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
莫三鼻克民族主義運動之研究莊海瑞, Zhuang, Hai-R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分六章十七節,共有六萬五千餘字。第一章論莫三鼻克民族主義運動
之背景,主要內容為「歷史的回瞻與種族分佈」及「地理環境與經濟概況」的概述
;第二章論一九七四年四月葡政變前統治莫三鼻克的殖民政策,主要內容為薩拉薩
時代(一九二八—一九六八)及卡艾丹諾時代(一九六八—一九七四)殖民政策之
研究;第三章論莫三鼻克民族主義運動之起源與發展,主要內容分述莫三鼻克早期
民族主義運動之發展及其革命組織概況。第四章論問題國際化,主要內容說明莫三
鼻克的民族主義運動受到聯合國、非洲團結組織及其鄰邦如羅德西亞、南非的重視
與關切,以及蘇聯、中共在莫三鼻克民族主義運動中所擔任的「新帝國主義者」角
色顯示非洲的重重危機。第五章論莫三鼻克獨立經過,主要內容包括一九七四年四
月葡改變與殖民政策之轉變及莫三鼻克獨立經過;第六章為結論,論莫三鼻克的獨
立乃歷史的必然結果及「新殖民主義者」以非洲為政治競技場。
|
52 |
美國決策者及國內政治對於和解政策產生影響之研究衛嘉定, Wei, Jia-D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共一冊,約六萬字左右。分四章、六節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決策者的影響
第一節 決策者的理性因素 一、情況的界定 二、外交政策目標的
選擇 三、戰略方法的選擇
第二節 決策者的心理因素 一、尼克森的人格系統 二、尼克森對
外界環境的意象。
第三節 組織因素的影響 一、季辛吉對美國官僚組織的批評 二、
尼克森對美國決策機構的改革
第三章 國內政治的影響
第一節 官僚團體的影響 一、國務院對和解政策產生的影響 二、
軍事官僚對和解政策產生的影響
第二節 國會的影響 一、對國防預算態度的轉變 二、對美國對外
承諾的態度 三、對於武力使用的態度 四、對蘇聯的態度
第三節 輿論及大眾傳播的影響 一、輿論的影響:(一)對國防預
算態度的轉變(二)對武力使用態度的轉變(三)對於蘇聯
及武器控制的態度 二、大眾傳播的影響(一)對越戰批評
的影響(二)對於美、蘇軍事和解的態度。
|
53 |
蘇聯對美國和平共存政策之研究(一九六四—一九七二)呂文通, Lv, Wen-T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有六萬字,分為五章,主要內容在闡釋蘇聯對美國和平共存政
策的理論與實際策略運用,時間是一九六四至一九七二年。
第一章 概說
本章在說明蘇聯及美國對一九七二年蘇美莫斯科宣言中「和平共存」
基本原則的看法,並敘述蘇美關系的本質。
第二章 和平共存政策發展的歷史
第一節 列寧與史達林對和平共存政策的觀念
第二節 赫魯雪夫的和平共存政策
本章第一節在說明和平共存的淵源,從列寧開始提出「和平共處」到
史達林的對德和平共存及戰後對美的和平共存政策。在這一階段和平
共存政策仍然是一種戰術。第二節是敘述赫魯雪夫對核子戰爭的認識
及其將和平共存政策作為一種戰略。在這一階段的和平、存政策已完
全改觀,其中最主要的改變是赫氏主張戰爭已不再是不可避,對於與
美國的鬥爭須用和平競爭的手段。
第三章 現階段的和平共存政策
第一節 目前蘇美和平共存關係
第二節 目前領導階層的和平共存理論
第三節 蘇聯對美和平共存政策的策略
本章在說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二年布里茲涅夫上台執政後的和平共
存理論,與蘇聯在這期間的對美和平共存政策的策略運用。
第四章 美國對和平共存政策的反應
第一節 美國對和平共存政策的認識
第二節 詹森政府對和平共存政策的反應
第三節 尼克森政府對和平共存政策的反應
本章在說明美國政府對和平共存政策的看法,以及蘇聯的和平共存政
策如何得到美國的默認,而成為蘇美關係的基本原則。
第五章 結論
本章在說明蘇聯對美的和平共存政策成為蘇美關係的基本原則後並非
是放棄其鬥爭之本質而與美國合流。
|
54 |
袁世凱與中日甲午戰爭池在運, Chi, Zai-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五萬字分四章十節:
第一章:袁世凱與韓延之企圖暗殺金玉均—由朝鮮與袁世凱企圖暗殺金玉均開
始至金玉均被暗殺及暗殺後對中日關係的影響。
第二章:朝鮮東學亂發生與袁世凱及韓日的政策—韓廷腐敗人民不滿要求內政
改革,產生東學亂,韓延請求中國派兵平亂,日本乘機派兵至朝鮮準備與中國作戰
。
第三章:中日兩國出兵與袁世凱的撤兵交涉—韓廷請求中國出兵平亂之後,日
本也派兵至韓,袁世凱提出撤兵問題,日本拒絕撤兵,中日撤兵交涉失敗。
第四章:日本提出內政改革案與袁世凱—日本拒絕撤兵,反向中國提出共同協
助韓延改革內政,企圖終止中韓宗主關係,袁世凱拒絕此一提案,日本藉口中國干
預韓國內政,因此向中國宣戰,引發中日甲午戰爭。
|
55 |
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三年巴爾幹戰爭與權力均衡之研究何登煌, He, Deng-H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書共一冊,約十三萬字,共分八章廿四節。第一章闡述巴爾幹在歐洲外交史
上的扮演角色,以近東問題之發生為分界線分兩大階段述之,第二章就巴爾幹內在
與外在形勢及其對巴爾幹及歐洲政治作用的影響詳細加以例證說明,尤以對博斯普
魯斯與達達尼爾兩海峽在條約中的紛爭例次加以剖析。第三章就巴爾幹戰爭的理論
與實際因素加以探討,先述權力均衡理論之為巴爾幹戰爭之主因後就達成均衡之手
段加以敘述。第四章論鄂圖曼帝國之積弱不振造成巴爾幹真空的出現,第五章談普
法戰爭後歐洲權力系統結構的變化,三國同盟與三國協商的形成以其間的衝突導致
以巴爾幹為鬥爭舞台的經過扼簡述之。第六章為本論文的本文,就巴爾幹戰爭之前
因後果,其間歐洲列強與巴爾幹諸國的主要外交爭執與領土紛爭問題剴切述之。第
七章說明巴爾幹戰爭所留給歐洲的後遺症及歐洲權力系統的陣營擴大。最後一章為
結論就巴爾幹戰爭對土耳其、歐洲及全世界的影響,以及權力均衡之不能維持和平
,同盟制度之不穩固加以論及。
|
56 |
論美國新孤立主義與國家安全王海濱, Wang, Hai-B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計七章二十二節。約七萬字。
一個超級大國的作為或不作為,對其它小國都有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型
式,於越戰之後,受到普遍懷疑,在許多新的構想之中,有一派說法即避免結盟與
不再派兵至海外,亦即所謂新孤立主義。
新孤立主義強調本國利益,可是究竟是否能如支持者研論,能符合美國的利益
?(姑不論對它國之影響)本文即從最重要的國家利益—國家安全,來研究新孤立
主義。
新孤立主義認為國際政治環境已變遷,美國國家安全結構也改變了,本文於研
究其理論後,指出其對國際政治環境的解釋不正確,國家安全結構變遷之說也不成
立,新孤立主義實不符美國國家安全要求。
本文最後指出美國外交政策基本型式不能改變。換句話說,需要調整的不是政
策,而是戰爭方式。
|
57 |
南非分別發展政策之研究鄭麗園, Zheng, Li-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一冊,約十四萬字共分六章十六節。
論文內容:南非共和國多年來由種族隔離政策孕育出分別發展政策,創立了黑
人自治區(Bantustan )使境內各班圖民族單位逐漸發展為主權獨立國的地位,任
何一個民族既不附屬;亦不次於另外一個民族。甫於一九七六年十月廿六日獲得獨
立的非洲第四十八國川斯凱,即是讓政策下的結晶。
獨立川斯凱的出現,既具重大政治意義,亦包含衝突矛盾。它代表著廿五年來
班圖政策的高潮以一九五一年「班圖管理法案」(Bantu Authosities Act )作為
該政策的「起飛點」,根植於肯定的「種族隔離」(Apasthcid )或「分別發展」
政治意識上,對於反對分別發展者,川斯凱的獨立是他們要求對抗分治政策的關鍵
時刻,他們消極的不予川斯凱以國際上的承認,使川斯凱未來命運禍福難卜。本文
撰述的目的即在對「分別發展政策」的履行成效的毀譽作一探討,以及未來發展可
能的趨勢予以預估。
|
58 |
第一次摩洛哥危機與權力均衡鄧中堅, Deng, Zhong-J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除緒論與結論外,文共分為五章。第二章分為三節。其餘四章均各分為三節。
全文約十萬字。
十九世杞是歐洲帝國主義者向亞、非洲擴張的時代。這一段時間,他們盡己之
力爭奪海外殖民地。到了廿世紀初,可供帝國主義者殖民之地所剩無幾。其中最重
要的一個是位於北非的小王國摩洛哥。他的戰略位置、自然資源使列強垂涎。
列強彼此敵視。他們挾著新仇舊恨來到摩洛哥,引發了一場危機,幾釀成大戰
。其中涉及這危機的要角是德、法、英三國。德國是想在摩洛哥瀕大西洋邊尋求一
港口,以為其日益壯大海軍之用。這也代表是想要建立世界霸權之野心。這行動一
日一成功將會破壞歐洲權力均衡系統。法國則一心一意想在北部非洲建立一個大殖
民帝國與法蘭西本部遙相呼應。而德、法本可以補償的方式解決雙方在此的衝突。
但是由於德、法因普法戰爭而起之宿怨,使得雙方日益對立。英國此時扮演一項決
定性角色。他可以支持德國,也可以支持法國。
由於權力均衡乃英國外交政策之基礎,所以他必須測量局勢。當時德國陸軍稱
雄歐洲,海軍也日益壯大。這種實力及使用其力量之意願使得英國投入法國之陣營
。這個行動暫時平衡了歐洲之危局。但這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最後終於引發
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
59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對拉丁美洲政策(一九四五—一九六六)李明亮, Li, Ming-L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計一冊,共約六萬字,分六章十二節,除緒論與結論外,本論共四章。
第二章 討論美洲間制度的演進與完成,並略述其在西半球國際關係上的功能
。
第三章 開始進入冷戰主題,冷戰在西半球的形成與發展以及美國的對策,兼
述美國五十年代的政策。
第四章 討論冷戰發展的最重要部分-古巴事件,及對冷戰發展的影響。
第五章 討論美國在冷戰期間所採取的最重要政策-進步聯盟,並分析其得失
。本章以多明尼加事件結束,兼述未來可能發展。
本文在緒論中提到美國與拉丁美洲特殊區域問的關係與重要性,及對本文撰述
之範圍、時間、選材等方面有所交待。最後結論一章中,撰者就個人意見,對美國
戰後拉丁美洲政策,扼要地予以分析評論。
|
60 |
美國對中東(以阿)政策的研究(一九四八—一九六七)李景年, Li, Ying-N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金字塔屹立於埃及三千年,而中東的和平有若倒反的金字塔,隨時有崩潰的可
能。際茲美國孤立主義抬頭對海外盟邦紛紛減少承諾,為何又偏要捲入中東危機中
,將美、以二國安全繫於一身?巴勒斯坦問題是解決中東問題的重要前提,美國否
決巴勒斯坦立國案,對中東和平的努力可謂「功虧一簣」,究竟美國對中東的政策
受以色列與美籍猶太人的影響有多大了?中東爭執的解決究竟循那些基本原則方期
克盡全功?若以阿再度爆發戰爭,美蘇能否避免直接的衝突(軍事)?阿拉伯間國
家再度實施油禁,造成的能源危機、世界經濟的萎縮,西方國家將何以因應?鑒此
景年鑽研美國對中東(以阿)政策的研究(一九四八-一九六七)全書一冊,約六
萬餘字,共分五章十一節。
第一章 緒論,共分三節。
第一節 中東的地理。
第二節 中東的歷史。
第三節 中東的資源。
第二章 美國對中東關係的發展。
第一節 早期美國對中東的政策。
第二節 第四點計畫與技術的援助。
第三節 艾森豪主義。
第三章 美蘇在中東的競爭。
第一節 政治上的競爭。
第二節 軍事上的競爭。
第三節 經濟、文化上的競爭。
第四章 以阿紛爭。
第一節 猶太復國運動及以色列獨立。
第二節 以阿戰爭。
第五章 結論。
|
Page generated in 0.015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