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5
  • 14
  • 1
  • Tagged with
  • 15
  • 15
  • 15
  • 15
  • 6
  • 6
  • 6
  • 5
  • 5
  • 5
  • 4
  • 3
  • 3
  • 3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誰主導選舉新聞--媒介議題設定的觀點:以兩千年總統大選為例

何聖飛, Ho, Sheng-F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2

台灣政論節目的考古與拓璞──談十年流變與初探大選期間集體收視升降的文化解釋

紀佩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先與過去十年政論節目的相關研究對話,統整出台灣政論節目的流變趨勢和研究成果。本研究繼而以 James Coleman集體層次觀點和Ann Swidler的文化社會學論點,從全新的角度探討政論節目集體收視升高與生活不穩定程度的關係。在認定「報紙」為呈現生活脈絡的較適媒體之前提下,本研究透過2004年三月到四月總統大選期間報紙議題的質化分析,分類出報紙呈現的政治不穩定程度。進而以QCA(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之方法,探索政治系統不穩定程度與政論節目在大選期間集體收視率升降的關係。 研究發現,若「體制內對抗既有政治典則和政制的事件,或非常態的政制執行事件」以及「體制外破壞政治社群的事件」這二種不穩定層次愈高的訊息,在眾多生活百態環伺的狀況下仍然被顯著呈現之時,則政論節目的收視率呈現集體上升。本研究也發現若這二種不穩定層次愈高的訊息聯合了「會影響國內政治系統的外圍不穩定事件」之訊息,則政論節目的收視率也呈現集體上升。相反的,與政論節目收視率看似密切相關的「執政當局的不穩定事件」,其實並不是讓政論節目收視率額外升高的主因。
13

市場對政治的反應: 美國總統大選對墨西哥幣的影響 / Market responses to politics: The impact of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s on the Mexican Peso

吳艾庭, Wu, Ai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許多文獻已經研究過政治事件和外匯市場之間的關聯性。然而,較少研究聚焦在一個國家的政治事件是如何影響另外一個國家的匯率。因此,本文章主要在探討2016美國總統大選如何影響墨西哥幣兌美元的走勢。我們使用EGARCH 模型來衡量美國總統候選人的民調對匯率的平均或波動所造成的影響。實證結果發現美國總統大選會對墨西哥幣兌美元產生較大的波動,希拉蕊的民調增加也會造成墨西哥幣的升值。因此,本文檢驗政治活動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的假說,也進一步提出實證結果支持一國的匯率會受到他國政治因素牽動的看法。 / Many articles have show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events and currency markets. Nevertheless, few studies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on how one country’s political elections have impact on movements of exchange rate in other country. In this paper, we attempt to provide some empirical results by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the 2016 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election on Mexico’s currency market. We use EGARCH models to estimate the influence of recent U.S.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have on the mean and the variance of the Mexican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We fi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vidence that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volatility of Mexico’s currency market,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chance for a Clinton to win has positive impact on mean return of the peso-dollar exchange rate. These findings offer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expected imp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elections on the Mexican peso and more gener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events and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14

總統候選人之競選傳播策略--以公元二OOO年我國總統大選為例

鈕則勳, Niu,Tse-Hs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探討「政治傳播」中的「競選傳播策略」,包括其擬定、呈現及效果;內容是以公元二○○○年我國總統大選主要候選人連、宋、扁為例,且置焦於電視及報紙廣告上。其中除了建構適切之「競選傳播策略分析架構」外,亦以建構出來的架構,企圖解釋、分析二○○○年我國總統大選。論文結果發現,以「策略擬定」而言,扁陣營「政黨輪替、掃除黑金」之策略建構,要比連陣營強調安定牌之「心手相連、台灣起飛」及宋陣營訴諸「回溯投票」的「勤政愛民」嚴謹。以「呈現」而言,各陣營正負面廣告皆有,負面報紙廣告皆頗多。至於「策略效果」,本研究發現,廣告量多不一定代表得票就會多,中立選民會較晚決定投票對象,攻守兼具型廣告較能促使選民改變投票對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本次總統大選之生態分析 2 第三節 基本概念詮釋 23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檢閱 32 第一節 理論基礎 32 第二節 文獻檢閱 52 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架構 74 第一節 研究架構、範圍、問題及假設 74 第二節 研究方法、流程及研究限制 79 第四章 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之競選傳播策略 92 第一節 陳水扁之優劣勢、機會及威脅 92 第二節 陳水扁競選傳播策略之擬定 98 第三節 陳水扁競選傳播策略之呈現 108 第四節 陳水扁競選廣告的文本論述分析 116 第五節 小結 135 第五章 獨立候選人宋楚瑜之競選傳播策略 144 第一節 宋楚瑜之優劣勢、機會及威脅 144 第二節 宋楚瑜競選傳播策略之擬定 148 第三節 宋楚瑜競選傳播策略之呈現 154 第四節 宋楚瑜競選廣告的文本論述分析 160 第五節 小結 181 第六章 國民黨候選人連戰之競選傳播策略 188 第一節 連戰之優劣勢、機會及威脅 188 第二節 連戰競選傳播策略之擬定 193 第三節 連戰競選傳播策略之呈現 201 第四節 連戰競選廣告的文本論述分析 211 第五節 小結 241 第七章 主要總統候選人競選傳播策略之效果 249 第一節 傳播策略及競選方式與選民投票行為之關係 249 第二節 主要候選人競選廣告效果及投票行為之關係 254 第三節 競選廣告對中立選民的影響 288 第四節 競選廣告效果之側面分析 290 第八章 結論 293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 293 第二節 檢討與建議 312 參考書目 322 附錄
15

全球之眼,在地之聞-分析國際媒體如何報導2012年臺灣總統大選 / The coverage of 2012 Taiw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international media

楊舒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試圖從「國際新聞流通」之理論背景出發、根據「新聞馴化」與「新聞框架」理論架構,多層次比較分析不同國家之主要平面媒體對臺灣2012年總統大選報導之趨向,透過內容分析與新聞論述法, 分析自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21日期間,《紐約時報》 ( The New York Times )、《華盛頓郵報》( The Washington Post )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 則 、香港《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新加坡《海峽時報》( The Straits Times ) 、南韓《韓國時報》( The Korea Times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與澳洲《澳洲人報》( The Australian ) ,八家不同報紙的相關報導。進而瞭解發生在國外的重要事件如何被其他國家所報導與呈現,是否存在不同差異?並從中探析影響國際媒體報導臺灣本次選舉內容呈現的可能因素。研究發現各報報導數量有顯著差異、報導類型無顯著差異、報導篇幅有顯著差異、報導版面配置具有差異、新聞來源無顯著差異、報導偏向大致相同、主要消息來源存有差異、馴化策略無顯著差異、新聞框架應用大致相同。 / The present study is aimed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s how major foreign news agencies represented presidential election of Taiwan in 2012. By manifesting contexts of chosen news agencies such as The New York Times,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The Strait Times, The Korea Times, The Guardian and The Australian with chosen period from 1st January, 2011 to 21st January, 2012, the author furthers the study embedded with theoretical approaches focused on international news flow, domestication and framing of news to articulate how foreign news agencies represented the news event abroad on the basis of data analysis and new discourse, furthermore, the author also examines the potential variables which might influence the news tendency among foreign news agencies when depicting presidential election of Taiwan in 2012. The results suggest there is no overt significance regarding news categories, news sources, news orientation, news domestication and news frames; however, the significance could be applied to the findings as exploring the quantity of news coverage, news layout and major news sources.

Page generated in 0.02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