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國出口貿易融資問題之研究顏進來, YAN, JIN-L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分四章約八萬字
內容旨在針對不同付款方式,期限來研究融資需求之產生,並探討我國出口貿易融資
制度及其改進,以配合貿易之進行。
本文大綱: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第二節研究範圍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限制
第二章:出口貿易之付款方式及融資需求
第一節出口貿易之付款方式
第二節出口貿易融資需求之產生
第三章:出口融資種類及制度之研究
第一節信用狀付款方式之出口融資
第二節託收方式之出口融資
第三節其他付款方式之出口融資
第四章:結論與建議。
|
2 |
從價補貼與從量補貼之比較—多家國內廠商的情況 / Specific versus Ad Valorem Subsidies.The Case of Multiple Domestic Firms曾文昕, Tseng, Wen-Hs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價與從量此二種出口政策之福利比較的文獻,並沒有將本國廠商間成本的差異納入考量。因而本文延伸楊雅博 (2005) 一文之假設,將該模型擴展至本國廠商的家數不只一家的情況。本論文的主要發現是,不管有沒有考慮出口政策造成的社會成本問題,在本國廠商的生產成本存在差異的情況下,若本國的出口政策為對出口品補貼時,則從量補貼政策下的福利水準會較高,反之,若本國的出口政策為對出口品課稅時,則從價補貼政策下的福利水準會較高。值得一提的是,當本國廠商的家數等於1,抑或是本國廠商的成本相同時,本文的結論將退化為楊雅博 (2005)與Hwang et. al (1997) 的結果;因而該二文可視為本論文的一個特例。
|
3 |
稽核策略與出口貿易政策之研究陳政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80年代興起的「策略貿易理論」認為政府應該在貿易中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透過補貼來造成「利潤轉移效果」,進而提升本國的福利水準。不過,礙於 WTO的規定,政府通常無法對於出口廠商直接進行補貼。除此之外,國際貿易理論大多忽略了逃漏稅行為對於廠商生產決策的影響。本文嘗試將出口補貼的議題以及利潤稅逃漏的問題相結合,探討若政府不得使用補貼,則其是否能夠透過降低查核率,使得本國的福利水準上升。而我們的研究結果發現:允許出口廠商逃漏稅未必皆能攫取外國廠商的利潤,而是依稽核方法而異。當政府採取完全隨機的查核模式時,則政府不需進行稽查。但若政府是對申報收益訂定查核標準時,則我們發現在某些限制條件之下,政府的確可以透過對出口的廠商降低其查核率,使得本國的福利上升,且會使得本國廠商的產量超過 Stackelberg 的領導者的生產水準。最後我們考量兩國政府都使用降低稽核投入的情況下,則策略互動關係會變成一個「囚犯困境」,而且沒有適宜的遏止方法。
|
4 |
外生的逃漏稅與最適出口貿易政策洪若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統探討策略性出口貿易政策的文獻忽略了租稅以及租稅逃漏等議題對貿易政策的影響,因此本文主要的目的是探討當政府對廠商課利潤稅,且廠商可藉浮報成本的方式逃漏稅額的情況下,考慮逃漏稅問題對傳統貿易理論所造成的影響。本文第二章發現:在三國兩廠商的出口貿易模型下,最適的出口補貼率與浮報比例、利潤稅稅率呈負相關,所以最適的出口補貼率會較傳統結果低,當浮報比例或是利潤稅稅率相當高的時候,最適的出口貿易政策可能由出口補貼變為課徵出口稅;此外由於本國國內廠商僅有一家,最適的出口貿易政策即為第一優的政策,所以本國的社會福利並不受本國的利潤稅稅率及逃漏稅比例的影響。本文第三章發現:兩國間的最適出口補貼率差距決定於成本差異與租稅逃漏差異兩種效果,傳統低成本高補貼的結論應該視兩種效果的大小而定,特別當租稅逃漏差異效果相當大時,會讓成本較低的國家給予廠商較高的補貼,使得低成本高補貼的結論產生反轉。本文第四章將模型延伸到多家廠商的情況,文中發現:如果本國廠商家數比外國廠商家數多上大於一家的數量,則最適的出口政策仍為對廠商課徵出口稅,且稅率會比傳統的結果高;如果本國廠商的家數少於外國廠商家數加上一家的數量時,此時必須視租稅逃漏的效果大小而定,當租稅逃漏的效果相當大時,最適的出口政策將反轉為課徵出口稅。此外在多家廠商之下,由於利潤稅稅率與逃漏稅比例的增加,會使產業集中度降低,因而讓社會福利下降。
|
5 |
商業智慧在外銷貿易商經營成效之應用-以E公司為例 / The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on Performance in Export Industries – A Case of E Company葉國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機車產業歷近半世紀的發展,從早期的依賴進口零件、生產技術導入到自創品牌及零組件和成車外銷,許多機車零件的研發、生產技術皆以邁向技術獨立並朝國際市場挺進。目前台灣機車產業在全球機車產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而在台灣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機車零件出口貿易商,最歷史悠久之出口貿易商甚至已經營50年之久,競爭相當激烈,因此公司的經營成效是否達到理想,是否足以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便成為本研究所探討的方向。
本研究針對公司的銷售之數量、銷售額、毛利等資料,進行探索性分析;其次,探討E公司之經營模式〈內銷及外銷〉與經營成效之關聯;再來,針對五大洲與經營成效,進行變異數分析,並將結果予以敘述說明;最後,按客戶與產品大類等類別之交易頻率與總毛利,進行RFM分析。
本研究之結果如下述三點:
一、 五大洲中以非洲之經營成效最佳
二、 十個客戶之交易頻繁度較活絡
這十間公司為E公司所帶來利潤也相對較高,是E公司主要獲利來源之客戶,若從開發新客戶的角度來看,E公司應著重於其他交易頻繁度較低之客戶,並且應適時開發新市場。
三、 七大類別產品銷售頻繁度高
以手把、提升座、啟動桿、工具類、齒輪、煞車手把、配件類等七項產品類別的交易頻繁度較高且交易總毛利也相對較多。
|
6 |
美國一九八二年出口貿易公司法案之研究康蕙芬, KANG, HUI-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分五章,約五∼六萬字,首章乃緒論,簡述研究動機,目的的限制。第二章
述出口貿易公司法案之成立,分四節,內述出口貿易公司法案之緣起及其立法過程,
並就出口貿易公司之定義暨WEBB POMERENE 法案作一探討,分三節,包括對出口貿易
公司之投資,通知程序、出口活動及其限制等。第四章及出口貿易公司法案中第三篇
、第四篇有關反托辣斯法之豁免,內分三節,述反托辣斯法對美國出口貿易活動之限
制,認許程序,及第四篇-對外貿易反牝辣斯改善。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
|
7 |
油價上漲對我國出口貿易之影響任中原, Ren, Zhong-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之研究重點,在於說明油價上漲後,對我國的出口貿易數額、貿易結構及出口
競爭力所造成的影響;並針對油價上漲問題,提出我國在出口貿易方面所應採取的因
應之道。
第一章係導論,分析國際油價變動的態勢,並說明本論文之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
研究限制。
第二章係說明石油在我國經濟中所佔的地位,並介紹我國石化工業發展概況。
第三章係說明油價上漲對我國出口貿易結構的影響;
第四章係分析油價上漲對我國出口競爭力的影響;
第五章則係結論與建議。
|
8 |
進入台灣堅果原料供應鏈策略以Z公司為例 / The strategies of entering tree nuts supply chain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Z company林立翰, Lin, Lee 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次採取個案研究方式,針對一家經營堅果原料出口貿易的中間商,藉著全球強勁的買方需求開始進入堅果原料市場。此公司座落在原料的產地,容易取得第一手的價格與產業情報,讓他們擁有資訊不對稱的優勢,來進行原料的銷售。
針對該中間商從銷售基本單位、銷售八大步驟、採購小組中心、4C架構、垂直整合等五個方式進行探討。此中間商成功進入台灣堅果原料供應鏈,主要在於能與上游供應鏈簽訂短期商品合約,保有原料價格的競爭力,並且能在其他競爭對手無原料時,適時提供客戶商品。在開發台灣市場發展的前期,由堅果原料供應鏈的下游開始,一路往上游尋找台灣的潛在客戶。此中間商取得下游廠商的信任後,運用彼此的關係取得上游買家的信任,加快銷售程序,以及減少採購單位的疑慮。個案中,該中間商曾試著透過策略聯盟的方式,與台灣小型網購業者進行堅果銷售,最後卻以失敗收場。
實際訪談個案公司與蒐集資料後,透過理論架構分析發現,一家企業公司要進入市場的前期,若花費精神調查供應鏈的結構來發掘潛在買家對象,且瞭解實際的需求與市場的競爭狀況後,再借助企業本身優勢,可成功取得代表性的客戶,容易成為此供應鏈的一員。但,隨著外部環境改變,企業的優勢是否會跟著改變,也是其個案企業未來尚須解決的議題。 / This research takes a tree nut exporting company, the Z Company, as case study to evaluate how the company took advantage of both strong international tree nut raw material demand and first-hand industrial and price information to enter the tree nut exporting industry. By facilitating its location advantage, which the company is located in the tree nut farm, the Z Company is able to hold first-hand information to create information asymmetry as advantage to sell the tree nut raw material.
In the beginning stage in developing Taiwanese market, Z Company started and earned trusts from customers located in downstream tree nuts supply chain, and then took further steps to move upstream by exploiting the established trusts as references to gain trusts from the customers located in the upper stream of the supply chain. By doing so, Z Company was able to speed up the purchasing process and minimize the doubts for purchasing managers. In addition to this, Z Company also formed strategic alliance with a small Taiwanese online store to penetrate the market but did not receive much result.
This research uses the concepts of basic sales unit, 8 steps to establish sales and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4C framework of strategic marketing,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 to evaluate the developing path of Z Company.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reason why Z Company can successfully enter the tree nuts supply chain in Taiwan is that Z Company is able to sign shirt-term merchandise supply contract with the suppliers to ensure the competitiveness in price and secure the product supply,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offers timely supply of material to the customers when other competitors fail to fulfill the product demand.
This research discovered that in the beginning stage of market entry, it is ideal to utilize the company’s resources to discover who the potential buyers are and what the real market demand and the degree of competitiveness is. Then, the company should take its interior strength to acquire customers with industry influence as representative case so that it can easily become one of the members in the supply chain. However, a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changes, the company’s advantages in the industry are very likely to change as well, therefore how to respond to such change will b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ssue for the company.
|
Page generated in 0.019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