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530
  • 2303
  • 841
  • 280
  • 276
  • 220
  • 8
  • 5
  • 3
  • 2
  • 2
  • 1
  • 1
  • 1
  • 1
  • Tagged with
  • 3711
  • 1924
  • 947
  • 824
  • 605
  • 599
  • 557
  • 494
  • 488
  • 487
  • 446
  • 427
  • 409
  • 408
  • 36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1

袁枚詩論研究

王紘久, Wang, Hong-J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時代背景 第一節政治背景 第二節社會背景 第三節學術背景 第四節文學背景 第二章袁枚生平 第一節簡譜 第二節生活 第三節性格 第四節思想 第五節著作 第三章詩論淵源 第一節白居易、楊萬里與袁宏道 第二節司空圖、嚴羽與王士禎 第四章詩論(一): 基本觀點 第五章詩論(二): 性靈說 第一節性靈說之內容 第二節與性靈說相關之見解 第六章詩論(三): 對當時詩壇之批評 第一節對明代前後七子之批評 第二節對王士禎之批評 第三節對沈德潛之批評 第四節對浙派詩人之批評 第五節對者據派之批評 第十章詩論(四): 論詩人之修養 第一節論才 第二節論學 第三節論識 第八章詩論(五): 其它 第一節論學古 第二節論巧飾 第三節論改詩 第四節論用典 第五節論聲韻 第九章影響與批評 第一節影響 第二節批評 第十章結論 附參考書目
212

李朝中國語言教學之研究

任日鎬, Ren, Ri-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李朝之時代背景 第二節李朝之身分制度 第三節李朝之教育制度 第四節李朝之科舉制度 第二章李朝中國語言教學政策 第一節歷代君王之中國語教學政策 一、太祖,太宗時代之中國語言政策 二、世宗時代有關中國語之積極政策 三、世祖、成宗朝對中國語文之政策 四、燕山朝以後之中國語學 第二節吏文教育 第三章司譯院與四學 第一節司譯院之設立 第二節四學之設及其變革 一、漢學之研究 二、蒙學之研究 三、女真學及清學之研究 第三節承文院 一、承文院之設立 二、承文院之管轄事務 第四節質正官制度 第四章關於李朝中國語教學科本之分析 第一節成書之時代 第二節內容簡介 第三節內容上的缺點 第四節兼評老乞大諺解。朴通事諺解及考朴集覽考三書 第五節現代的死語 第五章李朝中國語言與學者活動 第一節李朝初期之中國語言學 一、中國語翻譯官 二、中國語文學者 第二節李朝中期以後中國語學 一、燕山君。明宗聞之中國語譯官及學者 二、宣祖。光海朝之譯學者 三、仁祖朝以後之譯學者 (一)漢學 (二)清學 (三)蒙古學 第六章結論
213

中央通訊社對東南亞華僑傳播技巧之研究—如何塑造華僑對中華民國的良好映象

汪鑑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播為長遠而複雜的過程,目的在建立同通性或藉以影響別人,其能否產生預期的效果,部份決定於傳播機構本身的努力,部份受人類有關個人及社會的複雜因素的影響。 新聞傳播為進行宣傳的方式之一。本論文以中央通訊社對東南亞華僑傳真廣播(CFP)為研究對象,目的在探求此一全國性通訊機構,如何運用傳播技巧,塑造東南亞地區一千數百萬華僑對中華民國的良好映像。 本論文內容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首先就中央社發生、功能作簡要介紹,並提出研究動機與研究重心。第二章研究方法,就CFP傳真稿之選樣、分類、歸納過程及內容分析方法之運用作必要的說明。第三章為CFP傳真稿資料分析,包括其主題,映像範圍和塑造映像的方法等。第四章討論,就CFP 傳真稿運用之一般傳播技巧加以討論,並發現其優劣點。第五章結論,是把前四章作一綜合說明,藉以瞭解中央社對東南亞華僑傳真廣播全貌,並提出建議。 本論文撰研期間,承蒙徐佳士老師悉心指導,衷心感激。又獲中央通訊社提供資料、本校統計研究所提供小型電子計算機、新聞研究所關紹箕諸同學等之多方協助,特此誌謝。
214

朱子詩集傳釋例

陳美利, Chen, Mei-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詩集傳用經傳群書釋詩例 第二章詩集傳用三家詩釋詩例 一、用韓詩說釋詩例 1.用韓詩說釋詩而明言所出例 2.用韓詩說釋詩而未言所出例 二、用魯詩說釋詩例 1.用魯詩說釋詩而明言所出例 2.用魯詩說釋詩而未言所出例 三、用齊詩說釋詩例 第三章詩集傳用毛傳鄭箋孔疏釋詩例 一、引毛傳釋詩例 1.引毛傳釋詩而明言所出例 2.引毛傳釋詩而未言所出例 二、用鄭玄毛詩傳箋釋詩例 1.引鄭箋釋詩而明言所出例 2.引鄭箋釋詩而未言所出例 3.本鄭箋釋詩而未言所出例 三、用孔穎達毛詩正義釋詩例 1.引孔氏毛詩正義釋詩而明言所出例 2.引孔氏毛詩正義釋詩而未言所出例 3.本孔氏毛詩正義釋詩而未言所出例 第四章詩集傅小序去取例 一、用序例 1.引小序說釋詩例 2.申小序說釋詩例 3.本小序說釋詩例 4.姑從序說例 5.本序說又取二說附之例 二、節取序說例 1.節取序說釋詩例 2.用序說而不取其所指例 3.用序說而不取其首句例 4.存序首句以釋詩例 5.用序說而辨其作者例 三、不取序說例 1.不取序說例 2.以時世無考而不取序說例 3.序以為刺詩集傳以為美詩例 4.序以為刺詩集傳以為燕詩例 5.序以為刺詩集傳以為淫詩例 6.序以為憂亂之詩集傳以為淫詩例 7.序以為美詩集傳以為淫詩例 8.序以為閔詩集傳以為淫詩例 9.序以為刺詩集傳以為婦人之詩例 10.不取序說而闕疑例 第五章詩集傳引宋儒詩說釋詩例 第六章詩集傳校勘毛詩例 一、改易毛詩文字例 1.本經傳群籍引詩異文改易毛詩例 2.以聲近二字改易毛詩例 3.以形近二字改易毛詩例 二、改易毛詩詩次例 三、改易毛詩章次例 第七章詩集傳釋詩賦比興例 第八章詩集傳訓詁例 第九章詩集傳用毛傳鄭箋訓詰例 一、訓詰從毛傳而異於鄭箋例 二、訓詁從鄭箋而異於毛傳例 三、綜毛傳鄭箋訓詁例 四、用毛傳訓詁而衍共文例 五、用鄭箋訓詰而衍其文例 六、用毛箋訓詰而省其文例 七、用鄭箋訓詰而省其文例 八、集傳與毛傳訓異義同例 九、集傳與鄭箋訓異義同例 第十章詩集傳詩葉韻 一、集傳葉韻與經典釋文相同例 二、集傳葉韻與韻補相同例 三、集傳葉韻與廣韻相同例 四、集傳葉韻與集韻相同例 五、集傳葉韻闕疑例
215

開發中國家人事行政革新之研究

陳以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二次大戰以還,開發的呼聲甚器塵上,國家的全面開發成為開發中各國全力以赴的追求目標,政府倡導,人民效力,孜孜矻矻,歷時二十餘載。然其結果卻是開發工作遲遲其行,各種建設欲舉乏力,社會依然凋敝落後,經濟仍舊蕭條萎縮,國家亦始終積弱不振。揆其原因,並非由於政府之倡導不誠,亦非由於人民之努力不夠,而實由於這些國家缺乏一個有效能的政府以從事此種艱鉅的開發工作有以致之。惟政府效率所以不彰,能力所以不強,復有其根本原因存焉。此種原因當然很多,但最主要的乃在於政府的人事行政不健全。蓋政府有如時鐘,需靠人予以動力才能運轉。人事行政是使為政得人、百官稱職的一套有系統的措施,為政府這個大時鐘的唯一能源。能源如有匱乏或不健全,必然影響時鐘的運轉,減低其性能。是故健全的人事行政實為政府效能的源頭,國家開發不可或缺的一個基本條件。開發中國家今後如欲建立效能政府,加速開發工作的進行,便非自人事行政革新開始不可。本此認識,乃獨發筆者研究開發中國家人事行政革新問題之動機。 本文共分五章,逾十五萬言。第一章為「緒論」,闡明人事行政的意義、範圍、地位、原則等基本概念,以及開發中國家的界說,以為本文之研究確定範圍。第二章為「人事行政革新之重要性」,逐節論述國家開發的重要、政府在開發過程中的任務、行政效能與開發成敗的關係,層層探剝、漸入核心、最後點出人事行政革新在開發中國家的重要性。第三章為「人事行政現狀之剖視」,係自人事措施、公務人力運用、公務風紀、行政效能等方面檢討一般開發中國家人事行政之現況,陳明其弊端,以為革新之張本。第四章為「人事行政革新之途徑」,係針對前章所陳開發中國家當前人事行政上之種種缺失,對症開方,從人事行政學的觀點,提出各種改革辦法,以為革新之要徑。第五章為「結論」,除首先扼要歸納前四章之主要論旨外,並分節申明開發中國家人事行政革新所應達成之目標,以作革新行動之旨歸;陳述人事行政革新所宜採取之策略,以利革新工作之推行;最後復對開發中國家過去實施人事行政革新之情形作一簡短回顧,並對其未來之可能發展略作展望,鑑往規來,所以期革新目標能早日實現,而整個論文體系亦於焉完成。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筆者資質駑鈍,學識譾陋,初涉研究工作,難兢兢業業、殫心竭智以從事之,仍不免時有力不從心之感,益以國內有關資料奇缺,蒐集匪易,更使研究與撰寫工作倍覺艱辛,幸蒙張師明誠諄諄指導,傳師宗懋多年開心鼓勵,伍啟元博士遠自聯合國兩度寄贈有關書藉,何永福學長提供寶貴資料,徐坤英、徐瑞芳兩位同學協助謄脆稿,始得草成。師恩友情,惠我良多,感激之餘,謹此併致最誠摯之謝意。惟筆者才疏學淺,加以資料短缺,時間倉卒,撰寫之時雖力求謹慎,闕漏舛錯,仍必不能免,幸祈諸位,師長嚴予教正,藉匡不逮。
216

臺灣地區初中學生順從行為之計量研究

謝廣全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際關係大別可分為三類:對上、平行、對下。對上級或長輩所應表現的是順從行為;平輩之間是合作行為;對下則是領導行為。關於初中學生的領導行為和合作行為,本所作余叔謀、陳明照兩位學生已經作過相當深入的計量研究,筆者特參照他們所採取步驟,研究初中學生的順從行為,以期對於初中學生的人際關係,可有全面的瞭解與認識。 本研究報告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敘述順從的意義、順從行為的重要性,以及順從行為的發展;第二章敘述測量順從行為的各種方法;第三章說明順從行為測驗的編製和預試經過;第四章研析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地區、不同籍貫和不同居住環境的學生,在順從行為上的差異;第五章則分析各種因素(兄弟姊妹人數、學業成績、操行成績、體育成績、群育成績、各種人格特性--活動性、健壯性、衝動性、支配性、穩定性、社會性、深思性)與順從行為的關係;第六章為總結與建議,一面歸納本研究所獲得的各項結果,一面就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方面提出建議,以期初中學生的順從行為有更良好的發展。 本研究承程師法泌諄諄指導,始得順利完成。又承劉主任白如多所督促,胡師秉正、鄭師瑞澤提示資料、解答疑難,各國中校長、老師、受測驗同學惠予協助與合作,筆者謹一併在此致由衷之謝忱。 筆者才疏學淺,復以時間匆促,疏誤之處在所難免,敬祈諸位師長及先進,賜予教正。
217

近年來「紐約時報」對中國問題言論的分析

阮志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218

臺灣省國民中學校長選用之研究

劉時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民教育為國家基本教育。國民教育實施之成敗,關係國家之強弱,民族之興衰;以故舉世各國,莫不重視其國民教育之普及,與夫受教育年限之延長。蓋以國民教育之功能,足以啟迪民智,發展民力,不但可以提高國民之素質,更能改善國民生活,促進社會繁榮,奠定國家富強康樂之基礎。 我國國民教育,原為六年。總統高瞻遠矚,於五十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在總統府國父紀念月會訓示:「我們要繼續耕者有其田政策推行成功之後,加速推行九年義務教育計劃。」總統此一明智決策,獲得舉國上下的竭誠擁護。經一年之籌劃與準備,全國四百六十三所國民中學,於五十七年九月九日如期開學,為中國教育史上劃時代之盛舉,亦深獲友邦人士之讚許。 教育事業之推行,當以有形之學校為主,而學校之重要設施,不外人員、經費、設備、教材及教法,其中人員尤為首要。蓋孟子有言:「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宋司馬光亦曾說:「為政之要,莫若得人,百官稱職,則萬務咸治。」而人員之中,則以校長所負責任為重。因為校長為一校之領袖,介於教育行政人員與學校教職員之間,一方面代表教育行政機關推行國家教育政策;一方面領導全體教職員處理學校行政事務。所以總統特別指示:「初中校長人選要慎重選用年輕而富有民族思想者。」(五十六年八月十二日國家安全會議第三次會議時指示)教育部遵照總統指示,盱衡實際情形,於五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頒布「國民中學校長甄選及任用辦法」,台灣省政府亦於五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公布「國民中學校長甄選及任用辦法台灣省施行細則」,付諸實施。 根據教育部所頒辦法及台灣省政府所公佈施行細則之規定,不僅將國民中學校長應具備之資格以明文列舉,且其甄選之程序,尚包括資格審查(縣巿政府初審及省教育廳復審),甄試(筆試及口試),以及講習合格後,始列為國民中學校長候用人員,遇國民中學校長出缺時,由教育應就校長候用人員中遴報省政府任用。此種由資格審查,而甄試、講習,以至任用之制度,與人事行政中之「考訓用合一」政策完全相符,為教育人事之創舉,共利弊得失,不無研究價值。個人從事中等教育工作十有七年,對中學校長之任務瞭解較多,乃不揣譾陋,特搜集有關資料,加以研究。並就管見所及提出建議,撰成此文。 本文係採用歷史法、統計法、觀察法及比較法,力求理論與事實兼顧,靜態與動態並重,以期完善,本文凡七章,約十五萬字。 第一章緒論。首就各國國民教育情形擇要簡略介紹,次就我國近代國民教育之演進,以及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之起源與目標分別說明。再就國民中學校長之重要性與其所負之任務,以及其在法律上所處的地位,加以論述,作為以下各章研討之依據。 第二章國民中學校長應具備之條件。本章分為應具備之資格與素養兩節,前者以介紹我國歷次所頒有關初級中學校長之積極條件為主,並就其消極限制加以說明;後者除介紹中外學者認為校長應具備之素養外,並就個人管見所及,試擬國民中學校長應具備之素養,以供參考。 第三章國民中學校長之甄選。除將甄選在人事行政中所佔之地位加以介紹外,並就國民中學校長甄選之機構及權限,所訂之原則及標準,以及所採用之程序及方法,分別介紹說明,藉以瞭解其實施情況。 第四章國民中學校長之講習。此處採用「講習」名詞,而不沿用「訓練」,其目的乃著重於自發自動的研究為主,以別於被動式的訓練。本章除將講習的目的與組織加以介紹外,並將講習之主要內容列舉之,以便研討;另將研讀總統訓詞辦法,專題討論實施辦法,以及成績考核辦法,分別分析說明。 第五章國民中學校長之任用。甄選之目的在任用,因之,本章除將其任用辦法加以介紹外,特就其任期制度之精神加以闡述,並說明其督導考核之機關與功能,以期達到「因任督責」、「綜覈名實」、「信賞必罰」、「獎優汰劣」之目的。 第六章甄訓合格人員之分析。台灣省國民中學校長甄選及任用制度之績效如何,須賴實際情況證明之。故特根據各項原始資料,加以整理、統計、研究、分析,就其性別,年齡、藉貫、學歷、經歷、原職,以及任用情形,分別製成統計表,並儘量搜集以往資料,加以比較,藉以明瞭其進步之實況。 第七章結論。台灣省國民中學校長,自資格審查而甄試、講習、任用,以及督導考核,實施任期制度,為教育人事上豎立新的里程碑,頗獲各方好評,在技術上或方法上雖稍有缺失,然瑕不掩瑜,無損其成功之處。本章除就其順利推行的原因加以論述外;為求更臻完善起見,特就管見所及,提出建議十四項,以供參考。 一、制度方面: (一)建立國民中學教育的正確觀念。 (二)擴大國民中學教師的培養制度。 (三)減輕國民中學校長的工作負擔。 (四)建立國民中學人事的完整資料。 (五)設立國民中學教育的研究機構。 二、甄選方面: (一)修正甄選資格。 (二)改進評分標準。 (三)增加甄試內容。 三、講習方面: (一)設立研習機構。 (二)增列講習課程。 (三)修正考核辦法。 四、任用方面: (一)明定任用標準。 (二)改進考核制度。 (三)訂頒進修辦法。 本文主題及其重要內容係於五十七年九月間蒙張師明誠誨正決定,嗣蒙吳師穎吾歷時二十閱月之耳提面命,增損補益,受惠良多;對兩師謹表示最敬謝忱。復承孫師邦正,國立政治大學教授楊承彬,私立致理商業專科學校校長覃吉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講師李建興,社教系講師楊國賜,省教育廳林副廳長清輝,第一科馬科長廣亨,檢核室馮主任文質,人事室視察汪宗模及有關業務承辦先生,台北巿立北安國民中學校長羅大姒等,熱心指導,解答疑難,以及慨允提供有價值之資料,使本研究工作得以順利完成,謹在此一併致謝。惟以個人學識淺薄,能力有限,文中疏漏謬誤之處,在所難免,恭祈 師長惠賜誨正。
219

中共陜甘寧邊區政府及其施政之研究(一九三七∼一九四七年)

侯家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曩昔筆者恆感困惑,中共自出生、成長、乃至於竊據整個大陸,其間曾數度瀕臨絕亡,變遷頗大。尤其當流竄至陝北初,奄奄一息。其何以又能喘息坐大?個中錯綜複雜的因素何在? 所謂陝甘寧邊區政府,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緣當中共宣佈取消「蘇維埃」名稱,「輸誠」國民政府,「共赴」國難,其第一個所建立的地方特區即為陝甘寧邊區。此一轉捩點不僅使中共生命獲得苟延,亦是造成其利用抗戰之有利情勢滲透敵後,大量發展其勢力;及勝利復原時,乃得以能乘局勢混沌,實行全面叛亂。此種種禍因,皆係導源於其有此神經中樞之根據地存在。 中共中央成立此邊區政府及此一邊區政府內部情形,或不為世人所了解、或學者論述過於簡單而又偏重中共中央之作為、或「人云亦云」「以訛傳訛」。此皆引發筆者探索的興趣,本文為文的動機在此。 全文分三部份:壹、導論;貳、本論;參、結論。 第一部份導論。簡單的從幾方面去尋找有關此問題理論上的線索。 第二部份本論,本論計八章。第一章綜論邊區的歷史發展與地理環境,著重在陝甘寧邊區之建立與發展之過程及邊區環境之概述;二、三兩章,就其邊區內各級政府與議會之組織、職權及其作用論述,以透視其「自由、民主」之真意。 第四章邊區司法,由其司法組織及其實際運用情形,以析論其司法之政治意義;五、六、七章,分述其在經濟、財政、土地方面之措施。所以分列三章,一者探討其經濟生產情形,其如何「改善」邊區之貧瘠與落後?一者探討其財政上之收支情形,以及剖析此時期之財政政策如何?一者探討其是否為「農村土地改革者」?第八章教育與文化,其教育與文化之方針與目的何在?「大」、中、小學之所謂幹部教育,是否環繞著群眾教育及群眾思想改造這一原則運行? 總之,邊區政府種種政治上之措施,名稱或仍沿舊習、或模仿新辭,但卻多已賦予完全不同的內容。 第三部分結論。就本論所述各章及其有關問題作若干點總結,以藉此探究這一時期之共黨真質。 本文本論,除第一章外,其它七章論事所涉及之時間,皆起於民國二十六年九月,至於民國三十六年二月(胡宗南將軍進入延安)止。雖陝北曾經國軍一度規復,但以後之變遷發展,因已屬戡亂戰爭時期,非本文所能涵蓋。 撰寫一特殊形態之政府已頗不易,因無從從昔人著作中吸取經驗;而撰寫共產黨在某一特定時期策略運用下所產生之特殊形態之政府則更咎。如以邊區政府而言,其表面宣稱是國民政府屬下之地方政府,究其實則遠非如此。因而,資料之應用、分析與比較,皆倍增困難。且共產黨慣好宣傳,只求能達到目的而不問手段。故其資料往往雖指同一事件,但因發表之人時地之不同而說法不一;另如其他方面之記載,或限於當時之客觀環境,也常常有些資料並不完全確實。所以,如想探索某些事件之真象,在材料取捨與論證方面,確令人煞費心血。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深獲劉師雨生之諄諄指導,或予思想上之啟迪;或予材料上之提供。而本所吳主任叔心師之多方照顧與激勵,筆者始得有此充沛體力完成此三十餘萬言之著作。另郭師華倫在重要章節處之提供意見,及陳師森文之屢次接談,此皆深為筆者所感激者。 本文所用資料,大多取材於青潭資料室。故對資料室諸先生之長期給予便利,特別是林文岳先生的協助,謹此表示謝意。另有部份資料則取材於本所圖書館及其它許多藏書機構。 本文因受資料蒐集不全的限制,且在此短短十閱月中,從資料之選擇、閱讀、摘記、製卡,至正式撰文,時間過於匆促。再者筆者學識淺陋,本文觀點容有不周及錯誤之處,定所難免,尚望長者與先進不吝惠予教正,俾後日得以有所改進。
220

中小企業金融之研究

黃三賢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世界各國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大多採取積極的輔導政策,這是因為中小企業的生產與就業在國民經濟上佔有相當重要的比重,而中小企業者是屬於社會的中產階層,中產階層是民主政治的基石,中產階層能穩定發展,民主政治才能獲得保障。輔導中小企業不僅在於促進經濟之平衡發展,同時也具有保障民主政治與社會安定的意義。 開發中國家由於謀求工業化之心過切,往往疏忽中小企業的重要性,而集中全力於現代化大型企業的建立,事實上,中小企業的發展對開發中國家更具意義,因為中小企業的發展,不僅吸收眾多的失業者,促進有限資本的充分利用與賺取可貴的外匯,同時更是人材的訓練所,磨練出經濟發展上最不可缺的經理人才及各級技術人員。 後進國家的中小企業,由於資本不足與勞動素質差、技術落後,造成生產力與工資的相對低落,形成經濟發展中的「雙重構造」問題。如何促進中小企業的現代化、合理化,以解消中小企業的「雙重構造」問題,實為開發中國家經濟上的一大課題。 要促進中小企業的現代化、合理化,必須對中小企業作適當的輔導,不過中小企業的輔導工作,必須配合國民經濟的發展,在經濟政策的指導下,擬定輔導原則。 資金融通困難為中小企業最大的難題,因此金融輔導亦成為中小企業最有力的輔導工具。 資金融通困難的原因,是因中小企業的規模小、信用力不足,不易在資本市場籌措長期資金,而金融機構也基於成本與風險的考慮,不輕易對中小企業融通資金,視其為「資金的邊際需要者」,在銀根較鬆時,中小企業尚能獲得資金的融通,一到金融緊縮時期,中小企業即首先成為緊縮的對象。 對中小企業融通資金成本較高與風險較大的主要原因為:(一)中小企業的信用力不足且不易提供適當的擔保品;(二)中小企業的規模小,對景氣變動的抵抗力薄弱;(三)中小企業的經營完全依賴企業者個人的能力,缺乏安定性;(四)中小企業缺乏完整的會計記錄,對於營業狀況的良窳不易判斷。中小企業融通資金困難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小企業者與金融通構缺乏連繫,甚多中小企業者,不明瞭金融機構的業務狀態,不知如何利用金融機構。 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缺乏問題,首應建立良好的融資制度,次則應有完整的輔導機構以資配合,才能對中小企業的輔導工作收事半功倍之效。 影響中小企業發展的因素,除資金、信用外,尚有「管理、技術、市場情報、產品設計、原料供給、企業家的精神、社會及政治的環境」等因素,對中小企業的金融輔導,必須先診斷缺點,針對其需要,以金融輔導為中心,實施綜合輔導措施,一舉而消除障礙企業成長的各項因素,這樣才能發揮金融輔導的效果,否則必致事倍功半,難收宏效。 台灣中小企業最大的困難,在於自有資本不足,中長期資金來源缺乏,及因信用力與擔保品之不足,不易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 要解決台灣中小企業融資上的困難,宜從下列幾方面著手:(一)建立專責輔導機構,以負責中小企業輔導業務之規劃、協調、督導、推動等事項;(二)建立中小企業長期資金融通體制,以蘇解其長期資金措籌困難;(三)革新商業銀行經營方法,以促進其對中小企業之貸款;(四)革新合會儲蓄業之業務,以建立適合中小企業者需要之專業金融機構;(五)加強信用合作社業務,建立合作金融體系,以發達平民互助金融;(六)建立信用保證制度,以解決中小企業信用能力薄弱,擔保品不足之困難。 總之,對中小企業資金之融通,主要在建立有效融通制度,制度不確立,輔導工作必致事倍功半。我國對中小企業之輔導,宜早參酌他國經驗,根據實情,建立完整輔導體系,以實現民生主義之理想。

Page generated in 0.02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