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5
  • 24
  • 1
  • Tagged with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12
  • 12
  • 12
  • 10
  • 7
  • 7
  • 6
  • 6
  • 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以交易成本理論分析麥當勞及漢堡王進入台灣市場及後續管理機制改變之原因

李維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進入一個陌生卻有潛力的市場,對於企業來說往往是躍躍欲試,但是又怕受到傷害。國際級的飲食服務業如星巴克、摩斯漢堡、肯德基、麥當勞或是漢堡王,在進入台灣市場時為了避免獨資承受過大的風險,皆尋找台灣當地合作夥伴,以合資或是加盟的方式進入市場。若以交易成本理論來分析上述公司進入市場之事前及事後成本,或許可歸納出這些跨國公司策略選擇的原由。本研究以美國速食龍頭:麥當勞與漢堡王為研究對象。以下以麥當勞之背景來深入說明本研究之動機。
2

網路銀行接受度之研究-考量實體銀行使用經驗因素影響

張菀玲, Chang, Wan-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以及寬頻網路的發展,線上商業活動日漸興盛,金融服務業亦然,幾乎各家銀行業者皆有提供網路銀行的服務,唯各家網路銀行所提供的服務範圍不盡相同,部分只提供帳務查詢及轉帳等,迄今服務範圍不斷擴大,包括基金買賣、理財諮詢、各項貸款、匯兌及非約定轉帳等,都能線上完成;讓消費者們在家上網,即可辦理大部分的金融業務。但即使有如此的便利性,台灣的網路銀行使用比率相較於其他歐美國家,仍是相當落後的;大部分欲辦理銀行業務者,仍選擇直接與銀行分行接洽辦理。因此本研究即欲建構一模型,探討此一現象的背後因素。 台灣地區網路銀行幾乎皆由實體銀行設置,雖使目前用網路銀行之人口比例偏低,但大多成年人口皆有與實體銀行的來往經驗。因此本研究在探討顧客網路銀行接受度時,從實體銀行使用經驗以及網路銀行認知效果兩方面出發,欲了解其對一服務通路的評價,是否會影響顧客對新服務通路的認知。先從交易成本理論出發,研究實體銀行使用經驗中的信任、整體滿意度及資產專屬性與其對網路銀行的採用態度之關係;再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實體銀行顧客對於網路銀行的認知效益與認知易用性,以及該兩項認知對他們採用網路銀行的態度及意願的影響為何。 研究結果顯示,實體銀行使用經驗中的變數大多透過間接的方式影響網路銀行使用態度。信任與整體滿意度都要經由顧客對該實體銀行的資產專屬性增加,來使網路銀行使用態度趨於正面;另一方面,信任也可以間接地透過降低網路銀行的認知風險來使使用態度更正面。而實體銀行的整體滿意度對網路銀行認知風險及使用態度的直接影響皆不明確。由此可知實體銀行整體滿意度對於網路銀行接受度的影響也是較為間接的,因為兩種通路的服務特質有相當程度的差異,顧客較難將兩種服務管道的品質和使用風險聯想在一起,所以須在顧客對於該實體銀行的資產專屬感增加,至他家銀行交易的轉移成本增高後,才會產生較明顯的影響的效果。 科技接受模式部分的假設皆得到實證結果的支持,網路銀行認知易用性與認知效益皆對使用態度有正向的影響,進而使使用意願增強。因此本研究建議網路銀行業者可以致力提高顧客對其實體銀行之資產專屬感,以及讓顧客認知網路銀行是個有保障、容易操作又有效用的交易管道,進而推展網路銀行的使用意願。
3

台灣本土及外資證券投資信託公司開放式股票型、債券型基金行銷優劣勢分析

羅小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i. 本論文在第一章緒論將介紹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疇及 研究對象。 ii. 第二章將介紹本論文之行銷分析理論。 iii. 第三章將自總體環境、國內證券投資信託產業現況及採用「STP」理 論進行國內證券投資信託業之市場分析。 iv. 第四章將採用「行銷4P」理論說明國內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及基金市 場現況。 v. 第五章~第八章將分別透過「交易成本4C」理論,逐項檢驗本土與外 資證券投資信託業者在國內基金市場之競爭優劣勢。 第九章將歸納整理第四章~第八章本土與外資證券投資信託業者在國內基金市場之4P與4C競爭分析及建議。
4

影響網路書店消費者忠誠度形成因素之研究

吳雅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題目:影響網路書店消費者忠誠度形成因素之研究 校所: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系碩士班國際企管行銷組 論文摘要別:九十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摘要 研究生:吳雅琪 指導教授:邱志聖博士 論文摘要內容: 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企業應用網路行銷的趨勢已是必然,消費者越來越能接受網路商店概念,網路商店間的競爭相當激烈,公司要真正獲利,必須建立顧客對網站的品牌忠誠度。因而本研究最主要探討影響消費者所認知網路書店的產品服務屬性滿意度、服務品質與信任度對消費者網路書店整體滿意度的影響關係,了解滿意度與消費者態度忠誠間的關係,並從交易成本構面的「消費者信任度」與「資產專屬性」來了解可能影響消費者滿意度、態度忠誠、行為忠誠度間的因素,以及研究態度忠誠與行為忠誠的關係為何,而兩者會如何受交易成本的構面影響。整合以上架構,本研究構建一整體模型,以網路書店消費者為研究對象,對各個構念進行分析。 由本研究實證結果顯示網路書店產品屬性的滿意度對於其整體滿意度有顯著影響,而產品屬性滿意度與服務品質則會對網路書店的信任度有顯著的影響效果,產品服務滿意度、消費者認知到網站的服務品質、及消費者對網站的信任度也會顯著影響網站整體滿意度。消費者整體滿意度與資產專屬性會正面影響顧客的態度忠誠,而消費者整體滿意度的增加也會幫助網路書店與其之間建立的專屬資產,兩者之間呈現正相關。 研究結果顯示消費者對於網路書店信任度與他們的態度忠誠度無關,原因推論為消費者對於購物網站的信任度並不會直接影響其對網路書店的態度忠誠,而是先透過整體滿意度的提升,再經由整體滿意度進而間接影響其態度忠誠。消費者與網路書店所建立的專屬資產與他們的行為忠誠度是呈現不相關,推論原因為網路書店與顧客間所建立的專屬資產並不會直接影響行為忠誠,網路書店必須努力提升消費者態度上的忠誠,加強其心裡認同感,並經由態度忠誠去影響行為忠誠。 關鍵字:顧客滿意度、顧客忠誠度、交易成本理論、服務品質、網路書店
5

顧客基礎品牌權益之研究—交易成本理論觀點 / A Study of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The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Perspective

彭家賢, Chia-Hsien P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基於文獻探討發現品牌權益內涵看法分歧,且缺乏理論背景。因此以交易成本理論為基礎,提出一具基礎理論(Microfundation)的交易成本觀點之顧客基礎品牌權益模型。說明消費者購買產品時,是處於Williamson所稱的市場失靈情況,除了要考慮商品的實際售價外,另外必須對市場不完全下產生的交易成本納入考量。品牌可視為一種能夠降低消費者購買產品時產生之交易成本的機制。而品牌權益來自於顧客對不同品牌認知交易成本差異而反應於財務上的價值。 交易成本的高低取決於資訊搜尋成本、道德危機成本、遲滯成本;當顧客面對某品牌所投注的資訊搜集成本及購買後面對的道德危機成本相對其他品牌愈少,交易成本即愈低。若顧客與品牌間產生之資產專屬性愈高,則其被遲滯的程度愈大,欲轉換至其他品牌的轉換成本愈大,相對於其他品牌而言,繼續使用資產專屬性較高的品牌,顧客所須付出的成本較低。綜合資訊收集成本、道德危機成本與遲滯成本形成顧客面對的交易成本。顧客知覺交易成本高的品牌,品牌權益較低。反之顧客知覺交易成本相對較低的品牌,則反應出較高的品牌權益。 研究發現品牌策略的典範移轉情形大致為創造品牌知識、至品牌信任、再到品牌依賴。品牌知識由品牌形象及品牌知名度構成;品牌信任則由消費者知覺品牌的品質、創新、關懷三者所組成;品牌依賴則由消費者對產品實體利益、品牌心理認同、與社會規範形成。籍由對品牌知識、信任、依賴的建立可以減少消費者的交易成本,增加品牌權益。 本研究並由品牌權益理論發展與模型建構,輔以文獻整理與佐證,發展了19項品牌權益內涵的命題,且就行銷組合、市場與競爭情況、次要聯想、消費者面等因素,探討對品牌權益的影響。 最後提出對理論與實務的涵意,對學術界,本研究統整了複雜且眾多的品牌權益構面,有助於了解品牌權益的意義及內涵全貌,並可作為品牌權益研究的基礎。對實務界,建議行銷人員應減少消費者購買產品所產生的交易成本,增加品牌權益。透過思考品牌權益發生的根本原因,可以清楚的掌握品牌權益建立的重心。另從品牌管理重心的演變觀之,追求品牌依賴是可見的趨勢。因此本研究對企業界有極大的幫助,可以建立起行銷人員品牌權益管理的架構。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4 第四節 研究架構 8 第二章 品牌權益與交易成本理論之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品牌權益 13 一、品牌權益的定義 13 二、品牌權益研究的發展 21 三、品牌權益的構面 26 第二節 交易成本理論 40 一、交易成本簡介 40 二、交易與交易成本 42 三、交易成本的主要內涵 43 四、投機主義的介紹 49 五、交易的特性 51 節三節 文獻探討評論 54 第三章 交易成本理論觀點之品牌權益模型 56 第一節 品牌權益模型 56 第二節 交易成本與品牌權益 62 第四章 品牌權益內涵之探討 69 第一節 品牌知識與資訊成本 70 第二節 品牌信任與道德危機成本 75 第三節 品牌依賴與遲滯成本 81 第四節 品牌權益內涵比較 92 一、與Keller 架構之比較 92 一、與Aaker 架構之比較 92 第五章 影響品牌權益內涵相關因素之探討 95 第一節 行銷組合策略對品牌權益的影響 95 一、產品策略 95 二、價格策略 96 三、通路策略 96 四、促銷組合策略 97 第二節 市場與競爭情況 98 一、競爭品牌數目 98 二、產品間的品質差異程度 99 節三節 次要聯想對品牌權益的影響 99 第四節 消費者因素對品牌權益的影響 10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5 一、品牌權益理論發展與模型建構 105 二、品牌權益內涵命題發展 106 第二節 理論與實務涵意 110 一、對學術界的涵意 110 二、對實務界的涵意 110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13 第四節 後續研究建議 114 參考文獻 117 一、中文部份 117 二、英文部份 120 表次 表2-1 品牌權益定義彙整 19 表2-2 品牌權益分涵分類彙整表 39 表4-1 交易成本觀點下品牌權益命題彙整 88 表6-1 品牌權益內涵命題發展結果 107 圖次 圖 1-1 本研究架構圖 11 圖 2-1 Aaker之品牌權益架構 30 圖 2-2 Keller之品牌權益架構 33 圖 2-3 Magajan、Rao & Srivastava 之品牌權益架構 35 圖 2-4 組織失靈架構 46 圖 3-1 品牌權益內涵與交易成本關係圖 58 圖 3-2 交易成本理論觀點之品牌權益模型 61 圖 3-3 交易成本與品牌權益之關係 62 圖 4-1 顧客基礎品牌權益內涵 69 圖 2-4 本研究品牌權益模式與Aaker、Keller 架構之比較 94 圖 5-1 品牌在不同消費者決策階段扮演之角色 101
6

連鎖企業經營型態之研究_以台灣連鎖體系為例

蔡沛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連鎖企業經營型態的考量因素,以及如何決定其擴張連鎖體系的經營型態。研究方法採內容分析法,而以台灣具代表性之連鎖企業為研究對象,透過次集資料的整理、統計與分析,並結合相關文獻的探討,分析結果呼應本研究假說,主要結論如下: 一初始投資成本愈高,連鎖企業選擇直營為其經營型態: 一些業種因為其經營內容與經營模式的關係,初始投資金額的門檻很高,使得以加盟的方式擴展經營規模有其現實的困難,所以即便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為了擴大經濟規模或提升市占率,將會以直營的型態展店經營,展店的速度與數量雖然不如那些開放加盟的連鎖體系,但都呈現穩定的成長。 二開放加盟的交易成本愈高,連鎖企業選擇直營為其經營型態: 連鎖企業的商標價值乃企業的特殊資產,當連鎖企業總部非常重視其商標、品牌時,也提升了此資產價值,以至於如果開放加盟的話,在契約的簽定、監督成本及商標價值上,會產生更高的的交易成本,因此在這樣的考量下,會採直營的方式為其連鎖經營的型態。 三監督成本愈高,連鎖企業選擇開放加盟的經營型態: 為了要快速的展店以擴張連鎖體系,往往因為人力資源的取得與薪資報酬的投入,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監督成本,一些初始投資門檻低的連鎖體系,即使在總部的資源充分下,還是會以加盟的經營型態來降低其管理上的監督成本。 四經營技術( know – how )愈難移轉,連鎖企業選擇直營為其經營型態: 知識移轉的複雜與難易程度,會影響連鎖體系經營型態的選擇。當總部對體系下營業店之間的知識移轉程度越耗時、越不易時,考量產品及服務品質的情況下,總部會以直營的方式來經營。
7

從價值鍊的破壞增生看行動通訊產業的企業創新式成長

秦素霞, Chyn,Cynthi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任何新興科技的演進有其發展軌跡,從一個主導性技術的產生、設計配置、技術體制結構、到技術典範的形塑,當新技術和舊有的科技典範產生斷裂的現象,主導性技術的演化與移轉將對廠商既有資源基礎的價值產生侵蝕性的影響,而由於技術存在於互補性資產更為廣泛的系統之中,因而支援性或是互補性資產的價值,亦隨之產生變化,並對廠商交易統轄結構產生結構性的影響。 本研究針試圖以行動通訊產業為樣本產業,透過不同價值組態的領導廠商個案研究,了解廠商在面對技術典範移轉的產業重大轉折時,如何立足於既有的資源基礎之上,選擇不同的交易統轄結構與機制,兼顧能耐維繫與降低交易成本,強化其競爭力、形塑新的產業形貌。易言之,本研究探索的主題有二:一是探討廠商資源基礎與交易特性對交易統轄機制選擇的影響;二是描繪廠商交易統轄機制選擇對產業價值鏈構形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垂直整合統轄結構有利技術典範移轉時技術與服務的創新,然而舊有的技術典範可能使得既有廠商產生組織或互補性資產的僵固性(stickiness),不利廠商轉型。價值網絡型態之技術前沿廠商廠商藉由領先技術的專利權維繫其資源獨特性與專屬性,採取準垂直整合交易統轄模式,因而得以具備垂直整合的效率,同時維持組織與互補性資產的彈性。 價值鏈型態之技術前沿廠商採取雙邊支配模式,與上游關鍵性合作夥伴共同持續投入專質型資產,從價值創造、利潤最大化著眼,促成雙方穩定而長期的交易關係。而在既有的技術典範中,隨著技術成熟與產品介面標準化,環境不確定性降低,投資專屬資產營造保護的成本亦隨之下降,市場統轄模式通常較具有效率,並鼓勵外部廠商投資專質性資產與建立廠商間競爭機制,可有效降低廠商行為的不確定性所產生的交易成本。 技術跟隨型價值鏈型態廠商所銷售的產品多為市場主流,難以差異化,競爭關鍵在於效率最大化,垂直整合並不一定可以創造競爭優勢,反之,隨著專業分工廠商競爭力的提升,垂直分工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同時,技術跟隨型廠商資源外溢隔離機制的設計難度較高,因而採取核心價值活動內部化搭配市場支配並行之統轄機制。市場支配可降低標準產品的交易成本,以強化廠商的價格競爭力。 價值店型態廠商,解決顧客問題為其主要價值。技術前沿的價值店型態廠商為了促成新的技術典範的形塑,除了提供新的技術和配套的技術解決方案之外,並且關照新興價值鏈環節的缺口,運用其資源基礎延伸價值活動,提供中介平台,以三邊支配的統轄模式,降低廠商特用性資產的投入與環境不確定性,加速產業創新。 關鍵字:價值鏈、價值店、價值網絡、資源基礎觀點、交易成本理論
8

泛公股金控公司發展雙引擎策略之研究-以M金控(股)公司為例 / A Case Study on Business Development in the form of Dual-Engine Strategies of Government-Invested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徐明智, Hsu, Ming Chi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2002年國泰金控合併世華銀行後,創造金控雙引擎模式,該模式無論在資金運用及獲利效率上都有可行之處,引發同業仿效。 國內泛公股金控公司中不乏擁有壽險子公司者,但因規模太小尚未構成雙引擎模式。鑒於國泰、富邦及中信等三家金控雙引擎公司發展成功經驗,使其資產規模及財務績效均名列前矛,反觀泛公股金控單引擎公司相形見拙,若再不改變策略調整結構,恐將喪失競爭優勢及生存空間。 金控雙引擎策略議題之相關資料較少,因此採用個案研究法,藉由文獻回顧探討總體策略及多角化經營相關問題,運用杜邦分析法凸顯金控單引擎與金控雙引擎差異之處,應用交易成本理論提出併購壽險公司策略方案,建議個案公司發展金控雙引擎策略。 本研究發現:個案公司集中資源聚焦本業使稅前純益率較高,但因總資產週轉率及權益乘數較低致稅前ROE不如三家比較公司;個案公司以利息淨收益為主,在低利率環境下應變能力較差,因此財富管理業務尚有補強空間;個案公司沒有壽險子公司,缺乏資產匯集能力與資金投資動能,成長速度相對遲緩;個案公司具國際競爭潛質,轉型發展金控雙引擎策略可強化競爭優勢,避免遭入主。
9

中共對台商的制度規範與台商因應對策分析~~交易成本理論之運用~~

許源派, Hsu, Yuan-P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商乃是兩岸政治經濟下,不同「身份資本」所孕育出來的特殊群體,特別是大陸特殊制度環境及大陸對台商制度規範下,所造成的高交易成本,使得台商為因應而運用下列三種方式 以降低交易成本:非制度化管道、制度化管道、抗衡促使制度變遷,進而參與制度創新的過程。   但在加入WTO之後,面對制度化及法制化的大陸制度環境變遷,台商應著重後二種的管道來降低大陸的高交易成本。   本文採用新制度經濟學中的交易成本理論來分析大陸對台商的制度規範及台商因應策略。 / Taiwanese investors are particular group who come from different “Capital of identity “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Under high transaction cost caused by particular institution in China and China’s institutional regulation on Taiwanese investors, they have to take non-institutional way, institutional way and the way that they against current institution to improve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then join the procedure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China. So, they can bring the transaction cost down. But after both sides have entered WTO and Taiwanese investors have to obey the regulation of WTO and they should put emphasis on latter two ways, that is institutional way and the way that they against current institution to improve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then join the procedure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China to bring their transaction cost down. This dissertation analyzes the Taiwanese investors under Mainland China’s institutional regulation and their survival strategy in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
10

國際代理關係之維繫與延續 / Maintaining and Developing Relationships with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ers by Agents

酈芃羽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代理商是許多國外廠商在初入陌生的海外市場時,最常使用的低涉入模式之一,其代表國外原廠在當地市場執行產品銷售的相關業務,並服務當地客戶,扮演國外原廠與當地客戶之間橋樑的角色。但是代理商也常被視為是國外原廠在進入當地市場時暫時或次要的工具,一旦當地市場逐漸成長,國外原廠就會收回代理權自行經營;當地市場太小,代理商又面臨自身經營的困境,所以代理商常面臨生存的兩難。加上一般代理商不涉及製造活動,需仰賴國外原廠提供產品,一旦當國外原廠取消代理關係,往往造成代理商因失去產品來源而遭受重大損失。 本研究從代理商的角度,探討代理商如何避免被國外原廠取消代理權,以及 代理商即使面對被國外原廠取消代理權,其仍舊可以繼續生存的策略作為。本研究以交易成本理論與資源基礎理論,分別從國外原廠對當地市場的興趣、代理商與國外原廠的上游關係以及代理商與國內客戶的下游關係三個部分加以分析,探討代理商如何利用上、下游關係中的知識與資源,來維繫與發展與國外原廠之間的關係,避免被國外原廠取消代理權。再者,代理商可以透過運用知識與資源,使其在面對被國外原廠終止代理關係時,降低損失的程度、並提高生存空間。 本研究以台灣電子零件代理商為研究對象,代理自國外原廠的產品線為分析單位,實證結果發現,在代理商避免被國外原廠取消代理權的問題上,國外原廠對代理商投入的資源越多,越能降低被取消代理權的可能性;而代理商在對上游(國外原廠)的關係中,擁有的當地市場資源越多、越瞭解國外原廠、越能掌握當地網絡,越能降低被國外原廠取消代理權的可能性;代理商在對下游(當地客戶)的關係中,越瞭解當地客戶、越能提供附加價值活動給當地客戶,越能降低被國外原廠取消代理權的可能性。在即使面對被國外原廠取消代理權,代理商依舊可以保有生存機會的議題上,代理商越能適度增加國外原廠數目,分散產品來源,越能降低因為被國外原廠取消代理權而造成的損失。

Page generated in 0.021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