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61
  • 331
  • 30
  • 20
  • 6
  • 1
  • Tagged with
  • 389
  • 131
  • 119
  • 112
  • 112
  • 84
  • 83
  • 79
  • 78
  • 77
  • 75
  • 74
  • 72
  • 72
  • 7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發行外幣公債公債之可行性分析

李明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府的稅收通常不足以應付國家支出,為了籌募資金支應赤字,會發行債務工具,這種工具通常稱為公債。 □投資者願意購買政府發行的金融工具,是因為這類工具沒有不履約風險,也就是說,即使必須提高稅賦以支付利息或償還貸款,政府一定會履行其義務。因此,政府公債的信用評等較高,但報酬率較低。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政府的信用評等都相同。例如美國,英國和德國的公債為高信用評等債券,但開發中國家的政府所發行的工具則沒有這麼高的評等,因為這些政府不具上述國家的同等償債能力,一般而言,政府發行的債券和票券在發行國都是信用評等最高的債券。 公債可分為國內公債 (public debt) 與國外公債 (external debt)。國內公債是由政府在國內市場以國內貨幣發行的公債。而國外公債是指政府在國外市場發行的公債,其中又分為外國公債 (foreign bond) 與歐洲公債 (eurobond) 兩種類。外國公債是由外國政府在國內市場發行,以該國貨幣計價的債券。例如,如果台灣政府於美國發行以美元計價的債券,即為外國公債。歐洲公債是透過國際承銷團 (underwriting syndicate) 於不同國家同時發行,且多以歐元或美元計價。典型的歐洲公債面額較小,目的是為了讓個別投資者參與交易。不論是外國公債或是歐洲公債都是以外國貨幣作為發行的計價單位,故本文將兩種公債統稱為外幣公債,也就是本國政府在國外市場以外國貨幣發行的公債。自一九六零年代開始,由於外幣債券市場的法令限制較國內債券市場來的寬鬆、對發行者的彈性較大,外幣債券市場即開始快速成長,目前外幣公債市場在國際上已經發展出一定的規模,世界各主要國家都有發行外幣公債。 台灣政府發行公債已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自1991年政府大力推動六年國家建設計畫以來,政府採行大幅度舉債以供國家建設所需資金,政府公債發行量大增,而此時台灣債券市場隨著公債供給量的大幅增加開始進入起飛期。 近年來,隨著社會多元化發展,理財觀念日益普及。而公債市場經過多年來之發展,亦成為金融市場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尤其近年來公債市場交易量成長,早已超越股票市場之交易規模,此種現象在股票市場進入熊市時更是明顯。由此更可看出公債市場在台灣中所扮演之重要角色與功能。近年來,台灣為了籌措公共建設的資金對公債的仰賴日深,中央政府累計未償公債餘額日漸攀升。1990年累計未償公債餘額為一千六百億元,2003年底,各級政府累計未償公債餘額增為兩兆三千八百億元,佔GDP比率為23.4%,政府財政負擔日益加重。在2004年累計未償公債餘額更增加到三兆九千五百億元,佔GDP比率更攀升到約39%,雖然仍比美國(58%)、德國(62.5%)、法國(65.4%)、加拿大(95.1%)、日本(141%)等國家少,但快速向上增加的趨勢仍然是值得注意的。 而在台灣公債的組成當中,外債僅有 1.2 億美元,與世界各主要國家相比,法國的累計未償外債餘額為 258 億美元,德國為 188 億美元,美國為 6886 億美元,日本為 162 億美元,由此可知台灣的外債發行數額與世界各主要國家相較之下仍是極少的,本文的目的就是分析台灣發行外幣公債的可行性。
2

健全債務基金制度之研究

朱心怡, Chu Shin 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前政府已進入償債高峰期,迅速累積之債務造成政府面臨新階段的財政困難,鑒於政府龐大的債務將產生財政僵硬與排擠效應等不利影響,建立債務基金機制確切落實債務之管理是目前政府的當務之急。債務基金不但可使每年債務還本金額平均化,符合代際之公平性,方可透過將高利率債務轉換為低利率之債務,以減輕利息負擔,紓解債務壓力,改善預算結構,是故,債務基金之建立有其充分之正當性與必要性。因此本文旨在探討價務基金操作之架構,主要針對債務基金之來源、用途及相關運作措施。文中除了對債務基金制度面做一介紹外,亦探究未來我國公債市場發展與改進的方向。 CH1:序論 CH2:公債負擔之理論 CH3:我國財政赤字與債務概況 CH4:美日公債制度的介紹 CH5:健全債務基金制度 CH6:結論
3

LIBOR市場模型下可贖回區間計息連動債券之評價與分析

黃貞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針對目前金融市場上已發行的可贖回區間計息連動債券,進行個案評價與分析,希望能讓一般投資人更了解市面上此類型商品的報酬型態,以及潛在的投資風險,並站在發行商的角度,進行商品利潤及避險敏感度的探討。 在模型建構的部分,本文採用Lognormal Forward LIBOR Model ( LFM ) 利率模型,並使用由Longstaff and Schwartz( 2001 )所提出的最小平方蒙地卡羅法,來處理同時具有可贖回與路徑相依特性的商品評價。 此外,關於避險參數部分,由於區間計息商品的報酬型態不具有連續性,若在一般蒙地卡羅法之下直接使用重新模擬的方式來求算,將會造成不準確的結果,Piterbarg(2004b)因而提出Sausage Monte Carlo近似法來加以改善。而經過實證研究,在此方法下所求出的避險參數,將有較佳的穩定性與準確度,本文將其運用至可贖回區間計息連動債券,分析不同方法下的避險參數,並就評價結果提供投資人與發行人建議。
4

無因債權契約--以債務約束、債務承認為中心

陳德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範圍及方法 三、論文之主要內容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無因債權行為。第一節無因債權行為:所謂無因債權行為,是使原因不成為債權行為之內容,原因超然獨立於債權行為之外,不以原因之欠缺或不存在,致債權行為受其影響,此即所謂債權行為無因性。但在此種情形,並非謂該債權行為有原因,而是原因已從法律行為中排除,不使其成為債權行為之內容,稱之為無因之債權行為。第二節德國民法上無因債權行為之發展:德國民法第七百八十條、第七百八十一條明文承認不要因的債務約束、債務承認,但在發展過程中是從負債字據而來,而且在學說上有不同看法,但通說及條文作肯定之看法。 第三章︰德國民法上之債務約束。第一節前言:依德國民法第七百八十條之規定「以契約為給付之約定,而其約定應獨立發生債務者,除另有其他方式之規定外,須以書面方式為約定,其契約始為有效。」第二節債務約束的構成要件:分為契約的成立、約束的對象、不要因義務的意思、契約的方式。第三節不要因債務約束在德國民法上之具體實踐:有價證券法上的義務在債權人和債務人兩者之間的關係、無效匯票行為的轉換、債務約束在不動產擔保設定之功能、指示證券的承擔、信用狀開發的通知、帳目之中之匯款。第四節債務約束的法律效果。第五節債務約束和原因關係的瑕疵。第六節不要因債務約束和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第七節債務約束在德國實務之看法。 第四章:德國民法上之債務承認。第一節前言:依德國民法第七百八十一條規定︰「通過承認債務關係存在之契約,須以書面方式給予承認之意思表示,始為有效。對承認其存在之債務關係之成立約定有特定方式者,承認契約須以特定方式為之。」第二節不要因的債務承認:債務承認和債務約束,二者都為不要因的債權契,其二者區別僅僅是外型不同,本節就其規定的對象;性質、要件、作用;以及具體實踐上加以說明。第三節要因的債務承認:所謂的要因債務承認,其本身是當事人間避免爭執或不確定,而其是由單方面讓步,與和解是由雙方面讓步不同;本節就其概念目的法律性質、要件、效果不生效力的原因、方式、界線以及解釋的問題、具體實踐。第四節單方面、非法律行為上的承認。 第五章:我國法上之債務約束與債務承認。第一節前言。第二節不要因債務約束、債務承認之適法性:不要因債務約束、債務承認在我國民法未明文規定,然而學者基於契約自由原則,都承認之,但其適法性如何?本節加以探討以及分析。第三節債務約束:就債務約束在我國民法上之構成要件、具體實踐、債務約束與原因債權之關係、債務約束承認之實益。第四節債務承認:分為不要因的債務承認、要因的債務承認、單方面、非法律行為上的承認加以說明。 第六章:結論
5

希臘債務危機-肇因及展望 / The Greek sovereign debt crisis: causes and future

吳家均, Wu, Chia 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今世界中,國家之間緊密結合已達前所未有之程度,一國或一區域內之小型銀行之金融困境甚有可能瞬間爆發成全球性經濟危機。二零零八年之金融海嘯即為一例證,其影響範圍遍及全球,嚴重程度不在話下。繼金融海嘯後,最為人關注之另一危機非歐洲債務危機莫屬。歐洲債務危機涵括數個歐元區會員國,而至今依舊深陷債務危機中之國家即為希臘。希臘債務危機之處置及發展牽動著整個歐元區未來動向以及歐元身為全球主要貨幣之一之前景。執事之故,瞭解希臘債務危機有其必要性及迫切性。希臘債務危機自二零零九年爆發至今已邁入第八年,期間亦有數輪紓困案及金融援助,惟希臘債務危機至今仍尚未解決。 本論文欲探討之問題包括:希臘債務危機爆發之根本原因為何?為何歷經數輪紓困案及金融援助後,希臘債務危機依然尚未解除?最新一輪之紓困案是否能一掃過去陰霾,為希臘債務危機劃下句點? 由於希臘債務危機本質上仍在發生當中,武斷預測其最終結果不免不切實際。惟經比較三輪紓困案之細項內容後,仍能推論出第三輪紓困案可能造成之影響,繼而預測希臘債務危機是否得以由此次紓困案解決,抑或於第三輪紓困案後,危機仍將持續發展甚或惡化。 現今有關希臘債務危機之研究相當零散,其資訊分散於各項學術著作當中。本論文希冀竭力統整分散於各學術著作中之資訊,撰寫為一有關希臘債務危機完整之著作。 / The world is ever more interdependent both poli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Nations are extensively intertwined that financial crisis in one country or region may emerge as a global economic catastrophe. The European Sovereign Debt Crisis, which involves a series of crises in various member states, perfectly exemplifies the situation. Among the countries that were exposed to crises, Greece is currently at the epicenter, on which the integrality of the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EMU) hinges. This thesis explores three questions: What caused the Greek sovereign debt crisis? Why have hundreds-of-billions-of-euro rescue funds failed to end the crisis? Will the most recent bailout agreed in 2015 solve the crisis this time? This thesis applies a qualitative method, and analyzes information and statistics derived from diverse scholarly works and official documents. Because of the ongoing nature of the crisis, there could be no unequivocal predictions of how the crisis would end. However, comparing the details of all the bailout packages, there is a possibility that the Greek sovereign debt crisis would continue for at least a few more years. Until now the information on the Greek sovereign debt crisis scatters around different scholarly works. This thesis compiles those information into one piece of study. Moreover, since the mishandling of the crisis could incur devastating effects across the globe and thus there needs to be follow-up research. This thesis also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studies on the topic.
6

改進中國公債之研究

鄭正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債已成為現代國家理財的重要工具。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先進國家公債累積急遽增加,不僅消極的配合財政需要,彌補預算之不足;而且積極的運用公債政策,促進經濟經展,公債的地位乃漸趨重要。而我國公債向來以彌補政論赤字預算為能事,尚無財政學所謂財政政策之運用。因此,就公債發展趨勢來研究我國公債問題,目充分有其必要。 本文擬分下列七章加以研討。 第一章就公債之演變,公私債之不同,以及新舊財政學對公債觀點之差異,分別予以剖析。古典學派採取國家為消費體說,凡政府所耗用之物質,□取自經濟之體係而用於非生產之途徑,原為生產性之資本,一經政府使用,即屬於非生產性之消費。因此,反對公債發行,以為公債有導致家破產之虞。此說以亞當斯密氏為代表。而凱恩斯學派則採取國家為生產體說,以為政府舉債支用,並非浪費資源,尤其在經濟不景氣時,公共支用更為必需。因此,此派認為鉅額之公債,如管理得當,祇有繁榮經濟之優點,而無危害國家財政之弊端。英國之凱恩斯(J.M.Keynes)及美國之韓森(A.H.Hansen)可為此說之代表。從新舊財政學對公債不同之持論,可以得到新舊財政學演變之原因及其後果。 第二章就公債對生產、分配、投資、物價之影響,公債用途,公債在經濟衰落及經濟繁榮時之作用,公債負擔,限度,分別予以分析。公債對國民經濟之影響,端視公債來源,用途之不同而有異!如公債對生產之影響,因公債為強制或自由應募而有不同。對分配之影響,乃因公債用途,償還及購買之不同而有異,對投資之影響,亦因公債利率高低不同而影響各異;對物價之影響,則因債款支出性質及債務來源不同而異。同時國民經濟在經濟循環波動而失去經濟安定性時,為保持生產之持續增加,國民所得之增進,可視經濟衰落或繁榮情形之不同而採行不同的公債政策,以救其弊。至公債負擔問題,則其直接負擔與間接負擔對國民經濟發生的損益,為避免國民經濟不利之影響,公債用途應以 「生產性」為原則之支出,而公債發行有其限度,以國民財富和所得為依歸。 第三章就公債在公開市場活動之運用,其價格和利率之關係,以及公債政策對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之運用,分別加以研討。公債可以影響貨幣供給量的政策,轉而導致物價水準的變動,遂使中央銀行調整貨幣供給適應國家經濟之發展。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運用的公債買賣政策,以調節信用之盈虛,藉以實現其擴張與收縮作用。最後就公債增加通貨及緊縮通貨而言,當通貨膨脹之時,運用公債,以減少通貨,而維持經濟繁榮,當通貨緊縮之際,運用公債政策,以增加通貨,而挽救經濟恐慌。 第四章討論公債管理之目標,利率和價格,公債管理原則等,現代政府大量發行公債,就發生了國庫負擔及利率問題。談到公債運用,就發生公債籌募來源及長短期問題。因此,如何降低舉債成本,以減輕國庫之負擔;公債發行與償還時間應配合市場條件,不應因公債動而使經濟受到紛擾。 第五章研討我國公債之沿革,分為前清時期,北京政府時期,國民政府時期及現行公債之現況。而國民政府時期又分為抗戰以前,抗日時期及復員時期之公債情形。前清政府以外債為主,北京政府以內債為主,至國民政府抗戰以前重內債,抗戰以後內外債並重。總之公債之用途或用於賠償或用於戰費,或用於彌補預算之不足,對於經濟發展鮮有裨益,所以,公債發行愈多,則財政益感困難。自政府遷台後,鑒於三十八年愛國公債發行時之艱難狀況,改從租稅著手以整理財政,致政府多年未再發行公債,嗣因四十七年八月金門砲戰,財政方面再度出現較大赤字,政府乃重新建立公債政策,以期改善財務之調度。此項公債新政策之要點,厥為提高公債利息,縮短公債期限,如期還本付息以及制訂若干優待條件如利息免納所得稅,可充公務上之擔保,均得自由買賣質押及接近滿期時可以十足抵繳稅款等,以期提高債信,鼓勵人民自由購買,培養社會儲蓄風氣及防止通貨膨脹之發展。 第六章關於我國公債之改進,分為(一)我國現行公債之探討;(二)公債、租稅及紙幣三種財源選擇之比較研究;(三)公債改進之意見。逐一加以分析。先論新公債政策採行以來,迄今逾十年。在此期間,公債發行大部份係採自由認購,到期均能按時還本付利,國家債信為之提高,為我國財務調度上重大成就;同時公債利率逐漸向低調整,滿期期限逐漸延長,對於國庫負擔之減輕及調度彈性之增加,均能有所助益;至於彌補財政赤字而防止通貨膨脹之發生,穩定經濟金融及吸收社會游資,為新公債政策之最大貢獻。次及公債與租稅與紙幣之優劣,並建議改進公債之意見如下: (一)公債政策應配合財政政策:現代財政政策在求國民經濟之平衡。富經濟不景氣時,力倡舉辦公共投資、公共工程等,以補償人民投資之不足,以提高就業,增加國民所得,藉求有效需要之增加,方能挽救經濟不景氣的危機。但在經濟景氣時,則情況適相反,須緊縮公共投資,以防生產過剩,即維持經濟之繁榮。為達上述目標,公債政策應配合財政政策以竟其功。 (二)建立複式預算制度,以利公債政策之運用:政府收支以其性質作用分別編入兩個預算,為普通預算和資本預算。前者以經常的租稅等收入,來充其經常的職務經費之支出,其目的在穩定財政。後者則以公債收入來充其挽救經濟恐慌,緊急需要支出。 (三)制定公債法:以往政府發行逐案立法,不能適合市場之變化,遂難以發揮財務調度之作用。因此應制定公債法,就公債種類、發行限額、最高利率等項予以原則性之規定,其餘執行之細節,如每次發行額,發行日期,利率等,酌情運用俾適應實際需要。 (四)改進政府債券上市以利公開市場政策之運用:公債交易價格應以在公債市場自由交易而決定,以利中央銀行推行公開市場之政策實施,以便控制市場信用之盈虛,以適應經濟之需要。 (五)發行國庫券:國庫券發行,除對財務調度發生許多利益如提供可靠的借債財源,減少國庫負擔,提高庫款調度之效率外,尚可對社會提供短期投資之工具,緩和市場金融之波動,加強金融管理之實力。 (六)降低公債利率:政府為重建公債制度,以高利發行公債,不過公債累積越來越鉅,故利息負擔亦將逾趨愈重。因此,利率宜力求減低,一面減輕財政負荷;一面避免與產業爭奪資金,以利產業的發展。 (七)公債利息稅之改進:我國目前正在建立直接稅體制呼聲中,債券免稅之優待,足以破壞租稅制度之完整性,加深貧富之不均。 (八)擴大公債消納領域之培養:現我國經濟穩定,國民對於公債頗具潛優之消納能力,其辦法1. 可發行不同種類的債券以適應社會各階層特殊需要;2.對農業土地或其他地產重課,以轉向債券或企業投資;3. 公務人員薪給搭配債券。 以上數端,不敢信其有當,敬請賜正。
7

私募公司債-比較我國與美國制度主要因素之差異

林雅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司法之私募公司債相關規定,除對非金融機構應募總人數及舉債上限加以限制外,相較於證券交易法者,前者未就招募方式、招募對象、轉讓、資訊之提供加以規定。所列公司法未盡規定事項,其原未規定之目的為何?影響為何?有何利弊?本文擬就公司債私募制度之主要因素,以美國制度為對照,加以分析比較,期能檢視我國私募制度,並有助於制度之改善。
8

結構式債券對國內債券型基金投資收益的影響現況與展望

王慧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民國91年下半年起,佔債券型基金投資比重甚高的公司債與金融債的發行票面利率,已悄悄地自習慣中的固定利率,轉而採用浮動計價的利率,連結標的為國內商業本票利率或是美元倫敦銀行拆款市場利率,這其中又以反浮動利率債券為主;本研究將介紹91 ~93年來公司債的發行概況,來探討其對債券型基金所帶來之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及資本利損狀況。
9

我國創新公債商品:可轉換公債、分割公債及地方債券之研究

吳彩雲, Wu, Nanc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國際金融交流日漸頻繁,國內金融環境也朝向自由化與國際化發展,資金流動速度與規模成長迅速,使各種金融商品的價格波動程度逐日增加,市場參與者所面臨風險遽增。因此,提供各種金融商品及債券避險管道,成為金融市場升級必備工作,也是建立國際金融中心之重要關鍵。隨著債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各界對於催生各種債券金融商品之呼聲日漸提高,由於目前債券市場存在交易籌碼與避險工具不足等因素,我國債券市場買賣斷交易量始終無法放大,導致債券市場附條件買賣比率過高,債券徒為短期融通擔保品及業者養券套利工具,而非以投資買賣為主要目的,無法建構殖利率曲線。關於地方政府發行地方債券可參酌中央公債經理模式,委託中央公債交易商代為發行,依實際財務狀況發行各種地方債券商品,可增進債券市場流通數量。本文僅就政府發行可轉換公債、債券分割交易及地方政府發行公債可行性,增加投資工具多樣化,藉以提高債券市場之營運效率。 可轉換債券(Covertible Bond,CB)係指「附有轉換條件」的公司債或公債。所謂附有轉換條件,是指投資人根據契約明定之某一固定轉換價格(轉換取得每一股份之價格)或轉換比率(依轉換條件所能轉換得到之股份數額),可以請求債券發行者將債券轉換為公司股票,或者轉換成另一種政府債券。CB是種同時具有股票以及一般債券雙重特性的籌資工具。 目前政府推行債券分割(STRIPS),促使公債商品更多元化,該商品只是將原先付息債券轉為零息債券,由於分割債券都是以折價方式發行,只有在到期時有一確定的現金流量,廣受個人退休帳戶、退休基金及保險公司歡迎,最大好處是無再投資風險。 地方政府近年來呈現支出成長率大於稅收成長率,財政狀況有惡化趨勢,應強化地方政府籌措財源,加強地方公共設施與服務提供能符合公平與效率目標,增闢地方建設財源,地方公債發行時有其必要。避免地方政府過分仰賴地方公債,造成將來財政管理危機,確保資源適當配置,使財政能力較弱地方政政府獲得長期資金,將發債計劃呈報上級單位及行政院,各級政府在核定可發債計劃,並經各級民意機關審議,以具自償性轉投資方式民營事業或民間合作參與重大公共工程之興建與營運(BOT),適時有效評估公共建設效益,務使支出效益大於未來償付本息金額。
10

台灣債券型基金處理結構型債券問題之探討

王珮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FED自90年1月開始的連續降息動作開啟了為期三年半的低利時代,而能提供比定存更高利息的債券型基金也就跟著走紅,加以其具有免稅、穩定收益以及低風險的特色,因此成為我國企業及高所得個人的重要投資工具。93年5月最高峰時,債券型基金規模一度暴增至2兆4,000多億元,然而隨著93年6月FED開始升息,債券型基金大量持有的結構型債券價值開始下滑,投資人開始贖回,流動性風險浮現。 同年7月12日聯合投信事件爆發,隔日聲請暫停贖回,引發了債券型基金的贖回風暴,債券型基金規模在一週內就掉了2,400億元。為此,主管機關提出多項改革方案,希望能盡速化解此次風暴,並健全債券型基金市場,使之導回正途。而業者也在主管機關的協助及要求下,陸續提出多項解決方案,包括分割債券(bond stripping)、浮動利率交換債(FREN)、CBO及ABCP。 本研究對此一事件的來龍去末作一詳盡介紹,並探討當初各種解決方案的優缺點,以及至今債券型基金市場的狀況,同時對未來發展方向及政策制訂上提出一些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17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