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6
  • 6
  • Tagged with
  • 6
  • 6
  • 6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以使用者為基礎的社群網站品牌權益之研究--概念架構、量表發展與影響因素 / User-Based Brand Equity (UBBE) of the virtual community web businesses-conceptual framework, measurement, and impact factors

劉芳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社群網站品牌權益為研究主題,社群網站最大的特色在於使用者扮演「生產性消費者」的角色,且社群網站事業經營者面對的是網站、使用者和廣告主的三邊交換關係。本研究的目的有三:第一、提出社群網站品牌權益的觀念架構;第二、發展一套社群網站品牌權益量表;第三、提出社群網站使用者基礎品牌權益的影響前因,實證分析影響社群網站品牌權益的前置因素,做為社群網站事業經營者擬定品牌策略及建立品牌權益的依據。 Study 1採取文獻探討和田野調查方式蒐集資料,包括6家社群網站共計8位經營者、3場社群網站使用者焦點座談共計15個受訪者,以及2位品牌專家。歸納質性訪談結果,本研究認為社群網站的品牌權益以使用者為基礎所建立 (User-Based Brand Equity, UBBE),包括以下3個要素:第一、使用者投入資源;第二、使用者形成的人際網絡;以及第三、使用者形成的社群影響力,特別是對購買決策與消費行為的影響。 Study 2發展社群網站使用者基礎品牌權益的量表題項,並進行2次量表施測,分別回收283份和319份樣本數,經由信度與效度驗證,社群網站使用者基礎品牌權益量表分為投入的時間、投入的資訊/知識、人際網絡廣度、人際網絡聯繫強度,以及社群影響力等5個構面,分別有3個題項,總共15個題項。 Study 3探索影響社群網站使用者基礎品牌權益的前置變數,依據使用者在社群網站面對的交換關係,提出網站品質、關係品質和移轉成本為影響使用者基礎品牌權益的重要前因,而網站品質和關係品質透過移轉成本的部分中介機制達成影響效果,針對社群網站使用者共回收500份樣本數,實證結果發現,上述前置因素與中介機制皆獲得支持。 過去行銷領域文獻中,學者以買賣雙方的直接交換關係出發,分別提出以企業為觀點或以消費者為基礎的品牌權益;本研究提出社群網站使用者基礎品牌權益,補充過去品牌權益文獻較少觸及的複雜交換關係。過去資訊管理領域文獻中,學者以網站系統本身及系統管理者觀點出發,重視網站系統的設計與運作;本研究則以使用者為基礎,社群網站事業成功的關鍵除了系統平台的完善程度之外,使用者在社群網站系統平台上的貢獻度、互動性和影響力,才是影響社群網站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2

人的全面發展如何可能:佛洛姆教育理論研究 / How is man's full development possible : the research of Erich Fromm's theory of education

吳豐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佛洛姆雖然沒有提出系統的教育理論,但其理論以人的全面發展、充分誕生為目標,以建立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社會為理想,冀望人人覺悟異化的實相,努力克服非理性的熱情與性格,發展生產性格,以解決生存的矛盾,而能夠健全的生活,實具有教育理論的內涵。本文所嘗試為其建立的教育理論,奠基於其人性論、異化論與歷史唯物論,既重視人本身人性力量的發揮,也重視社會整體結構對人發展的影響,有別於先前對其教育理論探討者之忽視社會結構的分析。 其人性論承繼馬克思的人性論,以自由而有意識的活動的社會存有為人的本質,同時又根據其心理分析實踐的反思,以內在於人生存處境的矛盾為人的本質。人要獲得自由,必須擴大對自己無意識的覺察,從無意識的壓抑中解放出來。在最深的無意識中,人可以覺察到普遍的人性,而體驗到與所有人類為一體。一般人無法意識到如此深的無意識,但如能意識到其性格結構、社會性格、社會無意識、社會的意識形態等,則能覺察到諸種壓抑其自由發展的內、外在障礙。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方式,促使人發展非生產性的市場性格、接受性格等異化的性格,又發展出產業與人工頭腦時代的宗教,來強化這些性格。人由這些非生產性格發展出貪婪、自戀、亂倫固著、威權性格、破壞性等非理性熱情,又屈從於匿名權威,成為自動機器人,遂不得自由發展。人由生產性的工作、工作社群、產業民主、健全消費、全民參與式民主、集體藝術、人本主義的宗教與教育,可以發展生產性格結構,發展生產性的愛與理性的力量,以克服與自我、他人、自然異化的生存矛盾,而達到與世界合一的真我,真正得到自由的發展。生產性格者能夠帶動產生更多的生產性格者,一個社會若有許多生產性格者,就能逐漸轉變社會盛行的價值與觀念,進而逐漸轉變社會性格與社會的生產方式。 佛洛姆以生產性的愛為基礎的認識論,和格物致知的修養功夫相似,必須格除私欲,克服自戀等非理性熱情,以無我的愛與世界關聯,心清淨無染,才能看清世界。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發展愛與理性的能力,及其他的人性潛能。故學為聖人,放下自我,從自我的牢籠中脫離出來,乃人得以自由發展的重要關鍵。以「存有」情態學習人類導師與人本宗教的教誨,知行合一的實踐博愛,能夠克服自戀,發展生產性格。能相當程度的發展生產性格,解決生存矛盾之後,才能健全的生活,發展各種人性潛能。生產性格的教育者與領導人「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將家庭、學校、公司等小團體,建立成以愛生性為導向的學習社會,可以促進所有成員生產性格的發展。這種學習社會可以漸次擴大,而將整個社會、國家建立成以愛生性為導向的團體。經由教育者的愛與人格典範、童蒙養正、教勞結合、內在自我實現動機的啟發、落實所教內容、對受教者的信心,可以幫助人發展生產性格,克服異化。教育學的理論與實踐,應更重視整體社會結構與歷史對人的影響,應更重視德育對人整體發展的影響,避免將自私、異化的人視為常態,而應以幫助人發展成生產性格者為目標去進行研究與實踐。 / Although Erich Fromm didn’t develop a systematic theory of education, his theories have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human education. In this dissertation I aim to construct a theory of education by exploiting Fromm’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theory of alienation, and theor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t emphasizes the power of human na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takes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social structure, which have so far been neglected in existing literatures. According to Fromm, a man’s full development can be achieved only if he has a productive character. The cultivation of a productive character is therefore an essential issue for education theory. Capitalistic mode of production tends to induce in man unproductive marketing, receptive, and other alienated characters, which are further enforced by the ensuing industrial and cybernetic religions. By means of work community, sane consumption, participant democracy, collective art, humanistic religion and education, Fromm wished to build a socialist society which can help its people develop a productive character: For instance, an educator or leader can establish a learning community orientated toward biophilia in his family, school, or company, and help its members develop productive character through his love for them. If such community could pervade the entire society, the growth in people with productive character would gradually transform the overwhelming social values and ideas, and make impacts to the social character and the mode of production. Fromm’s theory of knowledge based on productive love is akin to Wang young-ming’s philosophy of gewuzhizhi. It is only when man could get rid of irrational passions and associate with the world with selfless love, while possessing a pure, uninfected mind, that he could see the world clearly. He is then able to develop productive love and reason, and other human potentialities. Therefore, learning to become a saint, transcending the delusive reality of the solitary self, are keys to man’s free development. Learning the teachings of great teachers of humankind and humanistic religion with “being orientation”, practicing love without distinction, will help man do away with narcissism and cultivate a productive character.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a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acts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history upon man, and put more emphasis on the effects of moral education and character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education should never take selfish and/or alienated individuals as usual, but should rather aim to cultivate in them a productive character.
3

我國現行教育規模經濟之實証分析

羅正忠, LUO, ZHENG-Z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教育性質融合了消費性、投資性、生產性之特質。我國政府的教育經負擔。以七十四 年為例,教育經費支出位各級歲出總額之百分之十六、五七。教育投資與否,或者投 資結構的分配,均應詳加評價,否則將導致資源之浪費與人力供需之不平衡。 本文之目的乃設法將教育視為一種產業,求出其成本曲線,並分析其是否具有經濟規 模,及解出平均最低成本之學生人數。本文共分為五章,主要研究對象為臺灣現行之 高級中學,及大專院校。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教育成本之剖析;第三章為有關文 獻之探討;第四章為我國教育規模之實證分析;第五章結論與建議;就實證分析之結 果,討論與建議,如何達到最適之經濟規模,並降低教育成本。
4

服務業與地方發展關係之研究

蕭大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服務業部門的持續大規模擴展,是各國經濟結構變遷中普遍的現象。而台灣的產業結構也朝此方向邁進。可預見的是,台灣正逐漸走向一個服務業掛帥的時代,未來服務業對於台灣經濟發展勢必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因此有必要對於服務業的本質及其在經濟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做進一步的釐清。而本研究則針對服務業與地方發展兩者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行研究,以作為未來發展地方經濟、平衡區域發展之參考。 本研究可分為四部分,第一部份為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第二部分為台灣服務業發展現況之評析。第三部分則為服務業與地方發展實證關係測試,參考經濟基礎理論等相關理論,建立聯立方程模型,以三階段最小平方法(3SLS)對台灣地區各鄉鎮市區做實際測試,以瞭解消費性服務業與地方發展之間的相互關係,驗證生產性服務業在台灣地區是否具有帶動地方發展之能力。並可藉此得知製造業以及其他類型服務業之間的互動關係。於研究中分為兩種模式,服務業總體模式以及服務業細分模式,以對於各類型服務業雨地方發展間相互關係有更深之認識。最後則為結論與建議。 經由本研究之實證結果,得到以下之結論: 一、 根據跨越三階段的實證分析,總體性服務業對於帶動地方發展的確有正面的助益。而若將其細分之後加以探討。在研究的前期製造業、消費性服務業以及生產性服務業對於地方發展的影響較為顯著。於研究中期則僅有生產性服務業對地方發展有顯著的影響。 二、 整體而言,地方發展對於總體服務業的發展影響並不顯著。而依各種服務業類型來看,地方發展對於消費性服務業的關係,由研究前期的負面轉為研究中期的正面影響,但於研究後期其影響卻不顯著。而地方發展對於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於研究前期及中期則呈現負的影響,至研究後期兩者之間已無相關。此顯示專業性質高的生產性服務業受地方發展的影響不大。
5

台灣地區製造業總部區位分布之研究

田揚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5年天下雜誌製造業一千大資料顯示,國內企業總部有四成比例分佈在台北都會區,而近年來新竹科學園區的崛起對台灣經濟發展有其不可忽視的力量,而其形塑帶來新的產業空間意象(知名地域品牌)、高科技產業群聚以及產業網絡發展更進一步帶動周邊廠商或總部在新竹縣市聚集。 回顧近代區位選擇理論及企業總部相關文獻,指出生產性服務業及創新氛圍對製造業總部在地理空間區位選擇具有關鍵性的影響;並透過觀察臺灣地區各縣市企業總部分佈情形及兩岸分工的現況分析,藉由logist統計分析並以深入訪談方式確認企業設置總部區位分佈因素,提出以下結論:觀察發現製造業企業總部空間分佈差異性頗大,其中制度因素透過統計分析結果證實會對企業總部區位分佈產生影響,尤其是大廠在總部區位分佈上比較偏好工業地域(台北及新竹縣市)。 在兩岸專業分工方面,形成特定地域擁有科技產業群聚,並可發現其地理空間分佈以新竹科學園區、南港軟體園區及內湖科技園區為主,前兩者為制度下的產物,而後者則為民間自主力量,由內湖科技園區、南港軟體園區以及新竹科學園區,以及北部地區充足的知識設施及產、官、學界共同建構出的創新氛圍確實影響企業總部區位分佈。 企業總部主要是組織上指揮系統的概念,總部提供各子公司所需要的技術、資金、行銷策略和在地化的配套措施,近年國內製造業廠商大量出走對岸,導致國內產業及組織發生結構性的改變,基於國際化競爭及全球化佈局之際,企業如何調適與轉型即成為未來生存的關鍵所在。建議政府未來持續培育優質研發環境及高素質人力資源,持續強化創新氛圍塑造產業發展優質環境。 / According to the 1,000 majo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aiwan,’ 40% of domestic enterprise headquarters are located in the Taipei metropolis. In recent years, the emergence of Hsinchu Science Park shows strength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aiwan. This strength further moulds and brings the new industry space image (famous region brand), the industry cluster,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network. Moreover, these factors drive related manufacturer or general headquarters to assemble in Hsinchu. Reviews of modern position theory and general headquarters point out that the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and innovative atmosphere have critical influence on sing geographical space position for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study observes the general headquarters of enterprises of all counties and cities in Taiwan; By using logist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 interview method to confirm distribution factors of general headquarters position, this study propos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re is great difference in the space distribution of general headquarters betwee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nterprises. Among them,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confirms that the factor of system has influence on the position of enterprises general headquarters. Especially, as far as the general headquarters location is concerned, big factories have preference for choosing industrial regions. For the part of division among specialized deartments of two sides, cluster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dustry, which form specific regions, are located mainly in Hsinchu Science Park, Nankang Software Park, and Neihu Technology Park. The first two parks are products of government systems, while the third one is established by independent strength of private companies. It is showed that the innovative atmosphere,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above three parks and sufficient knowledge facilities in northern Taiwan, indeed influences locations of enterprises general headquarters. The general headquarters of enterprises are mainly the concept of the command system in an organiz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keep cultivate research/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high quality human resources, and strength innovative atmosphere to mould better industry environments in the future.
6

大陸知識分子的階級屬性

宋秉忠, SONG,BING-Z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工業化和社會化一直是中共建國以來所追求的目標,不過兩個目標之間是矛盾的:要 工業化必需加強分工 (特別是腦體的分工) ,而社會化的目標卻是消滅分工。這兩目 標間的矛盾使得,中共對知識分子的階級屬性,有不同的認定:有時認為知識分子是 「新的資產階級」,有時又認為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為了解釋中共這種認定的 變化,筆者首先從Karl Marx 和Max Weber 的傳統中去理解兩種不同的階級觀和分工 觀,以便進一步解釋中共兩套階級系統形成的原因;然後丙根據這二套階級系統,去 解釋中共的知識分子政策 (階級認定 )。當中,筆者特別提到大陸學者關於「生產性 勞動」的辯論,這個辯論對於知識分子的勞動性質 (腦力勞動是不是生產性勞動) 的 認定有很大影響,而「勞動性質的認定」和「知識分子是不是工人階級」是有直接的 關聯。最後,筆者將從「生產關係」和「分配關係」的角度,來檢證知識分子「實際 上」的階級屬性。 論 文 架 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第三節 本文架構 第二章 分析途徑與假設 第一節 階級理論的兩個主要學派––馬克斯和韋柏 第二節 有關知識分子階級屬性的假設 第三章 大陸學術界對於知識分子階級屬性的討論––從「生產性勞動」的辯論談起 第一節 「生產性勞動」辯論的緣起 第二節 物質生產論(窄派) 第三節 社會活動論(寬派) 第四節 社會生產論(中派) 第五節 本章結論 第四章 中共對於知識分子的階級定位及政策 第一節 中共的兩套階級劃分系統 第二節 知識分子在生產關係中的地位 第三節 知識分子在分配關係中的地位 第五章 結論

Page generated in 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