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台灣專營期貨商成本效率之探討謝欣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98年台灣期貨交易所推出第一檔期貨商品以來,期貨市場總成交量與交易之期貨種類均大幅成長,但期貨商家數卻不增反減,可見期貨交易量雖有逐年提昇的趨勢,但由於競爭激烈,造成部分規模不足或經營無效率的廠商,產生合併或退出市場的情況。期貨商面臨日漸蓬勃但同時競爭激烈的期貨市場,其經營效率如何,又有哪些因子會影響期貨商經營效率,是本文所關注的課題。本文以Battese & Coelli (1995)隨機性邊界混合無效率效果模型為基礎,建立超越對數型態的隨機成本邊界模型,根據台灣22家專營期貨商之橫斷面與時間序列混合資料,推估2002至2004年各專營期貨商之成本無效率值,並根據無效率效果模型,進一步探討營業據點數、網路下單比率、業務風險程度、業務集中度、廣告密集度及是否從事自營與顧問業務等廠商行為對成本無效率值之影響。結果發現,台灣專營期貨商之成本效率逐年提昇,但大部分的期貨商在資源運用上仍存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營業據點數、網路下單比率、業務風險及廣告密集度對成本效率有正面影響;業務多樣化也有助於降低成本無效率;未從事自營業務之期貨商的成本效率較有從事自營業務者高;經營顧問業務與成本無效率呈負向關係,但不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
|
2 |
中國大陸本土企業、台資企業與外資企業生產效率之比較研究 / Production Efficiency for Local Firms, Taiwanese Firms and Foreign Firms in China陳湘菱, Chen,Siang 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大陸歷經近三十年的努力,經濟發展快速,經濟實力大為提升,成為世界經濟中不可忽視的力量。自2002年中國加入WTO後,與世界經貿關係更為密切,為因應全球經貿的趨勢,外資企業將擴大進軍中國。從微觀及宏觀經濟角度來看,外資的引進對中國國有企業來說,必定受到程度上的競爭衝擊,但外資對中國經濟的生產技術、產業提升發揮正面積極效果,既能夠刺激國有企業的變革、提昇產品品質、擴大國內消費需求。
本文利用2001-2005年中國30個省、市與直轄市的官方統計資料,運用隨機邊界法(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估計中國本資、港澳台資及外資企業的生產效率。
最主要的研究發現為,2001至2005年,投資於中國大陸的港澳台資與外資企業的投資績效均優於本資企業,且港澳台資與外資企業的投資效率值相近,而本資企業則遠低於港澳台資與外資企業。雖然本資企業的效率值在這五年間處於較低的狀態,但與港澳台資、外資企業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在規模報酬方面,本資、港澳台資與外資企業均處於規模報酬遞增階段。
在各省的效率值上,本資、港澳台資與外資企業分佈不盡相同。本資企業在海南、浙江、江蘇、廣東、上海的效率值最高,港澳台資在北京、上海、寧夏、江蘇、河北最高,外資企業則是在上海、北京、陜西、天津、廣東效率值最高。效率值較高的地區分部仍偏重東部沿海地帶。
在影響效率值的因素方面,經濟區位及資本勞動比是影響中國大陸投資效率高低的重點因素。
|
3 |
台灣國際觀光旅館管理效率之探討-三階段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 / 無楊承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根據2001年至2007年的普查資料,採用三階段資料包絡分析法,針對台灣47家國際觀光旅館進行效率評估。DEA評估結果顯示,國際觀光旅館各項效率值皆存在顯著差異,且在產出不變下,平均可以減少48.89%的投入使用量,而無效率主要來自不適當的生產規模,多數國際觀光旅館規模無效率原因為產能未充分發揮;SFA迴歸評估結果顯示,業務集中度及旅客類型集中度愈高、市場集中度愈低、加入國際連鎖集團、於國內增設分館、位於風景區、旅館客房數愈少、其他費用比率愈高及無SARS事件影響,皆對管理效率有正向影響;2002年至2003年國際觀光旅館純技術效率呈現顯著負成長,2003年至2004年純技術效率則呈現顯著正成長。
關鍵詞:效率、三階段資料包絡分析法、隨機邊界分析法
|
4 |
環保政策與廠商生產效率關係之研究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firms季彥達, Chi, Yen T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Michael Porter於1991年首先對於以往環保政策會傷害廠商營運的論點提出反對的觀點,Porter認為環保政策可以刺激廠商進行創新及研發,最終將使廠商的營運情況提升,變得更有競爭力。Porter hypothesis(PH)提出之後,許多學者便針對PH的主張進行實證研究,然而至今學者間對於PH的存在與否仍無明確的共識。然而PH的主張對於像是中國大陸等發展中的國家尤為重要,而中國近期的十二五計畫亦將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驗證PH是否成立以了解環保政策對於廠商及至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則有助於政策的制定。本研究以實證分析的方式研究PH的主張是否存在於廠商的生產效率之中,並試圖找出造成過去實證研究矛盾的可能因素。本研究使用中國大陸的面板資料,分析模型對環保政策及廠商生產效率進行分析。
|
5 |
大中華地區銀行效率對經濟成長影響之探討 /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the efficiency of banking industry on economic growth in Greater China吳韋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大中華地區(台灣、中國大陸、香港與澳門)間之貿易往來日漸頻繁,促使了四個區域間之金融服務交流,在過去,四個區域的銀行發展差異很大,但隨著一連串的金融改革與開放,大中華地區之銀行經營規模成長快速且經營範疇更多元更廣泛。在金融發展快速開放的情況下,本文欲探討金融發展在大中華地區是否能夠促進經濟成長?金融發展對於經濟成長之關係一直以來是很重要之議題,但在過去文獻之實證結果卻無法得到一致的結論,本文利用銀行效率變數取代過去文獻使用之金融變數,希望透過銀行效率變數更正確的了解金融發展對於經濟成長之影響關係。
有鑑於此,本文利用1998年至2010年大中華地區82家銀行資料與大中華地區之總體經濟資料,欲了解在這十三年間,其銀行之成本效率與經濟成長之關係。實證結果發現:(1)大中華地區銀行效率在1998年至2010年間普遍提升,且四個地區之銀行效率的差異有逐漸收斂之勢。(2)銀行效率確實能夠帶動經濟成長,成為衡量金融效率的重要指標。(3)傳統過去文獻中之金融發展變數(數量變數)對於經濟成長之影響不顯著,甚至為負相關。在本研究,我們認為,金融發展對於經濟成長之影響不在於金融服務數量的多寡,而在於金融服務品質的優劣,銀行效率為一衡量金融效率的良好指標,相較於過去傳統之數量變數,更能夠正確的衡量金融服務之質量。
|
6 |
赴大陸投資對我國電子產業廠商生產效率影響之估計 / The Impact of Investment in Mainland China on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aiwan's Electronic Industry Manufacturers劉智培, Liu, Zhi P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90年代以來,資訊與通訊科技產業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結構改革與成長的重要角色,並且帶動了許多產業的興起,如今電子產業已經成為台灣最重要的產業。
本文利用1996年至2015年台灣電子產業廠商的統計資料,並且使用隨機邊界法(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SFA)來估計台灣電子產業廠商之生產效率,其中本研究將員工依其學歷區分成三組來探討人力資本所帶來的生產力差異以及加入廠商是否前往中國大陸投資的虛擬變數來分析廠商赴大陸投資的影響。
最主要的發現為人力資本和固定資產投資皆對廠商生產力產生正向的影響,而廠商前往中國大陸投資也將進一步提升廠商的生產效率,並且發現研發支出、外銷比率以及廠商為上市公司皆對其生產技術效率有正向的影響,產業別中,電腦及週邊業和半導體業廠商的生產技術效率為電子產業中最高的兩個產業,而投資中國大陸區位則是呈現投資華東地區、華南地區、華北地區、西南地區皆可以增加廠商生產的技術效率,此外,近年來電子產業廠商的生產技術效率則是表現較1990年代差。
|
7 |
比較東西歐銀行體系之動態經濟效率許玟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各國銀行業可能由於法規限制、經營管理能力與文化傳統上的差異,修正前期成本的調整速度未必完全一致。因此,本研究將Ahn et al.(2000)的生產函數模型延伸為成本函數,利用Translog成本函數衡量東西歐銀行生產成本的調整速度與長期成本效率,比較其成本效率之動態過程。採用一般動差法,分別估計1994到2005年歐洲29個國家,合計262家銀行之成本函數與技術效率。
實證結果得知,在西歐具有成熟的資本市場以及健全金融環境、管理經驗下,生產成本的調整速度,確較東歐各國銀行為快。在技術效率方面,不論在長短期,西歐各國銀行的相對效率值皆高於東歐。此外,東西歐銀行體系皆具有規模經濟與多元經濟之特性。
|
8 |
加油站經營績效之影響因素分析—以台灣中油加盟站為例 /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Taiwan CPC Franchised Gas Stations張芷榕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的加油站市場自從1987年7月開放民間經營後,打破原本台灣中油公司一家獨大的局面,吸引了大量的民間業者爭食這塊大餅,競爭十分激烈。尤其台灣油品市場在全球性自由化浪潮之下,自由化、民營化已是擋不住的市場趨勢。隨著油品自由化的來臨,產生結構性的改變,不論是在油品的價格制定方式、加油站經營方式、供油廠商數的增加、促銷方式的多樣化等,都使得國內油品市場的競爭愈來愈激烈。
有鑑於此,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討影響加油站經營績效的決定因素。因此,本研究以某台灣中油加盟連鎖加油站的經營資料為對象,採用2004年8月開始到2007年3月的月追蹤資料作為估計期間。而在回顧有關經營績效估計的理論與加油站研究的實證文獻,並逐一檢討各項可能影響加油站經營績效的因素後,本文利用隨機邊界生產函數以及技術無效率模型,來衡量加油站的經營績效。並且分析資本勞動比、平均規模、廣告費用、促銷費用、油外收入、靠近交流道與否、加油站區位等因素,是否會影響加油站的經營績效。
實證估計結果發現,資本要素的投入相較於勞動要素的投入,對於產出的貢獻度較大。然而,目前加油站的生產規模報酬小於1,意即呈現規模報酬遞減的情形。但這也表示加油站的經營績效仍然有大幅提昇的空間。再就技術無效率模型的估計結果,研究結果發現,資本勞動比與技術無效率之間呈現正向關係。這樣的結果隱含,目前加油站似乎有過度使用資本的情況,致使其經營效率隨著資本密集度的增加而下降。其次,加油站規模與技術無效率之間呈現反向關係。這個結果顯示,加油站的規模越大,其經營績效越高,越能達到規模經濟。
另外,促銷費用與技術無效率之的關係卻不顯著,顯示現階段的促銷手法並未對經營績效產生影響。而油外收入與技術無效率之間呈現負向影響,其結果同樣的並未顯著地異於零。這樣的結果表示加油站的油外收入或許有增加經營績效的可能,但從本研究效果來看並不顯著。建議加油站業者應多朝向拓展多角化業務。
接著從加油站區位來看,可發現北部地區加油站的平均效率,相較於南部地區加油站的平均效率來的高。若從加油站是否靠近交流道來看,則可發現加油站靠近交流道與否,與技術無效率間呈現負向影響並顯著地異於零,顯示加油站靠近交流道可以增加經營績效。從時間趨勢變數來看,隨著時間變動,加油站的經營績效有顯著提升的情形。
最後,分析各站的技術效率值。普遍來說,北部加油站的經營績效比南部加油站來的高,也證明了因為南部加油站的競爭家數比北部多,因此壓縮了獲利空間,競爭程度較北部地區加油站來的激烈。
|
9 |
臺北市稅捐稽徵處各分處稽徵績效之研究—三階段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 / A study on performance of branches of Taipei revenue service - An application of three-stag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王必涵, Wang, Pi 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稅捐分處是最接近民眾之第一線機關,直接影響民眾對稅捐機關之觀感,其亦為最小的單位,卻肩負稅收稽徵、防止逃漏、為民服務等業務,故衡量分處的稽徵績效刻不容緩。本研究以臺北市稅捐稽徵處所屬13個分處為研究對象,並以員額、稽徵成本與設備數量等作為投入項、以各稅實徵淨額、違章裁罰金額、欠稅清理金額與人民申請案件數作為產出項,運用三階段資料包絡分析法進行衡量,評估臺北市稅捐稽徵處所屬各分處之技術效率,探討外生因素對產出差額的影響,並與原稽徵績效考核成績進行比較。實證結果顯示,在排除外生因素之影響後,整體效率值是較前提升的,而造成無效率的原因,部分可歸責於資源的浪費、部分可歸咎於未達最適規模;外生變數對大部分的產出差額具顯著影響,轄區內營業家數愈多,稅收金額較高;位於臺北市南區,稅課收入亦較多;前年平均國民生產毛額對大部分技術效率有負向影響;實務面之稽徵績效考核因考慮面向較廣、涉及過多非相關考評項目而淡化了各分處稽徵效率,為使對分處考核制度更為嚴謹,建議使用一套客觀的效率準則來衡量稽徵效率並加以評估,較能反映分處實際之稽徵績效。
|
10 |
兩岸壽險業之共同邊界效率分析 / The meta-frontier efficiency analysis of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謝宜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探討台灣和大陸壽險公司的經營效率。由於台灣和大陸的環境背景、金融體制、經營理念等不同,使得兩岸壽險公司的生產技術水準也有所差異。本研究選擇25家台灣壽險公司和23家大陸壽險公司為研究對象,樣本期間為2003年到2008年。
迴歸模型為translog型式的投入距離函數,將模型中的隨機干擾項給予適當假定,並放入環境變數作為影響技術無效率的因子,採用最大概似法進行估計。其次,利用Battese et al. (2004)的共同邊界生產模型,將共同邊界生產函數定義為,依據不同技術組別間的隨機邊界生產函數,包絡各組別隨機邊界的確定性部份,形成具包絡性質的共同邊界,並藉此估計出屬於兩岸壽險業的共同邊界,比較台灣和大陸壽險公司在技術缺口比及共同技術效率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1. 台灣與大陸壽險公司的組別隨機邊界中,兩個組別在技術效率的表現上無顯著的差異。2. 台灣壽險公司的技術缺口比顯著的高於大陸,表示台灣壽險公司整體而言比較靠近共同生產邊界,隱含台灣的生產技術顯著優於中國大陸。3. 在共同邊界的技術效率中,台灣壽險公司的技術效率顯著的優於大陸壽險公司。
|
Page generated in 0.024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