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公司股權結構與創新活動績效之關聯性分析:中國新興市場李欣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迥異於其它國家的股權結構型態,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由國家所持有的比例將近50%,這種特殊的股權結構對公司的經營活動產生了重要影響。本研究的焦點旨在探討中國特殊的股權結構型態所引發的代理問題是否會影響到公司的創新活動。實證結果指出,國家持有股份比例與公司創新活動呈負相關,可能係由於國家持股愈高的公司,其經營團隊通常係由政府單位所指派,由於管理者需對公司盈餘向主管機關負責,而與公司之成長機會並無直接利害關係,故本研究認為管理階層可能為避免高額創新費用而放棄長期成長機會,故國家持股比例將與創新活動呈負相關。其次,法人機構的股權比例對創新活動為正面的影響,結果亦同樣證實Shleifer and Vishny (1997)的論點,顯示法人股東對於公司監督的力量相對較其它股東大,因此法人股東對公司關鍵性策略具影響力,且對公司創新活動之績效呈正向的影響。接著,公眾股東股權比例與創新活動呈負向關係,因為中國境內公眾股東受制於委託代理的限制,再加上平均持有股權比例較低(Xu and Wang, 1999),故公眾股股東對於公司管理當局監督的能力較為薄弱。最後,實證結果亦支持境外股股權比例對於創新活動的影響是正面的假說,本研究認為境外股份受到發行當地國家較多的規定限制,因此管理當局受到的制約較大,且能夠境外發行股票的公司其公司治理結構較好。
|
2 |
兩岸經貿更加緊密對外商在台研發創新活動之影響因素 / The Determinants of Subsidiary's R&D and Innovation in Taiwan as Cross-strait Ties Becomes Closer姚文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全球化及產業結構快速變遷的世界潮流之下,廠商欲維持競爭的優勢,必須持續更積極投入研發創新活動;同時為了拓展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大陸市場,在兩岸經貿更加緊密後,外商亦積極增加在台研發創新活動。本研究首先彙整國內外研發創新活動相關研究實證文獻,進一步探討兩岸關係更加緊密後研發創新活動之影響因素;再以2007年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華僑及外國人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表(非服務業)」問卷資料為分析對象,加以實證研究,並運用Probit Model進行迴歸實證分析,從「廠商特性」、「營運特性」以及「策略因素」等三面向,探討兩岸經貿更加緊密對外商在台研發創新活動之影響因素。實證結果發現,「資訊電子業」、「技術密集度」、「鬆綁兩岸經貿政策」、「技術來源」及「當地市場潛力大」等五項變數對於研發創新活動有顯著的影響且為重要決定因素。
|
3 |
資源餘裕、實驗氣候與實驗行動對組織創新活動影響之研究顏如妙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創新已成為現代組織成長及獲利之關鍵,卻因其多變且不確定的本質使組織承擔了高度風險,而進一步觀察組織創新流程,可說是透過一系列的實驗行動來加以實現,對組織競爭力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以探討促進與維持組織實驗行動及其影響要素為研究目的,經由文獻探討與前導個案之觀察與分析,認為資源餘裕與實驗氣候將影響企業投入實驗行動的意願與能力,並進而影響組織創新活動。因此,透過研究變項量表之發展及衡量方式之界定,針對組織資源餘裕、實驗氣候、實驗行動與其創新活動間之因果互動關係加以釐清。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資訊服務業廠商作為實證研究的對象,有效分析樣本廠商共115家,並分別以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對回收資料進行分析。
主要結論包括:(1)以變項間之因果關係觀之:組織資源餘裕對實驗氣候、實驗行動及創新活動具有正向影響;實驗氣候對實驗行動及創新活動有正向影響;而組織實驗行動進行越多,將越有助於組織創新活動的推展;(2)路經分析結果顯示,組織實驗行動扮演著關鍵性中介角色,資源餘裕/實驗氣候對組織創新活動之正向影響,乃透過實驗行動之中介而達成;(3)「組織實驗氣候」構念主要乃由「意會學習」與「失敗免疫」兩次構面組合而成;(4) 大型企業在資源餘裕、實驗行動與創新活動等三研究變項之表現顯著優於中小企業。
|
4 |
地區創新氛圍對廠商創新活動與成效之研究 / The study of regional innovative milieu on firm innovation activities and success郭慧蘭, Kuo,Hui L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知識經濟時代與全球化潮流下,創新是廠商提升自我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創新乃原始概念到將知識商業化的一連串過程,而過去探討廠商創新的研究取向多元,研究觀點則以經濟地理學、企業管理學為主,綜合相關研究,大致可將影響廠商創新的因素歸類為三大面向:廠商內部屬性、對外網絡連結關係、廠商所處地區的環境條件。其中,創新氛圍乃是特定地區的行動者透過偕同作用及集體學習過程所產生的社會關係,提升了地區的創新能力,同時提供有利於廠商創新的環境條件,是近來區域發展的重要議題。本研究即綜合上述三大面向因素來探討廠商創新活動(研發投入與研發合作)與創新成效之影響因素。
創新氛圍理論從早期”某種東西之地方化”的探討,演變到後期關注於地方生產系統的運作是受到地區創新氛圍的影響所致;其中,創新氛圍量化指標的缺乏、探討領域的侷限,乃是本研究所要突破之處。本研究以工業區分佈情形、自然與人文界線、通勤圈範圍等原則,先將台灣地區分為46個地區分析單元,再參酌地方生產系統概念,以兩個指標:LQ大於1與製造業就業員工數大於50000人,篩選出26個地區作為研究範圍,最後以科技與傳統產業LQ大於1指標,區別出9個科技產業群聚地區、17個傳統產業群聚地區,藉以比較不同產業領域、地區發展程度不同之創新氛圍。準此,本研究以8個創新氛圍的相關指標,經過因素分析後萃取出2個創新氛圍因素:「創新綜效」、「創新成效」;藉此將台灣46個地區劃分為4種創新氛圍類型:創新氛圍、有創新無氛圍、有氛圍與創新、無創新無氛圍。
於廠商創新活動與成效實證分析方面,本研究採取兩個階段進行,分別皆以三個面向因素(廠商內部屬性、研發合作、地區創新氛圍)的影響因素來探討廠商創新活動與成效之差異。針對創新氛圍方面,於第一階段以不同產業群聚地區的虛擬變數作為隱含地區創新氛圍的概念,測試其對廠商創新活動與成效的影響,第二階段則以地區創新氛圍因素(創新綜效、創新成效)進行科技與傳統產業群聚地區的廠商創新成效之測試。整體研究結果顯示,科技產業群聚地區的廠商傾向自身的研發投入,而傳統產業群聚地區的廠商則多以研發合作居多,但科技產業群聚地區的廠商創新成效較佳;地區創新氛圍確實對於廠商的創新活動與成效有顯著的影響,尤其對於科技產業群聚地區的廠商創新成效更有顯著的貢獻;而研發合作對於廠商創新成效的影響則不如預期。因此,從基礎產業發展環境、知識設施的聚集、地區網絡的建構等方面,來促使各地區創新氛圍之形塑,將有利於地區廠商的創新,特別應加強傳統產業群聚地區的創新氛圍;此外,提倡廠商強化內部基本體質亦是促進廠商創新效率之關鍵所在。 / Under the wind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ics and globalization,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firms to increase their own competitiveness. Innovation is the process from original concept to business. The past researches on firm innovation branch widely, most focus on economic geography and corporation management. From those related researches, we can simplify the elements which can influence the innovation of the firm into three: firms’ inner attributes, relation of the connection to outside network, and the environment of the area which firms located. Innovation milieu is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which actors in the area could make it happen through interactions and group learning, which can advance the area’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give the good environment condition for firms to innovate. Innovative milieu is the important issue in the present reg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es, this research will integrate the three element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n firms innovation activities and innovation success.
The theory of the innovative milieu have transformed from discussion of “the localization of something” to focus on the relation of the work of the regional production system and the local innovative milieu. But, the lack of the quantification indicator, and the territory of the research field still need to break through, and is the focus of this research. This research divide Taiwan into 46 analysis area unit, then bring into the concept of the local production system, use two indicators to choose 26 elements as the scope of the research, and farther define 26 analysis area unit into 9 technology industry cluster area, and 17 traditional industry cluster area,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industry field and the lev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novation milieu. This research take 8 innovative milieu related indexes, and compress into 2 indexes: “innovation synergy” and “innovation success” through the content analysis; this research use these two indexes to divide 46 areas of Taiwan into 4 types of innovation milieu: innovative milieu, no innovative milieu, innovation but without milieu, and milieu but without innovation.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irms’ innovation activities and the success, this research take two steps to discuss. At the first step, this research use the dummy variables of the different industry cluster area as the concept of the regional innovative milieu, to check the influence it could make on the firms innovation activities and the success; At the second step, this research use regional innovative milieu indexes to check the firms’ innovation success of the traditional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cluster area. The whol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firms of technology industry aggregation area are tend to invest on their own R&D, which the firms of traditional industry aggregation area often do their R&D by cooperating with others, and the innovation outcome of firms of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aggregation area is better. The regional innovative milieu has the conspicuous influence on the firms innovation activities and the success, especially to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cluster area, but the influence which the R&D cooperation could make on the innovation outcome is not good as expect. Thus, the making of the basic environment of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aggregation of the knowledge facilities, and the build of the local network is the good impact for local firms to innovate, especially for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aggregation area ones. At the same time, to reinforce the firms’ inner constitution is also the key to promote the firms innovation.
|
5 |
技術特質與知識創新活動之關連研究---以航太業與化工業為例周光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摘要
本研究所選取的產業為航太業與電子特化業,之所以會選取這兩個產業有下列幾個原因:(1)廠商本身都面臨著產業升級(精密機械□航太,化學/化工□電子特化品)與技術提昇(更高的品質要求,更快速的技術變遷)的壓力(2)在廠商能耐成長的過程中,研發機構(工研院、中科院)在此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3)這些廠商在過去的本業中,都有著優良的表現,廠商的核心能耐持續不斷地成長著,績效卓著。
本研究主要是以Leonard-Barton (1995)『知識創新之泉』一書為主軸架構,以個案訪談的方式進行。Leonard-Barton (1995)認為公司未來所需的知識,都係由下列四項主要的學習性活動加以創造及控制。這四項活動分別是(1)有創意地共同解決目前產品所產生的問題(2)採用及整合新方法與工具,以提高內部的作業效能(3)進行正式與非正式的實驗,以建立未來能力(4)從外部尋找專門技術。本研究主要是技術特質對知識創新活動的影響作為探討對象。研究發現如下:
(一)、技術知識複雜性越高,響團隊成員的異質性越高,反之,越低。
本研究發現當技術知識的複雜性越低,團隊成員的異質/多元化越低,不需要太多的異業學門知識的挹注,成員的同質性高。反之,技術知識的複雜度越高,團隊成員的異質/多元程度也就越高,成員組成較為多樣。
(二)、技術專屬性越高,內部使用者參與的程度越高,反之,越低。
本研究發現當技術知識的專屬性越高,公司內部越傾向於自行開發新工具/程序,成為廠商專屬的技術能耐(firm-specific),使用者知識整合程度高。反之,當技術知識的專屬性越低,公司傾向於直接自外部買入新設備/儀器,不會自行開發,使用者知識整合程度低。
(三)、技術知識的不確定性越高,越會鼓勵成員做多方嘗試,失敗是必然的;反之,失敗是盡量避免的,不鼓勵團隊成員做無謂的嘗試。
本研究發現當技術知識的不確定越高,越會鼓勵團隊成員作多方常識,容許「智慧型失敗」,失敗是必經之路;對於原型,廠商會先動態地試一個出來,先用一個Idea試試看,粗略一點沒關係。反之,當技術知識的不確定性越低,公司內部比較不會鼓勵團隊成員作『無謂的嘗試』,失敗是要盡量避免的;對於原型,往往是一次就meet客戶的需求,要求精準、盡量完美。
(四)、技術知識變動越快,與下游廠商的網路關係越鬆散,反之,越緊密。
本研究發現,技術知識變動越慢,與下游廠商的關係越是長久且穩定,往來的重點在於品質的確保,而非價格的高低。反之,技術知識變動越快,與下游廠商的關係越偏向於單純的市場交易,合作時間不長,且會常常更換。
(五)、技術知識變動越快,知識吸收介面越廣泛,反之越集中。
本研究發現,技術知識變動越慢,吸收介面越為集中,資訊會特別集中在某幾個人身上。反之,技術知識變動越快,吸收介面越為廣泛,資訊取的管道較為多樣。
(六)、廠商會依循著特定的路徑去累積其特有的動態能耐
(七)、廠商在轉型的過程中,各個能耐構面均有長足的進步
章節目錄
第一章 序論 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2
第一節 知識的內涵與創造 2-2
壹、知識的定義與分類 2-2
一、人力資本 2-3
二、結構資本 2-4
三、顧客資本 2-5
貳、知識的轉換 2-6
參、知識創造過程 2-7
第二節 知識創新活動 2-10
壹、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 2-11
一、Leonard-Barton (1995) 2-11
二、Tushman and O’Reilly(1996) 2-12
三、Clark & Wheelwright(1993) 2-13
四、Iansiti & Clark(1994) 2-15
貳、實做與整合(Implementing and Integrating) 2-17
Leonard-Barton(1995) 2-17
參、實驗與原型(Experimenting and Prototyping) 2-20
一、Maidique & Zirger(1985)□『從錯誤中學習』 2-20
二、Leonard-Barton (1995)□『向前失敗』 2-21
三、Tushman and O’Reilly(1996)□『犯錯許可證』 2-23
四、John Kao□『即興創意』 2-24
五、Clark & Wheelwright(1992) 2-24
肆、輸入知識(Importing knowledge) 2-26
一、Leonard-Barton (1995) 2-26
二、李仁芳,黃仁宏(民86) 2-28
三、Tripsas, Mary(1997) 2-29
四、Cohen and Levinthal(1990) 2-31
第三節 技術特質 2-32
一、技術知識的複雜性 2-32
二、技術知識的專屬性 2-32
三、技術知識內隱程度 2-35
四、技術的不確定性 2-37
五、技術知識變動程度 2-41
六、技術路徑相依度 2-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變項說明 3-3
壹、技術知識特質 3-3
一、技術知識的複雜度 3-3
二、技術知識專屬性 3-3
三、技術知識不確定性 3-4
四、技術知識變動快慢 3-5
貳、知識創新活動 3-6
一、共同解決問題 3-6
二、執行與整合新工具 3-6
三、實驗與原型試製 3-7
四、外部輸入知識 3-7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資料蒐集 3-8
壹、研究對象選取 3-8
貳、資料收集方式 3-9
一、初級資料 3-9
二、次級資料 3-11
三、個案撰寫 3-11
第四節 研究限制 3-11
第四章 研究個案彙整 4-1-1
第一節 三通航太 4-1-1
第二節 元富鋁業 4-2-1
第三節 利翔航電 4-3-1
第四節 長興化工 4-4-1
第五節 信通公司 4-5-1
第六節 永光化學 4-6-1
第五章 個案分析與研究發現 5-3
第一節 技術知識複雜度與知識創造活動關連 5-3
【個案驗證1-1】 5-4
【個案驗證1-2】 5-6
【次級個案一】 5-7
【綜合整理】 5-8
【異質性該如何管理】 5-9
第二節 技術知識專屬性與知識創造活動關連 5-11
【個案驗證2-1】 5-13
【個案驗證2-2】 5-15
【次級個案二】 5-16
【綜合整理】 5-16
第三節 技術不確定性與知識創造活動關連 5-18
【個案驗證3-1】 5-20
【個案驗證3-2】 5-22
【綜合整理】 5-24
【個案驗證3-3】 5-26
【綜合整理】 5-28
第四節 技術知識變動快慢與知識創造活動關連 5-29
【個案驗證4-1】 5-31
【個案驗證4-2】 5-32
【綜合整理】 5-33
【個案驗證4-3】 5-35
【個案驗證4-4】 5-36
【綜合整理】 5-37
第五節 其他研究發現 5-38
【個案驗證5-1】 5-39
【次級個案三】 5-48
【個案驗證5-2】 5-50
【個案_三通航太□核心能耐的轉變】 5-50
【個案_元富鋁業□核心能耐的轉變】 5-53
【個案_長興化工□核心能耐的轉變】 5-56
【個案_永光化學□核心能耐的轉變】 5-62
【個案_信通公司□核心能耐的轉變】 5-65
【次級個案四】 5-68
第六章 結論與研究建議 6-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6-7
壹、對於廠商的建議 6-7
貳、對於後續研究的建議 6-11
|
6 |
智慧資本、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與分析師預測行為 / Intellectual Capital,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China, and Analysts' Forecast Behavior高郁婷, Kao, Yu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區域技術創新能力是展現區域將知識轉化為經濟的能力,是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內容。由於區域創新能力是造成中國各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採用中國之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探討公司創新活動的揭露與中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創新能力對分析師預測行為及分析師預測跟隨人數之影響。由三個面向檢視區域創新能力: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當量增長率(REGTH)、政府研發投入占GDP比例(GIGDP)、每百萬人平均發明專利授權數(AVPAT)。研究結果發現創新活動揭露越多之公司,分析師之預測誤差程度越低、分析師之離散度越高且能吸引越多分析師對公司做預測。區域創新能力指標REGTH越高地區,分析師預測跟隨人數越少;區域創新能力指標GIGDP越高地區,分析師之預測誤差程度越低、分析師之離散度越低、分析師預測跟隨人數越少;區域創新能力指標AVPAT越高地區,分析師之預測誤差程度越低、分析師之離散度越低、分析師預測跟隨人數越多。 /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an important competitive ability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Using a sample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innovation disclosure at the company level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ffect analysts’ forecast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forecast error, and forecast dispersion, and the number of analysts’ following. The indicator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re the growth rate of R&D full-time equivalent personnel (REGTH), regional government's investment in R&D per GDP (GIGDP), and average of innovation patent authorized per millions of people in one region (AVPA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irms with more innovation disclosures improve analysts’ forecast error, and regions with higher GIGDP and AVPAT also improve analysts’ forecast error. For firms with more innovation disclosures increase analysts’ forecast dispersion, and for regions with lower GIGDP and AVPAT increase analysts’ forecast dispersion. I also find firms with more innovation disclosures attract more analysts’ following, and regions with higher REGTH and GIGDP have less analysts’ following, while regions with higher AVPAT attract more analysts’ following.
|
7 |
未分配盈餘加徵百分之十營利事業所得稅對企業創新活動影響之實證研究 / The Impact of Additional 10% Surtax on Undistributed Surplus Earnings on Enterprises' Innovation李秀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所得稅法自民國八十七年一月一日開始實施兩稅合一制度。這原本是政府一項消除重複課稅的美意,但是仍受到多方批評。其爭議點就在於「未分配盈餘加徵百分之十營利事業所得稅」這項配套措施的實施。許多專家學者認為,對企業的未分配盈餘課稅,不利於企業內部資金的累積,進而影響其創新活動的投入與產出。而財政部卻持有不同的看法。
基於上述爭議,本研究以迴歸模式探討「未分盈餘加徵百分之十營利事業所得稅」制度的實施,對企業創新活動的影響。經實證結果發現:
1.對企業未分配盈餘加徵10%營利事業所得稅,確實會影響企業資本形成,降低其創新活動。因此,為求稅制良善,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政府對於稅制之設計應謹慎為之。
2.以高科技產業和傳統產業比較,高科技產業由於兩稅合一未分配盈餘加徵10%營利事業所得稅制度的實施,其創新活動較制度實施前縮減,且縮減程度明顯大於傳統產業。此結果顯示,高科技產業顯然可謂新稅制下的最大受害者。因此,對高科技產業之未分配盈餘加以課稅,無疑是形成其創新活動的絆腳石、增加其營運上的風險。政府對此情況,應予正視。
3.以融資受限公司和融資未受限公司比較,兩稅合一之未分配盈餘加徵10%營利事業所得稅制度對融資受限公司之影響不大。經分析樣本特性,發現融資受限公司的獲利能力較差,因此租稅課徵對於其所造成的影響較低。因此可推論,獲利能力差之融資受限公司的創新活動受到非租稅因素的影響比租稅因素來得大。
關鍵字:未分配盈餘加徵百分之十營利事業所得稅,兩稅合一,創新活動 / In response to the public concern, Taiwan has adopted the imputation tax credit system since January 1st, 1998. Although the new tax reform can eliminate double tax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ditional 10% surtax on undistributed surplus earnings has engendered lots of comments. Based on the disputations resulted from the new tax system, we conduct an empirical research analyzing the impac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ditional 10% surtax on undistributed surplus earnings on the enterprises’ innovati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 this research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Imposing 10% surtax on corporate undistributed surplus earnings has adverse effect on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turn leading to reduction in incentive of enterprises to conduct innovative activities.
2.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adverse effect of this new system is more profound for firms in the high-tech industr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gh-tech industry is the major victim under the new tax reform. Therefore, imposing additional 10% surtax on high-tech industry will be an obstacle to enterprises’ growth and increase its operating risks.
3. Compared to unconstrained firms, we find out that the new tax system have less effects on constrained firms. Owing to considering the poor profitability, we can infer that non-tax factors have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innovation of constrained firms relative to tax factors.
Key words: additional 10% surtax on undistributed surplus earnings, the imputation tax credit system, innovation
|
8 |
台灣電腦網路廠商組織知識創造平台之研究 / The Platform of the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 The Case Study in Taiwan Computer Network Industry陳弘睿, Chen, Hung-Ru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透過新產品的開發專案,探討技術知識特質對組織知識創造平台的影響。研究範圍以台灣電腦網路廠商為主,針對其產品創新表現優秀的企業為主,深入訪談其產品開發專案負責人與核心成員,瞭解其產品開發的過程,與組織知識的創新平台。本研究結果顯示如下:
一、技術知識特質會影響台灣電腦網路廠商之知識創造平台
(一)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低之產品開發專案,CEO在概念與生成及發展扮演重要角色。技術路徑相依度高的開發專案,概念的生成主要來自於各功能性部門。
(二)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低的專案,與上游技術網路的成員保持較緊密的關係。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高的專案,與上游技術網路成員保持較鬆散的關係。
(三)當組織開發的產品為新產品線的研究發展時,團隊管理者偏向「專案管理型」的角色,與市場方面的連結則以PM/行銷/銷售部門為主。當組織開發的產品為擴展公司現有產品線的深度時,團隊管理者偏向「總經理型」的角色。當組織開發的產品為改良或修正現有產品時,團隊管理者偏向「企劃型」的角色。
(四)當組織開發的產品為新產品線的研究發展時,組織傾向於使用「自主型團隊」來進行產品開發。當組織開發的產品為擴展公司現有產品線的深度時,組織傾向於使用「重型團隊」來進行產品開發。當組織開發的產品為改良或修正現有產品時,組織傾向於使用「輕型團隊」來進行產品開發。
(五)技術知識複雜度高,則技術網路成成員種類較多。技術知識複雜度低,則技術網路成員種類較少。
(六)技術知識複雜度愈高,組織溝通方式傾向以整合問題解決模式,若生產在專案過程參與較少,則研發與生產之間會透過產品工程做連結。
(七)技術知識複雜度高,則團隊成員組成多元程度較高。技術知識複雜度低,則團隊成員組成多元程度較低。
二、台灣電腦網路廠商知識創造平台的特性
(一)在組織知識創造的場域(Ba)中,對組織成員適度的關懷(Care)是台灣優秀電腦網路廠商的特色。
(二)在Dialoing Ba中,正式與非正式的溝通同樣為外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方式。
(三)台灣優秀的電腦網路廠商的創新類型偏重於架構式創新,並與國外技術提供者保持適度的跨組織的知識交流。
(四)技術知識特質對組織知識創造的場域(Ba)的影響並不明顯。
|
Page generated in 0.025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