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商業銀行的分行經營管理策略與績效-商業銀行全功能分行、消金分行的經營比較分析 / Branch operation strategy &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A Comparison of full-function branches & consuming-oriented branches楊文賓, Yang, Wen P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民國94年到98年間就本國銀行在組織變革下,挑選六家商業銀行分成兩組,比較銀行的分行採取「全功能分行」或採取「消金分行」對整體銀行績效的影響。以傳統財務比率分析法選取:獲利能力、資產品質(安全性)、經營能力(管理能力)、流動性,加入成長性和規模來評估這六家銀行採取不同的分行管理模式下的經營績效。結果發現:
民國94年至98年間,採取「全功能分行」模式的銀行,如上海銀行、華南銀行、兆豐銀行,在獲力能力的評比方面:總資產報酬率(ROA)、淨值報酬率(ROE)、純益率、平均員工獲利額等方面的績效都比採行「消金分行」模式的中國信託銀行、國泰世華銀行、台北富邦銀行為佳。在成長性方面,採全功能分行為主的銀行成長率也較穩定,消金分行組的銀行成長率起伏變化大,經營的成長力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大。而在安全性評比方面,除了逾期放款比率消金分行組降的比較快,而全功能分行組無論景氣好壞均維持一致外,餘如:自有資本率、備低呆帳覆蓋率等兩組銀行間沒有顯著不同。經營能力、流動性方面兩組銀行也沒有顯著的不同。
經過分析可以看出,涉及整體銀行策略的項目,如資本適足、自有資本、逾期放款、流動性、週轉率等兩組間的績效差異不大。但如果業務可以分散,分行有權利調整的項目,如獲利能力、報酬率、逾期放款比率、存放比率、理財手續費收入等,全功能分行組的單位主管可以因地置宜發揮個別的經營績效,銀行的整體績效也就較好。尤其在95年雙卡風暴、98年金融風暴時,全功能分行組的銀行更因為所有分行並沒有採取一致性的賺取高利率雙卡利潤、銷售高風險連動債等,因此獲利能力就相對較穩定。消金分行組因為全體銀行採取一致性的策略,對所有分行考核方式都相同,商品上架如果不對,沒有一家銀行可以規避風險,在景氣欠佳的年份加上市場方向如果不對,經營績效就特別差。
本研究只採最近五年的財務指標進行驗證,且銀行的組織在這幾年內也有調整的情況,因此可能產生樣本數不足的情況,後續研究者若能增加研究年限,必能更客觀地檢驗採取消金分行或全功能分行對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
|
2 |
新設商業銀行之銀行區位研究江尚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回顧近10年來無論在台灣乃至全球,金融環境千變萬化,金融商品
也日新月異,但就金融經營者追求更大經營規模的心是遠遠不變的,以銀行而言,經營規模是靠該銀行所有分行加總累積而成的,所以每一分行經營績效良窳皆會影響到整體銀行的結果。
從民國86年起政府積極鼓勵基層信合社升格為商業銀行或藉由商業銀行併購基層信合社以增加分行家數,由以新設商業銀行,因為他們經營資歷有限且依據銀行法新設分行之規定,每年增設分行有限﹝2-3家﹞,要在最短時間內擴展營業規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併購,但併購 一、成本負擔(依併購分行數平均分擔,約可算出每一分行之併購成本)二、併購每一分行之營業規模大小應有所不同,是否代表併購後可增加之營業規模ㄧ致?
誠如沈中華老師於工商時報發表之專文【標題:過多的銀行?還是過剩的產能?】,銀行經營者應嚴謹態度看待此依議題,如何從供給、需求面了解分行座落區位是否具有潛在金融需求,從而有機會擴展該分行的營業規模•本論文以此為架構截取從民國81年起政府開放之新設商業銀行共計有萬通、大安、等16家;資料期間從81—89年,在依當時台澎地區之所得稅額、人口成長數、及本國銀行分行家數成長等資料分析、統計、評比,尋出財富力區位高低,作成結論與建議。
|
3 |
以T銀行海外分行授信案探討本國銀行海外分行授信業務風險管理何鎧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授信是銀行的傳統業務,也是本國銀行最重要的生利資產,即便是本國銀行在海外成立之分行亦是以授信為主力業務,授信資產的良窳對於海外分行營運績效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銀行自政府於1988年開放赴海外設立分行後,陸續在各國際金融中心成立分行,迄2005年3月底已達193家分支機構,涵蓋美國、日本、英國、南非、香港、新加坡、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各地區海外分行承作的授信案所面臨的風險並不盡然相同,由不同角度探討國內授信業務的論文與報導比比皆是,但是,關於海外授信的研究除了少數國際聯貸論文略有著墨以外,海外分行承作的授信業務內容與風險與國內授信業務是否相同,抑或有其特有的風險與難題,似未見以海外分行之授信業務為研究者,可能是資料不易蒐集之故。因本論文研究生曾派赴海外分行服務多年,故以本國銀行香港分行的兩個實際案例,探討海外分行於授信業務及其風險,尤其是現有的風險管理措施係針對授信案成立前評估及撥款後正常履約的案件,海外分行授信案件一旦違約,其處理方式,較承作授信案件更加複雜與困難,若能就違約授信案例分析,更能明瞭海外分行授信案之所有可能面對之風險,以期對本國銀行海外分行未來承作授信案件有所借鏡與助益。
本文所舉兩個案例均為國際聯合貸款案件,借款人分別位於泰國與印尼兩個東南亞國家,在亞洲金融風暴的襲擊下雙雙違約。可是,兩者在違約的後續處理上,受到產業特性、各國法規差異及參貸銀行不同步的影響,催收結果迥異。本文分別說明該兩案由承貸決策、撥款、違約至催收的過程,探討現有風險管理方式對於規避海外分行授信案有何未逮之處。
本研究是以個案研究來探討問題並尋求解決的方法或途徑,藉由對於少數樣本做全盤性詳細的討論,作為決策和判斷相類似事物的主要參考。
該兩違約案例經比較分析後發現,承作時,未能切實評估借款人信用風險,忽略匯率風險,國家風險管理寬鬆。違約催理時,參貸行僅能遵循大多數債權銀行的決議,對於債權重整內容無掌控權,且不諳借款人所在國之法律及語文,必須另聘當地律師代理,支出額外費用。建議海外分行授信業務經營仍應以當地化為目標,俾降低借款人之信用風險外,尤應注意規避匯率風險,落實國家風險管理,籌集低廉的長期自有資金。對於違約之授信案件債權處理採取更為彈性的處理方式,加強運用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轉移信用風險。
|
4 |
分行通路規劃對我國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績效之探討劉怡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隨著金控公司充斥、國內購併風潮流行,傳統銀行存放款利潤日益微薄的情況下,國內銀行業者也開始警覺到富裕客群是目前利潤及未來生存的重要依靠。加上近年來金融自由化、國際化之腳步加快,國內主管機關頒布多項法規,其目的亦為國內金融機構或外商銀行在台分行提供良好發展之財富管理業務平台。
金融市場如今以合併為趨勢,因此銀行在個人金融業務方面必須有優異的表現,才能衝分發揮企業合併的綜效。而分行是服務大眾市場的核心單位,台灣目前的分行數太多,且過於集中某些區域,這些分行當初設立目的與重點發展業務和現今業務面大不相同,許多分行在一九九0年代設立時,還是以舊式公營行庫過時的程序為主在營運,因此,如何在客層經營面滿足各類客戶需求與銀行收益面進行類似利潤改善是分行營運目前重要的課題。
本文將以財富管理業務經營績效為優先考量,在分行通路設置時,營運策略的訂定、分行經營之持續獲利,滿足多數分行客群的需求為探討方向。
|
5 |
當前銀行現代化分行作業之擬議林家鐘, Lin, Jia-Z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內容大要:綜合檢討傳統分行作業及「實驗分行」作業,並業,並考慮國內現階段分
行交易的環境後,提出個人對當前現代化分行作業之擬議;其次討論實施擬議中現代
化分行作業之條件;最後以現代化分行作業未來之發展作為本文之前瞻。
各章結構: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就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目的、範圍、邏輯設計及結構,作概括的說明。
第二章 傳統分行作業與其遭遇之問題
本章係描述傳統分行的組織系統、作業環境、櫃台作業、授信作業、服務台作業、及
內部控制制度,並提出傳統分行作業所遭受之問題,計分為五節:
第一節 組織系統 第二節 作業環境與服務台作業
第三節 櫃台作業 第四節 授信作業
第五節 內部控制制度
第三章 「實驗分行」的作業方式
本章係描述「實驗分行」的組織系統、作業環境、櫃台作業、授信作業、服務台作業
、及內部控制制度,計分營六節:
第一節 組織系統 第二節 作業環境 第三節 櫃台作業 第四節 授信作
業
第五節 服務台作業 第六節 內部控制制度
第四章 國內現階段分行交易的環境與在此環境下推行「實驗分行制度」所遭遇之困
難。本章分為兩節:
第一節 國內現行階段分行交易所面臨的環境
第二節 國內推行「實驗分行制度」所遭遇之困難
第五章 當前現代化分行作業之擬議
第一節 組織系統 第二節 作業環境 第三節 櫃台作業
第四節 授信作業 第五節 服務台作業 第六節 內部控制制度
第六章 實施擬議中現代化分行作業之條件
第七章 現代化分行作業未來之發展。
|
6 |
「我國輸出入銀行經營管理及設立分行可行性之研究」陳慧娟, CHEN, HUI-J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合計約五萬餘字,共分七章二十六節。
第一章 緒論。說明本論文研究之動機、目的、方法、限制及研究架構。
第二章 中國輸出入銀行簡介。首先探討其創設之時代背景及意義。其次介紹其組織
結構、資金來源及各項業務功能。
第三章 輸出融資功能。說明輸出融資之意義及沿革、我國輸出融資制度之內容、現
況之分析並與主要國家作比較。
第四章 輸出保險功能。說明輸出保險之意義及功能、我國輸出保險制度之內容、現
況之分析與比較。
第五章 輸出保證功能。說明輸出保證之意義及範圍、現況之分析及比較。
第六章 設立分行可行性之研究。旨在探討設立國內、外分行之可行性。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
7 |
大陸台商銀行融資模式探討與優劣分析鄭正川, Cheng, Cheng-C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商在全球化的趨勢之下,經營上面臨了強烈的競爭,為了力圖生存發展,台商開始進行產業的升級與轉型,積極進行海外投資,建立海外據點及尋求生產基地。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大陸由於擁有同文同種及低廉的勞工與優惠的獎勵投資措施,自然而然成為了台商選擇海外布局的首選。大陸的投資於1991年政府正式開放之後,更是逐年大幅成長,目前已成為台商海外投資金額最高的地區,中國大陸也因此成為台灣目前最大的進口國。
台商在大陸的發展,由原先的代工工廠來料加工後復運出口,逐漸發展轉變成為合資公司或是獨資公司,有了完整的運作組織,銷售市場亦由原先的純粹外銷,發展成為內貿與外銷並重的企業,投資與營運資金的部分也由早期台灣母公司支應,發展到必須獨立取得資金營運的階段。
如何取得資金是目前台商投資大陸最感困擾的事情,本研究藉由對於台商營運模式的了解,以及台商目前申請融資對象中比例較高的中資銀行及台資銀行OBU分行,其常見的融資模式加以探討,並比較其優劣,希望能夠幫助台商在解決其資金需求時,對於整個融資環境、融資規範及融資方法,能夠有所認識,進而對於台商在進入大陸市場進行投資時,能夠有所參考與幫助。
|
8 |
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於本國商業銀行之角色 / The Role of OBU in Taiwan Banking Industry陳禹彤, Chen,Yu-T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產業外移、投資需求不振,台灣銀行業近年來一直面臨資金放貸無門的窘境,而在銀行家數過多、不斷殺價爭食有限市場下,利差愈縮愈窄,獲利自然不易成長。因此銀行業近幾年來由企業金融轉向消費金融發展,一窩蜂搶做消金業務,更為雙卡風暴的發生埋下禍胎。
根據金管會統計,2006年本國銀行因受到雙卡衝擊而呈現稅前虧損高達新台幣74.2億元,創下史上次低水準,為金管會自1994年開始統計以來,除2002年〈虧損1045.86億元〉外,本國銀行再度出現虧損。由於雙卡壞帳暴增,侵蝕國內分行營收,而OBU及國外分行在政府大力推展策略下,國內外獲利此消彼漲,搖身一變成為各家銀行最受注目的資優生。因此這一兩年來台灣銀行業OBU及海外獲利比重超逾國內分行(DBU),這現象除反映金融業跟著客戶跑的不變道理外,亦突顯在本地市場過度競爭的困境短期難解的情況下,開發海外業務幾已成為各銀行高階主管眼中賺取盈餘的最佳管道。
放諸台灣產業外移及空洞化現象日深,台灣企業至大陸投資已是不可擋之趨勢。然在兩岸金融往來限制下,本國銀行業到現在還是無法登陸設立分行或子行,在與台商客戶無法直接進行業務往來下,只好透過OBU間接和台商客戶做生意,此為OBU獲利持續成長的主要原因。
繼中國大陸於2006年12月15日頒布「大陸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後,已有首批外資銀行子行於2007年4月開幕,共計4家銀行106家子行分支機構〈上海匯豐銀行、渣打銀行、花旗銀行、香港商東亞銀行〉,爭食大陸金融業零售市場(Retail Banking),對OBU經營大陸台商市場造成威脅。鑑於大陸台商業務規模不斷擴增,業已成為兩岸經濟成長極為重要的力量,我國政府應及早規劃如何將台商之資金與業務留在本國OBU往來。
總而言之,在兩岸政經問題沒有明朗化及金融協商尚未達成共識之前,雖然大陸台商在大陸公司的融資逐漸本地化,但基於政治考量,台商營運中心多仍設在大陸境外。若我國政府能在安全考量無虞下,迅速且有效率地繼續開放本國銀行OBU業務,甚至開放大陸台商回台上市機制,OBU才有可能成為台商資金的調度平台,而不至淪為政府空喊多年的口號。大陸台商融資市場不斷成長,台灣金融業與大陸台商客戶配合已久,不論財務與信用狀況、或操作模式均有一定程度之瞭解,儘管面對外商銀行及陸資銀行虎視眈眈的金融版圖爭奪戰,如能在政府政策開放與金融業界積極拓展OBU業務的相輔相成配合下,提供台商更多元化及便利之融資服務,並掌握風險之控管,方能使台商在全球布局上無後顧之憂,創造政府、銀行業與產業界的三贏榮景。
|
9 |
商業銀行實體分行數位化與行動化轉型策略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Taiwan徐惠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對金融業經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本研究分析國外銀行的分行發展趨勢,發現其轉型的主要動機為降低成本以提高效率及數位化轉型,在經營策略上多有裁撤分行與人力的現象,對現有分行也朝向多元化的經營型態發展;另分析國內銀行發現,過去以實體分行為獲利主要引擎的商業銀行,雖無大量分行裁撤情形,但近幾年在經營策略上也都開始進行數位化的調整。顯見數位化與行動化的浪潮,已對金融業的經營模式造成顛覆性的改變。本研究亦藉由訪談國內具代表性之銀行,瞭解在數位環境下的分行轉型及建置原生數位銀行的實務作法。綜合本研究之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一) 實體分行與數位銀行是相輔相成,經營型態將更多元化與彈性。
(二) 建立重視客戶體驗的企業文化,提升行員銷售與服務加值功能。
(三) 虛實通路整合發揮全通路價值,化競爭為互補,提升競爭優勢。
數位化智能設備的建置是金額龐大的投資,透過本研究也建議銀行業者要審視客戶實際需求與內部流程系統的整合程度,謹慎評估再適量配置。在銀行規劃數位轉型策略上,本研究也提出四大建議:
(一) 客製化:學習零售業思維,重視客戶的聲音與市場的需求。
(二) 一致化:效法製造業管理,確保多通路一致性的流程與品質。
(三) 參與性:善用社群媒體經營互動,透過大數據行銷與服務無縫接軌。
(四) 安全性:建立安全可信任交易環境,關鍵風險指標全面即時監控。
|
10 |
家庭の食品ロスを生む消費者行動に関する研究平松(野々村), 真希 25 July 2016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農学) / 甲第19937号 / 農博第2187号 / 新制||農||1044(附属図書館) / 学位論文||H28||N5010(農学部図書室) / 33023 / 京都大学大学院農学研究科生物資源経済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新山 陽子, 教授 足立 芳宏, 教授 秋津 元輝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Page generated in 0.023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