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
  • 8
  • 4
  • 2
  • Tagged with
  • 14
  • 14
  • 14
  • 14
  • 6
  • 5
  • 5
  • 4
  • 4
  • 3
  • 3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環境政策與產品品質

洪志銘, Hung, Mart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主要是分析在寡佔市場結構下,環境政策對國內外廠商品質與數量決策的影響。從簡單的模型假設中可以得知,環境政策對競爭廠商生產行為的影響端視廠商在原先產品品質的生產上究竟為高品質生產者或是低品質生產者而定。 由本文得知,在本國為生產高品質產品,國外廠商生產低品質產品時,無論是污染排放標準的管制或是環境稅的課徵,均使得本國的產量減少、品質提升,而外國廠商的產量增加且提升其產品的品質。 在另一情況,本國廠商為低品質生產者,而國外廠商為高品質產品製造者,嚴格的環境管制亦使得本國的產量減少、品質提升,然而進口品的數量雖然增加,但卻降低其產品的品質。 再由福利的觀點觀之,除了傳統的福利考量下,政府在考慮生產活動對環境的衝擊之後,最適環境政策的寬鬆與否端視本國高品質產品製造商利潤降低的幅度,與國內高低品質消費者剩餘增加及環境改善總和淨效果而定。同時亦可發現,政府若同時關心本國與進口品的品質,將會比不關心產品品質(即品質為外生變數)時訂定更為嚴格的環境標準。
2

環境政策的衝擊對小型開放經濟體系的影響

林中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3

全球化風潮下的巴西環境政策:亞馬遜流域案例之分析

劉楚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國的政策產出常是受到該國政治、經濟、社會因素等的影響,而在巴西,由於其境內的「地球綠肺」亞馬遜雨林攸關人類之永續生存,故特別引起國際重視,也因此巴西的環境決策除了受到國內政治、經濟、社會因素影響以外,國際面的衝擊對之也深具撼動力。本文分別探討巴西軍政府時期與文人政府時期的國際情勢(外部環境)如何與其國內政治、經濟、社會因素(伊斯頓政治分析模型中的輸入項)相互作用,進而影響巴西軍政府與文人政府時期的環境政策,特別是亞馬遜政策。 巴西軍政府時期由於抱持「依賴」理論的世界觀,加以政治民族主義強烈,人民又乏管道表達反對意見﹔全國上下一味不惜犧牲亞馬遜以追求高經濟成長﹔社會上的環境運動發展雖始萌芽,但尚未成熟﹔國際間對於環境保護的共識亦尚處於模糊階段,故造就出一面倒向「大力開發亞馬遜」的政策決議。相較於政治與經濟因素的強烈開發動機,社會與國際因素的制衡力量根本不足以阻止亞馬遜流域的慘遭破壞與不永續發展。 文人政府時期的巴西受到全球化風潮的影響,受國際影響程度日漸增大,政治上亦開始走向民主,然而其政治特色一大部分係延續傳統的巴西政治文化,其政治現實上的限制一定程度地阻礙了巴西環境政策的落實;經濟方面,雖然巴西在卡爾多索的領導下擺脫了高通膨的惡夢,但對外部門脆弱的問題使得巴西政府的目標仍然是刺激經濟增長,故巴西經濟好轉對於亞馬遜政策是幸抑或是不幸,吾人仍持保留的態度。不過若以文人政府時期的社會面來看,則亞馬遜的前景便樂觀許多。雖然巴西目前有眾多非政府環境組織規模都不大,資源也不夠充裕,政府也不見得重視,但此時期中產階級與群眾運動開始結合運作,使得環境運動力量大增,即便目前其對政治的直接影響有限,但透過環保文化與價值的深耕,必可對未來的世代產生長遠的影響,政客們也會因選民的傾向而漸漸加強其環保的訴求,最後再輔以國際力量的支持,相信巴西人對於自己的環境會有越來越多的深思與關懷。
4

能源相關稅制對溫室氣體減量之成效探討 -歐洲十五國之實證研究

林珮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許多歐洲國家於1990年代遂進行一連串的綠色稅制改革,盼透過課徵環境稅的方式有效改善環境問題;本研究即以綠色稅制改革的先驅者—歐洲15國作為研究對象,觀察期間為1995年至2005年,利用計量方法探討能源相關稅制對溫室氣體減量之真實效果。 研究發現課徵碳稅、能源稅等與污染排放相關之環境稅,確實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但以車輛為稅基的交通運輸稅類別環境稅則未能產生改善環境的作用。此外,研究結果顯示提高能源價格亦有助於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之排放量,而能源密度、發電結構及工業導向之產業結構皆為提高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之重要因素;且全部的國家皆因各自的天然環境等特質而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固定效果。 根據實證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 世界各國皆應加快腳步研擬一套因地制宜的綠色稅制,;亦可將能源相關環境稅之課徵與能源價格調升交互運用。 二、 應著重於直接對污染排放及燃料使用課稅,且可考慮廢除沒有實際改善環境效果的車輛稅、牌照稅等交通運輸稅。 三、 需深入思考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發展間的抵換關係,若遇開發中國家礙於經濟發展需求及國家能力而無法於短期內轉型之情況,已開發國家亦應遵循京都議定書之相關內容及規定,盡力予以協助。
5

資本稅對地方環境政策之影響 / The effect of capital taxation on local environmental policy

廖于瑩, Liao, Yu 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人類的經濟活動發展造成環境的污染,近年來,人們開始注重環境的保護,並試著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本文便以此想法結合地區之間的租稅競爭,進而研究地方政府之間在環境政策的競爭是否會造成環境品質的向下沉淪 (race to the bottom)。本文中的地方政府利用對製造污染的廠商課徵資本稅(本文以從量稅和從價稅為例,但資本稅稅率為外生條件)以做為公共財的財源,同時管制廠商所排放的污染量。 本文主要得到了三個結論:(1) 地方政府之間競爭的結果將會造成環境政策的向下沉淪;(2) 在單位稅額相同的情況下,地方政府選擇以從量稅或從價稅課徵資本稅,並不影響環境政策向下沉淪的程度,以及 (3) 影響環境政策向下沉淪的因素主要取決於該地方政府面臨的競爭對手數量,競爭的轄區愈多,環境政策向下沉淪的程度愈甚。 /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nvironment becomes much polluted. In recent year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and people have tried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this thesis, we combine this idea and tax competition among jurisdictions, and discuss the issue that whether the tax competition among jurisdictions leads to “the race of bottom.” In this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e local governments levy tax on the capital of polluting industries, with either unit tax or ad valorem tax and with fixed tax rate, and use the tax revenues to finance public goods. Each government also imposes a cap on firms’ emissions. I obtain three main results: (1)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will lead to the race to the bottom in environment policy. (2) Given the same revenue per unit of tax, both the unit tax and the ad valorem tax lead to the same environmental policy. (3) The level of race to the bottom in environment policy depends on the number of the competitors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As the number of jurisdictions increases, the more the level of race to the bottom in the environment policy. Key words: environment policy, capital tax, tax competition
6

人々の同調意識に着目した環境配慮行動促進のための情報通信技術の活用

北村, 尊義 23 July 2018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エネルギー科学) / 甲第21316号 / エネ博第372号 / 新制||エネ||73(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エネルギー科学研究科エネルギー社会・環境科学専攻 / (主査)教授 下田 宏, 教授 手塚 哲央, 教授 吉田 純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Energy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7

環境アセスメント手続の瑕疵と司法的救済 : 米国国家環境政策法に基づく差止訴訟を中心に / カンキョウ アセスメント テツズキ ノ カシ ト シホウテキ キュウサイ : ベイコク コッカ カンキョウ セイサク ホウ ニ モトズク サシトメ ソショウ オ チュウシン ニ

森田 崇雄, Takao Morita 07 March 2019 (has links)
博士(法学) / Doctor of Laws / 同志社大学 / Doshisha University
8

內生經濟成長下之最適環境政策

顧宏傑, Horng-Jye Gu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效率、公平、穩定、成長是政府部門的四大目標。而由於環境污染具有外部性,在競爭均衡(competitive equilibrium)下將造成資源配置缺乏效率,導致市場失靈。本文主要目的即在探討欲達成經濟成長、社會福利極大及資源配置效率的目標時,最適環境政策應如何設計;以及不同要素變化對經濟成長、社會福利及環境政策的影響。更進一步的,結合政府支出對生產的貢獻,分析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最適環境政策的變化情形。 早在六0年代,新古典成長模型(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發展完備後,七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開始納入成長模型中討論。但以新古典成長模型分析污染問題亦將面臨其所具有缺失。因此在模型的建立上,本文以Rebelo and King(1990)之Ak內生成長模型(Endogenous Growth Model)為基礎,沿用Mohtadi(1996)之研究架構,考慮污染對效用的影響,並加入了對社會福利的探討,進而結合Barro(1990)之政府部門內生成長模型,藉由最適控制之分析工具及模擬方式進行分析,而獲致以下結論: (i)在分權經濟體系中,資本投入產生污染之負外部效果將使私經濟部門低估生產成本、高估資本報酬率;而政府支出之正外部效果將使其低估資本報酬率。兩者皆造成競爭均衡成長路徑下資源配置缺乏效率,導致市場失靈。 (ii)資本投入之污染排放彈性外生固定時,在Ak內生成長模型的架構下,為達成資源配置效率的目標,最適環境政策為課徵資本污染稅;在政府部門內生成長模型的架構下,為達成資源配置效率的目標,最適環境政策為課徵資本污染稅或給予資本(污染)補貼。而課稅或補貼需視政府支出之正外部效果與生產之負外部效果二者大小而定。 (iii)資本投入之污染排放彈性係由人為控制時,生產效率之污染排放彈性越低,最適污染排放標準越嚴格、資本污染稅稅率(資本(污染)補貼率)越低(越高)。污染之效用權重越高,最適污染排放標準越嚴格、資本污染稅稅率(資本(污染)補貼率)提高或降低則不確定。當污染之效用權重 ≧ 1時,將實施污染排放管制。一般而言,使社會福利極大之污染排放標準較使經濟成長極大之污染排放標準更嚴格,資本污染稅稅率(資本(污染)補貼率)相對較低(較高)。 (iv)在政府部門內生成長模型的架構下,由於加入政府支出正外部效果(污染的可容忍範圍)對資源配置的影響,當資本投入之污染排放彈性外生固定時,人們越重視環境品質,在經濟成長與社會福利極大的前提下,達成資源配置效率目標之最適環境政策越趨向環境保護。除非經濟發展初期之污染之效用權重足以使得社會淨外部效果為負,政府才有可能於經濟發展初期便開始環境保護工作。而在資本投入之污染排放彈性係由人為控制時,當經濟處於中度發展階段時,環保意識的覺醒雖使每單位資本投入之污染排放大幅減少,但並不保證人民福祉的必然提昇。在高度發展階段由於生產效率、防制污染技術持續提昇及污染之效用權重上升趨勢和緩,使得經濟成長、社會福利及環境保護三者得以兼顧。 (v)在政府部門內生成長模型的架構下,且資本投入之污染排放彈性係由人為控制時。於實施污染排放管制及課徵污染稅階段,若以提升經濟成長(社會福利)為主要目標,則污染稅稅收應專用於提升防制污染技術或補貼防制污染支出上。若強調租稅功能及效率,則污染稅應取代所得稅,其稅收統籌分配以支應各項政府支出所需。 本文第一章將對研究問題作一說明,並對研究方法作一簡述。第二章則對相關文獻作一回顧與整理,以做為理論模型之建立基礎。在第三章中對模型之建立做逐一解說,並利用模擬分析方式,以達成本文之研究目的。而第四章則根據本文研究所得做一結論與建議。 摘 要 ------------------------------------------------------------------------------- I 目 錄 ----------------------------------------------------------------------------- Ⅲ 圖表目錄 ----------------------------------------------------------------------------- Ⅳ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 3 第三節 本文架構 -------------------------------------------------------- 4 第二章 考慮污染與環境政策成長模型回顧 -------------------------------- 5 第一節 新古典成長模型部分 ----------------------------------------- 5 第二節 內生性成長模型部分 ----------------------------------------- 8 單部門內生成長模型文獻回顧 ----------------------------- 8 多部門內生成長模型文獻回顧 ---------------------------- 12 第三節 環境稅取代扭曲性租稅雙重利益之文獻回顧 ---------- 16 第三章 內生經濟成長下之最適環境政策 ----------------------------------- 21 第一節 基本理論模型建立及其最適環境政策之決定 ----------- 22 第二節 政府部門內生成長模型之最適環境政策 ----------------- 39 第三節 B值內生可變時Ak內生成長模型之最適環境政策 ----- 52 第四節 B值內生可變時政府部門內生成長模型之最適環境政策 64 第五節 小結 -------------------------------------------------------------- 73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 76 參考文獻 ----------------------------------------------------------------------------- 79
9

環境政策與最適汙染減量之研發策略 / Environment policy and the strategy of R&D

施睿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環境衝擊,近年來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為了達成環境與經濟永續發展的目標,各國政府如何透過政策的實行,提高有關污染減量的研發誘因以調整產業結構亦為重要的課題,大部分的文獻著重於策略性環境政策與貿易之間的關係,並進一步分析福利的變化,本文主要係從產業組織的觀點出發,將產業研發決策與環境政策作連結,探討環境政策與污染減量之研發投入間的關係,並進一步分析研發投入在兩國合作與非合作之環境政策的影響。 透過兩國三地模型的應用並輔以二階段賽局之分析方法,本文發現環境政策對污染減量之研發投入水準的影響,取決於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與研發的外溢效果大小而定,至於兩國在環境政策上,在廠商之研發投入為外生變數的前提下,各別訂定的污染稅隨著廠商研發的投入而調降,而共同訂定的污染稅反而隨著研發的投入而提高。 /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concern about the impa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global environment which ha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uncontrolled pollution emissions. In order to reduce pollution emissions, governments have incentives to use environmental policies to encourage the private R&D spending which targets on reducing pollutions.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three-country model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the level of the private R&D. And we als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private R&D investments in the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between countries. A principal finding is that when governments levy tax on pollution emissions, it turns out that firms may or may not increase its level of the R&D spending. In addition, in setting the R&D spending as the exogenous variable, ceteris paribus, the non-cooperative emission-tax will decrease when the R&D spending increases.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the increased R&D spending will lead to the increasing of the cooperative emission-tax.
10

資本稅制對公共政策之影響─從量從價大不同

趙珮涵, Chao, Pei 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 Oates and Schwab (1988) 及 Lockwood (2004) 兩篇文章為基礎。採用 Oates and Schwab (1988) 中各地方政府同時選擇資本稅率及環境標準的模型為主要架構,並結合 Lockwood (2004) 中從量及從價資本稅之相關設定,將公共財及環境品質納入代表性個人的效用函數中,求得對稱納許均衡解 (symmetric Nash equilibrium) 。我們發現在考慮地區間策略性行為 (strategic behavior) 時,不論地區採用從量或從價資本稅以融通地區性公共財,均衡稅率及環境品質皆會低於最適水準,其中又以從價資本稅的扭曲更為嚴重。而中央集權時,無論採用從量或從價稅制,均衡稅率及環境品質皆為最適水準;完全地方分權時,從量稅和從價稅兩者等價,各區間彼此競爭,不論在公共財或環境水準, 都有向下沉淪 (race to the bottom) ,偏離最適解的結果。 / The thesis is based on the setting of Oates and Schwab (1988) and Lockwood (2004). I consider that each local government has two policy instruments available: the capital tax and the environmental standard. Local governments levy tax on the capital of polluting industries, with either unit taxes or ad valorem taxes.All capital tax revenues are used to provide local public goods. The aim of the thesis is to examine whether the two distinct capital tax systems lead to different outcomes. I find that when strategic behavior among jurisdictions is considered, both the tax rates and the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are set below the optimal levels under the two tax systems. Compared to the unit tax case, it's even more inefficient with the ad valorem tax. Another finding is that the government would set both tax rate and environmental standard at the optimal level under the centralized case. Contrarily, under the decentralized cases, the competition among jurisdictions will lead to a race to the bottom in both local public goods provision and environment policy. Unit taxes and ad valorem taxes are equivalent in these two special cases.

Page generated in 0.026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