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7
  • 7
  • Tagged with
  • 7
  • 7
  • 7
  • 7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各級政府公務人力結構與人事支出之研究

陳果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政府財政狀況日亦艱困,有效控制支出成長,降低政府的經常性支出比重,已是世界各國因應時代變遷及國家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而政府的經常性消費支出通常佔政府支出七成以上,其中又以人事支出為最大宗,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人事支出,避免惡性膨脹,就成了政府再造十分重要的目標。因此,針對影響政府人事費變化的各項因素加以探討即為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 本研究發現我國公務人力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數量規模的大小,而是結構上產生了許多的問題:全職人員長期以來均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契約性人力並未受重視;地方政府人力配置不論是行政機關公務員、教師、或警察配置上均不利於人事成本的有效控制。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公務人力的平均年齡似有較為偏低的現象,形成政府退撫支出的沉重負擔。 在人事費的支用上,本文發現,近年來人事費成長快速主要是受到退撫保險支出大幅膨脹的影響,另外職務列等的改變與職務性質(教師、警察、一般公務員之比例)的變化也是影響地方政府人事支出成長的原因。相較於世界各國我國較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公務員與民間薪資水準差距似有較為偏高的現象,未來應多注意我國公部門薪資水準外在衡平性的問題。 藉由本研究的發現,希望能提供政府未來決定各項人事費支用時基本的資訊,以納稅人的利益及政府財政狀況為優先考量,逐步地有效控制人事支出。 關鍵詞:政府人事費、公務人力資源。
2

政府訓練機關執行個案教學法之研究:以薦任公務人員晉升簡任官等訓練為例 / Implementing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government training institute:a case study of senior-rank promotion training program

謝欣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部門辦理培訓是以促進組織成員學習,增進組織績效,是為人力資源發展中訓練進修重要性之所在。隨著觀念進步變遷,不同的訓練技法嘗試應用在公務人力訓練上,以迎接工作環境面臨越形複雜的議題。台灣許多政府訓練機關,嘗試將美國哈佛個案教學法導入公務培訓課程。其特徵在以真實情境轉化為個案教材,透過學理與實務經驗之連結,並強調「以參與者為學習中心」的動態學習方式,與過去傳統靜態知識講授之被動式學習不同。採用不同的培訓方式時,了解執行機關資源、時空等相關因素,才能使政策執行更為順利成功。公部門培訓導入個案教學法後,在政策執行上產生哪些影響與挑戰,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 本研究以參與99年度-薦任晉升簡任官等訓練之公務人員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普查後配合深度訪談法,探討個案教學法實施現狀與碰到的困難。綜合量化與質化實證結果發現,學員對於實施個案教學法為正面評價。在實務上有六點情形:(1)個案教材撰寫內容與架構技巧仍須加強 (2)學員仍無法完全落實「以參與者為學習中心」的教學理念 (3)隨著不同師資教學表現,學員評價不一致 (4)越資深的學員越能認為,個案教學法有助連結理論與實務 (5)個案教學法能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 (6)教室座位安排與設備資源不均。另外,個案教學法面臨的挑戰與限制為七點:(1)具有價值的個案開發不易 (2)學習者背景影響個案教學成效 (3)「以參與者為學習中心」的認知調適 (4)公部門環境系絡特殊性考量 (5)教師心態調適與教學經驗不足 (6)資源設備配置影響教學互動 (7)國家文官學院執行的政策目標。 本研究最後針對研究結果以及公部門環境系絡特徵,提出四點政策面建議:(1)公部門的個案資源開發與品質維護 (2)個案教學法理念說明與提供正確的學習誘因 (3)投入師資培訓資源與教學經驗傳承 (4)政府訓練機關釐清培訓目標與政策規劃再定位。
3

勞動派遣人力對公務機關人力資源制度發展之影響-以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為例 / Impact of labor dispatch policy on human resource system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bureau of health promotion

楊心怡, Yang Hsin 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全球化浪潮之下,企業進行組織重組、人事精簡等變革,委外經營已成為重要潮流,企業將周邊業務及日常事務等非核心業務外包,只保留最精簡的人力及核心專長,來創造最高的經營績效。在此變遷下,「勞動派遣」成為公私部門人力資源彈性運用的最佳策略。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途徑」,以業務委託民間辦理中之勞動派遣為探討內容,並以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為個案,並由此核心焦點論述勞動派遣制度最原始的人力資源發展觀點,以及對於政府部門的應用。因此,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法與深度訪談法,訪談派遣機構、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正式職員、研發替代役及派遣人員共計15位,以「人力基本特性」、「人力運用管理」、「工作設計及工作滿意度」、「溝通環境」、「組織學習文化」及「未來發展」等六大面向為訪談重點,以達成分析勞動派遣人力對公務機關人力資源發展之影響。 本研究發現:1.從事派遣工作並非派遣人員之志願。2.派遣人員可彌補公務人才之不足。3.甄選及招募制度不夠健全。4.培養公務機關所需之派遣人力需有完善的人才培訓制度。5.公部門較私部門不宜運用勞動派遣。6.勞動派遣的工作無法提供願景及未來發展的可能性。7.無法建立績效評估及公正之獎勵制度。8.派遣人員過度參與核心業務。9.正式人員業務量減輕但承擔責任更重。10.派遣人員無法產生工作滿足感及歸屬感。11.不易推動派遣人員參與組織學習。12.勞動派遣業之素質良莠不齊。依據本研究結果,建議如下:1.建立預定介紹制度。2. 重新檢討放寬約聘僱人員之進用規定,減少運用勞動派遣人力。3. 應視機關需求及業務性質訂定勞動派遣人員運用比例。4. 應規劃公務機關勞動派遣人員職前訓練。5. 訂定公務機關勞動派遣法制專章。6. 建立派遣機構評選機制。7.確實檢討工作流程及工作設計。
4

從平衡計分卡觀點探討我國公務人力培訓機構績效指標之建立

黃燕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府在面臨日益緊縮的財政窘境以及人民有增無減的需求之兩難困境之下,不得不進行各種行政革新或政府再造以提升政府績效解決這些危機。整體觀之,現今政府普遍致力於實施績效管理制度,但是績效管理卻無法完全落實,而績效指標的建立又是績效管理成敗與否的關鍵因素;因此本研究以學界及實務界皆極為推崇的平衡計分卡,來探討公務人力培訓機構績效指標之建立,希望藉此能提供公務機關實施績效管理與建立績效指標時之參考。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為個案研究法兼問卷調查法,在個案研究上以國家文官培訓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以及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為研究對象,在問卷調查上以平衡計分卡四大構面的概念,彙整相關研究所引用的績效指標,探討各個構面所可採用指標,分析方法係以敘述性統計法分析受測者對績效指標的重要性認知程度,並以因素分析法建立平衡計分卡的指標結構,再以t檢定以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探討年齡、教育程度、年資、職務類別、服務部門、服務機關、以及是否參與建立績效評估制度之決策群等不同人口變數因素在績效指標重要性認知程度上的差異情形,以作為個案機關研擬績效指標時之參考。 研究結果發現,個案公務人力培訓機構現有的績效評估制度在平衡計分卡之各構面間並不平衡,整體而言最重視內部流程構面,而在本研究問卷調查的重要性分析中亦顯示受測者平均而言最重視內部流程構面;此外,受測者所選取各構面最重要的指標分別為顧客面的「良好服務態度」、財務面的「年度獲得經費」、內部流程面的「訓練作業流程標準化」以及學習與成長面的「員工之激勵」。在因素分析上,問卷64項指標共萃取出14項因素;在顧客構面有5個,分別為「學員與外部機關滿意度」、「多元學習與組織優勢」、「學員訓練成效」、「服務態度及回應時效性」、「優質研習環境」;在財務構面有2個,分別為「年度獲得經費及成本控制」、「預算成長與員工價值提升」;在內部流程構面有3個,分別為「服務網路化與對外協調配合度」、「計畫管理與行政效率」、「知識管理與內部作業協調度」;在學習與成長構面有4個,分別為「員工之訓練與激勵」、「組織與員工暨產官學界關係」、「員工能力與組織學習」、「員工之認同與創新」。在t檢定以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上,顯示研究對象會因年資、教育程度、服務部門、服務機關、以及是否為績效評估制度決策群之不同而在績效指標的重要性認知上有所差異。 由於本研究係將平衡計分卡理論,導入政府部門實施績效評估之個案,針對平衡計分卡四個構面思考公務人力培訓機構的績效指標,並列出優先順序,顯示可以更多元的評估面向來衡量政府部門績效。
5

台灣地方政府最適公務人力規模之探討 / The Optimal Size of Public Employme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Taiwan

楊惠絨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務員提供司法、教育與健康等公共服務,在一國經濟發展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然而回顧過去的相關文獻,對於公務人力與經濟成長間的關係,尚無法產生一致的結論,且目前並沒有相關實證文獻以台灣為研究對象,探討公務人力與經濟成長的關係。 本文以公務人力作為政府規模的衡量指標,採用1996年至2005年台灣地區23縣市的追蹤資料,由於使用固定效果模型時產生計量上問題,故改以處理混合資料為主的普通最小平方法進行實證估計。研究結果發現,地方政府規模對地區性經濟成長之影響,係隨規模的增加由正轉負,符合 Armey curve的非線性關係,亦即倒U型的曲線關係,也就是說,適當的政府規模對整體經濟有利,過小或過大的政府規模將會阻礙經濟發展。且因地方政府規模對地區性經濟成長之間存在倒U型的曲線關係,可發現能使地區性經濟成長率達最大化的地方政府最適公務人力規模為21.49,平均而言,台灣地方政府規模仍低於此一最適水準。 在本研究中亦發現,同時加入實證模型的其他解釋變數對於地區性經濟成長存在顯著的作用,包括了房屋稅收入、地價稅收入、土地增值稅收入結構比以及相對薪資率具有正向的刺激效果,而政府預算赤字以及人事費用的增加將不利於地區性經濟成長。 / The role of public employment is significantly important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public employees are the only vivid resource of government to offer public service, such as justice、education and health etc. However existing researches about the expansion of public employment also have inconstant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The Armey curve infers that the government size and economic growth have an inverse U shape, and that one can find the optimal government size that promotes the greatest economic growth rate. This study measures public employment as government size and employs the panel data and ordinary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model to test whether the Armey curve exists in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Taiwan.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of the Armey curve indeed exists in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Taiwan. And the average size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Taiwan is smaller than the optional size that promotes the greatest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rate.
6

知識管理與公務人力資源發展關係之研究--兩個個案之運作分析

張榮發, Chang, Jung-F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展,貿易、投資和金融自由化已成為不可改變的發展大趨勢,同時伴隨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而導致「數位經濟」或「知識經濟」的出現。充斥在我們週遭的”0”與”1”不停地跳動著,資訊的傳、輸、存、送和呈現總在微瞬之間。以有限的資源,穿梭在無限的資訊流中,如何擷取有益的知識,並透過價值認知的學習過程,將之轉化為有用的知識與技術,將是競爭力良窳的關鍵所在。因此,在此時代洪流中如何體察環境變遷、科技發展脈動以及組織與員工的需求,協助員工與組織共同學習,並運用各種策略、制度或方法,以提昇績效展現其附加價值,已成為人力資源發展的重要目標,而如何透過知識管理理念的引進與落實,提高公務人力素質,更是公務人力資源發展部門最迫切的課題。 吾人知道人力資源的重要性對於公、私部門來說早已是不證自明,相關的研究與論證亦是汗牛充棟,但在知識管理與公務人力資源管理與發展結合方面卻仍無人研究,僅見少數文章之發表,甚為可惜。因此,本研究站在組織變革的角度,認為公務人力資源發展部門肩負起培育高素質公務員的責任並以傳遞知識為主要任務,本身的革新更要走在時代的前端,以身作則來標竿學習最佳管理實務,除了做好知識管理的各項流程活動外,也必須配合知識管理的三大促動因素面向來加以轉型。在經過實地訪談之後,本研究發現到個案雙方在推動知識管理的作法方面都幾乎已符合理論上的要件,算是有了蠻成熟的基礎,惟仍有一些不利因素尚待克服,所以本研究提出五個面向的建議,以作為公務人力資源發展部門在實踐知識管理時的參考。 關鍵詞:知識、知識經濟、知識管理、知識資本、實務社群、公務人力資源發展
7

公部門訓練機構推動數位學習策略之研究:以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為例

王裕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美國訓練發展協會2006年針對一些全球布局的的標竿大型機構所做的企業訓練調查結果顯示,運用科技辦理訓練的百分比已由1999年的14﹪逐年遞增至2005年的37﹪,而且預測未來訓練以科技方式傳遞的百分比將益形提升。由此觀之,數位學習不只是全球網路科技化之產物,未來政府人力培訓方向除因應國際化潮流外,更應結合數位學習落實於人力資源發展相關策略及作法。因此欲藉由探討公部門訓練機構推動作法,暸解相關推動策略,並透過個案研究,瞭解研習中心相關的推動策略及相關衍生問題。 本研究以公部門訓練機構推動數位學習策略,作為實證研究標的,並擇定地方行政研習中心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而本研究不同於國內數位學習相關研究,其研究對象大多集中於企業界及學校之應用推廣,或以企業學校推動內部單位數位學習為研究標的,或以使用者滿意度、網站平台功能面為研究取向,有關公部門訓練機構推動數位學習層面甚少著墨。而本研究之範圍主要探討研習中心對外推動數位學習之策略應用層面,而非在於學員認知感受、學習平台功能取向、技術層面等。 因此,本研究將透過過國內外文獻檢閱,試圖找尋歸納出推動數位學習的關鍵因素,並透過問卷方式調查行政院所屬13個公務人員訓練機構推動數位學習情形,並藉由個案研究深入探討研習中心推動公務人員數位學習策略,並針對其推動過程中影響的構面進行分析,最後再彙整推動策略可能遭遇的困難與解決方式,提出相關建議事項,以供其他公部門訓練機構作為推動參考。故本研究的目的為: 一、透過文獻檢閱瞭解數位學習意義內涵,並蒐集與調查目前國內外推動數位 學習情形、運用於公務人力培訓現況及推動的關鍵因素。 二、調查分析目前行政院所屬13個公務人員訓練機構推動推動數位學習情形 及對於推動關鍵因素之認知。 三、藉由個案研究及深入訪談,探討地方行政研習中心推動地方政府數位學習 之現況、實施策略及執行窒礙,並加以診斷其原因。 四、提出增進地方行政研習中心推動數位學習成效之具體建議,作為公部門訓 練機構推動參考。

Page generated in 0.023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