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多國企業對海外子公司的控制策略及影響控制策略因素之研究-以中國大陸台商為例劉武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球化與國際化已成為現代企業經營上不可阻擋的潮流與趨勢,面對海外投資及跨國經營,企業一方面要考慮全球營運效率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回應個別市場不同需求的問題,而其中海外子公司的控制管理位居關鍵的角色,成為多國企業跨國經營上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本研究係針對台商多國企業海外子公司的控制策略及影響因素,以個案研究的方式,進行探討,從文獻的回顧及整理,本研究整理、歸納出三種控制類型─行為控制、產出控制、社會控制及七項影響控制策略的因素─子公司的角色及策略定位、子公司所處環境的不確定性、母公司對當地市場資訊與子公司的不對稱性、子公司的價值活動的完整性及擁有資源能力的多寡、子公司與當地及其他網絡的連結程度、子公司經營團隊與母公司經營者之親疏關係、母公司對子公司股權擁有程度;然後透過三陽工業、巨大機械及GB科技等三家公司的訪談,分析、整理及歸納,三家個案公司對於海外子公司控制策略的運用形情及實務經驗。以下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結果及發現:
本研究發現,台商多國企業對中國大陸子公司的控制策略,有如下的情形:1、對子公司的控制策略,均採用比較多元化或多樣化的混合式控制策略。2、對子公司的控制策略,有動態推移的現象,並隨著子公司的運作成熟及兩岸交流的日漸頻繁,也會調整其控制策略。3、常利用行為控制策略,來確保子公司的目標不偏離母公司的要求。4.、對子公司,喜歡使用派遣母公司人員擔任子公司高階主管的社會控制手段。5.、強調目標管理及績效與目標連動的重要性,同時對於子公司高階主管的績效考核,偏重短期數量及財務指標之達成。
影響台商多國企業對中國大陸子公司控制策略的因素,本研究有如下的發現:1、對於控制策略選擇,主要是受到對子公司的角色及策略定位、子公司價值活動的完整性及擁有資源能力的多寡、母對當地市場資訊與子公司的不對稱性、子公司與當地及其他網絡的連結程度等因素的影響,研究的結果與過去文獻之研究相符。2、本研究發現母公司所在地的政府規定及法令,會影響母公司對於子公司控制策略的選擇。3、研究者發現個案公司均相當重視子公司經營團隊與經營者的選派,而且當地經營者與母公司經營者的關係及互動,會影響母公司給子公司的經營授權及自主性。
|
2 |
少年機車竊盜犯與贓物犯之行為相關因素研究張景然, ZHANG, JING-R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依據美國犯罪學者赫許(Hirschi )所發展之「社會控制理論」為架構修
訂台灣地區適用之少年犯罪傾向預測量表,進而考驗少年機車竊盜犯及贓物犯行為相
關因素與正常少年、犯罪少年的差異情形。
在研究方法上,以台灣地區北、中、南三地犯罪少年及正常少年1288名為對象,主要
採自陳式「青少年活活適應量表」及「偏差行為量表」為工具,而以多因子變異較分
析、逐步迴歸分析、區別分析及典型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資料。
研究結果主要發現:ぇ機車組與犯罪組在依附、投入、抱負、信念及偏差行為等因素
上均有顯著差異。え機車組與正常組在依附、投入、信念及偏差行為上均有顯著差異
,而在抱負因素上無顯著差異。ぉ預測犯罪傾向以偏差行為效果最佳;而預測偏差行
為,則依次以依附、信念、投入、抱負等因素效果較佳。
根據上述發現,研究者提出減少少年機車竊盜與贓物犯罪事件發生之對策,以期改善
少年犯罪問題的繼續惡化。
|
3 |
電視業配新聞的處理策略 —記者採編製之研究 / Product placement in TV news programs: The rise of product placement in journalism and its impact on reporters許雅惠, Hsu, Sheil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描繪目前台灣電視新聞界一個普遍存在、但不能說的秘密,即業配新聞的存在和產製、相關活動。研究者新聞本科出身,跨入業配新聞製作的專題組,面對置入性行銷對新聞採編的衝擊,也曾經內心衝突與質疑,「業配新聞」算新聞嗎?「業配新聞」是假新聞嗎?
「業配新聞」報導的對象,多因為沒新聞點、名氣小、特色不足或是沒有報導價值,因此無法被納入一般新聞採編程序,卻非憑空捏造或虛構不實的報導。「業配新聞」經過包裝,仍要編製成突顯商品特性與優點所產製的新聞內容,所以受訪業配記者多認為,業配新聞雖然具有商業目的,但不是無中生有、以虛報實的假新聞。而電視新聞以簡明方式播報新聞的特性,加上視覺的優勢,適合作為業配訊息的傳達。另外業配記者也認為業配新聞充斥,主要是組織和主管的要求,業配新聞基於真實,對社會無害,也包含重要訊息,仍然能為觀眾服務。
本研究認為在當下結構的困境中,個人的主體性雖然蘊含重大的突破能量,也有施展空間。就受訪者經驗來看,個人以專業及善盡查證職責,據理力爭新聞的正確性,仍有機會為自己開拓一些迴旋空間。而媒體組織在廣告主的強勢要求下,也並非只能一味讓步,讓對方予取予求,主事者若能在新聞的專業基礎上轉換思維,也可能化被動為主動展現相對積極的作為。
研究發現,廣告主和記者都清楚業配新聞不但影響編輯台的新聞自主,影響新聞公信力,也影響工作者自我的專業認同,雖然廣告主認為業配新聞和他們是共生共存,這類新聞確實有宣傳效果,有廣告主也認為他們對新聞可信度確實受到影響,「因為新聞經過包裝了」。然而,公眾一旦察覺某些新聞背後有「金錢利益」操控,不但媒體將失去公信力,媒體工作者也失去自我專業尊嚴,其結果更是短多長空。 / Product placement in TV program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mon in the two decades in Taiwan. Although it arouses huge controversies over media credibility and marketing values, up to date, there have been very limited empirical studies focusing on how journalists handling product placement messages, particularly in television news programs in which product placements were usually forbidden in use. Instead of using content that directly promotes the brand, product or service through traditional marketing tactics, product placement journalism focuses on building stories and other informational content that highlights value from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a unique program genre in Taiwan’s TV news programs, in which product placements are still in use. Based on in-depth interviewing, this study canl shed some light on how we define the boundaries of news and marketing information. Product placements are proven to be quite effective in television news programs. However, the effectiveness is built right on the cost of news credibility and integrity, which is ironically distinguishing product placement and advertising and is believed to be the magic power of product placement in news.
Although companies that build trust with the content they produce can maintain their presence as reliable media sources for their audiences. The origins of the ethical problems and their implication for product placement research are explored.
|
4 |
青少年的休閒活動與犯罪相關性之研究 /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of youth leisure and crime劉素秋, Liu, Su-Ch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目前青少年學生從事哪些休閒活動,以及從事休閒活動中產生哪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如何導致青少年犯罪?
本研究係採用研究者自編的六個量表為研究工具.分別是休閒活動量表,交友狀況量表,青少年文化量表,情境機會量表,親子關係量表,犯罪行為量表。本研究的抽樣方法係依臺北都會區 地區 行政區 學校大小 年級等標準進行多階段群集抽樣方法。共選定十二個學校,計回有效樣本數ll40個.
研究結果如下:
一 青少年從事的休閒活動以視聽欣賞活動為最多,其次依序是球類技能,閒意,興趣,娛樂夜遊活動.
(一) 青少年從事休閒活動的類型會因性別、年級、居住地區、課餘時間的工作、金錢、家庭等因素而有差異。
(二) 青少年從事娛樂夜遊活動和犯罪行為有相關。
二 根據研究結果,從事休閒活動和犯罪行為並沒有直接的開係,而是透遇一些從事休閒活動中的相關變數,對犯罪行為的發生,才有貢獻。
1.青少年從事不同類型的休閒活動,結交偏差朋友數愈多,犯罪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愈大。
2.青少年從事不同類型的休閒活動,同儕結合度愈高,犯罪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愈大。
3.青少年從事不同類型的休閒活動,青少年文化傾向愈高,犯罪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愈高。
4.青少年從事不同類型的休閒活動,情境機會的促動程度愈高,犯罪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愈高。
5.青少年從事不同類型的休閒活動,親子關係的品質愈佳,犯罪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愈低。
本研究發現「偏差朋友數」、「同儕結合度」、「情境機會促動」和犯罪行為的發生有關,亦即偏差朋友數愈多、同儕結合程度愈高、情境機會促動程度愈高,犯罪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愈高。惟「親子關係」和犯罪行為呈負相關,即親子關係愈好,其犯罪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愈低。
本研究有幾項建設:
一、對於青少年學生本身從事休閒活動的建議:慎選休閒活動性質
二、對於青少年家長的建議:加強親子關係
三、對於青少年福利政策的建教:給予更多的休閒活動空間
四、對於提供青少年休閒福利者的建教:政府也可給一些補助及福利。
五、對於教育單位協助安排青少年休閒活動的建議:兼具活動安排及指導陪伴的角色。
六、對未來研究的建議:進一步研究青少年從事休閒活動發生犯罪的媒介。
|
5 |
影響臺灣青少年偏差行為之貫時性研究-以TEPS資料分析為例 / The panel study of the deviation behavior in Taiwan: evidence from Taiwan education panel survey李昭鋆, Lee, Chao 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偏差行為的解釋有多種理論,不過以後天的角度詮釋偏差行為,則社會控制理論、自我控制理論是最有力的解釋理論。本研究亦欲圖驗證此兩種理論在多變量潛在成長模型的效用。因此,研究者採用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之資料,以自我控制信念、親子關係、同儕關係、學校依附感、教育抱負、學業成就預測偏差行為之變化。此外,並探究性別對潛在成長模型之影響。茲將研究成果陳述如下。
1、偏差行為隨著年級逐漸增加,日益增加,變異數亦逐漸擴大。
2、整體多變量潛在成長模型中,整體模式適配度良好。
3、自變項對偏差行為截距、斜率解釋量分別為.19、.32,顯示模式的解釋量仍有改善空間,其中對截距之預測達顯著者,分別為同儕關係截距、學校依附感截距、學業成就截距、親子關係截距。對斜率之預測力達顯著者,分別為學校依附感斜率、學校依附感截距、同儕關係斜率、同儕關係截距、教育抱負截距。
4、運用多群組分析,發現男女生並無測量不變性。
5、性別對偏差行為有重要影響。
6、預測女生的斜率主要考量其學校依附感和同儕關係,但預測男生偏差行為的斜率除了與學校、同儕的關係外,還要考量其教育抱負。
最後,根據上述的結論,研究者分別提出實務、研究方法、未來偏差行為研究之建議,以作為參考。 / The cause of deviation behavior is explained by many theories. However, social control theory and self control theory are the most famous and important theories. Research would like to confirm the theories which are applied in multivariable latent growth curve model. Therefore, TEPS data a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model, an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Deviation behavior gradually increases with time and variety of it also rises.
(2)The fit of model is good.
(3)The intercept is explained 19% by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the slope is explained 32%. In addition, it is significant for the intercept of the relation of peer group, attachment feeling of school, parental rel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the regression which is employed to anticipate the intercept. It is significant that the intercept of the relation of peer group, attachment feeling of school, and educational ambition and the slope of peer group, and attachment feeling of school can anticipate slope of deviation behavior effectively.
(4)Employing multi-group analysis, there exist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model.
(5)Sex has influence on deviation behavior.
(6)For girls, the slope of deviation behavior is anticipated by social relations, but for boys, besides the peer relationship, it is also included the educational ambition.
According the result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future researches and the administration authority.
|
6 |
警察與城市管理:南京警察之研究(1927-1937) / Police and Urban Management: A Study of Nanking Police, 1903-1937江佳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警察制度是近代歐洲國家鞏固內政的手段,也是近代市政府組織中,維護社會秩序、增進管理效率的次級部門。因此本文以近代南京為研究對象,採取晚清、北洋、南京國民政府3段時期,循序討論南京警察在抗戰前的制度變遷與運作概況,觀察警察是如何發揮管理南京社會的職責。
首先在晚清時期的發展,著重在警政制度的建立。當清廷於新政、立憲運動提倡建立警察後,南京舊有的衙門巡捕、綠營汛兵與保甲,被官方化、專業化、制度化的警察制度取代,而且警察的職責不侷限於維護治安,開始對南京部分的社會問題,初步提出管理方針或政策。
到了民國初年,因北洋政府尚未頒布市組織法,使得南京警察的業務範圍擴大至徵稅、戶口調查、衛生防疫、娼妓管理、貧民教育等事務,儼然是南京市政府的前身。然而警察機關難以跨越專業的藩籬,北洋時期的南京城市管理,就是標準的「以外行兼辦內行」。
直到南京市政府成立後,以專業化的市政分工,接辦管理南京社會的各項業務,南京警察也納入了市政一環,是為市政府監控南京社會、執行管理政策的重要人力,然而市政府無法負擔高額的警察費用,國民政府乃在1929年命令市公安局隸屬內政部,而失去警察人力的市政府,等於失去落實管理政策的「執行人員」、查緝不法事件的「執法人員」。因市政府公務員的強制力遠不如警察,導致市民屢有不配合之舉;《違警罰法》賦予警察廣泛的行政裁量權,更向市政府爭奪對南京的管理權。可是單憑警察一己之力,是難以全面管理南京,仍需要市政府給予專業上的協助。最後警察廳與市政府基於「管理南京」的共同目的,還有功能上的互補性,逐漸從對立轉趨向合作,構成緊密合作「雙重管理體系」。因此,抗戰前的南京警察發展史,等同於城市管理的變遷史。
|
Page generated in 0.019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