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非營利組織行政團隊之研究---以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為例陳香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社會的進步,非營利組織在現代社會中所扮演之角色愈顯重要,非營利組織在美國竟是最大的雇主。非營利組織的蓬勃發展,引發一場全球結社革命,形成與公部門和私部門鼎足而立的第三部門。我國自1987年解嚴以來,政治力釋放,人民團體法規的訂定加上社會多元的發展,非營利組織的成立可說是方興未艾,其活動包括社會服務、政策倡導、教育文化、工商發展與醫療衛生等多項範疇,對國家社會之影響可謂至鉅。由於非營利組織的蓬勃發展,展現了民間豐沛的社會力量,一股由下而上的民間教育暨社會改革力量就此展開,社區大學就在政治、社會、文化與教育等多種層面之影響下,在全台各地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地設立。在今日社會中社區大學成為居民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及形塑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的場所,亦擴大非營利組織影響之層面。
Drucker稱二十一世紀為社會褔利事業的世紀,非營利組織未來十年之三大挑戰:(1)能因應轉變的領導者(2)多樣化地生活與促進多樣化(3)合作、聯盟和夥伴關係。其中第二項挑戰包括通往成長、知識的取得和發展的可能性,並將我們國家各個種族所有領域的經理人、全體教師與學生、管理團隊、工作者和顧客結合在一起。團隊建立之管理方式在今日已成為普遍且廣受矚目的管理策略,因此,非營利組織團隊之研究,將益顯重要,Drucker在《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一書中,亦談到機構愈成功,就愈需要建立起團隊。
綜上述,本研究以社區大學的行政團隊為限縮對象,再進行實務對象的選擇,終於選定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做為個案研究對象,進行深入探究,了解上述行政團隊,從過去到現在的發展情形、運作績效及其管理;同時瞭解在非營利組織中,偶爾會運用團隊的概念,那麼這個團隊是否是理論上「團隊」,如果不符合理論上團隊的定義,該如何運用團隊建立的步驟來建立真正的團隊,以及適合的種類;其次,如何型塑成高績效團隊,以增進團隊績效。
本研究經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等方式,整理出如下的研究結論與發現:
1.文山社大行政團隊從以往的課務組、學務組、資訊組、總務組及社區組,演變到學程經理人制度,主要係考量作業流程的整合與對學程經營的專業性。
2.在團隊的發展過程中,文山社大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困境,但以財務問題的解決最能夠引發組織的危機感,促使組織做出制度變革或調整的動力,由此來看,財務問題亦是文山社大的轉機。
3.文山社大在每年的評鑑成績不是優等第一名就是特優,在社區經營方面,催生了一些社區團體,以及在協助與促成社區議題的推動方面也頗有貢獻,至於在社區經營的困境主要是人的問題,反應在因人設事以及成員對社大角色與定位之摸索等,其次才是社區營造、社區本身的衝突所引起的緊張關係以及社大參與公共議題時,與其它團體間所產生的衝突等。雖然有上述困境,但不容置疑,文山社大在弱勢族群之課程規劃及關懷服務方面,是值得鼓勵與讚賞;另外,社區議題的參與以及對社區領導人及幹部的培訓,乃至於人文風貌的尋找、自然生態的關心以及對政策的監督等,透過社會參與的方式將理念落實在生活中,也是社區經營中一項很重要的特色。整體而言,文山社大辦學績效在課程學術性、師資優良、社區經營及弱勢關懷方面是頗具聲望。學校經營理念確實落實在辦學績效上,可謂是一所理念型的社大之最佳典範。
4.文山社大對於行政團隊的管理是傾向一種自我管理的尊重心態,領導者的領導風格比較不是權威式領導。另外,績效管理這部分在文山社大是比較鬆散的,可能與非營利組織對於「績效」這兩個字比較敏感有關。在激勵管理這部分,未來社大領導者應該深思如何讓工作變得更有意義、更具激發性。在衝突管理這部分,過去文山社大是傾向採取一種避免衝突的方式;而目前文山社大對於衝突管理已能採取較積極方式來處理。另外,發現個別之間的衝突也會造成溝通上的困難,發現衝突與溝通有著密切的關係,彼此互為因果。
5.從文山社大領導權、決策、目標、互賴程度、合作情形、意見表達、責任歸屬、權限、整體氣氛、績效衡量等面向來看是否符合團隊之定義,其中文山社大有些是不太符合,如同Montebello與Buzzotta兩人所言,團隊概念在今日常被普遍地誤解,許多自稱為團隊的組織充其量只是同一組織、工作下的人群組合而已。
6.過去社大成員普遍比較有意願支持團隊建立的管理方式,認為這會使團隊有凝聚力,也是未來大家追求的目標。反觀現在文山社大成員支持團隊建立是比較以一種附有條件的接受方式。可見文山社大未來若要建立團隊不但要成員支持還要能獲得領導者支持,另外,如何灌輸及教育大家對於團隊的認識,也是未來實施前的先決條件。至於團隊建立的步驟可從清晰的目標與使命、團隊文化的型塑、領導者與成員的支持、因素考量、選擇適當的成員、相關的訓練與活動、團隊會議等方面著手進行。
7.過去文山社大成員年輕、充滿熱情、自主性較高,比較不喜歡被約束以及制式的東西,然而在彼此合作、情緒處理、成熟度等可能比較欠缺,未來文山社大行政團隊若能在這些方面加以改善,其實是蠻適合朝向自我管理團隊的類型發展。另外,在團隊人數方面也可在理想團隊人數中,視團隊狀況彈性調整。
8.本研究運用學者Blanchard等人的意見,認為建立一個高績效團隊必須具備「PERFORM」等七項特質,包括對組織目標與價值具有共識、授能、良好的工作關係及溝通、彈性、追求最適的生產力、肯定與獎賞以及士氣等,內容可參閱本研究第四、五章的部分。
9.未來文山社大可朝向社區大學經營專業化之路前進,包含對老師、學員及課程經營等方面,有條理、系統地整理與分析出一套成熟的做法,亦即經營的專業化,然後每年都可以按照這個方式去做、逐步改善,才會有累積性。另外,在人的經營這部分,唯有使學員成為社大的志工,以及增加老師與學員在社大中角色的扮演,才能減少目前行政人員在庶務工作的量,以落實黃武雄教授當初倡議「以學員為主體,協同經營社區大學」的理念。
10.另外,在過去文山社大行政團隊發展情形中的三個時期,可看出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團隊型態,分別為草創期、發展期及轉型期,至於目前文山社大行政團隊是希望在穩定中求成長。此外,為使學校能永續經營、均衡發展、回應學生需求及社會發展,例如美育、才藝等其它課程亦當兼顧,因此增設花木學院學程及肢體動能學程等,以開發新課程及開源節流方式,讓上述課程收入之盈餘能供應學術課程之支出,穩定財務基礎,有助於理想的實現、學校經營的永續發展。
11.最後,在訪談過程中發現現任主任對於文山社大的誕生頗有貢獻,亦即將黃武雄教授提出社區大學的概念,從一個理念化為真正的行動,其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社區大學、團隊、團隊建立
|
2 |
非營利組織團隊經營與政府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台灣清潔發展機制專業協會為例 / Non-profit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team,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Government Study - as an example of Taiwan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董彥良, Tung, Yen-L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社會的進步,非營利組織在現代社會中所扮演之角色愈顯重要,非營利組織在美國是最大的雇主。非營利組織的蓬勃發展,引發一場全球結社革命,形成與公部門和私部門鼎足而立的第三部門。我國自1987年解嚴以來,政治力釋放,人民團體法規的訂定加上社會多元的發展,非營利組織的成立可說是方興未艾,其活動包括社會服務、政策倡導、教育文化、工商發展與醫療衛生等多項範疇,對國家社會之影響可謂至鉅。由於非營利組織的蓬勃發展,展現了民間豐沛的社會力量,一股由下而上的社會力量就此展開,在政治、社會、文化與教育等多種層面之影響下,在全台各地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地設立。成為居民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及形塑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的場所,亦擴大非營利組織影響之層面。
Drucker稱二十一世紀為社會福利事業的世紀,非營利組織未來十年之三大挑戰:(1)能因應轉變的領導者(2)多樣化地生活與促進多樣化(3)合作、聯盟和夥伴關係。其中第二項挑戰包括通往成長、知識的取得和發展的可能性,並將我們國家各個種族所有領域的經理人、全體教師與學生、管理團隊、工作者和顧客結合在一起。團隊建立之管理方式在今日已成為普遍且廣受矚目的管理策略,因此,非營利組織團隊之研究,將益顯重要,Drucker在《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一書中,亦談到機構愈成功,就愈需要建立起團隊。
綜上述,本研究以台灣CDM專業協會的行政團隊發展為研究對象,再進行實務對象的選擇,進行深入探究,了解上述行政團隊,從過去到現在的發展情形、運作績效及其管理;同時瞭解在非營利組織中,偶爾會運用團隊的概念,那麼這個團隊是否是理論上「團隊」,如果不符合理論上團隊的定義,該如何運用團隊建立的步驟來建立真正的團隊,以及適合的種類;其次,如何形塑成高績效團隊,以增進團隊績效。
本研究經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等方式,整理出如下的研究結論與發展:
1.台灣CDM專業協會行政團隊的經營的專業性。
2.在團隊的發展過程中,台灣CDM專業協會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困境,
促使組織做出制度變革或調整的動力。
3.台灣CDM專業協會的經營方面,以及在協助與促成議題的推動方面也頗
有貢獻,至於在經營的困境主要是人的問題,反應在因人設事以及成
員對台灣CDM專業協會角色與定位之摸索等。
4.台灣CDM專業協會對於行政團隊的管理是傾向一種自我管理的尊重心
態,領導者的領導風格比較不是權威式領導。另外,績效管理這部分在
台灣CDM專業協會是比較鬆散的,可能與非營利組織對於「績效」這兩
個字比較敏感有關。在激勵管理這部分,未來台灣CDM專業協會領導者
應該深思如何讓工作變得更有意義、更具激發性。
5.從台灣CDM專業協會領導權、決策、目標、互賴程度、合作情形、意見
表達、責任歸屬、權限、整體氣氛、績效衡量等面向來看是否符合團隊
之定義,其中台灣CDM專業協會有些是不太符合,如同Montebello與
Buzzotta兩人所言,團隊概念在今日常被普遍地誤解,許多自稱為團
隊的組織充其量只是同一組織、工作下的人群組合而已。
6.如何灌輸及教育大家對於團隊的認識,也是未來實施前的先決條件。至
於團隊建立的步驟可從清晰的目標與使命、團隊文化的型塑、領導者與
成員的支持、因素考量、選擇適當的成員、相關的訓練與活動、團隊會
議等方面著手進行。在訪談過程中發現現任秘書長對於台灣CDM專業協
會的誕生頗有貢獻,從一個理念化為真正的行動,其中扮演一個重要的
角色。
|
3 |
組織中團隊特性與組織變革關係之硏究-以我國國營事業民營化為例 / THE RELATIONSHIP OF TEAM CHARACTERS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楊俊雄, Yang, Jun Hsi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乃是以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第一波民營化名單,包括中鋼、中船、中工、中化與台機等五家公司為對象,探討團隊特性(協調性、合作性、相互支援性、目標與績效衡量、意見及決策參與、溝通管道、領導風格)與組織變革(民營化)態度之間的關係。因為現代社會環境變動既刻烈又快速,組織乃一開放系統,為求組織的生存與發展,必須與所處環境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因此變革勢所難免。如何使員工願意接納組織所進行的變革、如何消弭或減緩員工抗拒變革的心理,有何模式及解決之道,這些均值得探討。而在推動變革的過程中,如何使受到影響的員工能有效參與,利用團隊的力量,發揮團隊的綜效(synergy),促動組織順利進行變革,這是組織的領導者或管理者所應面對的主題。在今日複雜多變的企業競爭下,「團隊合作」已成為愈來愈受歡迎的管理策略,經由集思廣益,可以強化創新及創造的能力,提高競爭優勢。未來成功的組織是一種強調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扁平化、開放的「學習型組織」,而團隊是組織學習的基本單位,如何建立高效能的團隊則是另一項管理者所要面對的課題。實證研究在探討團隊特性與民營化變革之間的關係,以做為團隊是否可適用於組織變革過程的實證支持。結果發現兩者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存在。經由理論分析、實證調查、深度訪談三種研究方法的運用,得出幾點研究發現:1.團隊的「目標與績效衡量」、「意見及決策參與」、「溝通管道」、「領導風格」等特性與組織變革(民營化)態度中的「支持民營化變革」有關2.團隊的「合作性」、「相互支援性」、「目標與績效衡量」、「意見及決策參與」、「溝通管道」、「領導風格」與「抗拒民營化變革」態度有關3.團隊的「目標與績效衡量」特性與「採中立觀望態度」有關。本研究綜合各項研究結果提出以下研究建議:一.在民營化變革方面:1.加強民營化政策及法令的宣導2.使員工參與民營化變革事項的規劃工作3.工會積極扮演溝通協調角色4.給予員工第二專長訓練及轉業輔導5.民營化專業顧問的利用6.企業文化及形象的重塑7.鼓勵員工優先認股或由員工接辦民營化後的業務。二.管理實務方面:1.組織變革應以策略為導向2.遵循計畫性變革的步驟3.重塑扁平化的團隊式組織架構4.利用外部顧問促動變革的產生5.最高主管的支持6.組織變革應以組織文化的變革為基本。
|
4 |
團隊建立法應用於提昇警察機關組織效能之研究-以內政部警政署為例陳保緒, Chen, Pao-Hs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 要】
警察機關由於其特殊的任務性質,非常重視團隊精神,但層級節制的組織結構、權威的領導方式、嚴整的內部紀律,使其呈現出典型的官僚組織特性。此外,制式僵化的管理監控作法與封閉保守的組織文化,已逐漸無法應付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與組織內外顧客的需求,為適時有效地因應環境變遷及提昇組織效能,必須學習新的觀念與作法,以充分發揮團隊綜效。
組織發展是組織為適應環境變遷的需要,運用行為科學的理論與技術,有計畫的促進組織自我更新的活動。團隊建立法是組織發展的途徑之一,目前已廣泛的應用於各企業組織之中,且已發揮很大的效果。對於一向講求團隊紀律與精神的警察機關,在權威領導下,往往只是以迎合長官的意圖為馬首是瞻,能夠真正瞭解團隊建立的內涵與作法,並將之運用於實務工作中者,屈指可數。因此,本研究乃以此為重點,將團隊建立相關的理論與作法,有系統的整理分析,結合警察機關的運作特性,探討其應用的途徑,並透過實證調查,瞭解同仁對團隊建立法應用於警察機關之可能性及是否能提昇組織效能之看法。
本研究擬以團隊建立之相關文獻、領導與管理、組織文化、組織效能等相關理論為基礎,探討警察機關運用團隊建立法的策略,茲將各章內容摘要如下:
一、 緒論:將本研究之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方法與限制、研究架構與流程、重要名詞界定等,分別加以說明。
二、 相關文獻探討:參考近代團隊建立、領導與管理、警察組織文化、組織效能等相關文獻,將團隊建立的理論與作法,有系統的整理分析,結合警察機關的運作特性,以作為本研究的理論依據。
三、 團隊建立法之應用:根據文獻探討所得結果,將團隊建立的理念與作法融入警察機關的實務運作之中,包括建立共同願景、目標與組織承諾、參與管理的運用、團隊溝通與領導、團隊授能與品質管理等部分。
四、 個案分析與深度訪談:前者選擇四個與本研究相關之案例來探討;後者以警政學者及警政署本部現職人員為對象,選擇具有代表性者,實施深度訪談。再根據前述個案與深度訪談紀錄內容進行分析與討論。
五、 結論與建議: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歸納出結論,並提出具體可行之建議。另外,再就本研究不及之處,勾勒未來後續研究之方向。
【關鍵字】
團隊 Team
團隊建立 Team building
警察機關 Police agency
組織效能 Organization effectiveness
願景與目標 Vision & goal
參與管理 Participative management
溝通與領導 Communication & leadership
授能與品質管理 Empowerment & quality management
|
5 |
提昇組織承諾之研究:團隊建立的觀點林建欣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組織承諾在組織行為學上,一直是常受討論的議題,除了有助於提昇成員對組織的認同與投入外,其應用在近代盛行的組織變革上,更是有其特殊之價值。唯一般研究多只拘泥於有限變數的「因果模式」討論上,其優點固然可對提昇或降低組織承諾因素之考量有所助益,並可針對不同組織的生態環境,作妥善的考量,但對於組織承諾影響因素在整合上顯然不足,且影響組織承諾之因素範圍廣泛,僅採單一取向或可能因素之探討方式,不但不態盡窺組織之完整鳳貌,同時亦無法適時提供組織管理之參考運用,實有必要統整探討之。職是之故,本文擬藉由組織發展理論中「團隊建立」的干預技術,來對上述不足之處,提出一套理論性建構。
由於團隊本身即是一個很鬆散且富彈性的概念,故運用上大抵上也呈現這般態勢。職是,在與組織承諾作連結的探討上,本文分由以下三個部分來進行:
首先,在組織承諾與團隊建立共通性的討論上,本文一開始從組織承諾相關文獻中,擷取了個人知覺與領導型態兩類變項來作為本文前半部的研究焦點,試圖探討上述兩類變項在團隊建立上的角色地位。
其次,則針對個人知覺、領導型態與團隊建立三者的關係作交互檢視,並探討個人知覺、領導型與團隊建立因果關係為何,以及三者間如何互動與整合等問題。透過針團隊重要因子的確立,希望可以導出一個較具全觀性的團隊建立模式及其對提昇組織承諾的實益與作法。
最後,由於本文研究對象係界定在「公部門」,故在討論提昇組織承諾的過程中,打算直接從實務上政府行政革新的作法與困境來切入討論,以檢視出提昇組織承諾與政府改革的緊密性程度,當中本文採取提昇組織承諾過程中的三項重要因子--個人、領導與團隊,來針對行政改革的困境作反省。
綜言之,在未來強調競爭力的趨勢下,「人」將在再度成為關鍵的議題。無疑地,組織成敗將逐淅繁於每個人角色的扮演上,其間含括了身為一個部屬應如何表現?身為領導者,應如何與部屬或外界互動?以及組織成員對工作目標的涉入與承諾程度。緣此,本文即嘗試由團隊建立的運作與精神,來克服行政機關中普遍面臨的問題--組織承諾低迷的現象。本文研究結果發現,由於組織承諾與團隊建立在個人價值、心智建構與互動學習上存在著在共同特質與相互影響性,故透過團隊氣氛的培養,實為提昇組織承諾的最佳參考途徑之一。
|
Page generated in 0.025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