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9
  • 35
  • 4
  • Tagged with
  • 39
  • 39
  • 39
  • 39
  • 32
  • 27
  • 25
  • 22
  • 12
  • 12
  • 11
  • 11
  • 11
  • 11
  • 1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美國物價指數與利率變動對於股市與債市的影響 /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both U.S. CPI and short-term Interest Rate against U.S. Stock market and Bond market

曾繁榮, Tseng, Fan J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利用單根檢定(Unit Root Test)、向量自我迴歸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與衝擊反應(Impulse Responses),檢驗S&P500指數月報酬率、10年期公債月報酬率、消費者物價指數月增率與聯邦資金利率月增率的相關性,我們使用AIC與BIC選取向量自我迴歸最適落後期,最適落後期為落後兩期,S&P500受到其它變數影響並不顯著,10年期公債月報酬率除了受到本身前兩期的影響外,也受到S&P500指數月報酬率前一期的影響,而消費者物價指數月增率則受到本身影響,至於聯邦資金利率除受到本身前兩期的影響之外,也受到S&P500指數月報酬率前兩期與10年期公債月報酬率前一期的影響。
2

中國大陸滬深300股價指數期貨與現貨價格關係之探討 / A study of pric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I 300 index futures and spot prices

邱仕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大陸自2010年4月16日推出第一支股價指數期貨商品-滬深300股價指數期貨以來,不到一年半的時間日交易量已達大約18萬口,超越已推出約13年的台灣股價指數期貨約十萬口的平均日成交量,由此可見中國股價指數期貨的發展潛力與日俱增。另外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成長,大陸金融市場也逐漸成為國內外大型機構投資人重要的投資市場,而期貨又是投資、避險及套利不可或缺的金融商品。因此本論文將從期貨與現貨的價格關係出發,幫助投資人了解其基本的價格關係,未來進一步可更深入進行相關研究。 本論文選取時間為2010年4月16日至2011年3月15日共220筆日資料,研究方法以向量自我迴歸模型為主,配合ADF、PP單根檢定、共整合檢定、因果關係檢定、衝擊反應函數分析和誤差變異數分解進行中國滬深300指數現貨和期貨之前的價格關係探討。 實證結果顯示:(一)中國滬深300指數現貨和期貨不存在共整合關係;(二)根據因果關係檢定,中國滬深300指數現貨為期貨之「因」;(三)在向量自我迴歸模型中,證明現貨較期貨有較佳的價格發現能力;(四)在衝擊反應函數分析和誤差變異數分解模型中,結果為現貨對於期貨的解釋能力較期貨對現貨的解釋能力高。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快速成長,中國股價指數期貨相信會是未來不可或缺的投資商品之一。但目前台灣地區針對中國股價指數期貨的相關研究較少,希望藉由這篇論文的撰寫,未來能帶動更多研究者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指數期貨、價格發現、向量自我迴歸模型
3

我國外匯干預與貨幣政策及匯率變動之相關性分析--訊息傳遞管道

蔡宜靜, Tsai, Yi 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文獻探討干預政策影響匯率的管道主要有三個:貨幣管道、資產組合管道與訊息管道。在沖銷干預不改變貨幣基數下,無法透過貨幣管道影響匯率;而過去文獻中對於資產組合管道之實證結果非常不一致,因此,Mussa在1981提出訊息管道認為央行目前的沖銷干預政策可能隱含未來的匯率與貨幣政策進而改變市場參與者的預期而影響目前的匯率水準。 Lewis (1995)使用1985年至1990年美國公開的外匯干預日資料估計一個兩變數的VAR模型,探討干預與貨幣政策之間的關係。同時檢定現在的外匯干預是否隱含未來貨幣政策的改變以及貨幣政策的改變是否引起央行採行逆勢操作的干預政策。Lewis的研究結果顯示,此兩個假設皆成立,表示外匯干預可能預測未來貨幣政策的改變以及貨幣政策的改變也可能使央行進場干預匯率。此外,Lewis也利用衝擊反應函數估計不同貨幣政策變數的衝擊對匯率的影響,發現非借入準備 (nonborrowed reserve) 的衝擊對匯率的影響較M1顯著。 本文參考Lewis的分析架構並且使用台灣資料進行實證分析並進一步估計一個三變數的VAR模型欲探討干預與匯率之直接影響效果。結果發現訊息管道與逆勢操作政策皆存在,且干預對新台幣兌美元的影響較日圓顯著;在貨幣政策變數上,非借入準備對匯率之影響較M1顯著,此結果與Lewis相符。
4

實質有效匯率非直線性調整之實證研究-以中國大陸為例 / Modeling Non-Linearity in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 A case study of China

潘葛天, Pan, Ko T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欲以平滑轉換自我迴歸模型(Smooth Transition Autoregressive Model,簡稱STAR模型)及時變平滑轉換自我迴歸模型(Time-varying Smooth Transition Autoregressive Model,簡稱TV-STAR模型)兩種非直線性模型為工具,剖析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之動態結構。 實證結果得知,在長期干預的情況下,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拒絕線性檢定且其為LSTAR模型,故可知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在轉換過程具有不對稱之特性;其次,利用“Specific-to-General-to-Specific”篩選過程得知,若是預測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並不一定需要利用到比較複雜的TV-STAR模型;因為樣本外預測,短期間,一階自我迴歸模型的表現可能並不遜於複雜模型;長期而言,則似以STAR模型表現較佳。
5

外資現貨買賣超、期貨與選擇權多空交易與大盤指數之關係:台灣證券市場實證研究

陳彥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證券市場早期對國外投資人有許多的限制,而開放外資來台投資有助於台灣金融與經濟的國際化與自由化,隨著政府對外資的投資限制逐漸減少,外資在台股和期貨與選擇權的交易上對台灣股市的影響也與日俱增。本論文將透過實證的方式,探討外資現貨買賣超、期貨與選擇權多空交易與大盤指數之關係,來瞭解外資的交易行為對台股所造成的影響,以作為投資人交易之參考。 本論文資料期間為2010年1月4日至2012年2月2日共530筆日資料,以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報酬率、外資現貨買賣超金額、外資期貨多空未平倉量淨額變化與外資選擇權多空未平倉量契約金額淨額變化為五個研究變數,利用ADF單根檢定、向量自我迴歸模型、Granger因果關係檢定、衝擊反應分析與預測誤差變異數分解探討各變數間之關聯性,瞭解外資的交易行為對台股所造成的影響, 以作為投資人交易之參考。 研究結果顯示:(一)大盤報酬率會受到外資期貨多空未平倉量淨額變化與外資選擇權多空未平倉量契約金額淨額變化之正向影響;(二)Granger因果關檢定顯示,外資期貨多空未平倉量淨額變化與外資選擇權多空未平倉量契約金額淨額變化Granger領先大盤報酬率;(三)衝擊反應分析顯示,大盤報酬率期初受自身衝擊影響最大,而期貨多空未平倉量淨額變化衝擊對大盤報酬率會有正向影響且影響時間最長;(四)預測誤差變異數分解顯示,大盤報酬率產生預測誤差時,外 資期貨多空未平倉量淨額變化有較高的解釋能力。 外資每日在台灣期貨交易所之期貨與選擇權的交易部位對台股現貨股價報酬率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投資人可利用台灣期貨交易所於盤後所揭露之外資每日在台灣期貨多空未平倉量淨額、選擇權多空未平倉量契約金額淨額及其每日變 化,作為現貨股票交易之參考。
6

股市價量關係之實證研究-以美國、俄羅斯、巴西為例

邱繼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選取發達成熟市場的美國以及金磚四國其中一份子的俄羅斯及巴西分別檢視股價報酬率與成交量之間的動態價量關係(Dynamic Price-Volume Relationships),本研究採行Granger (1969)因果關係檢定、近似無關迴歸模型檢定的研究方法,進行兩大部份分析,第一、三國各自進行股價報酬率與成交量之間是否在不同資料型態設計中有相異的價量因果關係。第二、引進以美國次貸風暴發生時間點視為結構變動點,進行次貸風暴發生前後各國股市價量領先落後情形是否發生異動。本研究選以美國、巴西、俄羅斯,各自所代表的股價指數分別是,美國代表指數分別是標準普爾500指數(Standard and Poor’s 500 Index)、那斯達克綜合指數(Nasdaq Composite Index)、道瓊綜合平均指數(Dow Jones Composite Average Index)、巴西為巴西指數(Bovespa Index)、俄羅斯代表為俄羅斯交易系統指數(RTS Index)。 本研究有別於先前文獻具體研究價值之處,本研究發現美國股票市場的價量關係因應著每個不同股價指數的屬性有所呈現出不同的價量關係樣貌,並且透過資料型態設計的不同、結構變動點的納入與以國家為出發的角度,洞察出美國、巴西、俄羅斯的價量關係會根據經濟體成熟度、產業結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等因素,探究出可能出現不同價量關係的狀況。 其實證結果指出,就美國三大指數而言,以採納的所有資料型態綜觀歸納出,美國三大指數具有量先價行的因果關係,且以S&P500、Nasdaq指數以及空頭資料型態的Dow Jones指數呈現出價先量行的關係存在。次貸風暴的發生,美國三大指數具有價先量行的因果關係。 巴西Bovespa指數在每日空頭、每週多頭資料型態具有價先量行的結果,而當次貸發生前後皆不具任何的因果關係。 俄羅斯RTS指數除了在空頭資料型態部分,其餘皆呈現價先量行的結果,而在多頭資料型態部份,呈現量先價行的結果。而當次貸發生後,皆喪失任何因果關係。
7

台灣地區個產業別電力需求預測- 貝氏方法之應用

何鍾文, HE, ZHONG-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內容共一冊,約四萬餘言,共分為五章。 第一章:緒論 由於未來至公元二○○○年經濟成長對電力需求的需要,以目前發電能量,可否配合 的評估,即電力長期負載預測,至為重要,故本文擬以統計的預測方法,根據自民國 五十八年一月至七十四年九月各產業別(分二十五類)月份電力售電量及住宅電燈售 電量時間數列資料,以二元變量時間數列模式,預測未來公元二○○○年各產業別用 電需求,並透過學者專家,大用電戶對能源使用替代性,未來產業結構性變化,技術 進步的先驗知識以問卷方式加以分析,以調適純由資料預測結果所無法反應的前述先 驗知識。 第二章:首先探討一元變量(UNIVARIATE)自我迴歸,移動平均整合模式(ARZ MA) 。第一節:(1)自我迴歸模式(AR)的自我相關函數(ACF ),相關函數(PACF) 。(2)移動平均模式(MA)的ACF 及PACF。(3)自我迴歸移動平均(ARMA)的AC F 及PACF。第二節:當隨機時間數列非平穩型如何經由差分(DIFFERENCING)轉換( TRANSFORMATION),形成一般化的自我迴歸,移動平均整合模式。第三節:說明要設 計一預測體系,便是要建立一統計模式,建立過程是反覆試行的,其中包括利用 ACF 及PACF確認模式,其次用(1)最大概似估計法(MIE )(2)有條件最少平方法( 3)無條件最少平方法(4)非線性估計法。估計模式節參數,再其次是模式的偵測 檢查,最後利用此模式預測未來的觀察值。 第三章:轉換函數分析(TRANSFER FUNCTION ANALYSIS)簡介二變量(LIVARIATE ) 隨機過程。 第一節二變量AR(PROCESS )設定、估計、預測、轉換函數模式的探討。第二節利用 交叉共變異,相關係數函數確認轉換模式,並作估計偵測,第三節:預測方法的介紹 。 第四章:討論台灣地區各產業別未來至公元二○○○年的展望及未來用電需求成長, 第一節各產業別解釋變數(生產指數GDP ),回顧與預測結果分析。第二節各產業別 未來用電需求預測結果分析,和台電所作長期負載預測報告作比較。第三節用電需求 預測文獻回顧。第五章:結論與建議,並附產業預測結果和成長趨勢圖、問卷表。
8

時變係數迴歸模式之探討

陳麗霞, Chen, Li-Xi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在討論迴歸係數不但隨時間而變動, 並且為一階自我迴歸過程時, 估計工作 之進行及估計式之性質。全文分為五章概述如下: 第一章: 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章: 在迴歸係數全體皆為時變之下, 估計式之導出及其不偏性, 最小變異性與一 致漸近穩定性。計分五節。 第三章: 在迴歸係數部分為時變之下, 估計式之導出及其不偏性、最小變異性、漸近 穩定性與一致性。計分二節。 第四章: 只有截距為時變之下, 以兩種不同方法分別進行估計, 並加以比較。計分三 節。 第五章: 實例分析並作結倫。
9

S&P500指數期貨之錯價與交易量之非線性關係─以門檻自我迴歸分析 / The Nonlinear Relation Between S&P500 Index Futures Mispricing and Volume: The Threshold Analysis

陳筱竹, Chen, Hsiao-Ch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著重在探討現股放空限制與交易成本對期貨錯價之影響。以門檻自我迴歸與續航門檻自我迴歸模型分析期貨錯價之非線性過程,我們發現錯價有回歸平均(mean reversion)的現象。當期貨錯價為正時(套利策略為買現貨賣期貨),交易量對錯價影響為負;但若期貨錯價為負(套利策略為賣現貨買期貨),考慮到昂貴的放空成本(costly short sell hypothesis),交易量對錯價的影響將是較不明確的。 /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impact of short selling restrictions and trading costs on the relation on futures mispricing error. Within threshold autoregression model (TAR) and momentum threshold autoregressive model (M-TAR), the influence of optimal arbitrage trading on the mispricing is analyzed. Results concerning trading volume and level, mean reversion in mispricing error, and the model which describes mispricing process better. The empiric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rading costs and short selling costs are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the mispricing behavior. Moreover, the futures trading volume affects mispricing level significantly.
10

以個股報酬率連動性探討台灣股市訊息傳導模式

沈綺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市場上有訊息產生時,由於市場機制的限制或其他因素影響,例如投資人的心理,導致不同股票在傳導訊息時存在時間上的落差,因此產生反應訊息領先其他股票的指標股,在本研究中將利用兩種方法:矩陣自我迴歸及類神經網路檢測市場上是否存有指標股、其特性為何?及指標股是否具有穩定性。   實證結果發現規模較大及流動性較高的股票在市場呈現多頭行情時其訊息傳遞確實具有領先效果且領先時期達六至十二個營業日,而券商於報章雜誌上推薦之指標股並不具備領先反應訊息的能力。此外,在市場呈現空頭時期,所有股票反應訊息的速度幾乎一致。

Page generated in 0.017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