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5
  • 14
  • 6
  • 1
  • Tagged with
  • 21
  • 21
  • 6
  • 6
  • 6
  • 5
  • 5
  • 5
  • 5
  • 5
  • 5
  • 4
  • 4
  • 4
  • 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胚胎複製之醫療產業與法律關係研究

蘇嘉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緒論 說明本文為因應生物科技之發展,除了新技術的衝擊外更加上了” 人性尊嚴”的基本上位觀念,故於科學研究上,從胚胎研究階段此涉及了物化之價值觀,而出生之後更涉及了血統身份的法律關係。故希望將目前最熱門也最有爭議之「胚胎幹細胞」及「複製人」以生物發育之過程加以串聯,並以生技產業及人文法學兩個角度加以探討。 第二章 胚胎複製之概說與流程 藉著一個細胞新生命的生長過程,而展開本論文之主軸;由一個複製胚胎細胞開始,接著發育成6-8個胚囊內組織,此後即可取出作為胚胎幹細胞之來源;然若直接植入子宮而發育出生,此時即有複製人之法律關係。 第三章 胚胎複製細胞 於第一階段之「胚胎複製」階段之研究,首先就需探討「胚胎細胞」此一生命體之法律地位及科學研究之適法性。本文將於第一節由生技產業面之實際技術方法加以說明,再於第二節依宗教面、道德觀、法理學,法律面綜合加以探討。 第四章 治療性複製 ( 胚胎幹細胞 ) 於治療性複製 (therapeutic cloning)上,亦分為生技產業及法律建制兩方面來觀察。 其中在「生技產業」面下,又再細分1.基礎技術: 複製技術及2.臨床醫療: 幹細胞產業。於此將由基礎技術中來介紹幹細胞之分類,如胚胎幹細胞、成人幹細胞、全能及多能幹細胞,及在臨床醫療下來介紹最重要的於醫療實益。 於「法律建制」面下,則先由宗教道德面,再論及法律面。於道德爭議上主要為1.複製有機體之地位:2.造人再殺人?。於各國比較法制方面則包含各國民俗背景及法律發展,如英國法 、德國法 、美國法 、及國際法等。最後論及我國現有法制,包含了憲法位階之學術自由,法律位階之優生保健法,職權命令之人工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及行政指導性質之胚胎幹細胞研究的倫理規範。而待審法案則有人工生殖法草案。 第五章 生殖性複製 ( 複製人 ) 在生殖性複製 ( reproductive cloning)上,亦分為生技產業及法律建制兩方面來觀察。 故首先於第二節討論「生技產業面」,亦分為第一項之基礎技術研究及第二項的臨床醫療應用 兩方面加以探討。對於複製人之研究,此即使在醫學界亦有正反兩說,否定說強調目前科學技術上並未成熟,常常存在尚未明瞭的缺陷,例如早期衰老及發育殘障,動物實驗上成功率甚低。然而肯定說則強調醫療科技之進步,複製技術終將改良。 其次於第三節討論人文面之「道德法律面」。第一項首先論及宗教與道德之爭議,於宗教面自然不容科學家違反自然而取代神的地位,道德則涉及人性尊嚴而不可物化,及何謂「人」與「物」之主客體地位之區分。第二項則著重在法律面的探討,雖然研究人員常強調學術自由,參與複製者亦自認生殖方式之自由不容剝奪,然而目前在實際上,無論各國之比較法之研究,或是我國之法規命令皆不容許複製人之誕生。第三項則涉及然若複製胎兒一旦出生,則有「人」之主體地位及身份關係的問題。原則上,出生後其為「權利主體」地位之保障,自無庸置疑,然而其與原複製者之身分關係,究竟如何定位,則值得由民法親屬編及相關法規命令來加以討論。 第六章 結論 總結上述各章,並提出相關看法與建議
2

開始タンパク質の濃度を介した複製開始制御

小川, 徹 03 1900 (has links)
科学研究費補助金 研究種目:基盤研究(C) 課題番号:16570143 研究代表者:小川 徹 研究期間:2004-2005年度
3

分裂酵母テロメア因子Stn1のテロメアおよびサブテロメア複製における役割

滝川, 雅大 23 January 2017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生命科学) / 甲第20100号 / 生博第360号 / 新制||生||48(附属図書館) / 33216 / 京都大学大学院生命科学研究科統合生命科学専攻 / (主査)教授 石川 冬木, 教授 上村 匡, 教授 松本 智裕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Life Sciences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4

情報受領の自由と私的複製の関係-ダウンロード規制を中心に

吉田, 憲 26 March 2018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法学) / 甲第20853号 / 法博第210号 / 新制||法||161(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論専攻 / (主査)教授 曽我部 真裕, 教授 毛利 透, 教授 愛知 靖之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5

論複製技術之管制與複製人之身分認定

彭英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九九七年複製羊桃莉之出現,曾引發當時國際社會之震驚,由於不同動物之複製技術相似,人們開始顧慮複製人可能於未來出現,導致現有社會倫理及法治規範受到衝擊。因此,本文研究方向主要有二,其一係探討如何有效管制複製技術之實施,其二則是研究倘若複製人誕生,其法律上之身分關係應如何認定。而研究範圍又可分為三個部分:(一)闡述血緣之意義,並就現行民法婚生制度相關爭議加以介紹;(二)探討複製人引發之宗教、倫理爭議,同時比較國內外相關法規,以尋求合理之管制模式;(三)探討人工生殖下子女之婚生性認定標準,並以此為基礎研究複製人身分如何認定。   在章節安排上,第一章緒論為研究動機及研究方向之介紹,並對論文結構進行概要之說明。第二章分別由生物學及社會學角度,說明血緣關係之認定標準、血緣對於生物行為之影響,以及生物個體間如何辨別血緣關係。同時,本章亦將介紹血緣與社會團體之關係、血緣對於社會行為之影響, 並以我國社會制度作為血緣影響力之檢驗對象。最後,本章就與血緣相關之婚生推定及否認制度予以介紹。第三章先就不孕症與現行人工生殖技術之意義及態樣加以介紹,並闡明相關專業名詞,接著則是介紹近年來熱門之複製技術,其中除了技術原理及操作過程之解釋外,亦將對其發展過程及可能用途予以說明。   第四章針對宗教及倫理爭議加以探討。在宗教爭議方面,分別從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及伊斯蘭教之觀點,闡述其對於複製人之看法;而在倫理爭議方面則將就醫療倫理、人性尊嚴、家庭倫理以及社會秩序四個方向進行問題整理研究。最後再以我國宗教及倫理觀念來探討複製人之相關問題。第五章先就國際間之複製技術法規進行介紹,並對其管制模式及效果加以比較,再來則針對我國「人工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胚胎幹細胞研究的倫理規範」、「醫師法」、「醫療法」、「人工生殖法草案」及「人權基本法草案」等法規及法律草案進行檢討,並比較國內外立法例之優缺點。   第六章先就血統、分娩與婚生推定等傳統婚生性標準之主張,以及人工生殖目的、當事人意願、契約與子女最佳利益等事項加以比較,並歸納人工生殖子女之最佳婚生性依據。之後,基於複製技術與人工生殖技術之相似性,就先前歸納結果析述複製人之身分認定問題。最後則試圖從複製技術之正面意義,探討其作為合法人工生殖技術之可行性。第七章為結論,乃歸納先前各章討論之結果,對我國婚生制度為整合性之闡述,並對複製技術之規範方式及身分認定進行總結。
6

リボソームDNAおよびサブテロメアにおける繰り返し配列維持に係る分裂酵母Stn1の機能

山本, 唯央 24 November 2021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生命科学) / 甲第23589号 / 生博第467号 / 新制||生||62(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生命科学研究科統合生命科学専攻 / (主査)教授 石川 冬木, 教授 北島 智也, 教授 高田 穣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Life Sciences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7

英美幹細胞研究之政治分析 / The political analysis of stem cell research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陳勳慧, Chen, Hsun 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國的社會價值、歷史文化與政治制度影響國內各個不同行為者的行為,進而決定立法的發展。本論文以英美兩國幹細胞研究政策的立法演進為主題,首先介紹幹細胞研究的科學發展。其次闡述墮胎政治的歷史遺緒對於英美兩國幹細胞研究政策立法的影響。再來是著眼於支持和反對幹細胞研究的利益團體採取何種遊說策略以達到目的,以及政府與國會如何回應利益團體的要求、因應國內外研究發展,形成或修正幹細胞研究的政策。 從1978年第一個試管嬰兒Louise Brown出生開始,到後來複製羊Dolly誕生、人與動物跨物種混合胚胎等重大科學事件,「捍衛人類尊嚴」與「保障研究自由」兩者間就不斷地拉鋸。不斷前進的科學研究永遠走在法律的前端,挑戰人們的價值觀,立法者需要時時跟上研究發展的腳步,確保研究在大眾所容許的界限內進行。 英國在1990年通過「人類受精與胚胎學法」並成立「人類受精與胚胎學管理局」,是第一個針對胚胎及幹細胞研究做全面性立法規範的國家。對於幹細胞研究的管理是採「正面表列同意」、「前端管理」的模式,公私部門的研究在進行之前都必須取得「人類受精與胚胎學管理局」的授權同意。 美國對於幹細胞研究則是採取「負面表列禁止」、「終端管理」的模式,符合市場經濟小而美政府的傳統。只規範使用聯邦經費補助的研究,不規範私部門研究的部分。但是對於公私部門研究的臨床應用嚴格把關,確保安全性及有效性。
8

用戶端作業環境管理系統之設計

石旭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存的作業環境維護技術,多著重於單一作業環境的維護。當作業環境數量增加時,維護多台電腦的作業環境變得困難而且耗時。而缺少維護作業環境日誌以及容量管理的能力,使得現存的作業環境維護技術的能力受到限制,無法對作業環境進行更進一步的維護與管理。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設計一套新的解決方案–COEMS(Client Operating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來解決現今多個作業環境的維護所存在的問題。COEMS結合現有的作業環境維護技術、網路儲存技術、裝置虛擬化技術的優點,將多個用戶端的作業環境集中於伺服器來進行管理與維護,克服傳統技術在維護多個作業環境上的困難,使得在網路環境中,維護多台電腦的作業環境的工作變得可行;並且利用Volume Management技術以及Copy-On-Write技術,來維護多台電腦的作業環境的日誌與資料分享,使得作業環境的維護比傳統技術更簡單更有效率。 / Many traditional techniques for operating environment maintenance concentrate on maintaining single computer separately. When there are many computers for maintaining, such way of maintenance becomes complex and costs lots of time. Because of the inability to log operating environment changes and manage volumes, these techniques are too limited to further maintain and manage operating environment. We propose a newly designed solution – Client Operating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 (COEMS)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 of maintaining multiple operating environments. By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operating environment maintenance, network storage and virtualization techniques, COEMS manages multiple clients’ operating environments centrally in a server, solves the traditional maintenance problems and makes maintaining multiple computers via network feasible. Meanwhile COEMS uses Volume Management and Copy-On-Write techniques to maintain the log and share data from multiple computer operating environments, and makes the maintenance also easier and more efficient than traditional techniques.
9

策略相似性與廠商績效:正當性與競爭之權衡 / Strategic similar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tension between legitimacy and competition

龔天鈞, Gong, Tian-J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廠商的策略該與競爭者相似,或與競爭者不同?相似或相異都有其道理,與競爭者不同有助於發展競爭優勢以贏得市場競爭;然而與產業同儕相似可取得正當性,免於社會各界的質疑、挑戰與懲罰。策略平衡觀點主張廠商應平衡兩者,保持有點像又有點不像最有助於績效。本論文基於此,進行兩個研究試圖探討廠商該採取相似或相異的策略。研究一以大陸155個製造產業進行實證,結果發現僅有69個(44.5%)產業支持此觀點,進一步分析發現在低度競爭及多個策略群組存在的產業中,中等的相似性未必有好績效。研究二則探討當產業中存在兩群廠商,一群是既有的本地廠商,另一群是新進入市場的外商,對於急需當地社會接受(正當性)的外商而言,應與本地廠商相似,或與其他外商相似,亦或不同於兩群廠商?以大陸製造業外商的實證結果,外商在策略上應與本地廠商相似,並與其他外商維持中等程度的相似性,將最有益於績效。本論文不僅有助於策略平衡觀點知識基礎之鞏固、累積與發展,並提供了此脈理論未來的研究方向。 / Should firms behave differently from or similarly to competitors? Being distinctive helps develop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win competition. Being similar contributes to gaining legitimacy and protecting firms from public suspicions, challenges, and punishments. Strategic balance perspective argues that firms should take a balanced approach and maintain a moderate level of similarity to obtain better performance. Based on this perspective, this dissertation includes two studies to address some problems inhib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stream of research. In study 1, we found that 69 of 155 (44.5%)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provide supportive evidence. Further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moderate level of similarity is not beneficial to firm performance in industries with low level of competition or with multiple strategic groups. In the second study, we focused on contexts where consist of two groups of firms, local firms and foreign firms. We examined the influences of positioning strategies for foreign firms who desperately seek local acceptance and found that foreign firms should be strategically similar to local firms and maintain moderate level of similarity to other foreign firms. This dissertation not only has contributions on consolidation, accumulation, and advancement of knowledge base of strategic balance perspective, but also has several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10

バクテリアの複製起点開裂機構解明を目指した分子シミュレーション研究

清水, 将裕 26 March 2018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理学) / 甲第20959号 / 理博第4411号 / 新制||理||1633(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生物科学専攻 / (主査)教授 高田 彰二, 教授 杤尾 豪人, 准教授 今元 泰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Page generated in 0.026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