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3
  • 1
  • Tagged with
  • 4
  • 4
  • 4
  • 4
  • 4
  • 3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總理衙門設立背景暨其角色之研究

陳思齊, CDHEN, SI-G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題為:總理衙門設立背景暨其角色之研究。計壹冊,共分六章,十六節, 文長約六萬餘言。」 總理衙門的設置是我國外交史上的一大 局,同時也是我國近代化過程中一個非常重 要的契機。本論文係從總理衙門設置的時代背景,組織的結構運作,以及其在當時政 治環境中所居的地位來加以觀察,希望能透過這種觀察來找尋出總理衙門主導我國近 代對外關係發展的軌跡。 第一章為導論鄉力簡單說明研究動機、方法與主旨。 第二章則對衙門的設立 景作一完整而深入的探討。 第三章計分四節,主要在討論總理衙門組織、職權與規制。 第四章分三節,係論述總理衙門推展洋務的情形。 第五章則對總理衙門於外交、國防、商務等方面的重大建樹作詳 的整理。 第六章為結論,分析總理衙門所面臨的難境及其改制並提出個人的研究見解。
2

新式海關在中國周邊的發展(1882-1895) /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 around China (1882-1895)

侯彥伯, Hou, Yen P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從晚清最高決策層,晚清中央政府之一部:總理衙門,以及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而與中央政府較為密切的李鴻章(1823-1901)等三方面視角,探討1882-1895年間新式「中國海關(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在中國周邊三個區域的發展。本論文認為新式「中國海關」在東北邊屬國朝鮮與西南邊廣西省、雲南省、西藏的發展,體現1882-1895年間晚清中央政府處理一系列周邊的屬國、邊境的危機的成功面向。此外,本論文也認為新式「中國海關」在南邊廣東省緊鄰英屬香港、葡萄牙管理的澳門之區發展的意義,除前人指出新式「中國海關」制度比粵海常關優越、有效而增加關稅收入之外 ,更重要的是它顯示1882-1895年間晚清中央政府成功跨出收編地方財政的第一步:明確粵海常關稅與釐金稅的實際徵收數額。簡言之,1882-1895年間的晚清中央政府,無論是在對內關係的政治、財政,或者是在對外關係的外交、國防等四個層面上,並非一般認知的衰落、無力。本論文表明,不僅清朝深曉利用新式「中國海關」以維護、爭取自身權益,而且外籍總稅務司與稅務司,也多以謀求中外雙方互惠互利為出發點,履行個人職務。
3

日清修好條規的研究─以中國、日本及國際的角度為中心─ / The Rediscuss of The Establishing Friendly Relations Treaty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in 1871

李宜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日清修好條規的簽訂是近代中日關係的開始,其條約的簽訂本身,對有志於近代中日關係之研究的研究者來說,就是一個很有趣的課題。 對日清修好條規的研究,在日本始於戰前,在台灣始於1980年代。但是就筆者所知,目前尚未有透過研究日清修好條規簽訂的過程,來釐清中日兩國當時對對方的外交政策。另一方面,列強當時對近代中日關係有極大的影響力,但是有關列強對日清修好條規的簽訂之影響,目前也尚未有全面性的檢討。 本文透過考察1870年至1873年,中日兩國簽訂日清修好條規的交涉過程,解明近代中日兩國對對方的政策為何,並且探討列強對中日關係產生何種影響。 本文以為,1870年至1873年日本對中國的政策,可以歸納出以下5點:1、侵略中國的意圖;2、保護日本國權;3、在中國擁有與列強相同之權益;4、使中國承認中日兩國為對等國家;5、伸張日本國權。 另一方面,中國當時對日本的外交政策,則可以歸納出以下2點:1、保護中國國權;2、牽制日本。 至於列強對中日關係的影響,本文以為,列強在當時是以指導者的角度,干涉日本的外交。並且在1872年明白的對日本指出日清修好條規第2條及第15條皆不適當。但儘管當時的列強多方干涉日本的內政外交,日本仍然極力的維持與列強的關係。
4

中法戰爭以前總理衙門對外政策之研究--清咸豐十年至光緒十年

劉光華, LIU, GUANG, 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在探究中法戰爭(一八八四)以前,清廷主要辦理對外事務機關--總理 衙門--之對外政策(興外交政策一詞誦用,以總理衙門為主是用「對外政策」,以 國際政治理論為主時,則用「外交政策」)。為著敘述的方便,分成以下六章,約三 十餘萬字。 第一章為導論部份。首先說明總理衙門在清季外交中所佔有的關鍵地位,接著說明本 論文之研究主旨、研究方法、假設前提和分析架構。其中對於「對外政策」一詞的涵 義,且叵以澄清和重新予以界定。 第二章則探究總署對外政策的目標取向,經過將資料爬梳、排比、歸納的過和,發現 主要可以分為維持和局、保存體制,挽回利權和固結民心四個方面,均分別說明這些 目標取向所以形成的緣由,以及其主要內涵和影響。 第三章則進探究達成前述目所採用的手段。同樣經過將史料爬梳、排比和歸納的功夫 ,結果認定其所運用的策略,主要為羈縻籠絡、執約訥理、運用外交和講求戰守四種 。均分別說明這些手段的由來和運用情形。 第四章則就總署比較重要的對外措施,說明其辦理情形。其重要的措施,根據實際事 象歸納,約可分為促進國交、辦理通商、保護傳教、緩固疆圉、維持藩服和師法西藝 等六方面,均一一析述其內容和辦理經過。 以上目標取向、策略運用和重大日措施三個層次,即構成總理衙門對外政策之主要內 容,也就是本論文研究的主題所在。 第五章則根據本論文之分析架構,分別從決策環境、決策過程和決策主體三方面,析 論影響總理衙門對外政策形成的若干重要形成因素。其中決策環境部份,分別就外在 背景和內背景兩個層面加以說明。決策過程則說明政策影響體系中,皇帝、廷臣、疆 臣和外人四者,在總署決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對總理衙門對外政策所產生 的影響。決策主體部分則從總署決策者本身主觀因素如知識背景和意識型態等,析論 總理衙門之對外政策所遭受的影響。 最後,在第六章則分別就總理衙門對外政策的效果和特性,做一個總的檢討和評價, 以為本論文之總結。 /

Page generated in 0.015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