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馬斯垂克條約後歐洲議會職權的擴張陳玫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九五0年法國外長舒曼總合莫內(Jean Monnet)的主張,在一九五0年五月九日發表「舒曼宣言」(Schuman Declaration)主張各國將煤、鋼資源的所有權移轉給一個超國家(supranational)的機構,由這個機構負責煤鋼的生產。「舒曼計劃」(Schuman Plan)具體建構出超國家組織機構,這個倡議得到了法、德、意、荷、比、盧六國的響應,一九五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簡稱ECSC),開啟歐洲統合之道。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一日,歐洲共同體馬斯垂克高峰會議透過了以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為目標的「歐洲聯盟條約」(The Treaty of European Union),亦稱「馬斯垂克條約」。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一日馬斯垂克條約正式生效,歐洲共同體更名為歐洲聯盟(The European Union)。這代表歐洲共同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
二00二年 十一月十八日,歐洲聯盟十五國外長會議決定邀請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爾他、波蘭、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十個中東歐國家入盟。二00四年五月一日,這十個國家正式成為歐洲聯盟的成員國。
歐洲議會於歐盟體系之角色與職權的變遷並沒有可依據理論模型,為其應屬於實務之議會運作。儘管歐洲議會的職權逐漸擴張,為了回應民意要求改善「民主赤字」問題,歐洲議會得以增強其角色,包括了獲得申訴權力、調查權力與任命行政監督,以及在立法程序中歐洲議會可以利用諮詢程序(consultation procedure)、合作程序(cooperation procedure)、共同決定程序( Co-decision procedure)以及同意合作程序(assent procedure)等四種參與決策的程序,但是仍然有其侷限性, 並不如各國國內一般議會的權力執掌。
筆者想要藉由對使歐洲議會各階段權力增長法源的分析,以及歐洲議會與歐洲聯盟下轄之部長會議與執委會三者對於立法權、預算權以及監督權等各方面職權消長之探討,瞭解歐洲議會的職權是否真正擴張,並對二00四年歐盟東擴與歐洲制訂新憲法等重大議題作一整理探討,以期最後能導出歐洲議會是否真正從一超國家議會,轉變為國家內部議會組織功能。
|
2 |
俄羅斯與歐盟政經關係研究 A Study of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Russia and the EU張德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90 年代俄羅斯與歐盟的關係並不是很熱絡,雙方皆因專注於內部的改革而對彼此興趣缺缺。葉爾欽政府對於歐盟充滿了無知與誤解,而布魯塞爾對於中、東歐國家的關注也遠超過俄羅斯。不過,90年代末期之後,隨著歐盟東擴的進行與雙方經貿互賴程度越來越深,莫斯科再也無法承擔誤解歐盟的後果。同時,歐盟亦為了穩定東擴後的東部邊境,不得不與俄羅斯進一步的加強合作。然而,俄羅斯與歐盟的政經關係日益密切,彼此間隱含的問題也一一浮現。
俄羅斯與歐盟無論是在安全、反恐、車臣、民主、人權、內政與司法事務、加里寧格勒、經貿與能源、世貿組織、京都議定書以及環境保護等議題上都存在著巨大的認知差異與分歧,使得雙方很難有真誠的合作。不過,若要因此強調俄羅斯與歐盟的衝突面似乎太過於悲觀。因為,與歐洲整合並非不符合俄羅斯的國家利益,而歐盟遇到困難便會再協商或擱置爭議的特殊運作模式也讓它在與俄羅斯的交往過程中不至於陷入危機。俄羅斯與歐盟還是能夠透過不斷的對話、談判與妥協來解決紛爭,雙方的夥伴關係仍然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 / In the 1990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ssia and the EU was not very enthusiastic. Both parties concentrated mainly on their own internal reforms, and therefore they had no interest in each other. Yeltsin’s regime was full of ignorance and misunderstanding about the EU, and Brussels also paid much more attention o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states than on Russia. However, since the late 1990s, the EU’s enlargement has been underway, and the level of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the EU and Russia has become higher and higher, Moscow can no longer afford the consequences of misunderstanding about the EU. Meanwhile, in order to stabilize the EU’s eastern border after enlargement, the EU has no choice but to enhance cooperation with Russia. Nevertheless, the close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Russia and the EU becomes, the more underlying problems emerge.
There is a wide cognitive gap and many disputes between Russia and the EU over various issues, such as security, anti-terrorism, Chechnya, democracy, human rights, justice and home affairs, Kaliningrad, economic and trade, energy, WTO, Kyoto Protoco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tc. Therefore, it is unlikely for them to engage in any serious cooperation. However, it would be too pessimistic to highlight the aspects of conflicts for the above reason, because integration with Europe is also corresponding to Russia’s national interests. Besides, the EU’s particular working model of consulting with each other again and again or leaving aside the disagreements when encountering problems prevents the disputes between the EU and Russia from escalating to crisis. Russia and the EU can solve problems through talks, negotiations and compromises. It still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artnership between Russia and the EU.
|
3 |
後冷戰時期歐盟與俄羅斯合作關係之研究 / Th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U and Russia in the Post Cold War Era楊爵鴻, Yang, Jo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冷戰結束改變歐洲的政治和戰略版圖,歐洲與俄羅斯希望在後冷戰時期建立多極體系,避免以美國為主的單極體系出現,雙方在經濟與政治上逐步發展伙伴合作關係,希望削弱美國在歐陸的影響力,並增強雙方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然而,歐俄間在北約東擴、歐盟東擴、車臣問題、加里寧格勒問題上又存在許多衝突。因此,後冷戰時期歐俄雙邊主要特徵如下:既競爭又協調、既爭奪又合作、既對抗又妥協。本文欲針對以下幾個問題加以討論:
1.後冷戰時期使歐盟與俄羅斯改變過去的敵對狀態發展合作關係的因素為何?
2.目前歐盟與俄羅斯的合作關係為何?
3.影響歐俄合作關係的變數為何?
本文主要採用歷史研究法、內容分析法與理性選擇分析法等三種方法來進行研究,並且運用現實主義的理論分析後冷戰時期歐俄建構合作關係的成因,以新功能主義的觀念解釋歐俄從經濟的合作逐漸轉為政治的合作的歷程、並且以新自由制度主義的理論討論歐俄合作機制的架構。本論文由五個章節組成: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第三章歐盟與俄羅斯合作關係之評估、第四章影響未來歐盟與俄羅斯合作關係之變數、第五章結論。
|
4 |
歐洲共同體廣化進程之研究徐佑典, Douglas Y.T. HS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歐體當初被設計成為一個具有彈性及動力的組織,它只是一個開端,而並非為終極目標,所以從一九五七年至今,會員國由原創始的六個國家,擴增至今日之十五國,其創造之經濟及政治成就,不僅使歐洲從戰後的頹敗,變為今日之繁榮、先進,且由於歐洲國家之結合,而使其在國際舞台上之份量愈形吃重。而此等成就亦吸引同為歐洲國家,只是在過去五十年來一直實行共產主義的中、東歐國家希望加入。
在一九九○年代之前,有關於歐體成員國擴增的討論,僅僅止於有關於南歐或北歐國家加入的問題。但隨著以蘇聯為首的中、東歐共產集團的瓦解,一些有關歐盟未來發展的型式、範圍、整合速度以及歐盟現有成員國對於廣化之可欲性等,在近年來一一浮上檯面。本論文之主要研究目的即是在藉由對歐體歷次廣化經驗之研究及解析,瞭解歐體在每次擴大的過程中所遭遇之各項難題,並且瞭解歐體各成員國對於廣化所持之態度,以評估未來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的可行性,同時,亦瞭解歐盟在未來廣化成功之後,整個歐盟在機構及政策上,所將要面臨的改變與調整。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名詞界定
第二章、 歐體的三次擴大經驗
第一節、 第一次擴大經驗:英國、丹麥、愛爾蘭
第二節、 第二次擴大經驗:希臘、西班牙、葡萄牙
第三節、 第三次擴大經驗:奧地利、瑞典、芬蘭
第三章、 歐體三次廣化經驗之啟發
第一節、 申請加入歐體之條件與程序及相關要素
第二節、 各國於加入歐體後之反應
第四章、 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的背景
第一節、 中東歐國家申請加入歐盟的進程
第二節、 中東歐國家申請加入歐盟的經貿背景
第五章、 對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的評估
第一節、 中東歐國家對於加入歐盟的態度
第二節、 歐盟對於東擴所作的準備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書目
|
Page generated in 0.05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