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1
  • 10
  • 4
  • 1
  • Tagged with
  • 15
  • 15
  • 15
  • 15
  • 12
  • 11
  • 7
  • 6
  • 6
  • 6
  • 4
  • 3
  • 3
  • 3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中國和土耳其外交關係之研究(1923-1949)

娜姿妃, Nazife Govc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歷史上,中土兩國人民之間雖有著淵源流長的歷史交往和深厚的傳統友誼,雖說有如此淵源但從未簽訂過任何的正式通使條約,也沒有任何的直接外交接觸。直到1925年10月17日,凱末爾總統領導下的土耳其共和國主動謀求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且讓當時土耳其駐比利時代辦聯絡中國北洋政府駐比利時公使王景岐,表示土耳其政府有意與中國發展友好關係,簽訂通商條約。眼看在此時中國北洋政府、土耳其兩國將要簽訂友好通商條約,但由於中國北洋政府擔心,土耳其會利用突厥血緣關係對新疆地區的穆斯林產生影響,再加上不久後中國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故使得商談簽訂友好關係的工作遂告中斷。 中國北洋政府與土耳其兩國中斷簽訂條約以後,直到1928年9月,在僑民的建言下,中華民國政府開始與土耳其政府正式展開討論有關通商條約與友好條約的相關事宜。而本篇論文也選擇從這個時間點切入,研究中、土兩國關係經過先前的簽定失敗,而又再一次簽訂時,新疆地區的問題是否仍有疙瘩?。除此之外,本論文也探討有關中華民國與土耳其的外交使節的派遣經過、兩國使節對彼此在他國所受之待遇與其他種種事件的報告整理與中華民國、土耳其兩國之間主要交流之項目(例如:宗教、經濟、貿易、教育…等等。)與兩國對於在二戰期間的態度與看法,本論文整體內容將以中華民國與土耳其,國史館史料為材料背景以多國檔案對照研究法編寫而成,借由兩國外交史料上的觀點以達到平衡觀點的效果,讓整篇論文研究可更接近史實。
2

外交關係與報紙塑造他國映象之相關性研究—一項中美外交關係近年來演變期間我國報紙之內容分析

李宗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映象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大眾傳播媒介對映象的形成、加強和改變具有重大的影響力。 本研究之目的乃以「守門人理論」和「認知平衡原理」為理論架構來探討外交關係與報紙塑造他國映象之相關性。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以中央、聯合兩報為樣本總體,依中美外交關係劃分關係「較良好」與「較不良好」兩個階段,再就這兩階段抽取的報紙樣本中有關美國的內容從事分析,依既定的映象類目及強度等級歸類。 資料經統計分析後,印證本研究之三個假設: 1. 外交關係與報紙塑造他國映象之好壞具有相關性。 2. 報紙塑造他國良好映象的比率,在兩國外交關係較良好時期高過兩國外交關係不良好時期。 3. 報紙塑造他國壞映象的比率,在兩國關係較不良好時期高過兩國外交關係較良好時期。 此外,本研究尚有幾點重要發現: 1. 中央日報所塑造映象的贊同性指數在兩階段中的變動幅度大於聯合報,其原因可能有二:(1)不同的消息來源造成,(2)中央日報為執政黨之機關報,兩國外交關係之變化對其影響大於民營的聯合報。 2. 兩報對美國所塑造的映象有集中少數類目的現象,可能基於新聞價值觀念和映象一致性之作用。 3. 中美外交關係良好時期,兩報所塑造美國的主要映象是:與我國友好的,反共的,強大的,友善的,進步的,愛好和平的,有科學精神的,謹慎的,自由的,守信的,樂觀的,有效率的,愛好藝術的,民主的,有正義感的,坦率的,明智的。 中美外交關係較不良好時期,兩報所塑造美國的主要映象是:與我國友好的,反共的,逐漸衰退的,進步的,強大的,親共的,友善的,愛好和平的,姑息的,現實的,有科學精神的,善於外交的,愚蠢的,明智的,樂觀的,熱情的,謹慎的,勇敢的。
3

「中央」、「聯合」兩報塑造的日本映象研究—中日外交關係友好時期與斷交時期比較

凌澤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際關係的緊張,影響國際間相互的瞭解,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我國政府宣佈與日本斷絕外交關係,這一劇變帶來的緊張,是否影響中日兩國間的相互瞭解? 報紙是一般民眾最常接觸的傳播媒介之一,且是瞭解國際事務的主要消息來源,報紙塑造的日本映像,無疑將影響中日兩國間的瞭解和友誼,因此研究報紙塑造的日本映像,在中日外交關係上,佔著重的地位;本研究之目的即在探討及比較「中央」、「聯合」兩報友好□斷交時期塑造的日本映像及其差異。 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探討「中央」、「聯合」兩報友好及斷交時期塑造的日本映像的內容,另外以計算內容出現的頻數,以瞭解「良好」與「不好」日本映像強調的主題重點,進而比較其差異。 本研究發現: 一、「中央」、「聯合」兩報在中日關係友好時期,傾向塑造「良好」的日本映像,斷交時期則傾向塑造「不好」的日本映像。 此一發現證實外交關係的變化,影響我國報紙塑造的他國映像,此將影響中日兩國間的瞭解。 二、在中日關係友好時期「中央」、「聯合」兩報塑造的良好日本映像中。傾向強調日本人生活形態方面的主題;塑造的不好日本映像中,傾向批評日本的經濟、貿易政策。 此一發現,吾人可以瞭解在「中日外交關係」尚未成為兩國政府及人民共同關心的問題之前,我國輿論對日本的態度,同一事件,報紙可將之塑造為「良好」映像,亦可將之塑造為不好映像,此時期,「中央」、「聯合」兩報塑造的良好日本映像中,包括了「日本是個經濟成長率高的國家」,但經濟發展並未成為良好映像中最強調的主題,於此足以顯示我國輿論對日本的審慎與保留態度。 三、斷交時期「中央」、「聯合」兩報塑造的良好映像中,傾向強調日本人民反共,對我友善合作,塑造的不好映像中,傾向批評日本政府對匪之外交政策。 此一發現顯示:「中央」、「聯合」兩報在斷交時期均將中日外交關係視為重點。 本研究發現「中央」、「聯合」兩報在塑造日本映像方面的一致性,亦證實「國際關係的緊張,影響國際間相互的瞭解」。
4

後冷戰時期越中關係之研究

郭光紅, Quach Quang 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越中兩國山水相連,唇齒相依,兩國人民間之文化交流與互動關係源遠流長,成為雙方傳統友誼之重要構成要素。正如越南國父胡志明主席所稱,「越中兩個民族,數千年來,血統相通,文化相同,在歷史上素稱兄弟之邦。 」越中人民在長期的革命鬥爭與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透過文化交流,互相學習,截長補短,促進了兩國人民間之相互認識與友誼,有助於推動兩國政治與經濟關係之發展,也為新世紀之越中關係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1979年邊界戰爭爆發後,越中關係歷經一段慘痛的歷史,惟在雙方領導人與兩國人民之共同努力下,兩國關係終於1991年11月恢復正常化,從而開創兩國關係之新紀元。 本論文主要著重研究後冷戰時期越中兩國之雙邊關係,主要因為此一階段國際與區域情勢發生重大變化,此種變化對越南與中國之雙邊關係產生了極大影響。兩國有共同的天然地理條件,促使兩國勢須正確地處理雙邊關係。中國既是鄰邦又是大國,故越南如何與中國和平共處,且採取何種靈活手段處理雙邊關係,對越南之永續生存與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本人身為越南學生,擬從越南的角度,藉研究過去與目前的越中關係,預測兩國關係發展之未來走向,相信對讀者而言,應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5

美國與中共外交關係中的人權因素

楊三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6

從經濟侵略到軍事侵略 :1931-1945 年日本侵華政策的演變 / From economic expansion to military invasion :

王曉冉 January 2018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 Department of History
7

中共與美國雙邊關係之研究--一九七九年~一九九五年 / A study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1979-1995

方天賜, Fang, Tien-Sz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除以歷史研究法及文件分析法對中共與美國的雙邊關係作一回顧外,並以互賴理論為分價析架構.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概述本文的寫作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限制,及資料來源與研究限制等.第二章為"中共與美國關係的回顧與分期",將一九七九至一九九五年期間中共與美國關係的互動,依主要事件作一回顧.第三章為"中共與美國戰略關係之發展",透過雙方的高層及軍事人員互訪及美國對中共軍備轉移的政策來探討中共與美國之間的戰略互賴關係.第四章為"中共與美國經濟貿易關係之發展",以貿易及投資關係為分析兩國雙邊經貿關係的指標.第五章"中共與美國文化教育關係之發展",分析雙邊的文教交流概況,中共留學政策及雙邊價值衝突等.第六章為"結論",探討中共與美國之間的互賴程度及所造成的影響.
8

中國石油外交之研究--以蘇丹為例 / Chinese oil diplomacy , a case study on Sudan

彭福榮, 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30年以來,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對石油需求度與日俱增,自1993年起從石油淨出口國變成了石油淨進口國,尤其以2004年中國的石油進口量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石油是中國經濟及工業的命脈,對國內經濟發展更具有重要的意義。國際經濟強國將石油安全列為外交工作的重點,透過石油外交途逕取得在國際石油能源資源配置中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及主導地位,以滿足國內工業需求並提高經濟增長。對中國石油需求量急劇增加下,加上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錯綜複雜,更加重了中國對石油進口穩定供給的需求,為確保石油能源安全,中國更加積極地實施能源進口多元化戰略,除了從中東、東南亞、中亞、俄羅斯等地進口石油外,非洲的石油儲量豐富也成了中國石油開發新地區,非洲產油國蘇丹更是中國石油外交「走出去」的典範,本文從中國、蘇丹的石油、外交、政策探討中國的石油外交走向。 / Since 1978, 30 years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sustained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oil demand was increasing since 1993 from a net oil exporter into a net importer of oil, particularly in 2004, China's oil imports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surpassed Japan to become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nergy consumer, and industrial oil is the lifeblood of the modern economy,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more important. Regarded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 oil energy as the focus of diplomatic work and hope to obtain through oil diplomacy in the international oil and energy resources in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terests and dominant position in order to meet domestic industrial demand and increase economic growth. Since the execution of reformation in 1978,Chinas economy has been soaring and so has its demand of oil.IN 1993,China changed from a net oil exporter to a net importer of oil.particularly in 2004,China imported oil more than japan so china which is after America has already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energy resources consumer in the world.Oil is the lifeblood of industries and modern economy and it has more important meaning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Stro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onsider oil energy as a key of diplomatic work.They hope t could dominant the main position and get economic and political benefits of international oil resources through oil diplomacy for satisfying the demand of domestic industries and increasing economic growth.
9

意識形態在二戰後40年代美國對華政策中的影響 / Ideological impact on American China policy making in the late 1940s

李綱 January 2011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10

尼克森總統時期美國對蘇聯之政策(一九六九 一九七四)

謝敏捷, Xie, Min-Ji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綜論二次大戰以後的美國對蘇政策,蘇聯對美政策及美蘇關係。 第二章尼克森總統對蘇聯政策的形成:闡述尼克森總統上任後美國所處的國內外環境 及美國對蘇聯新政策--和解政策的形成。 第三章和解政策的推行 (一) :闡述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四年的美蘇外交關係,經濟 關係及和解政策對越南、柏林、中東的影響。 第四章和解政策的推行 (二) :闡述美蘇三次高峰會議的情形。 第五章和解政策的推行 (三) :闡述美蘇間的核子管制。 第六章結論

Page generated in 0.024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