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
宋人對文道關係的論辯劉儒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說明宋人對於文道關係的看法。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說明宋初古文家文道合一的觀念。第三章說明宋人對於文道關係的看法,從文道合一逐漸轉向文道分離的過程。第三、四章分別說明南宋道學家對於文道關係的看法。第六章為結論。
|
82 |
關係企業非常規交易之研究施中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關係企業乃一國經濟發展至相當程度及規模後,所必然產生的新型態企業組織模式。近年以來,台灣企業在受到經濟自由化、貿易國際化潮流的衝擊下,企業主流逐步匯向資本集中、技術密集的經營方式。企業基於追求規模經濟,提高市場占有率、增加產品線、分散投資風險、規避稅賦、取得研發技術或產銷通路等目的,而採取各種垂直、水平或多角化的經營策略,成立新公司、併購其他公司或相互投資,而形成關係企業之組織型態。關係企業在台灣經濟發展及經營態勢上,已然佔有舉足輕重之地位。公司如為業務或獲利目的,轉投資於其他公司,不但可使業務發展穩定,亦可分散經營風險,原值加以鼓勵。惟此種集團化企業卻也對企業之經濟活動、股東、債權人及交易相對人,產生有別於單一企業之重大變革。例如:一、關係企業之利益輸送往往會犧牲到關係企業中某特定公司之利益,使得該公司之少數股東、債權人之權益受損。二、關係企業間之稅賦安排、分散所得及利用非常規交易以進行避稅或逃稅。三、關係企業中各企業透過市場分割、產量及價格之協議,而達成操縱價格,壟斷市場之目的。四、關係企業內企業互相融通資金,或炒作關係企業之股票。五、關係企業內以不具法人人格的總管理處舉債,並逃避債務賠償責任。六、其他關於證券交易管理、財務監督與上市標準之問題。
因此建立關係企業之規範,讓企業能有可資遵循之法律,實有必要。民國八十六年五月三十一日公司法修正草案完成立法院三讀程序,增訂「關係企業」專章,共計十二條,對關係企業之範圍、從屬公司之少數股東及債權人之權利、關係企業之義務及責任、表決權限制等加以規定,並於民國八十六年六月二十五日經總統令公佈施行。此「關係企業專章」之增訂,對於公司法規範公司的經濟活動上,具有相當重要之意義。因為,公司法所規範公司之範圍,由以前單一公司轉為包括數個公司結合成一個經濟體的關係企業,而經濟部於立法院作報告時,明確指出關係企業專章之重點核心為公司法第三百六十九條之四。其條文第一項:「控制公司直接或間接使從屬公司為不合營業常規或其他不利益之經營,而未於會計年度終了時為適當補償,致從屬公司受有損害者,應負賠償責任。」;第二項:「控制公司負責人使從屬公司為前項之經營者,應與控制公司就前項損害負連帶賠償責任。」;第三項:「控制公司未為第一項之賠償,從屬公司之債權人或繼續一年以上持有從屬公司已發行有表決權股份總數或資本總額百分之一以上之股東,得以自己名義行使前二項從屬公司之權利,請求對從屬公司為給付。」;第四項:「前項權利之行使,不因從屬公司就該請求賠償權利所為之和解或拋棄而受影響。」
該條文除了消極的防制不正當企業行為,以保護從屬公司債權人及少數股東之權益外,更積極肯認關係企業之結構上功能,期使關係企業得以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以提昇國家競爭力。然如何兼顧而不致有所偏失,判斷「不合營業常規經營」或「其他不利益經營」之認定標準為重要的關鍵。標準太嚴,則關係企業動輒得咎,其結構上功能便無從發揮;標準過寬,則又恐關係企業為所欲為,從屬公司債權人及少數股東之權益便無法獲得確實的保障,而現行法對於「不合營業常規經營」或「其他不利益經營」又無任何定義性規定。因此若能稍加釐析,一方面可使公司經營者有明確的裁量空間,正當行使商業判斷,不至貽誤商機,以獲得良好得經營績效;二方面可嚇阻公司經營者操縱公司,進行利益輸送之僥倖心態;三方面可使司法機關於評價關係企業不合營業常規交易時,有標準可資遵循,以解決司法機關專業知識不足的窘境。如此應可使該法案發會更大之功用,確實導正關係企業朝正當的方向經營,故本文擬針對關係企業不合營業常規交易加以探討,希望釐清相關規範之概念,以供後續學理討論及實務運作之參考。本文之內容,概述如下:一、闡明本文之研究動機、目的與研究之範圍與方法。二、介紹美國及德國不合營業常規交易之法制。三、介紹我國現行法有關不合營業常規交易之相關規定。四、探討關係企業不合營業常規交易的類型。五、針對各類型的不合營業常規交易彙整實務及學理上的見解,並找尋會計學或經濟學上可行的判定標準。六、綜合各章研究所得作一結論,並希望藉本論文之探討,能對關係企業不合營業常規交易之釐清、認定有所助益。
|
83 |
後冷戰時期越中關係之研究郭光紅, Quach Quang 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越中兩國山水相連,唇齒相依,兩國人民間之文化交流與互動關係源遠流長,成為雙方傳統友誼之重要構成要素。正如越南國父胡志明主席所稱,「越中兩個民族,數千年來,血統相通,文化相同,在歷史上素稱兄弟之邦。 」越中人民在長期的革命鬥爭與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透過文化交流,互相學習,截長補短,促進了兩國人民間之相互認識與友誼,有助於推動兩國政治與經濟關係之發展,也為新世紀之越中關係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1979年邊界戰爭爆發後,越中關係歷經一段慘痛的歷史,惟在雙方領導人與兩國人民之共同努力下,兩國關係終於1991年11月恢復正常化,從而開創兩國關係之新紀元。
本論文主要著重研究後冷戰時期越中兩國之雙邊關係,主要因為此一階段國際與區域情勢發生重大變化,此種變化對越南與中國之雙邊關係產生了極大影響。兩國有共同的天然地理條件,促使兩國勢須正確地處理雙邊關係。中國既是鄰邦又是大國,故越南如何與中國和平共處,且採取何種靈活手段處理雙邊關係,對越南之永續生存與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本人身為越南學生,擬從越南的角度,藉研究過去與目前的越中關係,預測兩國關係發展之未來走向,相信對讀者而言,應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
84 |
企業網路公關之研究陳怡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分析對象為「天下雜誌」2002年公布的台灣前五百大服務業,針對這五百家企業的網站內容,做一個整體性的內容分析,並從樣本中選取17個涵蓋各產業類型的樣本進行深度訪談,以及另外尋找5個媒體調查公司、公關公司等專業人士進行深度訪談,期望能運用質化調查來輔佐量化調查,獲得更深入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欲探討的研究問題有:(1)台灣企業網站利用網路來推動公關實務工作的現況為何?(2)台灣企業網站公關效果指標可區分為哪些面向?其面向為何?(3)企業的組織性因素與其網路公關應用程度之相關性為何?(4)企業網站呈現公共議題的比例以及與組織相關的因素為何?(5)不同產業類型企業網站實際在推動網路公關上的方式有何異同?本研究的公關效果指標,以Kent& Taylor(1998)列出的網路公關效果五大原則為衡量基礎,並參考Kent, Taylor& White(2002)的衡量組織網站互動性評估方式為參考基準,列出三個研究假設:(1)組織性因素(產業別、員工人數、營業額)與企業是否建置網站有顯著關連。(2)組織性因素與企業網站是否有討論公共議題有顯著關連。(3)企業網站的公關效果指標可分為:介面人性度、資訊實用度、創意/吸引度等三大面向。
研究結果發現,「介面人性度」和「資訊實用性」為重要的網路公關效果面向。其中「資訊實用性」更以目標公眾為區分標準,分為:一般消費者資訊實用性、媒體資訊實用性和投資人資訊實用性等。本研究也發現,營業額比較高的企業有較多的資源配置於對外溝通的企業網站,因此溝通效果較佳。在深度訪談的結果也顯示,網路的內容多由公關負責,網站維護多由資訊部門處理,網路已經企業對內及對外溝通的重要工具,大多數企業期望網站發揮「建立企業形象」與「拓展業務」的功能。而在網路發展迅速之下,網路公關效果的評估越來越受企業所重視。
|
85 |
中共大國外交與夥伴關係之研究 / On the PRC'S Leading-power Policy and “Partner Relationships”王世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冷戰結束後,中共藉由「和平與發展」的國際社會主流趨勢與脈動,以驟升的綜合國力崛起於國際舞台,且自詡為「一超多強」國際格局中的一極
,尤在國家利益主導下,發展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因此「十五大」政治報告即強調,後冷戰時期的國際體系正面臨「大國關係深刻調」,遂運用元首出訪、經貿交流等外交作為,與美、英、法、德、俄、日及歐盟等主要大國或國家集團,建立傳統外交以外之各種友好關係,再舉辦政治
、經濟等具全球性議題的活動,表示對國際社會善盡義務,藉以型塑為體系中負責任大國之形象,另在「十六大」的政治報告中,更將「大國外交
」列為對外關係的首要主張。
中共遂行「大國外交」期間,結合韜光養晦姿態逐步融入國際體系,積極從事經濟建設,倡議「新安全觀」,主張「不對抗、不結盟、不針對三者
」,以期與主要大國建構平等、協作、互信、互利的夥伴關係,以創造其和平崛起的國際環境。
目前與中共建立夥伴關係的國家計有廿二國,世界主要大國中與俄羅斯的戰略性協作夥伴關係,在政治、經濟、軍事上最為密切;與英國、法國、歐盟,係以經濟利益為著眼,在二○○四年進而由全面夥伴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另與德國則成為具有全球責任的夥伴關係,與日本基於歷史因素、區域安全及經濟利益,仍維持友好合作夥伴關係,與美國在建立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之後,雙方因「九一一事件」後,各自主張反霸與反恐,以建構單極體系或多極體系,而形成圍堵與遏制之對峙狀態。
中共一向堅持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執行方針上,現行的「大國外交」已由冷戰後初期的外交策略性手段,演變為後後冷戰時代的主要目的,起而代之與各大國建立「夥伴關係」,則成為外交策略的工具,並衍生為營造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國際多極化體系的布局,惟對本區域及台海安全,形成另類形式的圍堵。
|
86 |
印度核武發展對亞洲安全衝擊之研究邱國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印度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以及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的原則,這項宣示對周邊無核國家具有政治上的穩定意義。其實,印度的傳統軍事力量優於巴基斯坦,當然就認為沒必要對巴國首先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而傳統軍力相對較弱的巴基斯坦拒絕宣佈不首先使用核武,也是在情理之中,眾所周知,一個傳統武裝力量較弱的國家需要依靠核武器來防禦並嚇阻更強的國家。最小核武嚇阻是一個絕對的概念,不是相對概念,印度清晰的表明其核武戰略態勢,可在降低成本和風險的基礎上,使其核武器發揮出最大的作用,而且也不至於因過度擴充核武軍備,導致影響印度的經濟發展與長遠的政治目標。
雖然印美雙方在「禁止核武擴散條約」(NPT)與「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CTBT)上存在分歧問題,但是並沒有妨礙雙方在核能方面的合作。儘管卡特總統於1978年3月簽署頒佈「核不擴散法案」(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Act),嚴格規定核子出口許可證發放條件,致使印度獲得核電廠燃料受阻;但是1982年7月英迪拉•甘地訪問華盛頓時,印美雙方就核供應問題達成協議,由法國替代供應印度塔拉普核電廠所需的燃料。總體而言,雖然印度有1974 年的核子試爆和80年代開始的導彈計畫;但是美國在整個冷戰時期,對於印度在核子問題上的反應卻是相當的溫和,因為美國為了與前蘇聯對抗,爭奪南亞戰略要域,並不願意對印度作出過度反應,以免影響其戰略利益。
冷戰結束後,美國居於世界主宰地位,並根據其在亞洲的利益而調整對外戰略,其重心是構築以美國為支柱的各種類型的雙邊或多邊安全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印度在南亞地區的作用和地位逐漸突出,雖然印度核子試爆的破壞性因素,曾經暫時打斷這個進程,但在美國的總體戰略考量下,印美關係已從昔日的起伏不定和核子試爆後的制裁,迅速發展到目前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多層次且多面向的合作。美國不但取消對印度的所有制裁,而且還對印度出售尖端軍事技術和武器系統;另外,兩國在和平利用核能、航太技術等高科技方面也在進行多管道的合作,2005年7月印度總理曼莫漢•辛哈(Manmohan Singh)拜會布希總統後,美國同意取消對印度民用核能發電計畫的限制,並允許印度在國際市場購買鈾燃料。在印美關係發展的進程中,印度認為美國是其維護國家安全、發展經貿合作和實現大國謀略的最大助力;而其最終目標是要取得在國際上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成為世界體系的力量中心,這也正是印度長期以來追求的國家目標。
中國對印度1998年核子試爆採取譴責,但不制裁的立場,是基於其國家利益的考量,因為中國的首要安全利益在東亞,而非南亞;對中國而言,台海問題、能源安全與南海主權問題才是中國關切的要項,所以中國必須力求在東亞與美、日等國達到戰略平衡;因此,中國在南亞的利益顯然僅是維護該區域的和平穩定,使其能無後顧之憂,得以將其有限的國防力量集中運用在東亞利益的追求上。印中雙方在許多議題上,都擁有共同的立場與利益,譬如發展公平合理的國際政治以及經濟新秩序等議題;而且兩國都試圖透過改善現有的國內經濟體系,從而減少貧富不均的局面,又同為發展中國家,兩者都希望能夠在給與國內企業充足的保護下,實現國內經濟與全球經濟體系的融合接軌。另一方面,兩國都在尋求建構一個多極世界,期使可以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作用,當前印度正在積極爭取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北京政府也已經同意給予支持。此外,印度也企圖透過與中國的密切交往關係,影響中國長期支援巴基斯坦的意願,達到孤立巴基斯坦的戰略目標。
由於蘇聯的解體,印蘇聯盟已無法適應國際環境變化的需要,也不符合印俄兩國的國情需求與戰略利益。因此,印俄必須對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戰略做出新的定位,1993年1月葉爾欽訪問印度,簽訂「印俄友好條約」取代了冷戰時期的「印蘇友好合作條約」,新條約也取消軍事同盟性質的條款,印俄關係從此從盟友變為合作夥伴關係。1998年印度核子試爆也未影響印俄夥伴關係的發展,使印度能夠抓住有利的時機,充分利用與俄羅斯的傳統關係,為其進入中亞地區創造條件;同時,印度在經濟領域也獲得俄羅斯在石油天然氣的開採權和高科技方面的合作;尤其在軍事領域方面,印度從購買武器模式,已躍升到聯合投資和共同開發研製新型武器系統的時代,這不但表明印度綜合國力的提升,同時也證實印俄兩國已邁向戰略夥伴關係。印俄關係的定調,不但提高印度在國際上的地位,同時印俄的聯合也使它們成為21世紀多極世界中,兩個具有特殊關係的力量。
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印度提出建立南盟自由貿易區,簽署「南亞自由貿易協定」。根據該協定,從2006年1月起,南盟7國將分兩個階段實施減免關稅計畫,這是一種共贏策略,印度可以近距離找到原料供應產地和銷售市場,而其他6國則可以運用印度的經濟和技術,提升其經濟發展,改善國民生活,消除貧窮。尤為突出的是,2004年南盟7國共同加強合作應對突發危機的能力;2月,南盟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預防禽流感緊急會議」;12月,席捲印度洋的海嘯造成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印度不僅派出4艘艦艇、6架直升飛機、數支醫療隊前往斯里蘭卡協助救援工作,而且率先建立海嘯研究基金,提高地區的預警和應對能力。另外,2004年的國際油價上漲對南亞這個嚴重依賴油品進口的地區帶來巨大影響,為商討因應國際油價上漲的對策,南盟能源專家小組於12月召開會議,並在2005年3月召開南盟能源部長會議,制定具體應對措施。綜上所述,印度已經在發揮其大國的影響力,從國家安全、南亞區域安全以及各國的經濟發展等面向,積極帶領著南亞各國走出戰亂與貧窮的陰霾。
印度自90年代初實行經濟體制改革以來,經濟和科技實力顯著增強,軍事力量的發展更是令人矚目,尤其是1998年進行的核子試爆,使印度成為事實上的核武國家。印度綜合國力的發展,使其實現世界大國的願望更加強烈,而東協隨著成員國的增加,以及內部快速的經濟、政治整合進度,整體實力也已大為提昇;印度和東協都力圖提高各自的國際地位,因此印度從地緣政治考量東協的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而實施的「東向政策」,即是以東協為突破口,積極參與亞太地區的事務,努力擴大其在亞太地區的影響,以達到提升其國際政治地位的目標。隨著東協和印度政治經濟上的密切合作,使東協和印度在安全上有許多的共同利益,都想維持和平與穩定的周邊環境,也都想確保各自臨近海域的安全和經濟利益;因此,印度先後與東協的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實施海軍聯合演習,並有計畫地向東協國家出口武器,以加強雙方軍事領域的合作;隨著印度國家實力的增強,東協把印度作為維護地區安全的重要力量,藉以維護印度洋海上通道與東南亞地區的安全。
關鍵字:印度核武發展、核武戰略、印美關係、印中關係、印俄關係、印巴關係、南亞區域安全、亞洲安全
|
87 |
元代易學的時位觀涂世元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無
|
88 |
連鎖書店顧客關係管理之個案研究陳雅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現今通路主導權已轉移至消費者的情況下,近年「顧客關係管理」為許多企業所重視的管理議題。書店雖然屬於零售業,不同的是顧客非常個性化,閱讀偏好不同,書種複雜度更勝於便利商店或量販店。曾經改造購書環境以吸引消費者來店購書,並「抓住焦點話題,利用媒體助瀾,成功行銷帶動閱讀風潮」,而引發第一次店銷通路革命的連鎖書店,在Amazon網路書店經營模式的刺激之下如何回應?連鎖書店應該如何開發顧客關係這項現代企業的重要資產?這是本研究之動機所在。
本研究之目的,透過產業經營環境的變化分析,以了解發展顧客關係對連鎖書店的重要性;並以個案書店為台灣的連鎖書店代表,了解現在業者的發展狀況與所規劃作法,嘗試對連鎖書店應如何與其顧客發展適當關係提出相關建議。為達成前述的研究目的,茲提出下列四個具體的研究問題:
(一)連鎖書店如何吸引顧客,並獲得顧客的滿意?
(二)影響連鎖書店實施顧客關係管理之重要因素為何?
(三)連鎖書店建置CRM系統之優先發展重點與預期目標為何?
(四)連鎖書店以何種方式增強與顧客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屬於探索性研究,採取個案研究方式進行。依據研究動機、問題與目的,本研究從了解產業經營環境著手,並在台灣各家連鎖書店之中,選定具有創意且資本額最大的個案書店為研究對象,以瞭解連鎖書店對實施顧客關係管理之考量因素、與實施過程各項重要作法,經過相關文獻搜索、實際觀察與深入訪談,歸納整理得出下列之結論。
連鎖書店原以較佳的立地條件,提供寬敞舒適的賣場,方便顧客來店流覽選購,並以大量陳列圖書雜誌與文具等多樣化的產品組合、複合式經營方式,吸引顧客來店並滿足其消費感受。個案書店對那些將逛書店視為休閒活動、重視賣場機能與氛圍的顧客而言,可稱為成功典範。
個案書店依其顧客意見調查結果、各項商品的銷售紀錄與會員族群屬性分析,適時調整商品結構、行銷活動與企業營運作業流程,讓所提供的商品組合與服務,更能符合顧客的需求。包括個案書店在內的大型連鎖書店,近年積極展店,且陸續設置網路書店與物流體制,兩者均為了加強對顧客服務的便利性與速度。
書店經營環境趨勢顯示近年來消費者對於書籍的選擇、購書地點與交易方式,擁有更多的選擇與更高的自主權,也就是顧客對書店之忠誠度因而下降。讓連鎖書店開始重視如何提高原有顧客的回店購買率、而採行差異化行銷策略。除此外,其他影響個案書店實施顧客關係管理的重要因素,還包括:第一、同業競爭導致連鎖書店的威脅程度增強。第二、當組織規模發展到相當程度,且以集團型態運作時,需要藉助資訊科技提昇內部溝通協調效率。第三、高階主管的認知與態度決定導入之積極度。
個案書店先建置ERP資訊系統及線上分析技術以為基礎建設,其發展CRM時優先考慮建置資料倉儲與資料探勘。其導入CRM系統之目的欲藉助資訊科技進行資料庫分析,增強各店商品即時管理的能力,並提供個人化推薦圖書服務。
個案書店與其他連鎖書店相同,結合顧客關係的方式係以折扣誘因為主。但是經分析其現行實務,發現個案書店雖設置網路書店,尚未能善用資訊科技與調整組織作業流程,建構以顧客為核心,整合不同銷售通路,提供創新性與便利性的服務。
|
89 |
青海湖祭與青海地區的蒙藏關係(1773-1940)陳幼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祭青海湖本為青海蒙古人的活動,自清初中央控制青海地區以來,清朝便將其意義轉變成替中央政權服務的一項工具;祭海本為蒙古崇拜信仰的儀式之一,不定期、不定點,是蒙古內部的一種社會網絡機制,但自清廷訂下定制後,祭海成為控制蒙古人的一種手段。除此之外,清政府也利用祭海儀式來消除藏人的反抗力量,達到維持青海地區安定的目的;故祭海儀式對滿、蒙、藏等民族都有很重要的意義。祭海儀式的有效性在清代得到證實後,民國時期,不管是北洋政府或南京政府也都持續的舉行祭海,祭海因而成為有效的政治工具之一。本篇論文主要探討從清到民國的兩百多年間,祭青海湖是如何影響青海當地蒙藏等民族,及彼此的互動關係。
|
90 |
兩位站崗女的愛情敘說研究游璧如, YU, PI 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站崗女面對感情因「男友服役而生變」時,其內在的經驗,並探究站崗女面對「分手」抉擇時,在做決定、因應自己的決定以及重新面對生活的力量及理由,這過程的心路歷程。
研究採用敘說研究方法,參與者為兩名成年女性。透過研究者與參與者各兩次,為時兩小時的訪談,以訪談內容及網誌、書寫在批踢踢BBS「站崗的女人」版上的資料作為敘說文本,採用「整體—內容」的敘說分析方式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兩位參與者都十分看中「親密感」的維繫。因為親密感而發展出期待:希望男友可以多花時間陪伴、傾聽並重視自己。然而他們的期待,伴侶不是無法瞭解,就是不願調整配合。
其次,本研究發現,男生服役期間對親密關係的影響:戀人在關係中的角色相反、突顯了兩人世界的差異、暴露了原本溝通的缺陷、站崗女會延緩離開的決定。而影響站崗女看待關係改變與去留的因素則有:女性較難以離開關係、關係裡感受到的公平與否、「我不夠好」的自卑心理、對「無錯」的期待與追求。
研究者還發現可以其他詮釋觀點來看本研究的兩位參與者。如:她們是比較容易在親密關係中消失自我的女人、她們為自己寫的愛情故事和腳本左右了和伴侶之間的互動、要求關係的和諧有時反而損傷了關係。
最末針對「當兵」時期兩性之間的相處、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研究者也重新檢視、接觸自己。
|
Page generated in 0.029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