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94
  • 264
  • 67
  • 30
  • 4
  • Tagged with
  • 365
  • 365
  • 94
  • 70
  • 55
  • 54
  • 53
  • 51
  • 50
  • 49
  • 48
  • 47
  • 44
  • 41
  • 3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行動廣告產業經營策略與競爭分析之研究 ─ 日本個案公司發展對台灣之意涵

蔡智彥, Tsai, Chih-Y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行動電話服務從開放民營以來,行動電話已融入每天生活之中,儼然成為消費者接觸最為頻繁的行動媒體。日本自從i-mode行動上網成為全世界的成功典範之後,在行動數據業務的所有相關發展上獨步全球。DoCoMo與電通更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專注於行動廣告的專業媒體代理商,帶動了整個日本行動廣告產業的蓬勃發展。 本研究以日本個案公司所處的外在產業環境結構,探索行動廣告的產業架構與各類業者所扮演的角色,剖析個案公司因應環境所採取的經營模式與競爭策略,瞭解行動廣告產業的關鍵成功因素,以探索行動廣告的未來發展趨勢,是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 透過「結構-行為-績效」SCP模型的產業組織分析架構,針對日本地區行動廣告之產業特性,分析探討其市場結構、行為及績效所受影響因素與三者之關聯性。並依據Ansoff的產品市場矩陣分析,分別以產品市場矩陣的成長策略類型,分析個案公司目前的經營模式與競爭策略。 從研究結果發現,依據市場解剖與個案企業的比較結果,獲致行動廣告產業的關鍵成功因素如下:產品與服務的創新能力、產品推出的順序與時機、One-stop的行銷整合服務、垂直整合程度、策略聯盟的合作關係、洞察媒體閱聽人的生活型態。 此外,產業價值鍊對於市場發展之重要性、高度寡佔的日本行動廣告市場結構、廠商間的良性競合關係、結合廣告媒體與行銷的市場績效、個案公司的經營策略等研究結論,都是台灣未來在發展行動廣告上可以值得借鏡之處。 行動媒體所具有的一對一與立即性,使行動廣告更容易促成使用者採取購買行動達到高度的「Recency」效果。業者在許可行銷的前提下,必須充分掌握目標使用者每天的各種行動媒體接觸型態,這些使用者行為都會影響到行動廣告的成效與使用者的廣告接受程度。
2

行動閱讀之資訊呈現方式對於學習者專注力、閱讀理解與認知負荷之影響研究 /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ext presentation types on atten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cognitive load for mobile E-reading

林育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人們閱讀習慣轉變與各種行動閱讀器的普及,行動閱讀與行動學習已經成為近年來普遍重視的研究議題。儘管電子書和行動閱讀載具受到大眾的歡迎,但是許多研究仍指出行動閱讀和電子書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問題,其中包括行動載具所配備的螢幕尺寸偏小,導致傳輸資訊量因而受限的難題。因此在螢幕資訊呈現上,必須考量應用一些合適的資訊呈現方式,才能夠讓學習者更有效率閱讀學習內容。在過去已經有許多研究進行各種關於靜態與動態資訊呈現方式的探討,然而至今卻仍未有研究將兩種資訊呈現方式特色進行結合,發展出兼具靜態與動態資訊兩者的資訊呈現方式。 本研究以過去研究文獻作為基礎,歸納出靜態資訊呈現方式和動態資訊呈現方式與閱讀理解學習成效有關聯的特徵,並且加以改良後進行結合,發展出兼具靜態與動態特色的資訊呈現方式。為了比較上述三種資訊呈現方式對於行動閱讀學習的影響,本研究規劃一行動閱讀學習實驗,以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班學生作為實驗對象,並使用 Neurosky 腦波偵測儀器與閱讀測驗和認知負荷量表作為收集數據的工具,探討在三種不同閱讀情境下,分別利用靜態、動態與靜加動態三種資訊呈現方式進行行動閱讀學習時,對於學習者閱讀專注力、閱讀理解成效與認知負荷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學習者在進行行動閱讀學習時,閱讀情境與資訊呈現方式均為影響學習者閱讀專注力和閱讀理解成效的因素,其中坐姿狀態最能讓學習者專心進行閱讀學習,而靜加動態資訊呈現方式則使得學習者最無法專心於閱讀學習。另外,資訊呈現方式是影響學習者認知負荷的主要因素,其中靜加動態資訊呈現方式會給予學習者過高的認知負荷。 綜合本研究結果,三種閱讀情境搭配三種資訊呈現方式對於閱讀專注力、閱讀理解與認知負荷的影響各有優劣勢,因此可以因應學習者不同的閱讀情境或不同目的,挑選使用最為適合的資訊呈現方式。未來研究也能基於本研究結果,進行相關應用或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3

認知的メタプロセスの比較認知科学的検討

岩﨑, 純衣 24 March 201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18010号 / 文博第647号 / 新制||文||602(附属図書館) / 30868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行動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藤田 和生, 教授 板倉 昭二, 准教授 明和 政子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4

奧爾森的集體行動理論

鄢桃生, YAN, TAO-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導論,有關文獻,研究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的簡介。 第二章介紹奧爾森的理論,選擇性誘因和集體財穊念的界定和澄清,團體數量和組織 成功之間的邏輯關係及理論的適用範圍。 第三章驗證奧氏的理論。 第四章討論傳統團體理論和其對政治系統的意含。 第五章建構新的模型,成員入會的誘因,企業家和組織的內部模式,組織的形成,維 持和轉型,有關的新證據。 第六章結論。
5

行動數據服務業創新協同合作模式之研究

朱海燕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球高科技產業面臨劇烈競爭的環境,產品生命週期不斷縮短,面對經營環境險惡所帶來的艱難挑戰,促使企業必須不斷翻新事業經營模式,思考如何與商業夥伴及客戶進行「協同合作」關係,經由共同的知識共享、共通平台建立及組織間的信任,快速建立技能、強化組織功能,進而提昇其競爭優勢及市場佔有率。 企業在產業價值鏈內共同精進所發展的上、中、下游「協同合作」是一般討論較多著墨的,然而面對我國資訊軟體、服務產業的產品繁多、介面錯綜複雜,市場成長受限于彼此的撕殺而無法擴大,如何改變現狀共創多贏的局面? 本文將以行動數據服務產業為範例,探討同業間的創新型「協同合作」模式,換言之亦敵亦友的結盟下,業者如何異中求同、同中求異來強化核心競爭力,在策略性的共有基礎下各自尋找差異利基,並共同創新市場,擴大商機。 我國行動電話用戶,已超過2,200萬,成為另一項「台灣奇蹟」,惟在行動數據的發展,自GSM的WAP、SMS,乃至於2.5G的GPRS、MMS,則是慘澹經營。雖然隨著彩色手機等端末功能的增強,漸有起色,但仍難臻爆炸性成長效果。民國91初,我國於暨有6張GSM執照外,又發出五張3G執照,各家業者亦已先後投入系統建設,將自92年中起陸續開台。惟3G所標榜之高速行動數據服務,實應奠基於暨有GPRS市場環境,而GPRS目前市場未見明朗下,3G數據應用前景,蒙上陰影。行動數據應用,因其先天特質,而形成封閉或半封閉之環境,與Internet起步即為開放環境,顯為兩者最大差異。如何運用協同合作及仿效「財金網路支援系統」同業合作成功模式,來推動行動數據跨網路互聯互通環境之形成,突破瓶頸,從而推動我國行動數據服務應用快速成長,共創Mobile Operator、 Internet 內容提供業者 (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以下簡稱ICP)、 手機廠商、 使用者四贏之新局。提昇行動數據服務產業競爭優勢,再度創造另一項「台灣奇蹟」。 本研究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一) 探討協同合作創新型之商業模式是否可能解決行動數據應用服務發展環境面問題 ; 行動數據服務業者掌握電信相關等應用服務要素,形成封閉型加值服務環境,ICP必須配合,方能提供加值服務,降低產業服務應用面受限制等…是否在創新協同合作下可擴大應用服務,提昇市場佔有率。(二) 研究行動數據服務產業,如何藉由協同合作產生創新型的商業模式,重點多為專業分工、資源互享互補、提供產品及服務多樣化、創造營運綜效與範疇經濟等。(三) 運作模式研究如何運用協同合作在行動數據服務產業之異中求同、 同中有異並存下,找出共利 。(四)探討行動數據服務產業在協同合作模式中,如何避免互相利益矛盾的因子,尋找出共同確認可衡量的指標。(伍)將行動數據服務產業合作推展到一般水平性協同合作。 / Global high-tech industry currently encounters an environment of cut-throat competition, and the product life cycle is shortened continuously.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severe business environment, enterprises have to keep changing the operating modes, and figure out how to collaborate with business partners and clients. Through knowledge sharing common platform establishment, and mutual trust, to quickly build up skills and strengthen organizational functions, then promote the competition edge and market share. The collaboration of up, middle, and down stream companies developed through industrial value chains by the enterprises is the most discussed. However, due to our nation’s variety of information software and service products, as well as their complicated interfaces, the growth of market is limited by the internal fighting and cannot expand. How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reate an all-win solution? This article will use an example of Mobile Internet service industry to investigate the innovative collaboration model among related companies in the industry. In other words, to find out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veness by seeking common ground from differences, while maintaining the uniqueness of businesses, all under a friend-and-foe alliance. It also looks for niches under the strategic common foundation and finds ways to renovate the market and expand the pie. The cell phone users of our nation have topped 22 million, it can be viewed as another Taiwan miracle. But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services, ranging from WAP, SMS of GSM to GPRS, MMS of 2.5G, has been doing poorly. However,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 cell phone and other terminal capabilities, it has got some improvement. But still, it cannot enjoy the explosive growth. Since early 2002, Taiwan has granted five 3G licenses. That’s in addition to the 6 GSM licenses she granted before. The companies have also been building the infrastructure and expect to start operation in mid-2003. The high-speed Mobile Internet services that 3G emphasizes are supposed to base on the existing GPRS market environment. However, due to the unclear market conditions of GPRS, the future of 3G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s is also cloudy. The Mobile Internet service, owing to its inherited characteristics, forms a closed or semi-closed environment. This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Internet, which has an open environment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This article will investigate how companies can collaborate and emulate the success of “Banking ATM System” to form and promote the inter-network platform environment of mobile data services. It will also investigate how to catalyze the rapid growth of Mobile Internet service, and to create an all-win situation for Mobile Operator, ICP, cell phone makers, and cell phone users. Furthermore, it will investigate how to promote the competition advantage of Mobile Internet service industry, so as to create another “Taiwan Miracle”. This research article will cover five areas, (1) To investigate if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an break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bottleneck of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s service. Mobile Internet service companies hold the keys to the Mobile Internet service, thus form a closed value-added service environment. So ICP must collaborate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value-added service. Similarly, the application of industry service is limited. Should the industry expand the application service and increase the market share through collaboration? (2) To study the Mobile Internet service industry. Find out how to create innovative commercial model through collaboration. The key points are specialty work division, resources sharing and complementation, variegation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creation of overall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category economy, etc. (3) Find out how to collaborate and find the mutual interest by seeking common ground from differences, while maintaining the uniqueness of businesses in Mobile Internet service industry. (4) Study how the Mobile Internet service industry can avoid contradiction in its collaboration model and find out the commonly endorsed benchmarks. (5) Study how the Mobile Internet service industry collaboration model can expand into other industry collaboration in general.
6

我國反恐行動之情報作為研究

李旺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古至今,沒有一個主權國家不重視國家安全,無論戰時還是平時,有些情報是和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的,情報已成為確保國家安全及維繫政權穩定的力量;因此,作為一個領導者、決策者,必須具有情報意識,重視情報工作。尤其面對新世紀新戰爭型態處處展現出「不對稱」戰略思維,面對恐怖主義的全球危害,面對日趨迫切反恐合作的要求,面對危害我國安全與經濟利益的恐怖主義活動的萌芽,如何運用「先知」繼而採取「先發制人」作為,如何在守勢作戰上獲得絕對優勢,奠定國家安全的基礎,當屬情治機關工作的重要課題。另隨著全球化的倡議、時空環境變遷、民主思潮的演變、國際社會的互動、國內政治環境的紛擾、民粹主義的興起、價值觀的扭曲,在在使得國家安全情報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考驗。 舉凡任何反恐怖主義的措施或反恐精銳部隊,都不足以有效嚇組狂熱的、技巧熟練的恐怖份子。基於此,情報作為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面仍是最有效的方法。反恐行動與戰爭最大不同處在於他所面對的是藏匿起來之敵人,因此情報預警越早、研析越精確,恐怖行動之災害就越少,反恐成效也越好;這部分除了要建立恐怖份子及其組織之完善檔案,長期追蹤這些恐怖團體的行蹤外,也需要透過情報系統來蒐集情報,及與國際共同合作進行情報交流工作,如此方能有效做到預警之功能;例如美國國土安全部將面臨恐怖的威脅區分五個等級,從情資狀況研判來提早預警,以加強全民防護戒心,此點殊值我們參考學習。另外,對於跨國性的恐佈份子,若能與國際情報交流,也是遏止恐怖暴行的的最佳方式,據FBI調查顯示,僅在1983至1987年間,美國就因與國際間有效的情報交流,而成功地防止45件恐怖事件,充分發揮防範於未然的功能。所以,情報單位應不斷情報交流,甚至透過外交途徑與國際情報組織進行協調、聯繫、相互通報、相互支援,以掌握可疑恐怖份子之動向,適時發布預警,以提昇防護戒心,有效防範或降低暴力、破壞事件發生之危害程度 。 由於恐怖主義的威脅日益嚴重,只有國際合作才能有效減少恐怖主義的威脅。九一一事件後,隨著美國軍事行動的開始,國際間有另一種聲音希望國際組織一特別是聯合國能夠發揮功能,致力反恐、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俾以防止更大的災難發生。此外,由於區域主義的盛行,分布於全球的國際組織及區域組織亦將在此方面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然情報機制運作亦是反恐活動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911事件」的情報失敗使得布希總統籌組「恐怖主義威脅協調中心」及「國土安全部」,也逐一地對CIA及FBI 兩大情報組織進行改革。本論文將探討美國的反恐機制與情報作為,以瞭解美國情報界如何因應恐怖主義的威脅,以開展我國情報作為。 為了避免國家受到戰略性的軍事突擊,如珍珠港事件,在在都需要大量而性質複雜的情報。各國政府因為需要情報,所以便設立個別的專門機構,來處理各種不同的情報。各國的決策者,如美國的總統、英國的首相、德法的總理以及克里姆林宮的少數人物,都需要情報來處理他們的日常工作。一切情報不管是重要次要,不管真實虛偽,都必須經過情報機關加以過濾,加以選擇,然後才能選擇與當時決策有直接關係的東西,提供決策者參考。職是之故,情報是決策的基礎,成功的關鍵。情報也是一種力量的形式,沒有情報的政策是盲目的,沒有政策的情報是無能的。然情報的角色僅僅只是列具事實與可能發展的趨勢;決策是決策者的工作。一般而言,情報活動之有用與否,是依於其對國家、部會、與軍事單位決策者之協助而定。決策階層希望情報單位能時時掌握正確的情報,以因應突發狀況。 情報在危機處理過程中,扮演克敵制勝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若在危機處理時缺乏情報,在分秒必爭的危機中,絕對難以對被危機威脅的廣大範圍,多狀況的領域,進行面面俱到的處理。情報的功能包括知己知彼、料敵機先、制敵之弱、降低誤判、避免疏忽、避免爭機等角色功能。經由情報之角色與功能的論述,可以瞭解情報之本質是與決策與國家政策設計密切相關的。而不論是在決策或是國家政策設計之廣範圍過程中,攸關國家政權穩定與否及國家安全之保障,相當程度均是依賴於危機管理作為之良窳而定,而此又需要情報之積極投入,否則不以為功。因為,「全球化」之發展,國際安全環境之變動,依常態之國家管理模式以因應不同光譜範疇之威脅是不夠的,最主要的還要加入「非常態變數」之考量。因此,在危機管理過程中,從戰略層次思考,情報之作用在於發揮預警機制之功能;而從戰術層次思考,情報之作用在於發揮對決策過程之支援功能。然而在保證客觀情報要求下,應克服情報與決策在追尋國家安全過程中,可能之潛在的問題,而有必要在未來能持續發展出結合情報與決策之危機處理特殊機制,從而發揮情報在危機決策中之最大作用,而此就涉及了危機管理與情報之互動作為,及如何較佳之作出決策的問題。 「九一一事件」之後,扁政府成立「九一一專案小組」,研議五十五項因應計畫二十一項突發狀況想定與緊急處置措施,包括:生化攻擊之防範與疫苗採購、各種模擬演練時各部會之職掌分配。台灣與美國進行情報交換、簽訂「刑事司法互助協定」,願意參與資訊、安檢、反洗錢、強化能源機制等各項國際合作,說明台灣並沒有自外於國際反恐行動。 國家情報工作法:第十七條各情報機關與外國情報機關進行情報合作事宜時,應通知主管機關,並由主管機關協助統合及節制。前項情報合作包括情報交換、情報會議、人員互訪、情報訓練、技術交流、電訊偵蒐及情戰行動等。因此我國依據聯合國安理會一三七三號決議文執行反恐怖主義行動之相關作為,行政院長張俊雄指示各情治、財經及司法部門配合執行事項:政府將依據我國法律及參照聯合國各項反恐公約與決議精神,對恐怖組織及其黨羽採取凍結資產、不資助、不窩藏等必要之司法或行政措施,同時加強與各國之情報交流及提供刑事調查、刑事訴訟的協助,以制止及懲治恐怖主義。 就情報合作而言,情報工作的最終目的是預為防範可能之威脅,我國的情報來源,大約可分為三大部分:一是國際方面,由國際情報合作管道獲得,或由國安局、警政署、調查局海外工作站、駐外人員蒐集,及政府機關派駐海外機構協助蒐集;二是國內方面,情治機關蒐集或民眾檢舉;三是文書及科技情報方面,由大眾傳媒及網際網路蒐集,或透過科技中心、國防部電訊發展室截收之電子科技情報。國際情報合作對我國防範國際恐怖主義活動是相當重要的工作,國安局表示,自從九一一事件後,國安局就成立一專案小組持續針對反恐進行監控和運作,92年度也特別編列反恐預算,近來幾次爆炸案,國安局透過國際情報管道獲得資訊,未來將更強化相關反恐作為。 反恐工作已成為世界各主要國家安全工作的主軸之一,我國雖非國際恐怖組織主要攻擊目標,但仍不能排除成為恐怖份子藏匿地點或犯罪活動之中繼站。對台灣而言,支持與參與反恐,提升反恐能力,防護國土安全,並藉由反恐而與國際社會尋求接軌,發展雙邊及多邊合作關係,拓展國際活動空間,為國際安全及自身利益而努力,藉以強化國土安全之機制與能力,將不僅是內政奠基、全民國防之優先工作,且係發展外交的重要契機。自九一一恐怖事件發生以來,台灣在反恐議題上可以說卯足了勁全力以赴,從執行聯合國安理會第1373號決議文相關事項,到堅定支持反恐行動,如提供國際社會人道救援、強化國內各部會相關具體因應作為、全面清查可疑份子、強化洗錢防制工作、積極推動簽訂司法互助協定或備忘錄、加強國際情報合作、密切掌握恐怖組織發展及重要成員之預警情資、整合各情治單位蒐整之反恐怖情資、建立恐怖活動資料庫等等反恐作為,無非就是要確保國家安全與拓展外交空間之目的。本文從國際恐怖主義發展趨勢出發,進而探討美國反恐趨勢與反恐情報作為。接著就我國安全環境及整體反恐情報機制作檢討分析,歸納本論文之研究總結 。 一、聯合國應發揮主導作用,增進國際情報合作 二、我國現行反恐對策尚待精進 三、我國應注意中共的武力威脅與突擊 四、美國因反恐與中共合作,應注意是否影響我與美關係 五、不合時宜的運作觀念,影響情報預警功效 六、因應危機必須提升預警情報工作 七、訂頒國家危機預防之標準作業程序 八、加強情報的整合與監督 九、強化國安會專業幕僚機構功能 十、明確律訂專責、統合單位權責 十一、建議成立國家恐怖主義情報中心 十二、積極參與國際反恐怖主義活動
7

臺灣金融控股公司客戶關係管理行動方案的成功關鍵 / Critical Successful Factors of CRM Initiative For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n Taiwan

賈景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金融控股公司客戶關係管理行動方案的成功關鍵 / Across the global business community today, it is common knowledge that "doing CRM right" is not a mantra to be taken lightly. When achieved, CRM done right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and transform a company, helping enable it to grow more profitably by serving its customers more intelligently. At its best and fullest, CRM does more than just automate a call center or improve a sales report; for those companies up to the challenge of "doing CRM right," it can transform them – culturally, structurally, and strategically.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answers focus on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n Taiwan by leveraging IBM Global CRM study result: • What is driving CRM success, and how are they different than the 20 to 30 percent having some success, and the remaining 55 to 65 percent that are truly struggling? • How can this success be replicated to improve CRM performance in other companies so that CRM yields its full potential? Based on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in Taiwan survey, these study results focus on how to make that happen, strategically and pragmatically. To succeed and realize full value from CRM, there must be a resounding focus on culture, manifested through the CRM approach steps of change management, process change, CRM strategy, stakeholder assessment and governance, while balancing capabilities and risks to enact the right plans and actions at the right time, given the impact of influencers such as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nd regulatory issues, size and scope of project and company starting point.
8

行動商務的經營模式研究 / Research on Business Models of Mobile Commerce

姜里陽, Chiang, Leo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目前行動電話市場已趨向飽和,所以已經擁有了高普及率,那麼高使用率就是下一階段該努力的方向。而加值服務就是促使高使用量的關鍵。 加值服務讓行動電話從「耳朵的時代」轉變成「眼睛的時代」,不再只是接打電話的工具,而是可以下載電影、聽音樂,甚至行動電話不再是工具,而是個人代表。 行動商務的運用需要三個條件。基礎建設的創新、加值服務的應用與手持式裝置的成熟。基礎建設的創新是要讓無線網路的技術穩定、快速且全面無死角,才有辦法談到後續的加值服務。其次是加值服務的應用,加值服務的應用不需贅言,他會是加值應用服務的核心,其必須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才有意義。最後則是手持式裝置的成熟,其中包括顯示方式、大小及格式相容等問題。 在強調以人為本的現代社會,行動電話也將從人出發,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所以Mobile 2.0就這樣出現。 所以本研究將以Mobile 2.0概念出發,研究未來行動商務的應用和可能發展的硬體裝置。 /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market in Taiwan has reached saturation with cell phones being readily accessible. The focu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hence points to increasing the usage of such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the key lies in the introduction of accessorial services. These accessorial services allowed telecommunication to evolve from the “age of hearing” to the “age of visualiz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s no longer serve to simply communicate, but also to download movies and to listen to music. They are no longer used as tools, but as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user. There are three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 in business: infrastructure, accessorial services, and hardware installation. A well-established infrastructure involves a stable, efficient, and well-covered wireless network and enables the use of accessorial services. The application of accessorial services must fulfill the customer's needs. In addition, the installation of hardware must be well developed to be fully compatible between differences in size, graphics, formats, etc. With the modern society taking the idea of individualism as the center, communication devices will do the same to fulfill users' demands. This is the idea behind "Mobile 2.0."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ideas of Mobile 2.0 to study future business applications and hardware accessories.
9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在賴比瑞亞的維持和平行動(peacekeeping operation),1990-1997 / Ecowas Peacekeeping Operation in Liberia, 1990-1997

阿敏, Ibrahim Muhammad A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維持和平、強制和平、調停、以及強制外交:概念與定義 這一章分成兩個主要的部分。第一節討論維護和平(peacekeeping)、強制和平執行(peace-enforcement)以及調和(peacemaking)的概念和定義;此外,這些概念和定義,和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WAS)在賴比瑞亞發起的維持和平行動(peace keeping operation)之間的關連性。第二節首先解釋強制外交(coercive diplomacy)的模式,並且探討ECOWAS在賴比瑞亞進行維持和平行動時,雖然並非有意或故意地應用此模式,但是,根據作者的分析,ECOWAS在賴比瑞亞的行動,卻可明確地解釋為強制外交策略的運用。  第二章 ECOWAS與賴比瑞亞危機 第二章著眼於賴比瑞亞內戰時,ECOWAS的危機處理。ECOWAS成立於1975年5月,是一個促進西非經濟發展的組織。十五年來,該組織均未悖離其成立宗旨。不過到了1990年,當這個次區域性組織決定介入賴比瑞亞內戰後,它的傳統有了改變。這一章區分成四個主要部分:第一節一窺ECOWAS的目標與發展。第二節重溯賴比瑞亞危機的源頭。第三節,從政治的角度切入,討論ECOWAS介入賴比瑞亞內戰的必要性及合法性。最後一節討論的是在這個次地域當中,存在於英語系國家(the Anglophones)和法語系國家(the Francophones)之間,對政治主導性永無休止的爭鬥,以及他們對維護賴比瑞亞和平的傷害。 第三章 賴比瑞亞境內的維持和平(peacekeeping),1990-1997:強制外交模式的解釋 本章嘗試重塑出ECOWAS在致力於維護賴比瑞亞和平的七年期間的危機處理,即是以「強制外交」的模式,進行其維持和平的努力。關於強制外交的普遍性認知,是恫嚇敵方一旦不服從就會受到處罰,而藉以達到支持某方對敵方行使命令權的目的,其威脅的程度大到足以說服敵方順從此命令。因此,強制外交的理論,是假設行使強制權一方和反動者兩者的完全理性。此研究中,作者採用強制外交一詞,來表示此策略的『防禦性』(defensive)意義,即盡力說服反動者停止並且╱或是取消已著手進行的行動。在賴比瑞亞和平維持行動的案例中,奈吉利亞,此一西非的『霸權』(hegemony);是公認的『強制性威權』(coercive power)。而身為賴比瑞亞國家愛國陣線(NPFL)的領導人,查爾斯•泰勒則是被視作強制性行動的『反動者』(opponent)。這一章分為四個主要的部分:第一節著眼於奈吉利亞的強制性威權;第二節討論賴比瑞亞國家統一臨時政府(IGNU)的組成;第三節在討論賴比瑞亞國會議員以及賴比瑞亞國家過渡政府(LNTG)的組成;最後一節檢視自阿布查一世協定(Abuja I Accord)和阿布查二世協定(Abuja II Accord)之後,在賴比瑞亞的危機處理方面,賴國國會議員以及ECOWAS間的互動。 第四章 賴比瑞亞衝突的最終解決之道 成功的調停是是一種含容、誘導和修正的混合。調停者必須能夠阻止衝突的迫近或升高,並將衝突的雙方自敵對的觀念和行動中分開,並且有能力把他們引入一個較和諧的關係當中。調停者事實上也是個參與、運用強制性霸權的角色,能夠迫使頑強的一方妥協,並同意原先不願接受的解決方案。最好的情況下,調停者必須有足以威嚇衝突雙方的力量與權威,而使他們瞭解倘若解決之道沒有被採用的話,他們將面對無止盡的衝突;且即使解決之道獲得採用,也必須確實執行。這一章在探討賴比瑞亞內戰的最終解決之道。在這場維持和平的戲碼中,ECOWAS和聯合國駐賴比瑞亞觀察團(UNOMIL)是不可或缺的要角。這一章分成三個主要的部分。第一節討論在阿布查二世協定後,停戰以及終止動員的過程。作者對於停戰的定義是,在限期之內,鼓勵各個傾軋的派系交出武器的政治過程。而終止動員則是一種透過提供經濟誘因,使得原武裝士兵重新融入平民的過程。第二節探討在部分停戰以及停止徵用各式國民軍後,政治黨派的形成及隨之而來的歷史性選舉。最後一節則審視查爾斯•泰勒的崛起,而成為賴比瑞亞內戰後的民選總統。 第五章 ECOWAS與聯合國的合作 第五章探討由聯合國和ECOWAS所發起的合作行動,目的在為受戰爭蹂躪的賴比瑞亞謀求和平。這是聯合國破天荒第一遭可以和另一個組織—在此個案中,是一個次區域性組織—共同採取維持和平的行動。賴比瑞亞的個案提供了一個有用的實證性基礎,去評估聯合國和區域性機構之間,彼此分工合作的觀念,亦即與非官方組織(NGO)的合作能夠符合「聯合國憲章」第三十三條的精神。這一章分為三節,試圖評估在賴比瑞亞的衝突時,ECOWAS和聯合國合作所採取的回應行動的成效如何。第一節探討合作的原因。第二節則是合作的本質。最後一節提出造成合作失敗的原因。
10

我國民營行動電話業者經營策略與績效之研究

簡錦銘, Chien Chin-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在研究行動電話業者的經營策略,藉由企業個案訪談與次級資料整理,釐清各家行動電話業者主要的策略作為,以找出績效較為良好的策略作法,並配合理論加以探討其背後成功之時空環境與因素。研究目的可歸納如下: 一、 藉由業者實際訪談,希望能夠更為貼近業者心中的想法,了解實務界中高階主管執行策略的思考邏輯及面臨到的種種問題,以避免避門造車缺點,同時也使得研究成果更接近真實,提供未來從事相關行業人員之參考。 二、 藉由大量「即時」的報章雜誌及網站上資料之整理分析,從業者、政府、消費者、外資、通路、系統設備商等多方面角度來觀察我國電信行業,並對照電信先進國家及產業走向,以掌握電信業未來發展趨勢,提供業者擬定未來發展策略的參考!   本研究結論使得下列結果更具意義: 一、就營運績效而言,全區的業者明顯優於單區業者,這說明了行動電話營運上全區業者有明顯的經濟規模優勢,非策略所能影響。 二、就營運結果而言,我們推論行動電話業者中,系統建置相對較為快速、涵蓋率較高者,具有較好的績效。 三、「形象」是行動電話業者經營的首要。業者具有良好通話品質形象有助於爭取高用量客戶,同時有較好績效,但「提高形象,爭取高利潤客戶」的策略以全區業者執行較有效果。 四、單區業者在行銷資源上,除花在廣告上,調整較高比例至通路商上,可能有更好效果。 五、推出「預付卡」這項策略,由於用戶未繳交保證金、月租費,設定費,且多屬低用量用戶且忠誠度低,對營收貢獻微薄,加上行銷費用高昂,即使用戶眾多,對經營績效並無明顯正面效果。 六、「加值服務差異化」這項策略,由於各家業者均提供相似加值服務,推出時程也相近,而且對於多數消費者來說,這些語音相關的加值服務吸引力有限,因此並未對績效造成太大影響。 七、價格策略對擴大行動電話市場效果卓著,不過由於一方面中華電信的價格受到政府管制,一方面其他業者往往立刻跟進中華電信降價,所以這項策略並未形成任一家業者在用戶數的獨特優勢,但是對於尚在虧損的新進業者而言,卻會加高財務負擔,因此這項策略對擁有固網的中華電信是有利的。 八、若將經營績效將全區業者及單區業者分開比較,由本國行動電話業者主導經營權的公司,績效較佳,外資主導的公司不論是在全區部份,或單區部份,都是較差的。   最後,本論文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政府的建議:儘早開放固網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加速寬頻建設。 二、對中華電信的建議:加強寬頻網路佈建及全球網路的互連,並擴大國際合作夥伴的規模與範圍;加速民營化、組織扁平化提升公司營運彈性、重塑公司形象。 三、對中華電信以外業者建議:單區業者考慮合併、業者目標應為爭取高利潤客戶而非門號數、積極進入固網,開發多樣化通訊服務。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1 第三節 研究流程 2 第四節 研究範圍 4 第五節 章節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產業結構分析 7 第二節 產業競爭策略的相關理論 15 第三節 電信產業、策略與績效的關係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5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7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30 第四節 研究限制 31 第四章 電信業國內外發展趨勢 33 第一節 電信產業的全球趨勢 33 第二節 我國民營電信業發展與現況 39 第三節 從科技看電信產業走來的走向 46 第五章 個案訪談與分析 52 第一節 個案訪談 52 第二節 經營績效 71 第三節 個案比較與分析 7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84 第一節 結論 84 第二節 建議 86 第三節 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89

Page generated in 0.05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