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現金流量增額資訊內涵之研究侯啟娉, HOU, QI-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財務報導之目的在提供有用之資訊,以幫助資訊使用者評估未來現金流入之金額、時間及不確定性。由於投資人及債權人之現金收入與企業之現金流量有關,因此關切有關企業未來淨現金流入金額之資訊。在未規範編製現金流量表前,國內外有關現金流量的實證研究,由於對現金流量的定義(衡量)不一致,使得研究結果相當紛歧。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1987年發布第15號公報「現金流量表」,我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亦於民國78年公布第17號公報,規定企業必須編製現金流量。自實施迄今已逾二年,現金流量資訊對投資人究竟是否有用,實有加以探討之必要,此乃本文之目的。
本研究以156 家國內公開上市公司民國78年及79年的財務資料進行實證研究,實證之結果及發現如下:
一、營業損益(OI)與股票報酬關聯性大於稅後淨利(NI):顯示營業損益所包含公司正常性、重複性及永久性的資訊內涵,對投資人而言,比稅後淨利更能預測企業未來之現金流量。
二、依Bernard & Stober (1989) 及Livnat & Zarowin (1990) 所建議的兩種方法測試來自營業活動之現金流量(CFO) 與應計數(OACC)的增額資訊內涵發現:
1.OI之外,CFO 及OACC不具增額資訊內涵。
2.OI與CFO 彼此不具增額價值,而OACC之增額價值則包含在OI中。
3.分解後OI(CFO及OACC) 比OI單獨指露具有更多的資訊內涵,而且增額的解釋能力主要來自CFO 。
三、現金流量組成因素之增額資訊內涵測試結果顯示:
1.CFO 具有增額資訊內涵。
2.來自投資活動之現金流量(CFI) 亦具有增額資訊內涵。
3.來自理財活動之現金流量(CFF) 並未顯示具有增額資訊內涵。
4.揭露CFO 、CFI 及CFF 三種現金流量資訊能增進與股票報酬之關聯性。
研究結果支持現金流量表的有用性,與會計權威機構的主張相同。
|
2 |
台指選擇權盤前交易量不平衡的資訊內涵洪彥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指選擇權契約自民國九十年底開始交易至今不過短短數年,成交量已迅速竄升至全球第三名。在如此大量的選擇權交易下,台指選擇權在台灣股市開盤前的交易是否隱含可以預測當日台股加權指數走勢的未公開資訊?或投資人僅是反映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後至當日開盤前所累積的已公開資訊?又或者是投資人僅依據雜訊 (noise)而交易?
本研究以在台灣期貨交易所交易之台指選擇權契約做為研究標的,取每日開盤前15分鐘的交易資料、經計算處理後得到 ”選擇權交易量不平衡” (Option Volume Imbalance)為解釋變數,並嘗試加入虛擬變數與交互作用變數以提高模型解釋能力。檢驗結果顯示台指選擇權在開盤前的交易主要應是反映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後至當日所累積的已公開資訊、而並不具有能夠預測當日加權股價指數的未公開資訊。且台指選擇權對於台股加權指數報酬率的解釋能力並不因週一至週五不同的交易日而有所差異。
|
3 |
我國上市公司環保資訊增額資訊內涵之研究張倩綾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在探討公開體系中,環保資訊的增額資訊內涵,並以實證結果瞭解所規定之環保相關揭露對投資人的意義為何,對股價是否有影響,是否有增額資訊內涵,進而建議是否應透過加強法令的規範,要求公司必須揭露更多的環保資訊。
根據Collins and Kothari (1989),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控制變數來強化盈餘反應係數的解釋能力。本研究認為,可以利用環保資訊來瞭解,我國投資者的環保意識。也就是加入環保資訊變數作為控制變數,如此便可測試環保資訊的增額資訊內涵。本研究中假說一至假說九都是本論文中,測試環保資訊增額資訊內涵的控制變數,從理論上而言,這些控制變數都可以提高盈餘反應係數的解釋能力。
本研究以我國上市公司為對象,蒐集其87年及88年度之環保揭露資料及股價資料進行實證研究。本研究採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藉由橫斷面分析進行測試,首先比較累積異常報酬與未預期盈餘及各項環保資訊的相對資訊內涵,再以可能比例測試法(Likelihood ratio test)測試環保資訊是否具有增額資訊內涵。實證結果顯示,只有預期申請認證、最近年度無因環境污染造成損失及製程採無污染設備幾項變數的增額資訊內涵曾獲得證實,其餘資訊則否,可能是因為我國財務資訊環境的效率性不足,加上我國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環保意識不足,所以本論文所研究之環保資訊大部分並不會產生增額資訊內涵。
|
4 |
部門別財務資訊揭露之資訊內涵嚴文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企業經營邁向多角化時,合併式資訊(consolidated information)報導常會造成使用上的限制,亦即以合併資訊方式報導金企的經營成果,無法提供投資人或償權人所需要有關產業別或她區別營業活動之資訊,造成財務報表使用者之資訊損失。尤其是透過兼併與收購各種非相關性產業而達成多角化經營目的之大型企業集團更是如此。因此,會計界積極推動金業部門別資訊的揭露。
民國八十年前後,財政部證券管理委員會鑑於部門別財務資訊對財務報表使用人之重要性與迫切性,兩國內當時尚無相關編製準則可資遵循,乃於民國八十年五月七日修正「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時,增列第四章「其他揭露事項」,其中第十八條要求公開發行公司揭露部門別財務資訊,並自發布日(民國八十年五月十五日)施行。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則於民國81年6月25日正式對外發佈第二十號公報-「部門別財務資訊之揭露」,由於考慮公司調整作業制度及蒐集相關資訊需要一段時間,故該號公報延至會計年度結束日在82年12月31日(含)以後之財務報表適用之。
本研究之實證結果支持依「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二十號」揭露之部門別資訊可彌補「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之不足,但並不支持依照「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所揭露之部門別資訊具有增額資訊內涵。
|
5 |
盈餘與股利資訊內涵及資訊替代性之研究饒月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民國69年至83年(共15年)34家股票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之公司為樣本,從盈餘反應係數(ERC<sub>s</sub>)與股利反應係數(DRC<sub>s</sub>)探討盈餘與股利之資訊內涵及其資訊替代性。藉由因變數自變數關聯程度之變化進行迴歸分析,以檢定下列假說:
假說一:盈餘持續性參數與ERC<sub>s</sub>成正相關。
假說二:盈餘股利系數與ERC<sub>s</sub>成正相關。
假說三:股利政策參數與ERC<sub>s</sub>成負相關。
假說四:盈餘持續性參數與DRC<sub>s</sub>成負相關。
假說五:盈餘股利係數與DRC<sub>s</sub>成負相關。
假說六:股利政策參數與DRC<sub>s</sub>成正相關。
本研究所獲致之結論如下:
一、盈餘持續性參數與ERC<sub>s</sub>成正相關,表示目前盈餘對於未來盈餘具有解釋能力;亦即盈餘具有資訊內涵,但結果不顯著。
二、盈餘股利係數為ERC<sub>s</sub>成正相關,表示股利資訊對ERC<sub>s</sub>具有增加額之解釋能力;亦即股利具有增額資訊內涵,但結果不顯著。
三、股利政策參數與ERC<sub>s</sub>成負相關,表示盈餘資訊之有用性會因股利資訊之發佈而被削弱;亦即盈餘資訊與股利資訊具有替代性,其顯著水準達95%。
四、盈餘持續性參數與DRC<sub>s</sub>成負相關,表示股利資訊之有用性會因盈餘資訊之發佈而被削弱;亦即盈餘資訊與股利資訊具有替代性,但結果不顯著。
五、盈餘股利係數與DRC<sub>s</sub>成正相關,表示在DRC<sub>s</sub>與參數關聯性之估計模式中,目前盈餘對於未來股利不具有解釋能力;亦即盈餘具有資訊內涵之假設不被接受。
六、股利政策參數與DRC<sub>s</sub>成正相關,表示目前股利對於未來股利具有解釋能力;亦即股利具有資訊內涵,但結果不顯著。
|
6 |
市場選股預測資訊內涵之研究許朝嘉, XU, CHAO-JI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從雜訊交易的角度來檢視「主力觀測站」及「潛力股介紹」等市場選股預
測之資訊內涵。
本研究的實證結果顯示:
●「主力觀測站」及「潛力股介紹」確實具有資訊內涵。
●在「主力觀測站」及「潛力股介紹」公布之前,股價即有顯著的反應。
●除「潛力股介紹」於多頭市場不具資訊內涵外,在區分空頭市場與多頭市場的研究
期間之後,仍顯示相同的結果。
|
7 |
財務簽證意見對銀行授信決策影響之實證研究鄭桂蕙, ZHENG, GUI-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採行融資簽證制度已有餘年,在會計師所簽證之查核意見中,保留意見(
Qualified Opinion) 佔三成左右且類型殊多,則無保留意見與保留意見對銀行徵信、放款人員在制定貸款決策時,究竟有何影響?故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即欲瞭解在貸款決策中,保留意見是否具有資訊內涵(Information Content) ?再進一步分析,在無擔保與擔保狀況下,保留意見之資訊價值是否有差異?次要目的,亦欲瞭解本國銀行與外商銀行在作授信決策時,對保留意見資訊價值認同是否一致。
本研究以個案問卷為研究工具,採用實驗設計,實驗組為存貨未監盤、長期投資評價方法違反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應收帳款未提型壞帳及訴訟案之保留意見,而控制組為無保留意見。進行組內測試者(Within Subjects) 與組間測試者(Between Subjects)之研究,以變異數分析之統計方法,進行Dunnett(1995) 及Tukey(1953) 多重比較。
本研究結論,在組內發現無保留意見與各保留意見之企業貸款可能性均達顯著差異,然在組間除訴訟案之保留意見外,其餘保留意見均未達顯著差異。而在擔保狀況下,不論組內或組間,僅有訴訟案之保留意見與無保留意見有顯著差異,其餘保留意見則無差異。至於本國銀行與外商銀行對保留意見資訊價值認同程度是相似,均需要進一步取得相關資訊,以評估保留意見對貸款決策之衝擊。
|
8 |
上市公司季盈餘宣告資訊內涵之實證研究 /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Quarterly Earning Announcements喬慧雯, Chiau, Hui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代化的企業型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會計報表可以呈現經營績效讓投資人作為評估的依據,為二者之間的橋樑。
根據理性預期理論,一個理性的投資者,當公司宣告盈餘時,投資者會依盈餘宣告所帶來之新資訊調整投資行為,而這些行為即會反應在股價上,亦即盈餘新資訊會包括在股價形成之中。本研究以探討季盈餘宣告與股價變動的關係來證明季盈餘是否具有資訊內涵。
本研究擬依序回答下列的研究問題:1.是否季盈餘具有顯著的資訊內涵2.一至三季的資訊內涵與第四季是否有顯著差異3.是否季盈餘的資訊內涵具規模效應。
本研究係採t檢定來支持異常報酬異於零的假說,對於假說二及假說三則採兩樣本間的t-test來假定兩組間的平均異常報酬是否有顯著的不同。
實證結果如下:一、依未預期盈餘分組,UE為正的有正的異常報酬UE為負的有負的異常報酬,但由於並未達統計上之顯著水準,故未能獲得「季盈餘具有資訊內涵」之結果。二、由實證結果顯示,第四季盈餘宣告較能引起較高之異常報酬,但未達統計上之顯著水準,第四季與1-3季股價之反應,在兩組t-test之中並未達顯著,故無法獲得季盈餘具有季節效應之假說。三、以規模大小所做的t-test亦未達統計上之顯著水準,故結論亦不支持「季盈餘具有規模效應」之假說。
|
9 |
比較外資與國內法人機構發布推薦報告前後之資訊內涵、交易行為及對投資人的影響 / Comparing recommendation reports about information content, trading behavior, and the impact on investors between foreign and domestic institutions許家蓉, Hsu, Chia J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股票市場一直以來以散戶為主要參與者,隨著上市櫃公司家數的大幅成長,如何從龐大數量的個股裡挑選出獲利標的已非易事,加上散戶蒐集與分析資訊的能力有限,因此低成本且易入手的公開資訊,如券商的推薦報告、機構法人的買賣超動態行為等公開資訊,自然成為散戶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指標。
本研究採用事件研究法探討外資及國內法人機構發布公開推薦報告之可信度、資訊內涵的多寡、及三大法人買賣超行為與推薦報告之關聯性,希望能提供市場投資者在採納機構法人報告時,更瞭解其背後的實質意義。
研究結果顯示,在強烈買進評等及加碼評等,不論是外資或國內法人機構的報告,皆存在報告發布前外資投資人即先行買進的動作,外資成為股票市場的最大贏家,散戶則承擔了最多損失。在中立評等裡市場對國內法人發布中立評等的報告較偏向正面解讀,對外資機構的建議則真的採取中立態度。在外資及國內法人機構的減碼報告中,平均異常報酬皆有提前下降且維持相當短暫,且外資投資人對外資機構發布的減碼報告信任度極高,但實證結果此時的股市未必如想像中糟糕,外資投資人有過度賣超的疑慮。最後在強烈賣出評等部份,外資報告確實具有一定的資訊內涵,但可能外資於報告發布前已事先布局,股價已對相關資訊有所調整,等到報告發布後大部分的資訊已反應在股價上,使得散戶等到報告出爐再依建議進行買賣股票動作時將產生虧損。
總而言之,外資及國內法人機構發布之推薦報告通常具有一定之資訊內涵,外資投資者更有在報告發布前提前進行策略性布局的動作,因此散戶在參考推薦報告時勿盡然相信其說,避免成為市場上的輸家。
|
10 |
會計盈餘與現金盈餘相對資訊內涵之研究 /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Earning and Cash Flow趙秋美, Chao, Chiu M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旨在探討現金盈餘與會計盈餘之相對資訊內涵,並進一步探討會計選擇在股價形成中,所扮演之角色。FASB在觀念性公報第一號提出:應計基礎係將現金基礎彙總轉換,故其所包含的資訊較現金基礎來得多,品質也較高。因此,會計盈餘應較現金盈餘更具資訊內涵。而繼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95號公布二年後,國內於民國78年12月發布財務會計準財公報第17號「現金流量表」,故本研究探討會計盈餘與現金盈餘究竟何者較能解釋股票報酬?進一步分析淨應計項目是否具增額資訊內涵?最後將盈餘做理論上之分解,比較其資訊內涵,並利用公司規模、產業、應計項目幅度及營業週期等因素對該關係之解釋力做敏感度分析。
本研究以159家樣本公司作為研究對象,蒐集民國79年至84年的資料,以pooling 及橫斷面設計,迴歸分析來比較會計盈餘與現金盈餘和股票報酬的關聯性。
經由實證結果,本研究獲致如下的結論:
一、會計盈餘與現金盈餘資訊內涵之比較
會計盈餘與股票報酬關聯性大於現金盈餘與股票報酬的關聯。且稅後淨利的資訊品質優於營業淨利。
二、應計項目資訊內涵
(一)除第一季及第三季外,淨應計項目並未具有超過盈餘之增額資訊內涵。
(二)除第一季外,流動應計項目並未較非流動應計項目具有較佳的資訊內涵。
(三)在反迴歸模式中,淨應計項目、流動及非流動應計項目均具有增額資訊內涵。
三、盈餘組成分子增額資訊內涵
(一)將盈餘分解成營運之現金流量及淨應計項目,對股票報酬的解釋力並無增加;但淨應計項目有超過營運之現金流量之資訊內涵。
(二)現金流量表中要素具有增額資訊內涵,其中營業及投資活動之現金流量皆具有資訊內涵,而理財活動則無。
四、敏感度分析:公司規模、應計項目幅度及淨營業項目的長短皆會影響盈餘、現金流量與股票報酬關聯性。
(一)公司規模與股價報酬對會計資訊的反應有關聯,加入公司規模變數後,使盈餘與股票報酬關聯性增加。
(二)應計項目的幅度會影響盈餘、現金流量與股票報酬關聯性。且應計項目幅度較小者,其結果較佳。
(三)淨營業循環的長短也會影響盈餘、現金流量與股票報酬關聯性。且淨營業循環較短者,其結果較佳。
|
Page generated in 0.129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