能界域?我首先闡釋了存有理解的可能性條件──此在的時間性,而其所綻出的超越界域,乃是存有的時間狀態,此在理解投設存有之所在。不過,在海德格的前期思路中,尚未超出界域思維,徹底達致存有自身,對於這部分我將從後期思維加以補充說明。
4

詮釋與反思--現象學作為方法論在海德格與胡塞爾間之差異 / Hermeneutic and Reflection

張國賢, Chang, Kuo-Hs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目的在探討作為方法論的現象學,在胡塞爾與海德格之間如何產生轉變.討論的主軸在於時間性,討論的起點則從意向性開始.第一章導論部份在提出胡塞爾與海德格現象學態度的不同,首先就表現在對意向性的看法上.本章論證了意向性作為問題討論之起點的必要性,以及意向性引發之種種問題.第二章則深入探討胡塞爾之意向性是否為最基本的結構,並論證海德格提出意向性之存有的必要性.第三章探討海德格所論之意向性之存有與超越性之關係,並說明超越性的時間意義.第四章論述了胡塞爾與海德格兩人對時間性的不同看法.第五章以時間性看法之差異,導致兩人哲學的分歧,並以<意義>和<主體性>兩個主題來檢視此一問題.
5

台灣上市公司自願性盈餘預測時點特性之研究

陳東良, Chen, Tung-L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係以實證方式,探討我國上市公司自願性盈餘預測時點之時間特性。此處所指自願性盈餘預測,係指公司內部(包括管理當局、董事會)主動揭露未來一年之盈餘預測,不同於證管會所規定之強制性盈餘預測或分析師預測。   研究主題如下:   1. 台灣上市公司自願性盈餘預測時點之分佈情形與特性為何?2. 公司自願性盈餘預測時點是否具有好消息提前預測,壞消息延遲預測之現象?3. 公司自願性盈餘預測的修正幅度,是否會隨著與被預測年度之會計年度終了日的接近,及預測次數的增加而下降?4. 公司自願性盈餘預測的宣告,是否具有資訊內涵?5. 未預期盈餘與累積異常報酬間,是否存在變動幅度及變動方向相同的現象?本研究測試期間為民國80年至民國84年,計有樣本公司328家,1799個觀測值。並分別將樣本以盈餘預測時點依區間分組、依盈餘預測次數分組及盈餘預測時點之星期分佈等三個角度切入探討。   彙總本研究之實證結果如下:   一、自願性盈餘預測的時點分佈1. 公司自願性盈餘預測的分佈時點呈低闊峰的型態,不同於強制性財務報表公告呈正偏態及高狹峰。此乃由於此種盈餘預測並非強制性規定的結果。2. 公司在做盈餘預測時點與季節有關,通常第一次預測時點集中在前一年12月及當年1月,第二次則集中在當年4月,第三次以後則以當年11月及12月為多。3. 自願性盈餘預測時點之星期分佈,並未發現有偏好某天的情形。   二、自願性盈餘預測時點與消息型態之關係1. 自願性盈餘預測時點不管是依區間分組或以次數分組,均發現好消息時公司有提前發佈預測,壞消息則延遲做預測的情形。且好(壞)消息的幅度與提早(延遲)發佈時間之關係存在相當比例之關係。2. 自願性盈餘預測時點之星期與消息型態之關係,雖有壞消息在週六發佈的傾向,但並不顯著。   三、自願性盈餘預測修正幅度與預測時點、預測次數及星期分佈之關係1. 未發現自願性盈餘預測時點愈接近被預測年度的年底,其預測變異程度會愈小。2. 在依預測次數分組後,當盈餘預測是與去年實際盈餘相較時,在第二次預測後,其修正幅度確實隨預測次數增加而降低。3. 以預測時點之星期分組,當盈餘預測是與上一次預測相較時,公司有將向下修正且幅度較大的盈餘預測於週六發佈的傾向。   四、自願性盈餘預測與資訊內涵之關係實證結果顯示,自願性盈餘預測確實具資訊內涵,且其大多在事件日及其後一、二日反應為多。   五、未預期盈餘與累積異常報酬之關係實證結果顯示,未預期盈餘與累積異常報酬之關係,在變動幅度上相距頗大,在變動方向上亦頗不一致,故其關係並不明確。
6

強制性財務預測資訊特質與內涵之研究 / The Accuracy and Information Content of Mandated Finincial Forecasts

陳子琦, Chen, Tzu-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強制性財務預測準確度、資訊內涵及時間特性等相關資訊特質。根據資訊不對稱經濟學,資訊提供者會評估其相關成本效益來決定資訊的品質,故若無足夠的市場誘因或法律責任,管理當局未必願意提供高品質的財務預測。由於財務預測具有未來不確定性,準確與否是衡量財務預測品質的基本方法,故本研究在探討強制性財務預測的準確度及影響準確度之因素。同時,若預測資訊是有用的,則預測之更新將造成投資者信念之變動,而使其改變投資組合,進而股價將有所變動,因此,本研究亦測試財務預測更新之資訊內涵。此外,財務預測資訊的特質包括資訊釋放時點的選擇。管理當局會在某種動機下選擇預測更新公告之時點,以收「隱惡揚善」之效。本研究並進一步探討管理當局在不同更新方向及更新幅度下,選擇公告時點的情況與相關動機。   本研究之樣本涵蓋期間自民國80年6月至民國83年底,共459個觀察值,採用必要的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彙述如下:   一、財務預測準確度研究   1. 盈餘組成分子中,營業收入與營業毛利之準確度較營業淨利、稅前淨利及淨利高。   2. 原始預測之準確度較更新預測之準確度高。   3. 公司因申請上市所編製之財務預測,其營業收入與稅前淨利較其他原因編製者準確。   4. 無法證明會計師事務所聲譽、承銷商聲譽、及公司規模會影響預測準確度較非前六大高。   5. 第四季所公告之原始預測並不會較前三季所公告者準確,然而在第四季所更新之預測均較於前三季所更新者準確。   6. 台財證(六)第02581號函發佈後,八十三年所公告之原始預測較未發佈前準確。   7. 財務預測低估之準確度優於高估之準確度。   8. 盈餘組成分子之更新幅度有顯著不同,更新幅度由大至小依序為稅前淨利、營業淨利、營業毛利及營業收入。   9. 財務預測負向更新之幅度大於正向更新之幅度。   二、更新預測資訊內涵   1. 財務預測正向更新不論幅度大小均不具資訊內涵,同時並未發現正向更新幅度愈大,其異常報酬會愈大之情形。   2. 負向更新幅度大者具資訊內涵,幅度較小者似仍具資訊內涵,但並未發現負向更新幅度愈大,異常報酬會愈小的情形。   三、更新預測公告時間性   1. 相對於正向更新,管理當局會延遲公告負向更新,意謂管理當局有提早公告好消息,延遲公告壞消息之隱惡揚善的心態。   2. 不論是正向更新或負向更新,更新幅度愈大者會愈晚公告。

Page generated in 0.01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