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
  • 9
  • 1
  • 1
  • Tagged with
  • 11
  • 11
  • 11
  • 11
  • 6
  • 5
  • 5
  • 5
  • 5
  • 5
  • 4
  • 4
  • 3
  • 3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資本移動、沖銷政策與經濟穩定

李世榮, LI, SHI-R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一冊,約三萬餘字,共分四章。首章緒論,第二章建立基本架構進行分析,第三 章為實證研究,末章再綜合結論。主要目的在研究透過資產選擇行為,沖銷措施對於 經濟穩定的影響。 關於沖銷措施在不同匯率體制下的財、金政策效果,最近國內外文獻中已多有研究。 其中泰半皆以凱因斯學派的開放經濟模型為主,並將資本移動單純的視為利率之函數 而進行分析。此法之缺點在資本移動只能透過利率因素的變化才得顯現,因而局限了 資產選擇理論運用的彈性。 本文根據Argy Kouri-Porter 之資產選擇總體架構加以修正,以進行較一般化的分析 。發現不同沖銷措施下的經濟穩定情況,其關鍵必然也表現在國際支式的係數符號上 。故本文亦針對此現象之有關方程式及台灣過去沖銷政策之是否存在等問題進行實證 分析,期在沖銷政策的採行效果上能結合理論與實際資料提出有效的推論。
2

資金失血元凶-我國跨國證券投資之探討

王正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90年代以來,由於經濟及金融的自由化與全球化浪潮,加以資訊與通訊科技的進步發展,使得跨國金融交易日益頻繁,國際資本移動規模隨之日漸擴大,若就其類型(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及其他投資)分析,其中尤以跨國證券投資之資本移動成長最多。 有鑑於此,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於1993年「國際收支手冊」中新增了國際投資部位(IIP)統計,並於1997年主導進行首次全球性的聯合證券投資調查(CPIS),以獲取更完整的跨國證券投資存量統計資訊,而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發生,除突顯金融性資本移動之影響力,更傳達完整金融資訊對風險管理之重要性。自此,國際間對國際收支金融帳中的證券投資及其他投資之研究才日漸增多。 我國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亦相繼推動經濟與金融的開放政策,不僅國際貿易與投資熱絡,金融市場更因而蓬勃發展,外人來台證券投資(資金流入)與我國對外證券投資(資金流出)即於2005年創下歷史新高。然而近年來國內經濟不振,有人歸究於我國鉅額投資中國大陸使資金嚴重失血所致,故建議應積極管理對中國之投資行為;但另有論點指出,近年來我國對外證券投資之流出金額屢創新高,才是資金失血元兇。依據國際收支統計資料,2006上半年我國國際收支順差較上年同期銳減,主要乃因金融帳淨流出所致;再就細項分析,我國居民對外證券投資淨流出高逹224.6億美元,並創歷年同期新高,且該金額為同期間我國投資中國大陸金額的數倍,而外人來台證券投資淨流入金額則僅84.6億美元,使得我國跨國證券投資整體呈現淨流出,國際收支順差因而減緩,是以資金失血主要為跨國證券投資的淨流出。 此項爭議顯示,近年來跨國證券投資不但已是國際間的熱門話題及重視的統計資料,更成為國人欲深入一探究竟之領域。惟跨國證券投資熱潮於近年始興起,相關之統計資訊仍顯不足,且時間序列亦不長,是以國內相關議題之探討並不多見。本研究主要先蒐集國際間與跨國證券投資相關之各類統計資料,用以探知全球跨國證券投資之特性,同時,再輔以國內各單位之相關統計資料,以進一步審視分析我國跨國證券投資之近期發展與特性,並再逐一探討我國跨國證券投資之主要交易管道的演變、現況與影響其未來發展之可能趨勢,期以作為未來跨國證券投資觀察之方向,並提供未來相關問題之探討、研究與相關單位制定政策之參考。
3

獨佔性競爭與資本移動之研究--Dixit & Norman 與 Helpman模型比較

李宗培, LI, ZONG-P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按Balassa 的實證研究發現50%以上的世界貿易屬於產業內貿易(同一產業內的產品 ,同時有進出口的現象)。但此種貿易的發生卻無法用以往的H─O模型分析說明。直 至晚近,學者提出各種產業內貿易模型,產業內貿易始能模型化解釋。 本文主要目的乃在一具有規模經濟獨佔性競爭和異質商品的產業內貿易(intra-indu stry trade)模型下,探討ぇ因素價格均等化定理,H─O定理,Rybczynski定理及St olper-Samuelson 定理是否仍然成立?え國際資本移動(或國際投資)對兩國的國民 所情,總貿易量及產業內貿易量的影響。
4

資本移動性與貶值效果--固定匯率下的理性預期模型

葉惠青, YE, HUI-G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及與有關文獻的異同。第二章則建立一個固定匯 率制度下資本不完全移動的充分均衡總體經濟模型,在理性預期假設下,匯率變動對 國內的衡擊取決於二項因素:(1)對變動程度的預測。(2)預期變動的持續性。 吾人並將此結論與傳統的結論作一比較。第三章則將第二章資本不完全移動的假設改 成資本完全移動。在此假設下,本國利率決定於國際水準且BP曲線是IS與LM曲線的線 性組合。吾人以同樣的分析方法將結果與第二章作一比較。第四章則為結論。
5

國際收支、沖銷措施與經濟穩定

李世榮, Li, Shi-R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一冊,約三萬餘字,共分四章。首章緒論,第二章建立基本架構進行分析,第三 章為實證研究,末章再綜合結論。主要目的在研究透過資產選擇行為,沖銷措施對於 經濟穩定的影響。 關於沖銷措施在不同匯率體制下的財、金政策效果,最近國內外文獻中已多有研究。 其中泰半皆以凱因斯學派的開放經濟模型為主,並將資本移動單純的視為利率之函數 而進行分析。此法之缺點在資本移動只能透過利率因素的變化才得顯現,因而局限了 資產選擇理論運用的彈性。 本文根據Argy Kouri-Porter 之資產選擇總體架構加以修正,以進行較一般化的分析 。發現不同沖銷措施下的經濟穩定情況,其關鍵必然也表現在國際支式的係數符號上 。故本文亦針對此現象之有關方程式及台灣過去沖銷政策之是否存在等問題進行實證 分析,期在沖銷政策的採行效果上能結合理論與實際資料提出有效的推論。
6

由無拋補利率平價說檢定資本移動性--台灣的實證研究

林昆英, Lin, Kun-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近年來逐漸放寬外匯及金融的管制措施,使得台灣與國際間的資本移動愈趨活絡,而國際間利息套利活動的發生,使得各國的外匯與金融市場相互結合在一起,匯率與利率相互影響且其關係愈形密切,當資本可以自由移動時,每個時點兩國間利率的差異應等於預期的即期匯率變動率,此時無拋補利率平價說成立。 在實證方法上,本文擬以Djckey & Fuller(1979, 1981) ADF檢定,及Johansen (1988)最大概似共積估計法,對UIP進行實證分析。由於政府在各期間放寬資本管制的幅度不同,因此本文將實證期間區分成三個階段,分別為資本管制初步開放、逐步放寬與大幅開放三段期間,對台灣地區從事UIP的檢定。實證結果發現: (1)在資本管制初步開放的第一段期間,國內外資產報酬率不具有共整合關係,UIP不成立。 (2)在資本管制逐步放寬的第二段期間,國內外資產報酬率雖具有共整合關係,但是UIP不成立,表示資本移動性雖然較第一段期間提高,但仍有其限制性。 (3)在資本管制大幅開放的第三段期間,國內外資產報酬率不僅具有共整合關係,且UIP成立,表示在資本移動性相對大的階段,由本文實證檢定結果發現,UIP確實是成立的。 / In order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capital mobility of Taiwan in the sense of uncovered interest parit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stim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turn rate of domestic asset and the return rate of foreign asset with cointegration. Main conclusions are: In the first period(1985:9-1989:6), the return rate of domestic asset and foreign asset are not cointegrated by themselves. In the second period(1989:7-1993:12),a unique long- 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variables can't be rejected. But the hypothesis of uncovered interest parity is rejected. These empirical evidences imply that capital is not freely mobile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period. However, in the third period(1994:l- 1998:3),with fewer financial regulations, a unique long-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variables can't be rejected. In addition, the coefficient of the return rate of foreign asset is in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1. It means that capital can moves most free in recent years.
7

不確実性下における国際資本移動 / フカクジツセイカ ニオケル コクサイ シホン イドウ

小川, 英治, Ogawa, Eiji January 1986 (has links)
博士課程単位取得論文(商学研究科) / 572p / 一橋大学
8

預期、資本移動與最適外匯管理政策

顧瑩華, GU, YING-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目的在嘗試建立一個包括總需求、總供給,預期和不確定因素的開放總體經 濟模型,並探討在此模型下的最適資本移動政策,最適外匯政策及最適財政和貨幣政 策。 過去的文獻中,在求最適資本移動政策時,並未加入預期,總供給面及不確定因素, 本論文第一部份將探討加入這些因素後,最適資本移動係數的選擇。此外根據以前的 文獻,在探討最適外匯政策時,均假定資本是完全移動的,本文第二部分將解放此假 設,探討滿足損失函數(Loss function )––即所得之變異數為最小的最適外匯政 策,同時可以證明出資本完全移動下之結論只是本文結論中的一個特例而已。本文第 三部份將利用所建立之模型探討在各種不同匯率制度(固定、管理及浮動匯率)下之 最適財政及貨幣政策,並希望能找出最適之政策搭配。
9

隨機模型下的最適外匯市場干預

關小華, Guan, Xiao-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探討隨機模型(stochastic model)下,最適干預政策的選擇問題。此一問題最旱由Poole在一有七O年的文章中 提出,但他所考慮的僅是封閉經濟下,最適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其後學者們乃陸續 以其文為藍本,君入供給面,考慮理性預期與資本移動等因素,並將模型擴充為開放 經濟模型。 因此本文擬分三大部分,第一部份是文獻的探討,將介紹隨機模型下有關理論的演進 。 第二部分, 較具代表性的模型,比較在不同的干預政策下,其結困的差異。 第三部分,分析不同目標函數下,最適干預政策間的衝突性,並兼論單一目標與多目 標函數對模型結論的影響。 最後一章則是結論。
10

開放經濟體下納入信用市場之匯率動態 / Exchange Rate Dynamics in a Small Open Economy with Credit Market

林育聖, Lin,Yu-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In the literature, a considerabl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works have investigated 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is dissertation extends the Bernanke and Blinder (1988) model to an open-economy setting with flexible exchange rate and perfect capital mobility. By means of the framework, we examine the exchange rate dynamics and the adjustment of real output. It turns out that, with a significant credit channel effect, the exchange rate puzzle may occur in the short run and in long run. Moreover, in contrast to Dornbusch (1976), this dissertation shows that, depending upon the strength of the credit channel effect, overshooting, undershooting and counter-shooting impact effect may occur when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bility is perfect. / In the literature, a considerabl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works have investigated 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is dissertation extends the Bernanke and Blinder (1988) model to an open-economy setting with flexible exchange rate and perfect capital mobility. By means of the framework, we examine the exchange rate dynamics and the adjustment of real output. It turns out that, with a significant credit channel effect, the exchange rate puzzle may occur in the short run and in long run. Moreover, in contrast to Dornbusch (1976), this dissertation shows that, depending upon the strength of the credit channel effect, overshooting, undershooting and counter-shooting impact effect may occur when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bility is perfect.

Page generated in 0.018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