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4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從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看性交易的合法性 / Karl Marx 's theory of ideology to see the legitimacy of the prostitution

王晨瀚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源自近年來台灣討論各種「性」產業的相關討論,及主流社會、大眾傳播媒體對性工作者的各種評價性言論而來,啟發了筆者想探討,究竟對台灣社會而言,「性」是怎麼樣的一件事,台灣社會對於「性」的評價是否因為行為者的身分地位而有所差異。本研究係以馬克思對於意識形態的描述及評論,來探究在資本主義的市場下,「性」究竟以何種面貌被看待,尤其在什麼勞動力及商品都可以被販賣的今天,獨獨「性」不可被販賣的理由是什麼?在資本主義的世界裡,可以合法地允許勞動力剝削,從生產線上的工人到服務業裡的店員、服務生,甚至是24小時的幫傭、看護,不管遭遇剝削的情形多嚴重,充其量只是雇主因此受罰,或給予勞工們適當的賠償,絕不會因為「剝削」而成為禁止該職業或商品的理由,然而,反對性交易或性工作者,便係以此做為反對的理由。但從上述各種職業的現況看來,剝削似乎不是禁止性交易的主要理由,因此,「性」究竟有什麼樣的個殊性,使得性交易被禁止,被認為是一種剝削呢?本文即以此問題意識出發,企圖透過馬克思對意識形態的詮釋,找出該問題的蛛絲馬跡,以釐清性交易被禁止的真正原因。 本研究在第一章先較詳盡地介紹筆者的問題發想、問題意識,並說明何以用馬克思在意識形態上所講述的觀點討論性交易這個議題,並闡釋從何種角度連結性交易與馬克斯意識形態理論的關係,並說明本研究主要研究的範圍,係聚焦在台灣過去對於性交易的評斷與論述上。此外,本文係以馬克思對於意識形態的闡述與思考,來看待性交易的問題,檢視究竟前開論述是否符合馬克思所述的意識形態要件。第二章則提到意識形態一詞的起源及發展歷史,探討意識形態最早是如何被使用,及哲學家們在提到意識形態時,對其評價為何?接著再闡述馬克思係在何種脈絡下提到意識形態,並爬梳了解馬克思識如何建構意識形態在他學說中的地位與批判,又是如何看待意識形態在各種社會議題和思想討論上的地位。 第三章則回到台灣對於性交易的論述,因現況下台灣的性交易仍是非法,雖有合法化的討論,但主流論述多半反對之,因此筆者先回顧國內外反對性交易的理由,接著爬梳從台灣廢娼以來,針對不應該使性交易合法的理由又係那些,並初步分析這些理由背後代表著的究係是何種考量,藉此回歸思考到性或性工作的本質究竟是什麼,而這樣的論述背後,究竟代表著什麼樣的意識形態。本文第四章便順著第二章和第三章的脈絡,從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去看待台灣在談論性交易時,是否對性有種特別的、神聖的意識形態,在這樣的意識形態下,台灣的性工作者又是被何種角度看待,而在這樣的觀點下,是否存在著如馬克思所說的「拜物」特徵,使性被神秘化了。因此,在徹底剖析性被神秘化、神聖化的內涵後,要如何用唯物的觀點看待性,也是本文主要探討的重點。 最後,本研究仍是希望性交易或其他相類的性工作,能以抽離意識形態後的態度來討論,即回歸雇傭勞動及一般服務業的角度觀之,從社會及經濟層面的唯物觀點來思考所有的勞動關係,在這個意義下,性工作及性交易也就能正常地看待它,最起碼以一般勞務工作的角度看待。誠然,不管非法或合法化底下,性工作或性交易都會有其問題存在,但去除掉性的神秘面紗後,性交易或其他性工作所產生的問題,就可以用一般正常的管制措施去規範它,如此一來性工作者的權益亦將得到保障,而非僅係用單純用意識形態的神秘面紗來反對性交易,使性工作者在現行娼嫖皆罰的制度下,只能更躲藏於黑暗之中,然而檯面下的問題卻始終層出不窮。
2

馬克思革命理論的探討

陳家芳, Chen, Jia-F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文主旨在運用現代社會科學中所建構的革命理論,以檢證馬克思革命理論的廖誤與 缺失。 第一章為導論,主要是概述作者研究動機、範圍、方法以及引界革命的一般概念。第 二章則分別由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的演展和要義,論述馬克思革命理論的哲學基 出。第三章則以階級門爭論與暴力革命論兩個主題,論列馬克思革命理論的基本假定 。第四章則從社會衝突的存在,社會衝突的根源及社會衝突的解決三個面向來檢證馬 克思革命理論。第五章為總結全部研究心得,並給予馬克思革命理論以合理的評價。
3

通俗心理學作為理論或實踐?─取消式唯物論與工具論的爭論及一個嘗試的解決 / Folk Psychology as Theory or Practice?─The Debate Between Eliminative Materialism and Instrumentalism, and a Tentative Solution

劉增平, Liu , Chen P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當代心靈哲學的討論中,「通俗心理學」是指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於其自身或其他人心理狀態與行為的常識性理解,它是以命題態度作為核心。「取消式唯物論」認為通俗心理學題錯誤的,將會被神經科學所取消。此主張最初為費耶阿本所提出,本論文所討論的取消式唯物論,則是指邱奇瀾及邱奇蘭所主張的版本。根據他們的論點,通俗心理學是一個經驗理論,由於它是無能與停希的,並且無法被成熟的神經科學化約,所以它的律則及本體論皆是錯誤的,未來人類將會使用一套神經科學的語詞來表達我們的心靈現象,使得通俗心理學被徹底取消。另一方面,工具論則認為通俗心理學並不是經驗理論,有關命題態度的歸屬僅僅是實用上的工具,於預測上有用,但並不描述內在的物理機制,以命題態度為組成部份的通俗心理學是社會實踐中多目標的工具,它根植於人類日常生活中,因此無法被神經科學所化約或取消。本論文企圖透過對取消式唯物論與工具論間,對通俗心理學的相互爭論,進一步嘗試對「通俗心理學作為一個理論或實踐?」這個課題作一個初步的回答。我們認為通俗心理學題一個深受社會文化及演化因素影響的常識概念架構,它不僅是一因果解釋理論,並且也是依賴社會文化網絡的實踐工具,應當以理論與實踐的兩種進路來加以探討。如果通俗心理學並不僅僅是一經驗理論,而是具有理論與實踐兩面向文明及演化的產物的話,則通俗心理學將不會面臨被神經科學徹底取消的命運。
4

馬克思論國家與國家自主性--寄生性國家與工具性國家的論述整合 / Marx on "State" and "State Autonomy": An Integration of the Doctrines of "Parasite State" and "Instrumentalist State"

陳榮彬, Jung-bin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誤解,馬克思的哲學往往被視為一種「經濟決定論」的主張--經濟決定了社會、文化與政治等一切其他領域;此一誤解之必然結果是:「馬克思的國家學說」也被當作國家理論中最典型的「工具主義」--國家是資產階級用來進行階級宰制的工具。為了釐清這點,本論文之作者嘗試性地自「歷史社會學」的角度切入,說明馬克思的研究進路 其實與當代一般歷史社會學學者的研究進路無異,都是自歷史傳承與社會脈絡等眾多複雜的面向來了解「國家自主是否自主」的多種可能性:國家既不是現代資產階級手中的簡單工具,也不是能夠完全獨立於社會之外的政治實體。其次,自馬克思國家學說本身的哲學基礎,即所謂「歷史唯物論」看來,政治與經濟之間的關係也非單向決定的因果關係,而是呈現著 多種不同面向的辯證互動關係,因此也造成了馬克思有關國家自主性的學說中之兩種不同論述:「寄生性國家」與「工具性國家」。本文從馬克思論國家的本質、起源及其與社會的關係開始說起,再逐步論及「寄生性國家」與「工具性國家」這兩種論述中的各種「國家」類型,包括「東方專制主義」、「專制君主制」、「波拿巴主義的國家」、「工具國家在英國 」以及「工具性的國家在法國」等,可以說完整地梳理出馬克思國家學說的發展脈絡,並充分說明它其實就是一種有關國家的歷史社會學。 目 錄 第一章 序言 第一節 研究動機…………………………………………002 一之一:國家研究的歷史發展………………………………………002 一之二:馬克思主義與國家研究……………………………………005 第二節 論題形成的脈絡…………………………………010 二之一:馬克思論「寄生性國家」與「工具性國家」………………011 二之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論與國家研究…………………………019 第三節 研究進路的問題…………………………………025 三之一:歷史社會學的研究進路與國家研究………………………026 三之二:馬克思與「以國家為中心」的國家研究進路………………035 第四節 論述架構與研究限制…………………………041 四之一:論述架構……………………………………………………040 四之二:研究限制……………………………………………………047 第二章 歷史唯物論與國家 第一節 馬克思的歷史唯物論…………………………058 一之一:歷史唯物論與「經濟決定論」………………………………058 一之二:歷史唯物論與整體性觀點…………………………………063 第二節 馬克思論述人類歷史的發展………………072 二之一:分工、所有制與歷史………………………………073 二之二:國家自主性與國家的形式…………………………………080 第三節 小結…………………………………………………085 第三章 寄生性國家 第一節 東方專制主義的社會經濟基礎……………089 一之一:東方專制主義與「亞細亞生產模式」的概念………………089 一之二:東方專制主義國家自主性的形成…………………………095 第二節 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中的專制君主制…100 二之一:專制君主制的歷史背景……………………………………100 二之二:專制君主制中的階級關係與國家自主性…………………105 第三節 波拿巴主義與法國歷史………………………110 三之一:法國歷史中的國家傳統……………………………………110 三之二:波拿巴主義的階級、意識形態因素與國家自主性………116 第四節 小結…………………………………………………122 第四章 工具性國家 第一節 資產階級與工具性國家………………………127 一之一:資產階級的形成……………………………………………127 一之二:資產階級與工具性的現代國家……………………………132 第二節 工具性國家在英國與法國…………………138 二之一:英國資產階級工具性國家的形成…………………………138 二之二:法國資產階級工具性國家的形成…………………………143 第三節 小結…………………………………………………148 第五章 總結與評估 參考文獻…………………………………………………………154 人名索引…………………………………………………………163 主題索引…………………………………………………………170 / For many decades, Marxian philosophy was usually misunderstood as a doctrine that is primarily "economically determinstic", ie., economy determines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spheres. What is the corollary of this misunderstanding is that Marxian Doctrines on the State had become one of the most typical types of Instrumentalism among the theories of the state and that state is the instrument of class domination in the hands of the capitalists. In order to clarify this long-term misunderstanding, 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try to find his revelation in contemporary Historical Sociology, and to demonstrate the Marxian approaches to the state is no different from the approaches of many Historical Sociologists. Historical Sociology has shown its constant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diverse possibilities of state aut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istorical heritage and social context. According to this viewpoint, state is neither the simple instrument in the hands of the capitalists, nor a political entity that can be totally isolated from the society. Secondly, in the light of Marxia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s and economy is not an one-way causation. As the ultimate foundation of the Marxian doctrines of the stat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kes it clear that politics and economy are mutually and dialectically interactive, and this vigorous interaction provides us the two possible doctrines of the state, that is, parasite state and instrumentalist state. This thesis started from the formulations of the nature, origin of the state and its relations to the society, then the author gradually focus upon a "typology" of the state which can be shown in the two Marxian state doctrines, these types including "Oriental Despotism", "Absolutism", "Bonapartism", "Instrumentalist State in England", and "Instrumentalist State in France". The author not only gave an overall expos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xian doctrines of the state, he also sufficiently proved that the doctrines constitute in fact some kind of historical sociology of the state.

Page generated in 0.022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