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530
  • 2303
  • 841
  • 280
  • 276
  • 220
  • 8
  • 5
  • 3
  • 2
  • 2
  • 1
  • 1
  • 1
  • 1
  • Tagged with
  • 3711
  • 1924
  • 947
  • 824
  • 605
  • 599
  • 557
  • 494
  • 488
  • 487
  • 446
  • 427
  • 409
  • 408
  • 36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51

台北市國民中學科學教育師資與設備概況之調查研究

詹英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第五次全國教育會議中,總統曾頒訓詞,特別指示科學在今日國家現代化所居地位之重要,且認為要使科學發達必須從基本教育上生根。可見要使國家現代化首賴科學;欲使科學發達,則須先自基本教育上革新。我國自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後,國民中學地位更形重要,科學教育必須在此一階段奠好根基,否則捨本逐末,徒勞無功。目前國中科學教育之問題最重要者,莫過於教師素質之提高與設備之充實,然欲解決上述兩項問題,必先自科學教育現況有較深入的瞭解入手方可。筆者有鑑於此,爰對台北市四五所國民中學科學教育師資與設備之問題,作一深入的訪問調查研究。其目的除調查台北市國中科學教育師資與設備之實況,及探討其所遭遇之難題外,並期能根據調查結果提出若干具體可行的建議,以供教育當局今後發展國中科學教育之參考。 本專題之研究方法,係採用實地參觀、訪問與調查的方法。除以拙編「台北市國民中學師資概況調查表」及「台北市國民中學科學教育設備概況調查表」,親赴台北市諸國中實地調查,並蒐集實際資料外,復參考有關之研究與文獻,以及請教有關之專家學者,參加有關之集會與展覽會,俾能收集思廣益之效。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計分四節。敘述研究動機、目的、範圍、方法、資料來源、及專用名詞銓釋。第二章為我國有關本專題之研究,共分三節,第一節介紹與評述「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民國四十四、四十五年間從事之台灣省公私立中等學校各科教學狀況調查」,第二節介紹與評述「教育部及教育廳民國四十八年的台灣省中等學校科學教育現況調查」,第三節介紹與評述「台灣科學教育館與新興國中合作「台北市國中自然科學教育現況及今後努力之方向」的問卷調查。第三章為台北市國民中學科學教育師資與設備概況調查經過,共分二節,第一節敘述調查前的準備,第二節敘述訪問調查工作的實施。第四章為台北市國民中學科學教育師資設備概況調查結果的統計分析,共分二節,第一節敘述資料的蒐集、整理與統計,第二節敘述統計結果之分析。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除根據調查結果分別提出一般事實與重要發現外,並根據調查結果提出建議,俾供教育當局作為今後發展國民中學科學教育之參考。 本專題研究因限於時間及經費之不足,加以筆者才疏學淺,雖曾戮力以赴,然謬誤及欠周詳之處,自所難免。筆者僅欲以此作為研究教育實際問題的一次嘗試與開端,敬祈諸位師長與教界先進,多予指教,不勝感禱。 本文承蔡師保田教授諄諄教誨、鼓勵與督促,惠借私人藏書,遂得草成;又承劉師白如、程師樂飢、高師銘輝、許師智偉、劉師焜輝之指導;何福田與林萬義學長之多方協助與鼓勵;台北市各國民中學校長、老師及職員之協助合作;本校研究所何信助同學、統計系助教盧素美小姐、舍弟金烈、舍妹英芬之幫忙等,對於本專題研究之進行,幫助很大;謹此一併誌謝。
52

中文可讀性公式試擬

陳世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53

中國章回小說之產生

黃柱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54

從中共七、八、九次黨大會探討毛澤東思想之地位

洪克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國五十七年冬天,作者在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的閱覽室,看到了一大批中共出版的報紙和雜誌;它們的內容都脫離不了「毛澤東思想」這五個字。因此使作者有了很多的感觸;大陸人民整日聽到、看到這五個字,人們的心中將做何以應?中共強制推銷「毛澤東思想」的果如何?人們將有何作用?於是作者決定對這一個問題做一探討。但是,經過約半年時間,作者對這一個問題仍舊無法得到一點滿意的結果。檢討原因:可能由於作者本身對於心理學、社會學、民族學乃至於哲學等基本知識的缺乏;也可能原始資料的不夠以及對資料未能妥為利用;主觀和客觀的因素,使作者暫時停止了對這一問題的摸索。 就在這個時候,由於所接觸的資料,發現了問題的關鍵,即毛澤東思想在七大被正式提出之後,並非如同今日一樣,是個熱門的口號。它有時候升,有時候降。最大的原因,是由於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個人的權力斗爭相結合一致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毛澤東思想」是他權力斗爭的符號。因此作者,便對毛澤東思想在這三次黨大會中所居的地位做了探討。 本文共分六章二十三節。 第一章為緒論,旨在說明毛澤東要搞思想的緣由和他提出「毛澤東思想」的目的。第二章對於毛澤東思想的幾個問題;諸如毛澤東思想根源、範圍、主要內容和特點做一簡單的說明和探討。第三章為七次大會中的毛澤東思想,說明了毛澤東為了提出他的思想所做的準備工作,如整風運動和纂改黨史以及劉少奇對毛澤東思想的解釋和高級幹部的附合之聲,於是毛澤東思想正式被中共所確立。第四章為八次大會中的毛澤東思想,由於國內外局勢的變化,毛澤東和劉少奇在思想上所發生的爭執,以及史達林的死亡,這些事件使毛澤東在的黨內權力,受了打擊,因此他的思想便暫時退卻。第五章為九次大會中的毛澤東思想,敘述自八大之後,毛澤東因為在國內的政治、經濟問題上,遭遇到了挫折,劉少奇的掌權,這些均使毛澤東感到有所不安,因此為了奪回喪失的權力,便結合林彪,在軍中立下基礎,最後以變化大革命為藉口,進行了激烈的奪權大斗爭,到了一九六九年,奪權工作蹔告一段落,毛澤東便召開了九大會議。劉少奇已被斗誇,毛澤東和林彪結成一個集團,掌握了權力。因此毛澤東思想再一次被肯定。毛澤東思想再一次被規定於黨章之中,以及林彪和七大時的劉少奇一樣,在政治報告裡,解說了所謂毛澤東思想。第六章為結論,敘述文化大革命期間,毛林推行毛澤東思想的方法,以及流行的情形。毛澤東思想在毛共有計劃的推行下,已經過份的被渲染,許多因毛澤東思想所產生的神話都出來了。大陸人民在毛共多方面的感染下,所發生的一些反應,也簡單地做了說明。最後做了一個歷史的回顧,即從這三次大會中的毛澤東思想驗證未來;毛澤東的希望可能是會落空的;當毛澤東的權力喪失時,毛澤東思想也將自然而然的隨之而消失。未來的接班人不論是林彪或其他人再也不能用強迫的方式,把毛澤東思想強加在中國大陸人民的身上。因為中國人民是無法接受反傳統,強調暴力哲學的毛澤東思想的。 本文撰寫期間,得力於陶師希聖之悉心指導,在某些作者無法解決的難題上,提出了重要的意見,沒有他的諄諄指導,本文是無法寫成的。在撰寫初期,本所主任俊才教授提供了許多實貴的意見,衷心銘感,謹此誌謝。又國際關係研究所圖書的朋友們,在借用資料方面,給予作者極大之方便,在此一併誌謝。作者才學有限,又係初次從事長篇論文寫作工作,錯陋之處,在所難免,祈望諸位師長,先進不吝匡正。
55

臺北市國民中學學校建築實況之調查研究

林萬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溯自一七三七年普魯士王國即已頒佈有關學校建築的「管制原則」;而英國在一八三九年成立的樞密院教育委員會(Committee of Privy Council),即為執行學校建築標準的審查與視導工作之機構。然對學校建築的種種問題開始關切,乃在國家教育制度形成之後。近年來的發展更為日趨積極。例如有關學校建築的研究更為各國教育行政人員所關心;在國際間,藉通訊設備而相互傳播其研究成果;聯合國教育科學暨文化組織(UNESCO)裡,更有負責學校建築研究任務的專門機構成立,以推動、提高各國水準為職志。 今日學校建築的營建,己非僅是工程人員獨自承攬的業務,而是由教育行政人員、建築師、藝術家、經濟專家間共同作業的結晶,以與建適合教育需要為首要原則,更須以實用、堅固、經濟、美化的原則,並配合新近教育理想、滿足目前社會需要,以及未來發展為條件。 對學校建築的問題,現已開始喚起國人的醒覺。尤其是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後,三年內必須與建數百所學校,更是引人重視。然而,迄今符合本國文化、社會背景需要的學校建築理論,尚有待建立;而由教育者對學校建築的實際之研究,亦僅在起步階段而已。 吾人以為學校建築能否符合本國需要,可探求學校建築使用人的意見。今為求瞭解本國台北市國民中學學校建築的實況,除了蒐集各方面所發表的資料外,復親至全市各國民中學實地調查研究,以問卷法徵詢學校教職員與學生,視其對該校學校建築的感受與改進意見;以訪問法探求各校負責人,在掌管學校建築業務上遭遇的問題;以記分法,由筆者對十八所經過選擇的國民中學之物理環境做記分鑑評;並以文件分析法,分析各國民中學所印行的校務概況中有關學校建築的資料。 在問卷方面:用筆者參考各種資料編製,經指導教授細心修正的「台北市國民中學學校建築之實況調查問卷」。訪問方面:用筆者自編,指導教授修正的「台北市國民中學學校建築實況之調查大要」。記分方面:用「蔡氏修訂奧德爾中學校舍調查記分表」。 本文計分五章。第一章緒論:分五節。敘述研究動機、目的、範圍、方法、資料蒐集經過、本文價值及專用名詞銓釋。第二章探討學校建築計劃之原則:分八節。以學校建築與建過程為首節;其次討論校地之選擇;第三節為關於學校建築計劃,闡述校舍設計原則、校地面積、學校建築配置、校舍方位、形式等;第四節至第七節分別討論普通教室、各種特別教室、以及輔助教學室、行政區域之建築與設備;最後一節專談其他建築設備。第三章教育先進國家之中學學校建築概況:分五節。介紹美、英、日、德、法諸國,內容以說明各該國掌理學校建築業務之教育行政機關、建築設備標準及其現有校舍設備之情狀、以供我國借鑑。 第四章在說明台北市國民中學之學校建築,分五節。首節說明我國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建築之關係;另外四節即實施各種調查經過及結果分析。最末一章為結論與建議:首先提出經由各種調查結果所得之共同結論;末了為筆者所提供之建議。 本研究因限於時間、經費之不足,加以筆者才疏學淺,謬誤、脫漏之處,自所難免尚祈諸位師長、教界先進,不吝斧正,則筆者幸甚。 本文承蔡師保田教授諄諄教誨、督促,惠借各種資料書籍,本項研究報告亦蒙詳為審閱指正,遂得草成;劉師白如教授、胡師秉正教授、梁師尚勇教授、程師樂飢教授之指導;高師銘輝教授、何褔田兄之多所協助與鼓勵;紀文祥學長之幫助;台北市各國民中學校長、老師、職員與學生之協助合作;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第二科官員及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官員惠賜有關資料與說明;曾美玉小姐、舍弟博明、內人吳玉□女士之幫忙等等莫不有助於本專題研究之進行;謹此一併誌由衷之謝忱。
56

中國電影檢查問題的研究

吳若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57

杜魯門時代之美國對華政策

李光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58

有關外蒙問題之中俄交涉

朴英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59

現階段中國新聞政策之研究

李炳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60

學校教師會運作情形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公立高中職為例

陳秋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校教師會的定位,分析公立高中職學校教師會之組織結構及影響中部四縣市公立高中職運作之情形,以了解高中職學校教師會現況及問題,並希冀對於公立高中職教師會之運作提出相關的建議,得以提供教師會、學校、教師與行政機關在面對教師會之運作上的相關建議。 研究的實施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在相關文獻探討之後,針對教師會的各項運作問題進行問卷編擬,經學者專家之修正,編製學校教師會運作情形問卷。透過實際調查分析,抽取中部四縣市27所公立高中職學校教師,共寄發590份問卷,回收450份,回收率為76.3%,剔除無效問卷17份,有效問卷共433份,回收有效問卷比率為73.3%。所得結果採卡方考驗、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事後比較等統計方法進行相關考驗。第二階段則以問卷調查之結果進一步分析,就各項問題擬定訪談大綱進行訪談與探討,並就其各項研究發現提出相關的結論與建議。 綜合本研究之研究發現、結果分析與討論,歸納出下列結論: 一、教師對於學校教師會之成立目的主要是為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爭取專業自主的空間、爭取及保障教師權益與增加參與學校決策的機會。 二、高職教師較高中教師對學校教師會定位中教師團體的運作較為積極。 三、高中教師比高職教師對學校教師會功能之「會員聯誼」因素上認同度較高。而學校規模較大之教師在「會員聯誼」因素上認同度也較高。 四、高中教師與規模較大的學校教師在學校教師會運作之「內部運作」及上認同度較高。另外高中教師在「專業素養」的認同度上亦較高。 五、性別、職務、年資及畢業學校等背景變項在對「學校教師會運作情形」的看法方面並無顯著差異。 六、高中教師在「行政參與和改進」因素上認同度較高。 七、在服務學校、性別、職務、服務年資、畢業學校、學校規模及在教師會中職務背景變項上則對「學校教師會成立後對學校運作影響」上沒有顯著差異。 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本研究提出一些有關公立高中職教師會運作實施與未來研究的相關建議,以供實務工作與研究者參考。 關鍵詞: 教師會、公立高中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ole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tates of arts, and difficulties in relation to Associ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central part of Taiwan. Within this structure, researcher investigated the reasons that influenced public school operational status.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would be proposed as a reference for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school, teacher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ectors. The study was proceeding with two stages. At first stages, researcher made a literature review made and the four-point Likert-type scale was utilized. Each survey requested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to include the respondent’s gender, age, degree earned, current position, scale of school and questions regarding personal opinions. 27 School were chosen randomly and 590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433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d all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method such as chi-square method,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é method. With the preliminary result, an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with outline so as to know more about the state of the arts of school associatio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form research findings: 1. Most teachers thought that the main purposes of establishing Association of School Teachers were to promot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teachers, to fight for professional freedom and privilege of teachers, and to get more chance of participating in school decision making. 2. The teachers in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s were more active in operation of teacher groups than those in general senior high school. 3. The teachers in general senior high schools met more approval for the factor of members’ social function than those in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s. The teachers in larger schools gave more approval for the factor of members’ social function, too. 4. The teachers in general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larger schools gave more approval for inner operation of Association of School Teachers. Besides, the teachers in general senior high schools gave more approval for the profession of the associations. 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genders, positions, working years, and final diplomas in the opinion of operation of Association of School Teachers. 6. The teachers in general senior high schools gave more approval for administrative participation and improvement. 7.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service schools, genders, positions, working years, final diplomas and school scales in the opinion of the influence on school operation after the association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finding,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for future implement. Key word: association of teacher, public senior high school

Page generated in 0.040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