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94
  • 264
  • 67
  • 30
  • 4
  • Tagged with
  • 365
  • 365
  • 94
  • 70
  • 55
  • 54
  • 53
  • 51
  • 50
  • 49
  • 48
  • 47
  • 44
  • 41
  • 3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二階段訂價之聯合分析-以行動電話通信服務業為例

莊曜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我國行動電話通信服務業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行動電話通信服務之產品屬性對消費者申請意願之影響。首先利用因素分析將月租費與通話費歸為成本屬性;設定費、語音信箱服務與話中插接服務歸為利益屬性;系統門號為品牌屬性,並利用集群分析將全體樣本區隔成價格導向群與品牌導向群,再以使用行動電話與否為事前區隔變數,將全體樣本區隔成使用群與非使用群,進而探討全體樣本及各集群對於產品屬性的相對重視程度以及成本屬性、利益屬性與品牌屬性間的權衡關係。最後以費率結構為主題,分別探討其與通話量及申請意願之關係。 經由統計分析,本研究有以下四項主要結論: 一、全體樣本、價格導向群、使用群與非使用群最重視的產品屬性皆為月租費,而且月租費的相對重要性遠比其他屬性高。品牌導向群最重視者為通話費,但通話費與其他產品屬性間之相對重要性差距不太。 二、提供免費語音信箱對於提高月租費與通話費之效果較提供免費話中插接或降低設定費有效。 三、除品牌導向群外,全體樣本、價格導向群、使用群與非使用群之系統門號成份效用值差異不大,亦即行動電話通信服務業者難以憑藉品牌形象,而單獨提高月租費與通話費。 四、低需求使用者對三種計費方案之偏好順序為羽量型=經濟型>商務型;中需求與高需求使用者對三種計費方案之偏好沒有顯著差異。而未持有行動電話者對三種計費方案之申請意願依序為羽量型、經濟型、商務型。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範圍及對象 3 1.4 研究流程 3 1.5 研究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2.1 二階段訂價理論 6 2.1.1 二階段訂價基本理論 6 2.1.2 二階段訂價與市場區隔 7 2.1.3 二階段訂價與消費外部性 9 2.1.4 多階段訂價與市場區隔 11 2.2 產品屬性理論 13 2.2.1 產品屬性的類別 13 2.2.2 決定性產品屬性 16 2.3 行動電話通信服務之相關研究 17 2.3.1 產業面之相關研究 17 2.3.2 消費面之相關研究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2 3.1 研究架構 22 3.2 屬性偏好評估模式-聯合分析法 23 3.3 實驗設計 27 3.3.1 行動電話服務屬性之選取 27 3.3.2 變數之定義 29 3.4 問卷設計 31 3.5 資料分析方法 3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35 4.1 樣本結構 35 4.2 成本屬性與利益屬性 41 4.3 總合模式之成份效用值分析 44 4.3.1 全體樣本之屬性偏好 44 4.3.2 全體樣本之屬性抵換關係 48 4.4 集群區隔模式之成份效用值分析 52 4.4.1 集群區隔 52 4.4.2 集群命名 54 4.4.3 集群區隔之屬性抵換關係 58 4.4.4 集群區隔之人口統計變數與消費行為變數差異分析 64 4.5 事前區隔模式之成份效用值分析 71 4.5.1 事前區隔對產品屬性之重視程度 71 4.5.2 事前區隔之屬性抵換關係 75 4.5.3 事前區隔之人口統計變數與消費行為變數差異分析 81 4.6 費率結構偏好 86 4.6.1 通話量與費率偏好 86 4.6.2 費率結構與申請意願 8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1 5.1 結論 91 5.2 建議 93 5.2.1 對行動電話通信服務業者之建議 93 5.2.2 後續研究建議 94 參考文獻 95 附錄 研究問卷 98
12

國民中學教師背景變項、工作壓力、行動控制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

呂秀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國民中學教師背景變項、工作壓力、行動控制與工作倦怠的關係。在研究對象方面,共有國中教師3177人,其中男性101人,女性216人。在研究工具方面,本研究採用「國中教師工作壓力量表」、「行動控制量表」以及「教師工作感受量表」。研究中所使用的統計方法有: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曲線相關分析(相關比)、信度分析、因素分析、共變數分析、多元回歸分析。 本研究的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中教師工作倦怠的程度在所有可能的倦怠得分中,是屬於偏向中低分的情況。 二、關於教師背景變項對工作倦怠的影響: (一)教師性別在工作倦怠的程度上並無顯著差異。 (二)相對於年資較高的教師,年資較低的教師感受較高的工作倦怠程度 。 三、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呈現顯著的正相關,即教師知覺到的工作壓力越高 ,所感受的工作倦怠程度也越高。 四、關於教師的行動控制對工作倦怠的影響: (一)教師在「不受于擾」向度的行動控制與工作倦怠呈現顯著的負相關 ,即越傾向不受干擾的教師,其工作倦怠的程度越低。 (二)教師在「積極行動」向度的行動控制與工作倦怠呈現顆著的負相關,即越傾向積極行動的教師,其工作倦怠的程度越低 。 (三)教師「不受干擾」與「積極行動」兩個向度的行動控制可聯合預測工作倦怠的程度,且解釋變異量為22.27%。 五、關於教師背景變項對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的調節作用方面: (一)教師性別對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的調節作用並不顯著。 (二)教師教學年資對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的調節作用並不顯著。 六、關於教師的行動控制對上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的調節作用方面: (一)教師「不受干擾」向度的行動控制對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的調節作用並不顯著。 (二)教師「積極行動」向度的行動控制對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的調節作用並不顯著。 根據研究的結果,研究者對於實務上提出的建議為:安排教師同儕間的交流,以促進資深教師與資淺教師教學經驗的分享;減少教師的工作壓力,仍為防止工作倦怠最有效的方法;增進教師行動控制的效能,以提高防止工作倦怠的效果。而對於未來研究則建議:考驗修訂後的行動控制量表向度的效度;驗證人類對於強度過高的情緒無法發生行動控制行為的假設;檢測教師年資、行動控制、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的因果關係;研究行動控制訓練的課程。
13

遊戲引導劇本創作的寫作教學行動研究 / An action research on playing conducting script creat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倪英茹, Ni, Ying 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研究者與此個案家庭長達十年的頻繁互動(田野觀察),從現象中發現研究問題:如何在家庭情境中(針對數理資優生)發展寫作課程,並激發學習者的內在動機和興趣?研究者以行動研究方法進行預循環(以「心靈寫作」一書中的「自由書寫」方式結合語文遊戲,在活潑愉悅的語言情境中創作),但成效有限。研究者探索原因並找到劇本創作的形式,結合遊戲教學和創造性戲劇的原理,分析學習者在過程中學習曲線的起伏、興趣動機的變化,發展出家庭寫作課程應具備的元素、形式和要點。
14

信任與都市更新參與整合意願之研究 / The study of trust in the collective intention of urban renewal participation

黃泳涵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在八零年代開始推動都市更新,民國87年通過都市更新條例,除了使都市更新之推動具有法源效力外,近年更針對都市更新所遭遇課題,逐漸放寬法令限制及容積獎勵,以期加速都市環境改造。實際上都市更新是一種土地產權整合(land assembling)與開發利益分配的過程,也是一種集體行動(collective action)才能完成的行為。都市更新推動績效不彰原因來自於地主、權利關係人與實施者等更新行動者對於更新認知差異與權利變換共識無法達成,造成彼此不信任和不合作行為,地主對都市更新之認知不足,對實施者合作關係的信賴感偏低等種種情形使得都市更新窒礙難行。 本研究關注於都市更新集體行動困境如何破除,使整合工作順利推動。據此,本研究以集體行動理論及信任理論為研究立論基礎,選取台北市木柵地區「國立政治大學北側更新示範地區」作為案例地區,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對當地居民作為抽樣調查之對象,並以因素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式作為資料分析方法,以更新認知、社會網絡、值得信賴感、信任程度與參與更新意願為五大潛在變項進行結構模式驗證,驗證結果發現信任程度對於參與更新意願具有正向直接影響,更新認知、社會網絡與值得信賴感三者對於信任程度亦有正向直接影響關係,其中又以值得信賴感為影響居民信任程度之最重要因素,並具有更新認知與信任程度間中介效果。 / Taiwan in the 80's began promoting urban renewal, urban renewal, the Republic of China 87 years to develop regulations, in addition to urban renewal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ource with the law, in recent years more for the issues encountered by urban renewal, relaxation of legal restrictions and volume incentives to speed up the urban environment transformation. Urban renewal is a kind of land ownership and development of land assembling process of distribution of interests, but also a collective action. Promote the efficiency was not evident because of urban renewal from the landlord, the right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ors, the perpetrators of cognitive differences for urban renewal, transformation was possible and right, resulting in mutual distrust and non-cooperation, the landlord of the lack of knowledge of urban renewal,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ose who trust in the low and many others made the case difficult to implement urban renewal.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plight of urban renewal to get rid of collective action to promote a smooth integra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of collective action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argument based on trust, select the area in north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 Taipei city as a case region, This study was a survey, sample survey of local residents as the object, and to factor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s a data analysis methods to urban renewal in the cognitive, social networks, trustworthiness and willingness to five latent variable structural model validation. Valid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rust in the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newal has a positive direct impact, urban renewal in the cognitive, social networks and trustworthiness in the three to have positive direct effect on trust relations, among which trustworthiness in trust for the residents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nd have urban renewal in the cognitive and trust between the mediator.
15

以行動通訊做為廣告媒體的創新經營模式─ 以獎勵式行動廣告及適地性行動廣告為例 / Mobile communication as an advertising media‐cases studies on award‐type mobile advertising and location‐based mobile advertising

黃世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2000 年以來,行動通訊市場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目前為止全世界的行動 電話已經超過三十三億台,這是個驚人的數字,這也代表著行動電話的市場規模 以及影響性難以用人類歷史上所出現過的任何一種科技產品來相互比擬。同時行 動通訊有許多先天上的優點使得我們相信它有機會取代網際網路與電視,成為最 為主流、最為強大的廣告媒體。 在這個新媒體的商業價值被大多數是人所體認之前,如何應用行動通訊的特 點創造出一些非常有效並且新穎的行銷方法、獲利模式以及經營模式是一個非常 值得研究的商業性課題。一旦研究出具有創新性又有可實踐性的經營模式或是廣 告行銷的操作方式,將會有機會獲取龐大的商業機會與投資報酬。 本論文透過對「獎勵式行動廣告」與「適地性行動廣告」兩種行動廣告方式 的國外成功個案研究以及台灣的行動廣告公司的企業深度訪談進行個案企業的 經營模式分析,並企圖歸納出這兩種新型態的行動廣告模式的關鍵成功因素,以 作為有志投入行動廣告產業者的創業參考。
16

人々の同調意識に着目した環境配慮行動促進のための情報通信技術の活用

北村, 尊義 23 July 2018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エネルギー科学) / 甲第21316号 / エネ博第372号 / 新制||エネ||73(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エネルギー科学研究科エネルギー社会・環境科学専攻 / (主査)教授 下田 宏, 教授 手塚 哲央, 教授 吉田 純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Energy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17

未来志向的行動の比較認知科学的検討

岸本, 励季 25 March 2019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21489号 / 文博第794号 / 新制||文||672(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行動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藤田 和生, 教授 板倉 昭二, 教授 平田 聡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18

金融リテラシーに関する実証研究 ―我が国における個人の金融リテラシーと金融行動や行動バイアスとの関係―

梶原, 真紀 23 March 2023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経営科学) / 甲第24773号 / 経営博第28号 / 新制||経営||5(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経営管理教育部経営科学専攻 / (主査)教授 砂川 伸幸, 教授 澤邉 紀生, 講師 天野 良明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Management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19

未來寬頻行動服務的發展策略

韓文卿, Han, Wen-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第三代行動通訊(3G)技術標準之提出與應用,影響所及的相關產業活動的變化下,企業在經營策略發展上最佳的規劃方向為題。在無線通訊與網際網路持續交相演化發展,從前的窄頻已升級到寬頻,從前的有線已提升到無線、行動;顯然行動網際網路已取得未來發展的主流地位。由於寬頻行動網路的未來影響既深且廣,舉凡個人生活、企業經營、社會制度,及經濟活動都將出現解構與重組的變化模式,企業應如何掌握機先及變化的軌跡,調整企業的營運策略,將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因此本研究從無線通產業發展的匯流趨勢出發;1)探討寬頻行動服務的技術與產業應用的發展架構;2)探討寬頻行動網路的生態演;3)整理有關的策略選項、解析產業結構的轉移,企業願景及核心競爭優勢的基礎。從而,運用解構與重組理論及動態的策略觀點,提出未來寬頻行動服務的策略發展規劃方向,以為企業策略管理研究之參考。 / Abstract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cent launched 3G technology standard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n the related industrial activity and the strategy of optimizing the managerial benefits. Due to the recent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et; the narrow band internet has been replaced by the wide band internet and the wire internet service has been replaced by the wireless and mobile internet service. The mobile internet will soon lead the industry in the near future. Since the broad band mobile internet is going to results in a huge impact on the personal lifestyle, industrial operation, social infrastructure, and even the economical activity. It becomes a key factor for an enterprise to face on the model and change of the upcoming disaggregation & aggregation and then adjust the current operational strategy to pursuit the sustain success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this thesis 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future trend of mobile interne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hen study on 1) the framework of broad band mobile service V.S. industrial application, 2) the Eco-revolution the broad band mobile internet, 3) the basis of strategic options, shifting of industrial infrastructure, industrial vision, and core competence advantage. Thus, this study utilizes the theory of the disaggregation & aggregation and the dynamic strategic point of view, to propose the strategic planning direction of future wide band mobile service, so as to be the research reference of business strategic management.
20

行動傳訊代理人之建置-在網際網路傳訊機制之應用

戴千鴻, Tai, Cheng-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網路的快速發展與普及,而由於使用網路的人口快速增加,資訊傳遞日益頻繁,使用網際網路來做為傳遞訊息工具,有逐漸上升趨勢。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行動代理人技術發展一於應用於網際網路上的傳訊機制,這個機制稱之為行動傳訊代理人(Mobile-Messaging Agent),主要是讓訊息、郵件可以跟著使用者所在位置而傳送,並且建構一個使用者專屬的信差。而這樣的傳訊機制包含了四個元件:(1)Messenger,即為信差代理人,負責幫使用者接收郵件、訊息﹔(2)AgentFinder,為負責接受使用者的要求來搜尋Messenger﹔(3)MessengerFinder,為行動傳訊代理人系統與使用者溝通的介面,是負責幫助使用者呼叫Messenger﹔(4)Register,為MessengerFinder啟動時,幫助尋找AgentFinder。而根據本研究實作行動傳訊代理人系統結果發現,行動傳訊代理人應用於網際網路之傳訊機制,具有降低伺服主機負載、增加網路連線品質、訊息有效管理、資料隱私性及安全性高、訊息自主性、易跨平台等優點。  而以行動傳訊代理人建置傳訊機制,使得訊息物件具有行動力、自主性、延展性,未來,期望行動傳訊代理人可以整合至可攜性較高的行動設備,例如膝上型電腦、數位個人助理(PDA)或是行動電話,最後,透過此系統行動傳訊代理人的自主性與行動性,讓使用者無論走到那裡,都可以即時收取訊息、郵件。

Page generated in 0.022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