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6
  • 5
  • 1
  • Tagged with
  • 6
  • 6
  • 6
  • 6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共同基金行為與規模效應之研究 / The Behavior and Size Effect of Mutual Funds

郭健川, Kuo, Chien-C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開放式股票型基金為例,檢驗1999年6月至2009年3月十年共40期季資料,分析基金投資行為以及投資組合狀態之於基金績效間關聯。本研究結論及實證結果如下:(1) 基金投資行為可分為多角化或提升持股規模,基金在面對現金流入時,傾向直接投入於原投資組合;而基金多角化的速度,隨多角化程度提升而遞減;(2)影響基金行為的主要因素為規模變化比率以及前期投資組合之狀態,而大型基金的反應較為明顯;(3)基金規模無法直接與基金績效加以連結,績效須視基金投資組合之分散程度以及持股規模共同決定。
2

價值特徵在台灣股票市場之實証研究

林季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外的實証結果普遍支持規模效果(投資小規模股票報酬高於大規模股票報酬的市場異常現象)和價值效果(投資相對高淨值/市價比、低市價/盈餘比、低市價/現金流量比、低市價/銷貨比等所謂價值型股票所能獲取的報酬率會高於成長型股票報酬率的市場異常現象) 存在的現象,但對此種市場異常現象背後發生的原因卻沒有一致性的結論。Fama 和 French(1993,1996)認為規模效果和價值效果發生的原因是反應背後所隱含的投資風險,規模(市值衡量)和價值(以淨值/市價比衡量)可以視為某種投資風險的代理變數(proxy),而Lakonishok, Shleifer,和Vishny(1994)(LSV)則從投資人心理面的角度來解釋,認為這些現象只是反應投資行為上過度反應的情況。從投資的涵意來說,如果投資風險的解釋成立的話,那代表這種市場異常的現象會繼績存在,投資人投資小規模和價值型股票必能持績獲得較高的報酬水準,而如果此現象的發生只是投資人過度反應所造成時,那麼當投資人修正過度反應的行為後,這些市場異常現象便會消失。 本研究採用Daniel and Titman (1997)的投資組合分類方法,探討台灣股票市場價值效果背後產生的原因。研究結果顯示支持投資人心理面過度反應的角度。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規模效果和價值效果 5 第二節 產生價值效果之原因 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2 第一節 研究假說 12 第二節 研究期間、投資期間、取樣標準與資料來源 12 第三節 價值效果和規模效果之檢定 14 第四節 價值因子風險共變結構穩定性之檢定 17 第五節 在相同價值因子負載程度下,不同價值特徵是否影響股票投資 報酬率之檢定………………………………….………………….21 第六節 超額報酬率是否決定於價值因子之檢定 26 第七節 周轉率高低對股票投資報酬影響之研究 27 第八節 研究限制 28 第九節 研究方法流程 29 第四章 實証結果和分析 30 第一節 價值特徵、規模特徵和報酬率之關係 30 第二節 價值因子風險共變結構穩定性之檢定 34 第三節 價值效果和價值特徵之關係 36 第四節 價值效果和投資風險之關係 41 第五節 價值效果和股票流動性之關係…………………………………..46 第五章 結論和建議 48 第一節 結論 48 第二節 建議 49 參考文獻 ………………………………………………………………51 一、中文部份 51 二、英文部份 53
3

檢視違約風險利差、期限利差來代表規模效果、市淨比效果之能力 / How to use default spread and term spread to proxy size effect and B/M ratio effect

陳冠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 Fama & French 三因子模型中,其所提及之高市淨率公 司相較低市淨率公司的風險貼水(HML), 規模效應風險貼水(SMB)兩因子,究竟可 以用哪一種總體經濟風險貼水來表徵?小公司相較大公司而言,因為其財務體質、 財務槓桿、乃至於信用狀況都普遍比大公司還要來的差,因而產生潛在的報酬差 異,但這個報酬差異,究竟是哪一種風險的風險溢酬?而成熟型股票相對於成長 型股票而言,因其已經處於成熟階段,往往此一階段之公司賬面舉債高,故價值 型股票之公司往往面臨巨額的利息費用,可以想見其獲利能力普遍會比成長型股 票還差,既然獲利能力較差,又因為價值型股票通常舉債程度都相對高的情況下, 到底哪種風險是造成價值型股票必須給予風險溢酬?依據本文的實證發現,上述 兩種狀況分別為成熟型公司相對於成長型公司,存在財務困境風險貼水,因為成 熟型公司是高市淨率(high 市淨率(B/M) ratio)而成長型公司是低市淨率(low 市淨 率(B/M) ratio),所以高市淨率公司相對於低市淨率公司確實存在風險貼水,依照 Hahn & Lee (2006),其發現此風險貼水可以利用期限利差(term spread)來代表, 另外,規模較小的公司相對於大公司而言也必須要給予額外的貼水,此稱為違約 風險貼水(Default Spread)。Hahn & Lee (2006)研究發現,小公司相較於大公司、 低市淨率相較高市淨率確實都存在貼水,本文的研究目的即為探討其在台灣股票 市場的真實性。研究期間為西元 2005 年至 2014 年,研究樣本為此期間上市公 司共六百多間的股票報酬率。 透過本篇研究的實證結果發現,在台灣的股票市場中,在大公司與小公司之 間,確實存在著風險報酬之差異,另外,在高市淨率與低市淨率的公司之間,也 存在著報酬之差異,因此我們可以試著思考,違約風險貼水以及財務困境風險貼 水是否真的存在。
4

公司規模效果之涉險值研究

林建秀, Lin, Chien-Hs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嘗試利用涉險值(VaR)的估計來衡量投資組合風險和規模效果之間的關係。在歷史模擬法、變異-共變異法及極端值法估計VaR的結果中,皆得到小規模策略投資組合之可能損失風險額大於大規模策略投資組合。由VaR的估計,我們可得以下結論:規模溢酬和風險具有高度相關。小規模策略投資組合的風險高於大規模策略投資組合,故需具備較大規模策略投資組合為高之風險溢酬。 而投資人若進行買進小規模策略投資組合及賣出大規模策略投資組合,則因所承擔之風險較高,故所獲致優於大盤的績效,便在於彌補其所承擔的風險。此結果支持理性資產定價模式(Rational Asset Pricing)的論點。
5

盈餘品質分析法:臺灣股票市場之驗證 / Earning's Quality Analysis:Empirical Study on Taiwan Stock Market

劉博文, Liu, Bo-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乃根據國外盈餘品質分析常用之指標,試著從國內上市公司公開的財務年報中,擷取和盈餘品質攸關之訊息,配合盈餘非預期變動的高低,研究是否具有解釋股票報酬之能力,以提供盈餘品質與股價關係的直接佐證;接著分析盈餘品質與盈餘反映係數(Earning Response Coefficient)之關聯,研究是否盈餘品質較好之公司會具有較高的盈餘反映係數;再者根據不同的總體經濟環境,檢視各種盈餘品質指標之相對重要性,以調整盈餘品質指標之權重,俾能更真確地反映公司整體的盈餘品質;最後乃進一步將結果轉換成投資策略,形成投資組合,衡量投資組合績效,並分析該策略所承擔之風險,以探討是否可獲得超額報酬。 研究結果得到以下幾點結論:(1)8種指標中有6種的確與股票報酬成負相關(4種達到統計顯著),顯示盈餘品質分析在國內股市應有一定的效果,值得投資人重視。(2)盈餘品質好壞會影響盈餘反映係數,盈餘品質較好之公司,具有較大的盈餘反映係數,也就是股價反映盈餘非預期成長之幅度較大。(3)利用盈餘品質分析,配合非預期的盈餘成長來形成投資策略,可獲取相當的報酬,且即使調整了風險因素,仍能獲取超額報酬(但未考慮交易成本)。(4)總體經濟環境變化,對盈餘品質指摽之影響並不明顯,亦可能是選樣期間只有五年,且各年度總體經濟環境之變化不大,以致不易觀察其對盈餘品質指標之影響。(5)研究中所用的資訊全部是公開的財務報表資訊,卻仍能解釋股票未來的報酬,顯示公開資訊仍有一定的訊息內涵,也就是目前的股價並未反映所有已公開的資訊,似乎代表台灣股市的效率性不足。
6

台灣股票市場股票報酬之時間序列研究 / The Time Series Analysis of the Stock Returns in the Taiwan Stock Exchange

陳柏助, Chen, Po-Ch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採用Fama and French[1993]所提出之三因子模式為基礎,以公司規模[firm size]、帳面淨值市價比[book to market ratio]、及市場超額報酬[market excess return]為三因子,配合動能因子[momentum]及三種不同的流動性指標[成交量,成交值,成交量週轉率]來延伸探討五因子的時間序列資產定價模式。 本文的研究資料為西元1992年1月到西元2000年12月間的452家上市公司週資料,期望能解釋月資料所無法包含的資訊內涵。 結論: (1.)台灣股票市場確實有規模效果,淨值市價比效果,動能效果,及流動性效果。 (2.)市場因子具有解釋能力。 (3.)小公司投資組合解釋效果不佳,在台灣股票市場可能有其他因素未放入評價模式中驗證。 (4.)流動性指標在台灣股票市場上,確實和股票報酬有負向的關係存在,且建議以成交量週轉率作為流動性的代表指標。 (5.)台灣股票市場有顯著的動能存在,投資者可藉由動能策略獲得更高的超額報酬。 / This article provides evidence that stock returns listed in the Taiwan Stock Exchange do have shared variation due to the “market anomalies”, such as size, book-to-market ratio, momentum, and liquidity, which have been argued by scholars and investment professionals for many years. The evidence shows that small-cap eff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laining the violation in stock returns after controlling for other determinants of stock returns. Besides, value, momentum, and liquidity effect do exist in the Taiwan stock market. Moreover, we suggest that turnover rate is a better proxy for liquidity in terms of its stronger relations with the stylized portfolio returns. We empirically estimate the intercepts of our asset-market models using weekly time-series data for individual securities over the sample period from 1992 to 2000 and across 452 securities. To emphasize particularly, our result does not imply that the Taiwan stock market is not an efficient market.

Page generated in 0.013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