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
P2P的下載遊戲--Bourdieu場域理論的詮釋與應用黃漢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從對虛擬社群的探問開始,目的是暸解P2P社群的運作方式與其使用者的下載行為,同時也嘗試找尋P2P社群凝聚的要素。這之中包括幾個重要環節須去處理,首先P2P軟體本身的特性以及在這個特性之下P2P社群扮演何種角色,再者下載的資訊如何在P2P社群中流通,除了留意資訊流入的方式外,也可以觀察P2P社群之間亦或整體的P2P場域有什麼樣的規則與默契,最後P2P的使用者如何取得資訊,以及使用者取捨資訊之間、追求下載速度上有何種考量?簡言之,拆解P2P社群運作方式涉及到軟體、社群與使用者三者之間的交互關係;涵蓋巨視面的社群結構及微視面的使用者兩者交錯的影響,因而在進行研究之時,選擇Bourdieu的場域理論來研擬整體的架構。使用「場域」的概念,主要是避免侷限於個別的論壇做為觀察對象,而無法顯現整體P2P社群社運作的缺憾。基於分享概念的P2P軟體,匯聚所有人的資訊與頻寬,才造就如此龐大的影響力,此外,下載「資訊」的流動特徵是一個重要面向,與藉此特性而產生的結構,難以透過對單一的論壇觀察掌握清楚,透過Bourdieu的場域理論將能適切提供分析上的輔助。
P2P軟體發展至今,歷經許多阻礙與轉變,其中最大的挑戰莫過於盜版傳輸的爭議,當然它帶來影響與問題總是相應而生的,因此探討P2P軟體若沒將著作權納入考量,我們難以找出P2P軟體未來發展的可能,並且很可能忽視現有體制的力量,造成推測的結果總是與實際有出入,這部份也是先前研究中不加思索的,除了軟體定位之外,另一個研究的焦點則放在P2P場域的運作邏輯上,它涵括論壇與使用者之間彼此的交互作用。在研究成果的呈現上,第二章將主要處理P2P軟體的定位問題,我們可以發現要跨越著作權的界限,自由軟體提供另一種思考的途徑,它不必然與侵權扯上關係,亦不必屈從著作權的規則,而能保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軟體替P2P軟體開啟一扇大門,使P2P軟體取得為技術而技術的正當性,在確立P2P軟體的位置之後,依循軟體發展而來的關係將能更加穩固,包括使用其軟體的用戶,能夠維持長期的使用習慣,有機會培養出較具規模的討論社群,並且其中的使用者與論壇部份也成為第三章中所關切的問題,因而,第三章將接續第二章的問題,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詮釋他們使用軟體時的總總策略,在其策略的選擇與行使當中,便隱約地顯露身處其中的規範。第四章則是總結前兩章節的分析,我們將看到下載行為的背後,事實上,充滿許多複雜的行為動機,並且在追逐下載資訊的同時,使用者將明顯遵循既定的程序來取得檔案,使用的共識與規則,不言而喻地浮現出來。
|
42 |
中國銀行引進外資是否會改善盈餘管理顧中元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文摘要
中國大陸的金融業以引進外資是否可以改善盈餘管理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議題,過去的文獻對此議題的研究結果並無一致性的看法。本文探討過去文獻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可能產生估計上的選擇偏誤,並提出以傾向分數配對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將樣本重新配對,以解決選擇偏誤的問題,並重新估計引入外資對改善盈餘的影響。首先,本文將所有資料分成兩組,試驗組(外資入股銀行)與控制組(外資沒入股銀行)並分別對其計算盈餘管理的統計量,發現不論是試驗組(外資入股銀行)或是控制組(外資沒入股銀行)均有盈餘管理現象,而控制組(外資沒入股銀行)的盈餘管理現象更較試驗組(外資入股銀行)嚴重的多,因此根據本文的實證結果本文初步的判斷外資入股會改善盈餘管理現象。然而,根據本文的實證研究,本文發現試驗組(外資入股銀行)與控制組(外資沒入股銀行)之後在樣本配對前,影響銀行從事盈餘管理行為的特性變數在兩樣本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而唯有透過配對方法篩選樣本後才減少了這個差異,而利用配對之後的樣本作分析,本文發現,平均來說,銀行引進外資的確會降低銀行從事盈餘管理的程度。
|
43 |
電腦零組件公司之轉型發展與策略分析-以A公司為例蔣清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資訊業在1980年代以後隨著美國資訊市場蓬勃發展而快速成長,當時國際知名品牌電腦系統的銷售價格高出自行組裝的電腦系統價格甚多,因而帶動了電腦零組件產業的蓬勃發展。
現今,因全球經濟、產業結構及科技發展的轉變,導致電腦零組件的需求降低,價格下滑。為此,專注於零組件設計製造的建碁公司遭遇產業競爭的轉型壓力。
經實際參與建碁公司的業務經營及利用學術界的五力分析和策略行銷4C成本理論,來分析產業趨勢及建碁公司的發展現況、優缺點,及核心競爭力,藉以尋找轉型發展的模式。
經研究結果顯示,建碁公司的零組件業務應優先降低消費者的外顯單位效益成本及持續經營AOpen品牌以降低消費者的道德危機成本。同時因建碁公司領先進入小型化準系統的產業,所以在外顯單位效益成本及資訊收集成本尚屬領先其他競爭對手,故應將開發設計能力加強於產業競爭性較低且利潤較高之小型化準系統,以持續降低消費者的外顯單位效益成本。並與Intel合作以降低消費者的道德危機成本,及提供整合應用的功能增加購買者的專屬陷入成本。再者除零售市場外,加強開拓電腦應用相關市場的需求,將是建碁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策略選擇。
|
44 |
柯林頓政府的兩岸政策:從霸權穩定理論角度分析楊懿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從問題意識的產生與演變,到確立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從理解理論的內容,再到後冷戰台海局勢和美國在其中扮演角色的整體認識,故設定了如下的預期研究成果:
第一,界定後冷戰時期美國單極霸權的國際結構,其對台海兩岸局勢的制約及影響,特別是霸權穩定論的學理在美中台三邊互動關係之運用。
第二,界定自1993年至2000年柯林頓總統執政以來,美中台雙邊關係的發
展與變遷,以及美國在台海的政治、軍事、經貿關係上的互動,描繪出輪廓與特徵,並釐清美國在整個台海關係所扮演的角色、台灣和中共所受到的影響,並找出三邊互動模式。
第三,透過本文的研究結論來解釋美國對台海兩岸政策的基本主張與利益所
在,以比較的方式分析美國對於台灣以及中共政策的相同、差異與關聯性,對未來可能的發展做出若干的預測。
|
45 |
從優選理論分析現代閩南語歌曲中音樂與語言之互動 / Interaction between music and language in modern songs of Taiwan southern Min- An optimality theory analysis王曉晴, Wang, Hsiao 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許多學者開始注意語言及音樂之間的共通之處。這篇論文主要從結構、韻律及曲調方面,分析現代閩南語歌曲中,歌詞與旋律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希望能夠對語言與音樂之間的互動有更多的了解。傳統閩南語歌曲旋律簡單,非常忠於語言本身的特性,在優選理論的架構下,受到某些制約條件影響。當這些歌曲融入Rock 或R&B等音樂元素後,歌詞與旋律之間的對應受到另一套制約條件排列的影響。透過分析同一首歌曲的不同版本,對於音樂與語言之間、以及不同版本之間的對應,提供更完整的理論分析。 / The parallel structures between language and music have been observed in the literature of linguistics. To hav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n the interaction of language and music,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oncordance and compromise of lyrics and melodies in Taiwanese folk songs from the aspects of prosodic structure, rhythmic pattern and tonal mapping. Traditional Taiwanese folk songs demand a simplistic tune, showing faithfulness to the linguistic form.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Optimality Theory, some constraints related to the arrangement of lyrics and melodies are detected. As these songs are adapted to different musical styles—Rock or R&B—the constraint ranking changes on the basis of output-to-output correspondence, resulting in different musical representations. With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same song, this paper provides a theoretical account on the harmony between language and music and als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musical versions.
|
46 |
以展望理論修正GCMG模型:集中交易市場的配適度分析徐心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經濟體系中的”複雜性”使得標準財務理論的研究受到了侷限,有鑑於傳統財務理論對於厚尾現象等”stylized facts”並無法提出有效的解釋,近年來由物理學學者所發展出的”物理經濟學派”開始嘗試使用agent-based model(ABM)的電腦模擬技術來替代以常態隨機漫步理論作為資產變動路徑的假設;許多的實證研究都顯示:高頻率的集中交易市場之資產價格波動具有”scaling behavior”的現象,同時報酬率尾端的機率分配較常態分配所描述的更為極端;因此Mantegna認為報酬率應服從TLF分配。而由Neil Johnson所提出的grand canonical minority game(GCMG)可以在簡單的模型架構下有效地模擬出金融市場的特質,因而可以解釋標準財務理論之不足。
本論文為了檢視GCMG模型使否可以有效解釋台灣股票市場的特質,採用Mantegna演算法估計Levy分配之參數α,並比較其與集中交市場的真實價格分配是否一致,以此來檢測模型是否可以用來解釋台灣股票交易市場之性質。為了真實捕捉經濟個體之決策行為模式,本研究修改了GCMG中對於策略評價採線性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採取諾貝爾獎得主Kanehman所提出的展望理論架構來捕捉真實投資人對於正負報酬會具有不同風險傾向的心理特質。由於MG模型具有”phase transiton”之特質,本論文對GCMG模型進行測試後發現市場波動度與記憶之間呈現嚴格負相關,其原因來自於GCMG對於投資人信心水準之假設。市場配適度分析則顯示GCMG在m=10時最為接近實際市場之α值,但仍有顯著的差異,顯示出模擬股價路徑較接近常態分配。而以展望理論修改評價函數後,雖然可以有效地使模擬股價路徑更為穩定,但仍無法改善GCMG模型的模擬股價路徑較實際市場變動更接近常態分配的缺點。很顯然地,模型架構過於簡化是造成此現象的可能原因;特別是台灣股票市場的制度性因素:散戶市場 以及漲跌幅限制等,都是造成模型配適度不高之原因。
|
47 |
性、法律與經濟分析--從Posner的性經濟理論檢討台灣之性管制問題郭銘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48 |
由敘事理論角度分析媒介對「二二八事件」的報導葉斯逸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解嚴之前,「二二八事件」是個不能公開討論的禁忌。在政治氣氛逐漸開放後,要求公開討論「二二八」的呼聲浮現,媒體自不會外於解嚴後蔓延開來的二二八「討論熱」與「翻案風」,因此,探討解嚴後的大眾媒體(特別是報紙)如何呈現「二二八」便有其價值。本研究以「敘事分析」的角度,探析大眾平面媒介對讀者「說什麼樣的二二入故事」,以及「如何述說」。採取這樣的研究角度,代表了研究者之觀點,認為新聞敘事對事件所提供的意義與其鋪陳意義的方式密不可分,互為表裡。本研究在樣本的取擇上,以「中國時報」和「聯合報」在1991年到1998年間,兩報對「二二八事件」的來龍去脈描述甚詳的10則新聞進行敘事分析。分析架構則從媒介「二二八」敘事的「核心情節」(說什麼故事)與「論述方式」(如何說故事)兩方面著手。本研究之發現如下:
一、媒介「二二八」故事的核心情節,乃是從「民眾」而非官方的角度出發,著重描述人民被政府方面莫名逮捕殺害的情節。本研究所分析的媒介內容大都呈現如此的核心情節,而媒介二二八敘事的摘要部分(標題與導言)也都明確指出此-核心情節,我們或可稱這種情節因果連結方式是媒介對「二二八」敘事的「優勢敘事模式」。而與媒介「二二八」優勢敘事模式在事件的因果連結或是觀察角度不同的故事版本,在媒介土要不是隱沒不彰,就是其敘事重點與角度會被轉移到民眾的那一方。
二、媒介敘事文本鋪陳故事主體的方式,乃是要致力配合、強化與彰顯「無辜人民被政府莫名逮捕殺害而受難」的故事核心,這又可從文本中的衛星行動、敘事者與媒介二二八敘事的真實表現等三方面分析:
(一)、在衛星行動的描述上,強化「民眾是受害者,政府是加害者」的故事核心,包括:詳細描述當時民眾遭軍警無理暴虐對待甚至殺戮的過程與情景、指出當時政府態度的荒謬、蠻橫與無理、描述民眾作為受害者的善良無辜,以對比於政府態度的蠻橫;以及受雞者家屬在經過二二八之後家道陡落、處境淒涼,甚至禍遺子孫等,同時並以「在民眾被政府逮捕殺戮的情節上著墨甚多」、「在敘述時以『被動態』方式突顯受雞者、主要行動及行動者在二二八故事中的重要性」以及「事件的責任在政府,不能歸咎於省籍」三點深化故事核心與故事教訓。
(二)、在故事的敘事者角度上,著重民眾的角度,呈現民眾版本的二二八故事,讓民眾為故事定位,而不重視官方的解釋觀點。
(三)、在媒介的二二八敘事中,儘管記者未能親眼目睹,但一方面基於新聞必須報導事實的原則,另一方面又為了要配合故事核心,因此必須要以各種方式向讀者證明,媒介所呈現約二二八故事「是事實」。
|
49 |
組織中生涯發展理論之研究傅桂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無
|
50 |
以牙還牙(Tit-for-Tat)策略影響網狀型組織設計及管理之研究張炳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無
|
Page generated in 0.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