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04
  • 882
  • 121
  • 71
  • 16
  • 2
  • 2
  • 1
  • Tagged with
  • 1095
  • 1095
  • 420
  • 190
  • 186
  • 165
  • 162
  • 149
  • 144
  • 140
  • 135
  • 133
  • 130
  • 128
  • 12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組織理論發展之研究--從傳統、均衡到非均衡觀點的分析

陳秋杏, CHEN, QIU-X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瓦爾多(Waldo) 曾撰:「組織理論:瞎子摸象的問題」(Organization Theory: A Elephantine Problem ; 1961) 、「組織理論:瞎子摸象的重遊」(Organization Theory : Revising the Elephant ; PAR : 1978)二文,描述當時的組織研究充斥 著時代的流行性、異質性,不同的主張和反主張(counterclaims) ,其實,這種研 究的多元現象恰好說明了社會組織之行動由於變遷十分快速複雜,並非以經驗的法 則就可完全地預測、控制與解釋,故而組織研究不可能有一種研究途徑或理論能夠 涵蓋整個所欲探析的組織問題與現象,換言之,組織理論之領域沒有一統江湖的典 範,而是存在著多元典範並置的局面。近十年來探研組織理論的佳作,諸如:布瑞 爾及摩根(Burell & Morgon ,1979)合著之《社會學典範與組織分析》;丹哈特 ( Denhardt,1984) 的《公共組織理論》;哈門及梅爾(Harman & Mayer,1986)之《 公共行政的組織理論》;摩根(1986)之《組織影像》等均進一步地指出組織理論確 實存在著多元典範並置的局面,並揭示未來組織理論的研究必須具備實證的、解釋 的、批判的三種途徑才是健全的組織建構。 再者,二十(本)世紀初,由於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的「相對論」(Rela- tivity Theory)、海森堡(Werner Heisehberg)的「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 ) 、和普里高津(Ilya Prigogine)的「混沌理論」(Chaos Theory)所形成物理學新 典範,在基本預設上有下列變遷的趨勢:1.從物質是靜態的構造到物質是動態的存 在趨勢;2.從時空的絕對性到時空的相對性;3.從因果的決定論到因果的機率論; 4.從機械的化約主義到有機的全像圖;5.從強調理性思考的直線關係到重視直觀智 慧非性線的生態體悟;6.從心物二元的主客分離到心物一元的主客交融,此對今後 組織理論研究的影響必然是至深且鉅的,故以新物理典範觀從事動態的不穩定之非 均衡組織理論的分析,是組織理論研究應予以重視與開墾的新領域及新方向。 因此,本研究根據傑恩區(Jantsch) 就自然系統的科學觀所出現的三個變動型模劃 分成三個組織理論時期--傳統、均衡與非均衡,並運用新物理學典範的觀點來審 視傳統和均衡時期重要的組織理論之貢獻與限制,以及引介深受新物理學典範影響 之全像圖組織理論的研究內容與實際應用之結果,且從中發現或解決過去理論未能 見的盲點或缺失,最後,試圖採行饋恩(Quinn) 的演化循環圈和競對價值模式,為 傳統、均衡及非均衡時期的組織理論搭起互通與整合的參照途徑或橋樑。 PS. 本論文於口試時,承蒙口試老師指教以下諸項問題,實值得再深入討論及研究 : 1.不同典範間是否因具「不可共量性」(incommensurability),而不能也不該整合 ? 2.「島嶼論」(Islands of theory) 中的「島嶼」間應如何搭起互通的橋樑,本論 文所引用的「競對價值模式」及「演化循環圈」是否能擔負此重任。 3.均衡與非均衡組織理論間的關係是否為:“抽刀斷水,水更流”呢?像均衡時期 的系統研究法與非均衡時期的全像圖組織理論間是否有許多雷同之所?
2

調節焦點理論對廣告效果之影響研究—以認知需求、產品知識為調節變數

尤紹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調節理論為基礎,旨在探討消費者之目標導向,與廣告訊息之調節焦點利益間一致與否,影響了消費者對於廣告訊息以及廣告訊息中品牌的偏好程度,是否會受到消費者的個人因素影響,亦即消費者的產品涉入、認知需求以及產品知識的不同,是否會使消費者的目標導向與廣告訊息一致時較不一致時所產生較好的偏好受到影響。 本研究採用實驗法,有兩個實驗,皆為多因子受測者間的實驗,而兩個實驗共有八種情況之問卷,2(兩種目標導向)x2(廣告傳遞兩種利益)x2(認知需求—實驗一、產品知識—實驗二)。 結果發現消費者目標導向與廣告訊息利益一致時會較不一致時產生較好的偏好,而消費者目標導向與廣告訊息利益一致時比起不一致時較高的偏好,會受到消費者的產品涉入程度、以及個人認知需求以產品知識所調節。亦即高認知需求的消費者,其目標導向與廣告訊息利益一致時較不一致時所產生較好的偏好會顯著低於低認知需求的消費者;在產品涉入的部分,高產品涉入的消費者其目標導向與廣告訊息利益一致時較不一致時所產生較好的品牌態度會顯著低於低產品涉入的消費者;在產品知識的部分,高產品知識的消費者,其目標導向與廣告訊息利益一致時,較不一致時所產生較好的偏好會顯著低於低產品知識的消費者。
3

等待理論及其應用

童甲春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有人類以來就有等待問題存在,且隨時代之進步而日趨複雜。但應用數學理論來研究並解決等待問題,建立等待理論,為時甚短,而等待理論的迅速發展與廣泛應用,又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之事。時至今日,等待理論已發展成為一門重要的應用科學,為作業研究(Operations Research)中所探討之主題之一;等待問題則廣泛存在於吾人之生活與整個社會之中,且其使吾人在時間,人力、物力等方面所造成之損失與浪費,至為驚人。是以如何使因等待或因服務設施之閒置而造成之浪費減至極小,求得兩種對立情況間之最佳平衡,為闡發並應用等待理論之主旨。 本論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為緒論,簡短說明等待理論之緣起、發展及其今日應用之廣泛,並將錯綜複雜的等待問題歸納為一基本結構型式扼要描述,以供其次各章討論之基本。第二章為等待模式,利用數學及機率理論推導出多種不同情況下之等待模式,並各附例題以明其應用。第三章為模擬法,是為今日研討等待問題最重要而常用之方法,等待問題往往錯綜複雜,限制因素亦多,以數學理論欲求解一等待問題或推導一等待模式,其為繁雜,甚或不可能,凡此皆可以模擬法綜合討論之又針對模擬法之資料模擬處理之瀪複性,以及今日電子計算機處理資料之迅速,正確與日益普遍,特增列電子計算機在模擬法上之應用。第四章為結論。 生於師大修習數學時,蒙恩師 鄭堯柈教授傳授統計學及機率理論等知識,啟發生對研究統計學之興趣。本論文之撰寫,又蒙恩師 鄭堯柈教授提供資料,悉心指導,遂使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謹致最崇高敬意與謝意,此外所主任 祁和福教授亦多關懷督促,併此敬致謝意。然等待問題包羅萬象,範圍至廣,其理論亦正在日益迅速發展之中,以生所學之膚淺,未克多加研究,且錯失之處,勢必甚多,懇請師長,惠賜指正,是幸!並願今後本此方何繼續奮勉研習,冀有所成。
4

過失犯中個別化理論之研究--以不法理論為基礎

張紹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5

管理會計之權變理論--探索性研究

金成隆, JIN, CHENG-L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係採歷史研究法,探討管理會計與組織理論之關係,冀能助於管理會計理論之 建立。 本文之主要內容如次: 第一章:緒論。概論本研究之背景、問題、方法與限制。 第二章:管理會計之目的及理論基礎。 第三章:組織理論其評述。 第四章:管理會計、行為科學與組織理論之關係。 第五章:管理會計的權變理論。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6

員工入股制度之研究

陳怡呈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府曾積極推動員:入股制度,多項評估入股成效的研究也肯定其正面功能;但台灣迄今卻只有三五入家採行入股制度,令人亟欲明瞭其關鍵。本研究彙整入股制度的多個理論,並提出企業體質會影響入股決策的一個模型。 而分析國內外多個調查的研究結果發現:企業體質(如資本額、營業額、獲利能力、組織承諾等指標)與入股制度的採行及其成效,有顯著的正相關。其證據涵蓋兩方面:一是實施入股的企業與未實施入股者的比較,前者的體質比後者佳;二是實施入股的企業申,成效較好的企業在多個體質指標上,均比成效較差者為優。因此,肯定本研究所提出的命題:「企業體質佳為實施員工入股制度的貢獻條件。 就政策建議而論,由於台灣家族企業型態的廠商多、中小企業林立、公營事業的比重高,有關法令的內容執行不完善等因素,目前的環境下欲推動入股制度,頗有困難。將來若欲提高入股制度的普及率及其實施成效,則需加強宣導有關資訊、健全法令、強化股市、促進勞資協商等。倘欲提供租稅誘因,僅宜在初期實行,且需階段性地去除。最重要的是,改善企業體質,使企業自發地採行入股制度。如此一來,入股制度才能對企業經營有正面的效果,兩者相輔相成。 目錄 員工入股制度之研究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範圍……………………………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8 第二章 員工入股制度的理論基礎………………………………..10 第一節 激勵理論主張……………………..10 第二節 勞資關係理論……………………26 第三節 社會福利理論…………………………33 第三章 員工入股制度的成功關鍵……………………50 第一節 員工入股制度的成效評估…………70 第二節 員工入股制度成功的關鍵………………………89 第三節 台灣經驗的啟示……………………….90 第四章 員工入股制度的採行與企業體質……………………91 第一節 員工入股制度的成效評估…………93 第二節 員工入股制度成功的關鍵………………………95 第三節 台灣經驗的啟示……………………….97 . 第五章 研究結果…100 第一節 結論………………………………………102 第二節 建議………………………………………… 107
7

東亞地區之南南貿易:現狀與展望 / South-South trade in East Asia: Situation and prospect

江柏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2007年末爆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已開發國家的經濟狀況受到重擊,對於貨物的需求也劇烈減少。而開發中國家受此危機的影響較為輕微,彼此間貨物貿易情形不減反增,於是對於南南貿易的學術討論也逐漸受到重視。然而,目前對於南南貿易的討論已不同於過往。過去對於南南貿易的討論多為1960年代之「南北爭論」的延伸,將鼓勵開發中國家間貿易視為一種政策手段,以降低開發中國家對其的政經影響力。但,目前對於南南貿易的學術討論已轉向更為積極的理論性論述,強調國家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中可扮演的發展角色。 本文以南南貿易最為熱絡的東亞地區作為研究對象,藉著對於相關理論的探討以及對對實證數據的收集,來回答以下四個研究問題:第一,東亞地區之南南貿易有何特點?第二,南南貿易是否促進了東亞地區開發中國家之發展?第三,東亞地區之南南貿易有何展望?第四,東亞國家之政府在南南貿易中可扮演怎樣的角色? / Since the eruption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end of 2007,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been severely damaged, and their demand for goods has also shrank dramatically. A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ir economies have been more resilient than tha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face of the crisis, and the trade among them has even increased, therefore the academic discussion on South-South trade has gradually gained its importance. However, current discussion on South-South trade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In the past, the discussion on South-South trade is the extension of “North-South Debate” in the 1960s, regarding the promotion of South-South trade as a policy option to reduce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fluenc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on developing countries. Now the academic discussion on South-South trade has its robust theoretical basis, and much emphasis has been put on the developmental role states can play in the market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East Asia, because of its importance in the South-South trade, is the study focus of this research. By means of reviewing literature on relevant theories and collecting relevant empirical evidence, this research aim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are the features of South-South trade in East Asia? (2.) Does South-South trade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East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 (3.) What is the prospect of South-South trade in East Asia? (4.) What is the possible role of government in South- South trade in East Asia?
8

社会学的メディア理論の基礎 --システム理論と行為理論の総合の試み--

高橋, 顕也 24 March 201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18362号 / 人博第675号 / 新制||人||162(附属図書館) / 25||人博||675(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31220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人間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吉田 純, 教授 高橋 由典, 准教授 大黒 弘慈, 准教授 田中 紀行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9

<<浮華世界>>與當代言說理論 / Vanity Fair and Contemporary Discourse Theory

周淑娟, Chou, Shu-C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0

從依賴理論看中日經貿關係

王慶瑜, WANG, GING-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依賴理論」是源自拉丁美洲,但其主要的 方法論似乎非常接近馬克思主義的方法 論。特別地,許多依賴理論學者明白地承認:「依賴理論」是馬克思資本主義理論的 一支,尤其是對帝國主義理論(列寧的)的一個補充。因此,我們就有必要對這個由 共產主義衍生的一個理論,加以注意、了解。 個人在論文中擬就台灣實際的發展經驗,做為理論測試的對象,並縮小範圍在中日經 貿關係這一領域。在論文中乃欲達到兩個目標: 一、自台灣經貿發展的成功經驗中,駁斥依賴理論的某些偏頗觀點。 二、由依賴理論的反省,進一步揭開中日經貿問題,並嘗試尋找可行的解決途徑。 在內容的寫作方面,個人的寫作大綱簡述如下: 第一章 緒論。含研究動機、方法、範圍、架構、命題等。 第二章 依賴理論。含理論探源、內涵,並本文中擬探討的論點。 第三章 中日經貿關係回顧。含歷史的回顧,日本對台經貿策略分析,中日貿易逆差 問題,並從依賴理論觀點看整體的中日經貿關係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第四章 日本大商社的經貿活動探討。乃從微觀的角度,審視依賴理論命問。 第五章 從依賴理論命題檢證中日經貿關係,從實證的檢驗,批判修正依賴理論為其 重點。 第六章 結論。含對依賴理論的修正以及本文的全部審視,結論的提出,並可再進一 步加強研究的方向。

Page generated in 0.015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