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產品循環理論之研究劉福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礦業、農業和製造業等,凡是具有高比例的國內可用天然資源的產品,我們定義為Richardo goods這些產品的比較利益決定於國內或區內天然資源的稟賦,這是很容易觀察而不需要經濟理由來說明的事實。除了Ricardo goods之外,其他產品都經過一個循環的階段-由新產品變為成熟品,再由成熟品變為標準品。由於新產品的生產需要相當的技術投入,因此擁有較多技術人員的先進國家-通常是美國-曾先開始新產品的生產。但是隨著需要的擴展,產品開始某種程度的標準化,因此生產成本的重要性開始取代產品的特徵,同時由於生產技術的趨於穩定,使得技術移轉到他國較為容易,再加上其他先進國國內市場對該項親產品的需求擴大,足以支持國內的生產,因此生產區位開始移轉到生產成本比美國低的其他先進國家。最後,由於產品的標準化,使得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技術投入較少,同時由於產品規格的一致,使得比較利益建立在廉價的勞力成本上,因此開發中國家開始生產這項標準品,並且,當勞力成本的差異大於運輸成本時,開發中國家將出口這項產品到美國市場和其他先進國家的市場。
由於台灣是一個開發中國家,因此我們討論產品循環理論在台灣的適用問題時,我們首先要考慮台灣的貿易情形是否符合圖2-1中Vernon所認為開發中國家應呈現的貿易現象-即在新產品和成熟品的初期,台灣祇有消費而沒有生產,因此在這階段台灣是該項產品的進口國,到了成熟品的未期,台灣開始該產品的生產,但是祇要生產量小於消費量,台灣仍是處於進口的狀態,一直到產量大於消費量時,台灣才開始出口。
根據我們第四章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
(1)台灣二十多年來主要製造品的出口,除合板因海關資料不全外(註一),其他如紡織品、電機及其製品,塑膠及其製品,和橡膠及其製品等產品,都是先經過入超的階段,然後才開始出超。雖然我們無法很精確的劃分這些產品在那一段期間是進口替代階段,在那一段期間是出口擴張階段。但是就我們第四章分析的結果顯示,這些產品都是由進口替代階段演變到出口擴張階段,這是無可置疑的。
(2)從電機及其製品出口的迅速增加和其國內生產的增加率大於紡織品增加率的情形來看,台灣的產業已逐漸由勞力密集的紡織品轉向資本密集的電機品的生產。
由於上述兩種情況者符合產品循環理論所解釋的貿易現象,因此我們認為產品循環理論可以適用於台灣過去對外貿易的發展。
|
12 |
等級檢定之理論及二樣本問題洪宜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最主要的仍以應用為出發點,其有關之理論亦只是為了實際應用之需加以闡釋的。事實上理論及應用並非兩檔事;在應用之前我們仍需先知其可用的原因;可用的效果以及可用的目的;如此才不致淪為盲目。而這些原因、效果、及目的即構成整個理論的支架。又本篇論文的內容所採擷的部分大都為推理方面的,至於需要高深數學的地方均略去,故它可視為攀緣此理論的一個進階,若要更上一層,則只有盼來日的深研。本篇內容分三章。第一章說明等級檢定的理論,從等級的意義,線性等級統計量,到等級檢定的意義,均略有敘述。第二章在說明如何將等級檢定的理論應用到二樣本問題裡。其其中有一個例題,在說明其方法應用的情形。第三章為結語。本篇論文從頭至尾,承蒙恩師 鄭堯柈教授的悉心指導,和諄諄教誨;並在寫作期閒,提供寶貴的資料和意見,便其能順利完成,藉此深鳴感謝之意。唯作者才疏學淺,駑拙愚劣,謬誤之處必多,深祈師長們能多加指點,則於拙是幸矣。
|
13 |
情報理論及其應用洪明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14 |
理性選擇理論與國際安全研究宋蕙吟, Sung,Hui-Y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理性選擇理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關係研究一個主要的研究途徑,在當代國際關係理論的爭辯中扮演了概念釐清的角色,並且增進了對無政府狀態內涵與國際合作可能性的理解。國際安全研究中,理性選擇以嚇阻理論為主要研究議題,針對核武嚇阻、傳統武器嚇阻、流氓國家與恐怖份子嚇阻等重要議題,無論是理論建構或實證研究皆有豐富的研究成果。在1980年代,形式化(formal))的理性選擇作為一種國際關係研究途徑成為一時顯學,與傳統國際關係主要研究途徑如歷史分析、文化研究、政治心理學等並駕齊驅,甚或有超越之勢;直至1990年代末期,理性選擇面臨強烈的質疑,進而引發了批評者與辯護者對於理性假設與方法論的爭辯。值得注意的是,自1990年以來,認知科學中的「展望理論」開始跨足至國際關係研究,試圖從行為者如何處理與詮釋訊息的角度來解釋國際政治行為與結果,對理性選擇的假設作了些許修正與補充,兩者的在未來的結合將有助於國際關係研究的發展。
|
15 |
企業持續性的競爭優勢 –以台灣1000大上市企業為例陳佳妤, Chen, Chia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研究以資源基礎理論為核心出發衍生到產業和企業成長率來探討在台灣這個與歐美文化有很大不同的發展中國家,在市場不完全的情況下,為什麼有些企業可以擁有持續性的競爭優勢永續經營且在過去的15年都維持在台灣1000大排名內,而有些企業卻不能。 本研究研究期間為1993 - 2007年 主要依據天下雜誌所發行的台灣前1000大企業排名統計。
|
16 |
黑格爾的承認理論林靜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17 |
參照指標賽局模型之研究 / Yardstick competition in game theory石冀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賽局理論(Game Theory)中,資訊(Information)一直扮演著很重要的地位。掌握越多的資訊,在對局中所可能獲得的利益也就越高。因此,每個參賽者都會有意願盡量地蒐集資訊,做為自己下決策時的參考依據。本文利用賽局模型說明,當存在著許多組相同型式的賽局時,參賽者會觀察其他組賽局參賽者的行為,並以此做為研判形勢時的依據。因而使不同組賽局參賽者問的行為產生了互相影響的情形。本文特別以政治上的行為為例,說明若選民能夠觀察到眾多不同行政區中各個官員的行為,則選民就可以藉著分析其他行政區官員的行為,來判斷自己所面對的官員在某些議題所採行的政策是否得當。並以此作為判斷該選區官員優劣的依據;也因此,不同行政區間的政策會產生互相影響(Interdependence)的情形。
|
18 |
戴維森的隱喻理論之研究陳文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無
|
19 |
公司所得稅歸宿理論之分析林至常 Unknown Date (has links)
A.C. Harberger以一般均衡分析法來探討歸宿現象,使歸宿問題得以更深入剖析,然由於其假設十分嚴謹及經濟狀態的複雜,致使歸宿真象仍待進一步挖掘,本文乃針對Harberger之假設稍加解放,以期了解在(1)因素市場發生扭曲,(2)生產因素非完全移動,(3)生產因素包括中間財,(4)經濟體系處於開放模型架構,等狀況下之歸宿現象。模型經此修正後,所得結論與Harberger十點結果比較,有些是雷同。但部分卻有顯著差異。這隱含著歸宿結論常受模型之差異而有不同,因此如何建立更一般化之理論架構實為吾人努力專研之目標。
|
20 |
馬克思異化理論之分析--政治構想的基因楊慧玲, YANG, HUI-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概論馬克思異化理論產生之歷史背景及研究異化理論之意義何在。第二
章異化的原因。說明階級壓迫、勞動分工及私有財產為造成異化的原因。第三章析論
異化的勞動。客體化和佔有為勞動理論之核心,客體化及佔有因異化的原因而失去基
本質,故呈現異化之勞動。第四章討論異化之現象。異化勞動之下呈現出自己、與他
人、與自己的產品及自然之間產生異化的現象。第五章分析克服異化之道。其方案有
共產主義之革命及勞動本體之實踐。第六章結語。說明異化所提示之意義及吾人對異
化應有之認識。
|
Page generated in 0.03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