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敦煌 "詩經" 卷子異文與詩義研究 =A study of the variant Chinese characters in Dunhuang Manuscripts of Shijing and the implication of it / Study of the variant Chinese characters in Dunhuang Manuscripts of Shijing and the implication of it強韻嘉 January 2018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Arts and Humanities. / Department of Chinese
|
2 |
敦煌變文否定詞用法探析 / Negatives in Dunhuang bianwen曾蕙蘭, Tseng, Hui-L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針對敦煌變文中的否定詞作分類與分析的工作,將否定詞分為單純否定詞、複式否定詞以及雙重否定三個部分來討論,每部分都先依特定標準作分類,再就各方面作分析的工作。結果顯示,在單純否定詞部分,否定詞以修飾動詞詞組為多。至於否定詞與句中其他成分(如助動詞、副詞與介詞詞組)的相關位置則會影響到否定範圍。而所謂的否定範圍則可利用c-統制概念來定義,並輔以樹狀圖說明其結構。在複式否定詞部分,藉由一些複合詞可發現變文申詞彙複音節化的趨勢,而有些特殊用法,如正反問句及動補結構複合詞,也都始於變文所屬的時代。此外,複式否定詞只能在構詞單位申起否定作用,這是它與單純否定詞間最大的不同。在雙重否定部分,發現它主要的作用在加強語氣,而其否定範圍也同樣可利用c-統制概念來說明,只是雙重否定的c-統制關係遠較單純否定詞來得複雜。本文不但針對這三個主題分別討論,也就否定詞的出現次數作統計,最後在總論部分也比較這三個主題彼此之間的異同之處。 / The negatives in Dunhuang Bianwen are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in this thesis. The discuss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topics@monosyllabic negatives, polysyllabic negatives and double negation, and each part i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criteria, and analyzed in terms of several respects. In the monosyllabic negatives part, it is shown that most of the negatives have "negative+VP" distribution. And the positions between the negatives and other elements in a sentence, i. e, auxiliaries, adverbs, and prepositional phras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cope notion of the negatives. In addition, the scope of negatives can be defined clearly and be adequately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c-command notion and tree diagrams. In the polysyllabic negatives part, the phenomena of lexical poly-syllabific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is exemplified by means of some compounds and the special usage of negatives, such as A-not-A question and resultative verb compounds. Furthermore, the scope of the polysyllabic negatives can only be shown in morphological units. As to double negation, its main function is to add rhetoric emphasis to a sentence. In this thesis, the scope of negatives can be well explained by the c-command notion, but the c-command relation involved in double negation is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e monosyllabic negatives. Apart from the discussion on the three topics, the frequency of the negatives in Dunhuang Bianwen is listed in each section. In the conclusion chapter,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among monosyllabic negatives, polysyllabic negatives, and double negation are also discussed.
|
3 |
敦煌佛經感應記研究--以普賢菩薩說證明經、金光明經、金剛經為研究範圍 / Dunhuang Buddhist tales of reaction何慧俐, Ho, Hui-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敘述研究動機、目的、方法、範圍,並說
明感應記之產生因由。第二章敦煌佛經感應記寫卷校錄乃將普賢菩薩說證
明經感應記--黃仕強傳、金光明經感應記--張居道傳、以及二十一則
金剛經感應故事,均一一核對微卷,加以校錄,使這些感應記能完整的呈
現於世。第三章敦煌佛經感應記背景考述,分由感應記之抄寫者、年代,
和佛經與感應記之流傳情形加以考查敘述。第四章敦煌佛經感應記析論:
乃針對感應記之題材與思想,作相關考證與分析。第五章敦煌佛經感應記
之藝術特徵:乃就形式結構、敘事模式、以及語言風格三方面作析論。第
六章結論:說明敦煌佛經感應記之影響與價值。末附敦煌微卷影稿、俗寫
文字對照表、以及參考書目。
|
4 |
敦煌佛經寫卷題記初探羅汀琳, LUO, DING-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之目的,乃欲藉敦煌佛經寫卷之題記研究,以管窺敦煌當地佛教之特殊性
,及其於中國佛教史上之地位.然限於時間及能力,故僅能就題記所反映之現實性方
面稍作爬梳.
有關佛經寫卷方面之原始資料,係根據王重門氏《敦煌遺書總目索引》、許國霖氏《
敦煌石室寫經題記》、潘重規氏《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敦煌卷子題記,復校之以黃永
武氏《敦煌遺書最新目錄》及果立中央圖書館所藏之敦煌微捲及古寫本.雖然對列寧
格勒收藏之內容及英、法、北京之寫本真方面皆力有未逮,但因本文並非以考證工作
為主,故文獻多寡並非問題.
恩限於資絡之分散,與文獻本身之不完整,故本文盡量排除有待爭議者,而以其中之
時地人物皆較可信賴者,就其於信仰行為思想方面,所反映之普遍性與特殊性,輔以
史地之背景來加以適當闡發.且由於題記部分之資料不全,故歸納之推理活動乃根據
特殊事實之因果關係來加以推論,而非全然以量化、經驗為根據.
茲以下列六個子題來加以探討:
(1)序論
(2)敦煌佛經寫卷之形式
(3)敦煌佛經寫卷題記之內容
(4)佛經寫卷題記所反映之現實性
(5)敦煌佛教的史地考察
(6)結論
敦煌文化乃隸數於漢民族文化圈之最西端,由於地理因素的特殊,以及中股時代種族
融合及宗教傳播之歷史背景,促使其政治型態與社會現況皆迥異於中原地區,故而其
佛教發展與佛教文化自不免呈現獨立自主的特性,在中國佛教史上扮演了轉接、聯絡
的角色.
|
5 |
敦煌本《搜神記》研究 / Dunhuang Fiction Collection林秀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敦煌本《搜神記》將現存敦煌文獻《搜神記》寫卷八件綴合為七件,整理後對共得36則故事,再根據學者張涌泉與竇懷編審校訂之《敦煌小說合集》為主要參酌的底本,與八卷本、二十卷本進行比較,將所發現、解決的問題整理成文。敦煌本《搜神記》雖然故事篇則不多,其多數的作品仍是「粗陳梗概」的形式來述異搜奇,但仍有〈田崑崙〉、〈王子珍〉、〈梁元皓〉等篇敘事長達千字以上,其作品融入了細節的增飾和場景的描寫,突破唐前志怪小說的簡古型態,篇幅增加且敘事曲折細緻。作品中運用的手法,具有明顯的民間色彩,與唐前志怪小說刻意追摹史傳筆法有其差異。
敦煌本《搜神記》的內容將區分為三個體系討論,系統間的文字有些許出入、字句有差異,無論系統的文字,都有口語化敘事的形式特徵。本文將先從類型學和情節單元來分析文本內容,再以敘事分析討論其故事模式與特色,同時將八卷本、二十卷本相似、同性質的情節分析比較,以探討故事的核心成分與基礎,呈現說明敦煌本《搜神記》的藝術特色。
由於敦煌本《搜神記》的寫卷是經文人潤飾後所產出的文學作品,與口傳的民間文學有其差異,其形式內容就不同於一般文學的表現手法,除了敘事有差異性外,語言上文白表現也不同。因此,比較討論唐五代講唱的敘事手法上的語言藝術形式的特徵來探討敦煌本《搜神記》的藝術特色,並相較於二十卷與八卷本的不同。
本論文於第一章為「緒論」分為四節,主要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前人研究成果、研究範圍與其方法與步驟。第二章中依故事類型主題說明其情節與結構,並與二十卷本、八卷本及它本相似之故事作分析比較。第三章則是以敘事分析的角度來檢視該本的藝術特色,同時比對二十卷本及八卷本相異處,以說明敦煌本《搜神記》是一本介於口頭與書面敘事的文本。再與唐五代講唱作品相似口語形式的表現,已證實是口頭說唱藝術在文本化之後的具體表現,並檢驗與唐代說話藝術間之關係。第四章則是透過文化意蘊的討論,說明敦煌本《搜神記》在敘事背後所潛藏的思想內容和文化意涵,分成三小節討論「孝子故事在志怪敘事傳遞的意涵」、「異類婚戀的文化意涵」及「鬼神怪異故事中的文化意蘊」。最後,第五章「結論」,則是將敦煌本《搜神記》通俗敘事研究的前四章作一整理,並提出相關延伸性的問題值得進一步討論,並供後學者研究參考之。
|
6 |
敦煌吉凶書儀の言語に反映される社會環境山本, 孝子 24 March 201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17999号 / 文博第636号 / 新制||文||599(附属図書館) / 30857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文献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高田 時雄, 教授 平田 昌司, 教授 吉田 豊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7 |
敦煌莫高窟における弥勒の変遷折山, 桂子 23 January 202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24987号 / 文博第931号 / 新制||文||736(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思想文化学専攻 / (主査)准教授 筒井 忠仁, 教授 宇佐美 文理, 教授 稲本 泰生, 教授 根立 研介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
8 |
柳永詞的意義及其影響之研究 / The meaning and influence of Lio-yong's poetry薛侑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柳永為北宋著名之詞人,但過往多囿於雅俗之見的評價,使其人其詞在文學史上未能得到相應的地位。故論文中擬將柳永其人其詞重新梳理,冀以柳永士人身分之定位為始,將柳詞的雅與俗帶入文學史中做整體之討論。
為說明柳永士人身分與宋代文風的關係,本文先著眼於中國傳統士人的性格與相關作品,透過他們在文學中反映出歌頌與哀愁的雙重特質,觀察柳詞中反映士人思維的時代意義。並藉由與屈原、宋玉和敦煌詞之討論,說明柳詞在雅俗創作上的淵源與革新,以見其詞之文化意義。
最後,透過柳詞和王喆、關漢卿作品的比較,由創作手法和內容風格方面,討論柳詞在宋元詞曲發展上的影響,說明柳詞在文學史上,具有延續唐宋詞軌跡,和推進詞體發展的重要價值。同時,也透過跨代作家與作品的異同比較,觀看一條由「士不遇」情感,衍生而出的「才」與「狂」之文學精神。
|
9 |
敦煌變文主題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以董永變、舜子變、伍子胥變文三篇為主小野純子, XIAO-YE, CHUN-Z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清朝光緒年間在佛教都市敦煌莫高窟中發現多量的古文獻寫本,其中就有俗文學類的
講唱文學-後來所謂的變文。依其內容題材區分。可大別為講經與講史兩種。本論文
及在變文的兩類中,研究其中講史一類而以董永變文、舜子變文、伍子胥變文等三篇
的主題及其相關問題作為研究範圍。
茲謹扼要簡述各章內容,大要如後:
第一章 緒論:本章分別先述研究動機。目的及其範圍,然後弔陳研究內容要旨與方
法。
第二章 董永變文之研究:本章計分八節,第一節、第二節研究「孝」與佛教有關的
問題;第三節敘述董永變卜的內容概要;第四節研究孝子董永傳的流傳經過;第五節
以至第七節下分別研究董永變文的構成三大主體:賣身故事、神婚故事、天上訪母故
事。第八節是索董永變文中所反映的宗教性,這也可以說關於主題本質的研究。
第三章
舜子變文之研究:本章計分六節。第一節以探討舜子變文的內容為主;第二節研究變
文中的民間傳承色彩;第三節研究舜子帝王故事;第四節是孝子舜子出息發跡故事;
第五節研究繼母虐待繼子故事;第六節計分二目。
分別是探討「本土民間信仰」與「佛教思想」。
第四章 伍子胥變文之研究:本章計分四節。第一節伍子胥傳說的來源及演變所探討
的分別是:伍子胥的傳說。伍子胥變文內容概要、伍子胥變文與史傳的差異;第二節
復仇觀念的分析。分別探討血屬復仇與其社會觀念、伍子胥與豫讓復仇譚、伍子胥變
文入物形象與民眾思想感情;第三節民間信仰的研究;第四節由藥名詩的問答、典故
的的引用、兵法知識皂表現等以明伍子胥變文的文學藝術。
第五章 結論:簡述董永變文、舜子變文、伍子胥變文等三篇的主題及其相關的諸問
題。
|
10 |
敦煌變文「太子成道經」、「八相變」、「破魔變文」、「降魔變文」與佛經比較研究金泰寬, JIN, TAI-K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為總前言,說明研究範圍、變文宣演的儀式,對照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為太子成道經探討。內分四節;第一節為前言,說明作品的概要,再細分為六
個段落,即(1)版本考,(2)題名考,(3)體裁考,(4)時代考,(5)作
者、講者、抄者、聽眾考,(6)有關佛經,第二節以佛本行集經為主而作一個對照
表。該表分成三段,上段為佛本行集經,中段為其他有關諸佛經,下段為太子成道經
,該三段依據變文的內容大分為十大段落,每一段落為了說明的便利再細分幾個小段
落,第三節為討論,該討論依靠第二節對照表的順序而說明對照表所示的佛經與變文
之關係。第四節為結論,綜合第三節討論的結果作一結語。
第三章為八相變探討,本章較著重於探討太子成道經和八相變的關係。因為此兩篇在
有關佛經和其故事的內容上略同,所以在第二節對照表,上段為佛經,中段為太子成
道經,下段為八相變。外此,其他分節,分段落,研究的方法等皆與前章太子成道經
探討略同。
第四章為破魔變文探討、第五章為降魔變文探討。研究的方法與第二章太子成道經略
同。
第六章為總結論,總結前面各章之探討。
|
Page generated in 0.024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