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8
  • 7
  • 1
  • Tagged with
  • 8
  • 8
  • 8
  • 8
  • 4
  • 4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從依賴理論看中日經貿關係

王慶瑜, WANG, GING-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依賴理論」是源自拉丁美洲,但其主要的 方法論似乎非常接近馬克思主義的方法 論。特別地,許多依賴理論學者明白地承認:「依賴理論」是馬克思資本主義理論的 一支,尤其是對帝國主義理論(列寧的)的一個補充。因此,我們就有必要對這個由 共產主義衍生的一個理論,加以注意、了解。 個人在論文中擬就台灣實際的發展經驗,做為理論測試的對象,並縮小範圍在中日經 貿關係這一領域。在論文中乃欲達到兩個目標: 一、自台灣經貿發展的成功經驗中,駁斥依賴理論的某些偏頗觀點。 二、由依賴理論的反省,進一步揭開中日經貿問題,並嘗試尋找可行的解決途徑。 在內容的寫作方面,個人的寫作大綱簡述如下: 第一章 緒論。含研究動機、方法、範圍、架構、命題等。 第二章 依賴理論。含理論探源、內涵,並本文中擬探討的論點。 第三章 中日經貿關係回顧。含歷史的回顧,日本對台經貿策略分析,中日貿易逆差 問題,並從依賴理論觀點看整體的中日經貿關係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第四章 日本大商社的經貿活動探討。乃從微觀的角度,審視依賴理論命問。 第五章 從依賴理論命題檢證中日經貿關係,從實證的檢驗,批判修正依賴理論為其 重點。 第六章 結論。含對依賴理論的修正以及本文的全部審視,結論的提出,並可再進一 步加強研究的方向。
2

台灣與墨西哥發展策略之比較 / The Comparsion of Taiwan and Mexico in Development Strategy

倪周華, Ni, Chu Hw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和墨西哥皆是二次戰後的新興工業國,但是四十年的發展過程卻是兩種不同的結果,台灣的出口導向政策,使台灣能持續四十年的穩定發展,而墨西哥進口代替政策,卻是危機連連。除了政策面差異,就理論的層面,分析兩國在世界資本體系的生存和發展之道。本論文分析之範圍,自二次大戰後至一九九○年止。本論文分析之架構,以西方現化理論和依賴理論為主軸,從縱橫兩面比較台灣與墨西哥之發展差異。
3

東亞地區之南南貿易:現狀與展望 / South-South trade in East Asia: Situation and prospect

江柏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2007年末爆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已開發國家的經濟狀況受到重擊,對於貨物的需求也劇烈減少。而開發中國家受此危機的影響較為輕微,彼此間貨物貿易情形不減反增,於是對於南南貿易的學術討論也逐漸受到重視。然而,目前對於南南貿易的討論已不同於過往。過去對於南南貿易的討論多為1960年代之「南北爭論」的延伸,將鼓勵開發中國家間貿易視為一種政策手段,以降低開發中國家對其的政經影響力。但,目前對於南南貿易的學術討論已轉向更為積極的理論性論述,強調國家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中可扮演的發展角色。 本文以南南貿易最為熱絡的東亞地區作為研究對象,藉著對於相關理論的探討以及對對實證數據的收集,來回答以下四個研究問題:第一,東亞地區之南南貿易有何特點?第二,南南貿易是否促進了東亞地區開發中國家之發展?第三,東亞地區之南南貿易有何展望?第四,東亞國家之政府在南南貿易中可扮演怎樣的角色? / Since the eruption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end of 2007,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been severely damaged, and their demand for goods has also shrank dramatically. A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ir economies have been more resilient than tha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face of the crisis, and the trade among them has even increased, therefore the academic discussion on South-South trade has gradually gained its importance. However, current discussion on South-South trade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In the past, the discussion on South-South trade is the extension of “North-South Debate” in the 1960s, regarding the promotion of South-South trade as a policy option to reduce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fluenc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on developing countries. Now the academic discussion on South-South trade has its robust theoretical basis, and much emphasis has been put on the developmental role states can play in the market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East Asia, because of its importance in the South-South trade, is the study focus of this research. By means of reviewing literature on relevant theories and collecting relevant empirical evidence, this research aim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are the features of South-South trade in East Asia? (2.) Does South-South trade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East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 (3.) What is the prospect of South-South trade in East Asia? (4.) What is the possible role of government in South- South trade in East Asia?
4

探討企業分割策略之施行-以宏碁集團為例 / Spin-Off strategy: A Case study for Acer group

莊政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資訊科技產業自80年代起快速成長,企業組織亦同時朝向大型化及集團化發展,企業併購遂成為當時企業層級策略的主要選項。然而在企業聚焦核心事業以及修正多角化策略的浪潮下,企業分割已成為近來產業進行經營績效以及組織重整的重要策略工具。 分割策略提供企業「一而為多」的組織改造模式,有助企業進行專業化經營或建立退場機制,確立各事業之專業分工更可有使分割公司之價值提升之效果。本研究為補強學術上之論述,由資源觀點出發,擬透過了解新事業成長過程各階段資源發展、累積以及運用的情況,探究宏碁集團在施行企業分割策略時,各種資源流動以及分配的狀態。期待能歸納出企業在進行分割策略時,資源分配、流動以及母企業在後續資源連結之共通點。並試圖找出關鍵的影響因素。提供決策者有別財務績效外於可參考的指標。 / Taiwanese IT industry has grown by leaps and bounds since the 1980s and in the meantime, the entrepreneurs have turned themselves into large-size corporations or conglomerates. Thus, corporation’s merger and acquisition (M &A) gradually has become their major issue of strategy studies. However, while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business strategy is to focus on the corporation’s core business, the corporation’s spin-offs becomes the more important tool for generating profits and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Spin-offs strategy offers enterprises with the so-called “one for all” model, enabling corporations to focus on their core businesses or divest from dog business. The spin-off strategy also ensures spun-out units can achieve individual performances and effectiveness. In order to complement current academic studies, this research based on resources perspectiv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status of resources allocation of Acer in the spin-off strategy. This study would like to observe how the resource flows and distributes when a spun-out company grows, in order to conclude similarities that firms might have.
5

開發中國家產業升級條件之探討--台灣創業投資事業之分析

洪主祐, Hung, Chu-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 要 開發中國家如何擺脫依賴的困境達到經濟發展,甚至進一步邁入已開發國家,一直是經濟學的重要課題。本文藉對於台灣創業投資事業之分析,試圖對開發中國家產業升級的條件做一探討,以找尋出開發中國家脫離依賴理論困境的可能原因。 由文中關於產業升級之定義可以發現,扮演將資金與技術相結合投入產業生產的創業投資事業,的確對於台灣的產業升級具有一定程度的貢獻。因其藉由投入資金於科技產業、並提供必要的建議與服務的方式,促使附加價值高的新產品出現,也因而帶動核心產業結構的調整。 但對於台灣的產業升級具有一定程度的貢獻的創投事業,其資本大多來自國內法人,且黨國資本於此產業中具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其原因可能是為對抗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進口品壓力及其餘同屬後發國家的出口競爭壓力,必須發展於創建期就需要大量資本投入的精密工業及高科技工業。這些產業的風險較一般產業為高,非一般投資人所能負擔,因而促使國家資本及財閥資本介入,以由上而下的主導方式,來影響整個產業面及經濟面。其次,就台灣創投事業組成型態之特質來看,可發現專業經理人才的重要性,這也呼應翁良杰(1997)認為技術人力為台灣經濟快速發展而沒有落入依賴理論所預期的貧困及落後局面之原因的觀點。 總的來說,藉由文中對促使台灣創投事業得以興起的時代背景與相關政策之探討,可知憑藉吸取美國經濟發展經驗的「後發優勢」而引進的台灣創業投資事業,為資金與技術結合的渠道,進而扶植台灣科技事業的發展,帶動台灣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台灣避免重新淪為Wallerstain的世界體系理論中所指的邊陲國家。而台灣創投事業的形成,意味著屬於後發國家地位的台灣,不僅在資本累積上已有一定的實力,且在技術研發能力上也有相當程度的發展,才可以不完全受制於先進國家;並能將資金與技術結合,創造科技事業,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所以本文認為,透過創業投資事業,或可解釋台灣開發中國家經濟快速發展而沒有落入依賴理論所預期的貧困及落後,也彌補了翁良杰對於資金與技術結合過程所欠缺的說明。
6

孫中山實業計畫之內在意涵--一個發展社會學面向的研究 / The Internal Meaning of Sun Yat-Sen's Industrialization Plan

葉定國, Yeh, Din Gw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九一九年,中山先生開始撰寫「實業計畫」,並在一九二一年完成這個作品,本書的另一個名稱是「物質建設」。中山先生在這個計畫中提出了六個發展設計:交通系統、電力與電廠、礦業、農業和工業,同時還包括其他如林業、灌溉、邊區發展、人口和國防等。中山先生想透過龐大的建設計畫使中國邁向發展,這是他增進人民經濟財富願望的一部份,而「實業計畫」的完成,代表了中山先生經濟思想的一個重大轉捩點。在這之前,中山先生的觀點眼著於強化中國人民對國家未來發發展的的渴求,樣的觀念一直停留在建設方針的建立上,至於明確的建設計畫則付之闕如。但在「實業計畫」產生之後,中山先生開始將其經濟計化思想轉換成完經濟建設計畫,「實業計畫」正是這種情狀下的心血結晶,而這也是中山先生企圖使中國由貧窮走向富強的努力和嘗試。姑且不論其是否真正的付行,或是計畫內部的細節設計是否得當,單是豬這樣的觀點和見識,便不當時中國傳統教育下的學者所能觀察和了解到的問題,而這也是中山先生之觀察深入,洞燭機先的地方。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可化歸為以下幾點:   1.對於西方發展社會學的研究向度、理論架構及關注重點,進行基本的探究和了解。   2.經由中山先生的若干著作和原典,了解中山先生對於中國未來發展內外條件的認知,歸結這些內外條件之後,對於中山先生的國家發展觀所具有的整體性規畫進行詮釋。   3.分析實業計畫的整體設計,並利用第二部份所獲得的研究結論,超脫傳統經濟範疇內的討論,重新給予實業計畫在文化及社會層面的定位。   4.由實業計畫的國際觀出發,了解在中山先生的觀點,中國未來的發展對於世界將有何種貢獻。
7

外包成功關鍵因素之探討

劉晟熙, Liu, Cheng-X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所欲瞭解之問題有二: 一為外包的成功關鍵因素; 另一為此等之外包成功關鍵因素是否會因為外包內涵不同而有所不同。在經過過資源基礎理論、資源依賴理論、核心競爭力、交易成本理論、外包之利益與風險,以及外包程序等相關文獻探討後,選擇與外包成功相關之因素。 本研究係探討自變數組織外包的作法與依變數外包績效之問的關係。在對十七個外包個案進行詳盡訪談與分析後,先將組織外包的作法加以分類成為數個構面,再以組織執行外包績效,區分為成功與不成功的兩組個案樣本,並檢視成功與不成功個案中有明顯不同的各個因素構面,以找出相關的因素作為組織外包的成功關鍵因素。 在經過文獻探討與個案分析後,本研究對於外包之成功關鍵因素已有較清晰的描述; 而且外包成功關鍵因素的集合可由不同的外包內涵特質而加以區別; 因而獲得本研究發現如下: 1 、策略規劃與高階主管支持是所有成功外包的必要因素。 2 、在環境不確定下,外包的成功關鍵因素有: 制定保護措施、有效抑制投機、多重準則遴選外包商、合作、雙向密集溝通、具有彈性。 3 、外包內涵在經由其資產特殊性加以區分後,有不同的成功關鍵因素集合。依外包資產特殊性程度而區分之外包成功關鍵因素集合有其個別之特徵; 故進而引用Quinn 與Williamson等學者之觀念,將其依資產特殊性程度的高低而分別將其稱為:「夥伴型」外包、「合作型」外包,以及「貨架型」外包。
8

品牌承諾影響顧客關係之研究 /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between brand commitment and customer relationship.

陳茂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新品牌的崛起,一般的建議是1.建立起令人有豐富且深刻聯想的品牌識別系統;2.以強力的整合行銷傳播建立品牌高知名度,假以時日,就能成為強勢品牌。但以筆者多年擔任行銷顧問的觀察,按表操課的企業未必都能獲得成功,深究其原因,可發現從新品牌開始曝光,消費者就一直拿著放大鏡來檢視打造這個品牌的企業所有的一切作為,是否真的下定決心、義無反顧地想做好品牌。這篇論文正是研究企業究竟要做出什麼承諾,才有取信顧客,讓顧客心悅誠服願意建立關係。 本研究將品牌承諾定義為:「企業為打造品牌所做出重大投入或投資」,並認為品牌承諾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將外部顧客鎖入內部,所以品牌承諾的作用就是促進顧客願意建立長久而穩定關係的意願。 由於品牌與顧客的關係是由一次次的接觸而建立起來,所以本研究由品牌接觸點切入,認為品牌接觸點就是顧客判斷品牌承諾可信與否的線索。並以關係意願取代購買意願來衡量顧客願意建立關係的強度,其原因為許多消費者在沒有能力消費某品牌前,可能已經成為該品牌的粉絲,這些粉絲常常為喜愛的品牌捍衛辨護,尤其在網際網路上。 本研究經實證分析得到以下的發現: 1.單一類型品牌承諾投入愈多,則顧客的關係意願愈高。 2.以品牌接觸點的觀點,將所有接觸點上的品牌承諾加總,承諾愈高,則顧客的關係意願愈高。 3.品牌印象會造成關係意願的顯著差異 4.品牌忠誠者的關係意願較未購買者高。

Page generated in 0.014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