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72
  • 165
  • 7
  • 3
  • 2
  • Tagged with
  • 176
  • 176
  • 57
  • 47
  • 45
  • 43
  • 39
  • 37
  • 32
  • 29
  • 29
  • 28
  • 28
  • 28
  • 2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廠商如何建立區域品牌-以兩家顯示卡廠商進入歐洲市場為例 / Building brands in overseas area markets : taking two Taiwanese graphic card companies as example.

李濬量, Lee, Chun L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獨立型顯示卡是現今家用桌上型電腦運行3D遊戲所必需的電腦零組件。在1999年微軟制定了3D遊戲程式撰寫架構標準之後,3D電腦遊戲與顯示卡的需求開始爆發。NVIDIA 與 ATI兩家繪圖晶片廠在殘酷的產業競爭中脫穎而出並在往後的日子成為寡占廠商。而本研究所討論的獨立型顯示卡廠商們便依靠著這兩家晶片廠以及本身的研發技術來設計製造顯示卡以供給市場日漸增加的需求。 2000年左右,正是臺灣PC相關零組件蓬勃發展的時間。由於繪圖晶片廠為了擴大市場,試著降低顯示卡設計的門檻,導致臺灣廠商以優異的研發及量產能力逐漸取代了在市場上原有的歐美廠商。為了取代歐美顯示卡廠商的市場,臺灣廠商也因此無可避免的要面對建立自有品牌與國際市場進入的問題。在當時,歐洲市場由於已發展國家眾多且消費者平均生活水平較高,因此成為了顯示卡廠商最重要的兵家必爭之地。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來分析臺灣顯示卡廠商如何能經由當地通路的協助達成國際市場進入的目的且在歐洲市場成功建立品牌。在這個產業中,寡占的晶片供應商可說掌握生殺大權,因此顯示卡廠商供應商關係管理非常重要。同時,歐洲國家眾多,市場特性各異,通路型態與經營模式也各有不同。臺灣顯示卡廠商必須以各自研發技術能力設計產品與降低成本並在當地找到適合的通路夥伴或代理商以建立品牌知名度,進而在當地成為擁有高市占率並成為知名品牌。 本研究經過與兩家業者之經理人訪談過後,發現兩家業者在市場進入早晚、通路客戶選擇與經營、產品差異化定位與價格策略運用與對上游供應商關係經營上都有相當的差異。也因此導致兩家廠商在顯示卡品牌建立與市占率上有很顯著的差異。但由於晶片廠為了自身的利益蓄意將顯示卡製造完全標準化,使得顯示卡製造業的關鍵成功因素轉變,因而導致兩家廠商後來情勢完全逆轉。
2

公眾無線區域網路發展之研究

鄧依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公眾無線區域網路逐漸普及,其涵蓋範圍亦由點至面逐漸擴展,現在有許多城市出現無線寬頻網路城市的建置計畫。公眾無線區域網路服務業者在大量佈建無線區域網路的同時,亦面臨到如何提升消費者對無線上網的使用需求的問題,然而無線區域網路在應用服務的發展上仍然有其限制。 本研究對公眾無線區域網路服務業者之發展現況進行探討,以了解其趨勢與問題,並根據探討的結果,思考無線區域網路之特性以及應用,提出後續的發展建議。 / Nowaday, public WLAN is getting to popularize and the coverage of public WLAN extends progressively from point to area. Some cities are planning to build the city-wide wireless network for people. While the public WLAN service industry establishes public WLAN facility broadly, they are facing problems such as how to promote consumers' request,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limitations for developing wireless networking service.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investigate the condition of the developing of public WLAN service industry, to understand trend and problems of them.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investigation and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 and application of the WLAN, the thesis addresses the sugges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for public WLAN service industry.
3

區域經濟整合對我國產業之影響與因應策略 / The Impact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n Taiwan’s Industry and Coping Strategies

汪書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90年代起,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蓬勃發展,大幅影響與塑造了世界各地經濟及貿易的運作。我國一直為貿易導向之國家,在世界貿易體系中扮演優良產品出口國之角色,更不能免於區域經濟整合之外。時至今日,當亞太地區的兩個重要大型區域貿易協定TPP及RCEP即將成形,我國卻尚未加入,也未見在短期內能夠加入之明確曙光,故本研究欲探討在我國未能加入TPP及RCEP之假設前提下,此二區域經濟整合對我國總體經濟及產業部門之衝擊。本文先概述TPP及RCEP之協定內容、特色與重要性,再蒐集政府機關之研究報告、國際組織發布之公開資訊與國內外既有文獻之內容與數據分析,並根據文獻內容探討TPP及RCEP對我國總體經濟及產業的衝擊和影響,發現當TPP及RCEP生效而我國未能加入,此二區域經濟協定將使我國總體經濟數據負成長;此外針對作者所服務的電子設備產業,也帶來負面的衝擊。基於此結果,作者以電子設備產業為例,對我國廠商在面對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下提出因應策略,包括海外供應鏈佈局、建立海外經銷體系、增強產品及服務差異化、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結盟以及海外台商交流互助平台等,以期能建立並持續保有自身優勢,在國際競爭中獲得佳績。
4

澳洲的南太平洋政策研究:新區域主義的觀點 / Australia's South Pacific Policy: Viewpoint of Neo-Regionalism

許世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階段國內對於澳洲與南太島國關係之研究較少,澳洲研究多著重在與美日及東南亞等國之關係,本論文目的即在透過新區域主義之觀點,探討澳洲的南太政策及其對該區域整合之影響。 在論述過程中,本論文廣泛從澳洲與南太島國在各領域之互動,如高層互訪、經貿交流、援外政策、國防合作以及在區域組織之互動來觀察南太地區共享價值與區域認同的形成,以分析並預測南太地區形成新區域主義的前景。 透過本論文之分析與論述,筆者認為,以澳洲積極參與南太區域組織及全力協助解決島國所遭遇之不同難題觀之(太平洋島國論壇、索羅門群島危機…等),澳洲對南太地區事務之介入日深,這當然也是基於澳洲自身的國家利益,然而在積極參與南太事務的同時,澳洲必需妥甚處理其與南太島國的關係,避免被貼上區域霸權或過度干預的標籤。 / Currently, most Australian studies in Taiwan are focused on Australian relations with the US, Japan and ASEAN instead of South Pacific countries.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analyze Australia’s South Pacific policies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viewpoint of neo-regionalism. This thesis looks at Australia’s relations with the Pacific countries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high-level official visits, trade and business, foreign aid, defense cooperation and activities in the Pacific regional regimes to observe the formation of share values and regional identification in the region in order to analyze and predict the prospects of neo-regionalism in the South Pacific. This thesis finds that Australia is deeply involved in the South Pacific affairs by participating regional activities and helping to solve different problems in those island countries (PIF, Solomon Island Crisis…). Of course, national interest is Australia’s main concern. However, Australia has to deal with its relations with island countries very carefully while it’s involving in different regional affairs in order not to be considered as regional hegemon or over intervention.
5

東協區域合作之研究

邱垂銘, Qiu, Chui-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擬印七十冊,凡七萬餘字,分為六章二十一節,主要從區域主義及區域合作與 整合的觀點論述東協(東南亞國家協會)十一年來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合作與成長 。其中所遇到的難題及嘗試解決的途徑,以探討亞洲區域主義、區域合作能否與歐洲 的經驗並駕齊驅。 第一章論及戰後東南亞的局勢。第二章為東協誕生的背景,提及亞洲區域主義,國際 情勢的轉變及東協成立的直接因素和其宗旨。第三章述及東協區域政治合作,分別探 討中立化、軍盟及對外關係的態度。第四章東協內區域經濟合,戶探討其合內容與困 境第五章東協外區域經濟合作,探討其與日、美、歐洲共市,澳、紐及越南的經濟關 係。第六章東協的評估,是本論文的總結論,分別就內、外因素展望東協的發展,分 列悲、樂觀的看法且尋出他的發展策略。最後是結論,作為本論文的結束。
6

東南亞國家區域經濟合作之探討

蔡達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東南亞地區在地理上與中國大陸均關係最為密切,整個中南半島遠及一海之隔的菲律賓和印尼,各國政、經情勢的好壞,自歷史事實觀之,幾乎和中國大陸之政治變遷息息相關;歷年來,由於中國大陸政權的轉換,主政者採取不同之對外政策的結果,也連帶使此地區產生不同的影響;元朝時採軍國主義作風,使得此區遍地烽火,民不聊生。繼元朝後的明朝採濟弱扶傾,已立立人,已達達人的王道主義,進而採取保護政策,使本區各國民生樂利,享受太平盛世的生活。直至清朝,由於政權腐敗,中國大陸本身淪為列強之次殖民地,此地區乃失去屏障,為西方諸列強乘隙而入,除泰國外無一倖免,全為列強所割據。由此可見,東南亞地區各國之前途實與中國大陸政權之好壞息息相關;只要在中國大陸上的政權是講仁義的王道政權,則本地區必能享受富足安定的日子,反之,則本地區必無一日安寧可言。 證之歷史,揆之現實,吾人極易發現,二次大戰後中南半島各國烽火連天,菲律賓、印尼二國也時有政權被威脅之苦,實不無道理。蓋二次大戰後,中共竊據中國大陸,在主張「暴力革命」,「槍桿子出政權」的中共政權心目中,本區各國剛自西方列強手中獲得獨立,一切都沒基礎,再加上地理上相近的因素;無疑是擴充其政權的好機會,要不是美國獨力負起捏衛本地區的責任,則東亞地區必成為另一個東歐,那是可以斷言的。 歐洲共同市場已顯現了一個最明顯的成功例子,透過經濟合作,促成西歐各國在政治、經濟上均成為足刻以與世界任一強國相抗衡的局面。因此,如能堅定本區各國立場,進而結合起來,必能為此地區帶來政治的安定與經濟的繁榮。自從政府遷臺後,無時無不以反攻大陸為第一職志,東南亞地區與中國大陸關係如此密切,且身受中共之苦又如此之深,若能對此地區各國情況作個深入了解,再與之聯合起來,當必能在反共陣容的第一線上增加無比的力量;筆者撰寫有關東南亞經濟問題之動機亦即在此,希望能透過東南亞區域經濟合作問題之探討,增加對於東南亞各國實際問題之了解,以為來日之用。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 前言 概述二次大戰後,區域經濟合作其所以興起之原因,以及世界各地各種不同的區域經濟合作同盟出現的情形。 第二章 區域經濟合作的理論與效果 在理論上,以先進國家經濟結構為背景的區域經濟合作理論,並不適宜發展中國家;傳統經濟理論認為區域經濟合作的貿易創造效果大於貿易轉移效果時,經濟合作才能增加經濟福利。這種理論並不適用於發展中國家的區域經濟合作;透過進口替代工業及長期動態經濟發展的觀點,區域經濟合作對於發展中國家不失為突破瓶頸的一種解決辦法。 區域經濟合作的本質,就是在廢除某地理區域內幾個國家之間的貿易障礙,以促進彼此間更密切的經濟交往與合作,而對於區外國家則維持著歧視的態度,因此其影響所及將為合作的國家帶來擴大規模,導入競爭、增加投資和改善貿易條件的效果。此外,本章也探討區域經濟合作產生的背景及其合作的形式。 第三章 東南亞國家的現狀分析 透過統計數字的探討,便可很清楚地看出阻礙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幾個主要問題。本區由於傳統出口物品在種類與地理上的高度集中性,導致本區貿易條件的長期不利,因而影響到各國的輸入能力,使貿易無法提供國內缺乏的資本財和原料,阻礙發展的步伐。另一方面,各國為促進工業化而採取的進口替代政策,則又受到國內市場狹窄與資金的不足及生產與管理技術的落後,和資源的缺乏等各種不利因素的限制而無法順利推展;此外,過度的保護使得這必要的罪惡(Necessary Evil)變成無法忍受。因此,經濟結構上的不均衡,即國內資源無法轉換為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資——不論是自行生產,抑或透過國際貿易來獲得——乃是本區國家今日所面臨的最大難題。再加上各國共產黨的騷亂,幾乎半數的國家都在二次大戰後再遭遇過戰火的洗禮。在這情形下如何使這些國家聯合起來,產生自救救人的力量,將是一個很值得 探討的問題。 第四章 東南亞國家的區域經濟合作的可能性 亞洲經濟合作的觀念發軔得很早,早於一九五○年「歐洲支付同盟」成立的前後,日本即提出組織「亞洲支付同盟」的計劃,然而由於韓戰、越戰的爆發,使本區重新陷入混亂狀態,此計劃乃宣告無疾而終。直至一九六一年方組成了東南亞洲協會,以後陸陸續續有各種組織出現,就中以RCD組織較有成效。由於本地區人口多且繁,而政治、經濟基礎均不穩定,再加上無合作經驗的結果無法堅定合作信心,且合作以後的利益不易公平分配等種種因素,使得本區區域經濟合作的可能降至最低點。因此在這情形下,欲侈言採行全面自由貿易區與關稅同盟的辦法是不現實而不可行的;似宜採取漸近的方式,合作地區不妨由小而大,合作內容由狹而廣,如此則或許會有成效。 第五章 結論 東南亞地區在經濟上是落後的,在政治上是不穩定的,在合作基礎上是沒經驗的;故本地區若一開始即欲全部結合起來實不可能,而若欲採局部漸近的方法,則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達到各國間利益的均等;因此,為了使國際分工容易推行,必須要自經濟發展階段大致相同的各個國家開始結合,再漸漸放大,如此才可能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全文由選擇題目開始至撰寫期間,深得李師登輝悉心指導,不時給予思想上的啟迪及資料的提供,方得以如期完成;吳師叔心、郭師華倫、曹師伯一,不時給予關懷與鼓勵;張師維亞、國際關係研究所陳召集人元在資料的搜集方面,提供許多極為實貴的意見;此皆所衷心感激者。國際關係研究所、外交部、經濟部、經合會及美國新聞處的提供資料,使筆者受惠良多。際此論文草成之時,謹申十二萬分的謝忱。惟達棠才疏學淺,初次嘗試論文寫作,疏漏錯訛之處必所難免,尚祈 師長先進,不吝賜教指正,俾日後得以有改正機會。
7

冷戰後東協諸國軍備現代化與東南亞區域安全

陳欣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8

在競租行為下,動態區域成長模型之模擬

秦銘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CHEN(1992)動態區域成長模型為架構,將Wheaton(1979)競租函數的觀念,與土地開發者為土地市場喊價者的假設應用其上,傳統的一般均衡模型多以最適化方法解決,本文以競租方法推遵。在觀念上,競租方法與最適化方法實為一對偶關係,因此,本文模型與CHEN模型共同具備開放性的空間、動態的與向均衡趨近的特點。   本文第四章是以電腦模擬分析競租模型,模擬結果顯示廠商與家計單位由於競租與所需土地差距太大,立足點不同,無從比較。若從期初參數值的設定上使兩部門在地租出價上能相互競爭,則家計單位的土地需求佔所得份額比總合商品商出甚多時,家計單位的區位選擇多集中於中於中間地區;當視廠商為零售服務業,且生產量相對小時,若凈聚集經濟效果大於地租對就業機會的影響,廠商多設廠於中心區域。
9

新興市場區域的精耕模式─以高科技業為例 / Operation model in emerging market

洪繼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新興市場區域(emerging market)為世界上人均收入屬中或低水平,正經歷重大改革與經濟發展,成長重心由外銷逐漸轉為內需市場,擁有強大成長動能的國家。在成熟已開發市場成長趨緩呈現穩定狀態的今日,新興市場區域的成長動能在世界經濟成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過往企業在國際化經營時,仍多以總體環境完善的已開發國家為目標,在相對穩定的情境下進行國際化的策略演進。新興市場區域由於經營環境較不完善且資訊不透明程度高,在業務開拓上難度較高,許多企業雖已進入新興市場區域,但對於新興市場區域的資源投入與承諾遠遠不及於已開發市場的投資,因此企業尚無法掌握新興市場區域的動能,針對新興市場區域進行精耕,化市場機會為企業商機。 個案公司為世界工業電腦產業的領導廠商,擁有在各國經營的經驗,多年前即已進入新興市場區域,然該區域對於業績貢獻佔比尚低。個案公司之經營團隊欲掌握新興市場區域的成長動能,提高新興市場區域對於企業的重要性,期盼能在既有基礎上進行改善,針對新興市場區域進行精耕,徹底發揮市場潛力。藉由實習的機會,研究者得以進入個案公司內部瞭解其新興市場區域經營情形,藉由次級資料蒐集、主管與相關人員深度訪談與個案研討會的舉辦,本論文統整、歸納對個案公司而言之新興市場區域總體分析與所遭遇到的問題,進而提出完整的新興市場區域精耕模式,提供企業在已進入的新興市場區域進行精耕開發之參考。 本論文之研究發現為:(1) 企業以成立專職單位來精耕新興市場區域;(2) 企業於新興市場區域經營宜採漸進方式,並建立相關漸進機制。研究者並於論文最後提出研究限制與相關建議。
10

東協區域安全機制的組建與發展--建構主義觀點

朱安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際關係環境與理論發展存在密切的互動關係,兩者相互依存而生。國際環境會影響國際思維的發展,帶動新思維的興起與架構成形,同時也弱化某些思維觀;相同的,人們思維的轉變,也將影響國際關係的運作,進而影響國際社會結構的轉形與發展。 近年來社會建構主義在國際關係理論領域漸漸興盛,且建構主義針對人類意識中社群概念形成,也就是國家與國際社群的認同,有著廣泛與較深入的研究;此種出自概念的改變所引發的國際結構轉變,確實不同於新現實主義權力政治所能解釋的現實環境;且在建構主義對各種傳統與修正理論的批判中,我們不能說建構主義以觀念為主的利益觀具有比其他理論更強的解釋能力,但這樣的分析為我們研究國際關係提供了新的視角;尤其是建構主義在國際結構建置分析上,大都採取「弱認知派」的主張,這種論述是針對在國際政策協調上「認識社群」的角色以及政府一般學習條件與機制進行研究,而此種論證正適用於東協組織架構演變情形之研究,因此本論文大膽採用建構主義大師亞歷山大•溫特先生(Alexander Wendt)所提出的理論為主軸,以較樂觀的實證舉證方式,從理念改變帶動權力與利益分配轉變的角度,來解析東協國家與國際社會結構的互動關係,並對其提出發展「安全共同體」意涵進行研究,並藉對東協安全機制組建與運作發展的相關議題研究,檢驗建構主義與主流學派看法的異同。 1967年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簡稱東協)成立,代表了東南亞國家對國家安全的認知的轉變,各國紛紛緩和或擱置與鄰國的衝突,將安定國家內部作為首要國家安全目標,這種歷史反省造成的安全思維轉變,是新現實主義難以解釋的現象。2003年10月17日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第九屆東協元首高峰會,東協領袖通過東協「峇里第二和諧宣言」,以「東協安全共同體」、「東協經濟共同體」與「東協社會文化共同體」等三大支柱,期能仿效「歐盟」在2020年前建立成為「東南亞共同體」;這是東協自1967年成立後,首次確立將朝歐洲整合的模式邁進,將區域安全、經濟、社會文化全數納入原本鬆散、無政治軍事意涵的組織架構之下,其所擘劃的區域整合藍圖不可謂不大。東協在各強國勢力拉扯未平,各會員國自主性愈來愈強的時代,提出「東協共同體」的概念,這是用新現實主義權力與利益分配的觀點是難以周延解釋的,尤其是峇里第二和諧宣言的提出,也並非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到底這種共同體概念是如何成形的,是為本論文研究的重要內容。

Page generated in 0.023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