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台商赴海外投資對國內勞動結構與勞動需求的影響之探討黃啟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對外投資對國內就業與產業的影響,即對外投資是否會造成國內產業空洞化並減少國內就業機會,抑或對外投資只會造成廠商生產型態的重新配置,反而會加速國內產業的升級?本文利用1980至2002之間台灣製造業各類員工雇用的資料為研究對象,專注於產業內就業結構的變化與影響因素。
從製造業的勞力密集、資本密集及技術密集的指標來看,國內製造業生產結構逐漸朝向低勞力密集、高資本密集及高技術密集發展,顯示過去國內產業並沒有空洞化的現象。從國際產業分工的觀點來看,廠商如能透過對外投資來充分運用國際資源,將使本身營運更有彈性,提高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因此對外投資廠商會適度調整國內的生產型態,不但不會有產業空洞化的疑慮,反而能促使產業升級。
本文首先將勞動變動拆解成產業間結構調整的變動和產業內生產型態的變動,結果發現台灣製造業在1987年後,產業內生產型態調整的影響越來越大,且朝向高技術人力密集為主,顯示1987年之後廠商雖然大量進行對外投資,但同時在生產型態也有大幅度的改變。但是單純從勞動結構變動的解析,並不能因此確定對外投資是造成產業內生產型態改變的原因。因此為了進一步了解何種因素造使了產業內生產型態的調整,我們利用成本函數推求出勞動需求函數、勞動比例函數和工資份額函數,首先利用Kmenta-Parks方法來解決迴歸分析所產生自我迴歸與變異數不齊一的問題,最後以SUR法進行迴歸分析。
實證結果發現廠商到海外投資後,雖然使非技術工及體力工的就業機會流失,但對大陸投資也增加了事務工作人員及工程師的就業機會,而對非大陸地區投資更是增加了主管及監督人員、事務工作人員、工程師及技術員的就業機會。顯示海外投資雖然出口就業,但也創造新的就業。因此我們發現廠商到海外投資非但沒有使產業空洞化,反而使廠商更重視研究發展及自我品牌的建立,顯示廠商到海外投資與國內產業升級有相輔相成的效果。另外技術進步也使產業的生產型態改善,造成低技術員工的失業增加,因此將國內低技術員工的失業全歸咎於廠商的對外投資並不正確。所以,討論該不該放行廠商赴海外投資,倒不如應思考如何協助低技術員工能提升技能及順利轉業來得有意義。
|
2 |
對外投資對母國產品品質之影響分析 / The impacts of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Quality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aiwan蔡啟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了進一步瞭解台灣製造業廠商對外投資與國內產品品質選擇行為,本論文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國內之產品品質是否會因為對外投資而提升,由於研究樣本為縱橫資料形式,故本文採用panel data迴歸模型,計量分析軟體則採用STATA,透過Hauseman Test後,以隨機效果模型作為計量分析的模型。另為瞭解各項解釋變數是否有高度相關,先將偵測各項解釋變數是否具有共線性,並嘗試將過去研究沒有採用的因素納入衡量指標,再針對實證分析的流程與結果作解釋。
本研究以台灣製造業廠商對外投資後有否提升其在國內所生產之產品品質之面向來探討,台灣製造業廠商對外投資後產業升級之影響因素,從實證結果得知,當台灣製造業廠商決定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時,倘廠商為建立上下游產業鏈,並選擇的投資區域為較強調技術優勢,適合發展高新產品,且以產品差異化為主要發展方向之區域,且海外事業為專屬母公司優勢經營,廠商對外投資將有助於其國內產品品質的提升。
|
3 |
影響海外投資廠商固定資產投資之決定因素 / The determinants of fixed asset investment in Taiwan FDI manufacturing firms王靜芸, Wang, Chin 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利用經濟部統計處於2007年所作之「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分析我國製造業廠商在廠商規模、組織型態、行業類別、投資動機、對外投資年數、獲利情形、盈餘處理方式及稅率差異等不同因素下,影響其固定資產投資之因素。本研究將被解釋變數設定為「增購固定資產」及「未增購固定資產」二種,採用Probit Model進行實證分析,結果發現「廠商規模」、「產業類別」、「當地市場發展潛力大」、「利用當地價廉充沛勞工」、「對外投資年數」、「子公司獲利情形」及「盈餘處理方式」等皆為影響廠商固定資產投資之決定因素。
|
4 |
台商赴中國大陸投資技術取得來源對海外子公司經營績效之影響 / The effects of technology adoption sour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aiwan manufacturing subsidiaries in China許芫綺, Hsu, Yuan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經濟部2006年度「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報告為研究資料,利用Probit Model針對上述調查結果進行迴歸實證分析,探討廠商特質及投資動機對海外子公司經營績效之關係,並進一步分析台商廠商特質及投資動機在不同技術取得模式下,其對經營績效的影響效果;研究結果發現,就「技術來源」單一因素,對於大陸子公司經營績效無重要影響,但經由「廠商規模」、「國際化深度」及「市場導向」技術來源由非母國提供技術時,對大陸子公司的經營績效較經由母國提供具有正向且重要影響。就廠商特質而言,「廠商規模」、「國際化深度」及「研發密集度」為影響大陸子公司經營績效的重要因素;當不考慮「國際化深度」的影響因素時,「投資時間」亦會成為影響大陸子公司經營績效的重要因素。就投資動機而言,「市場導向」、「勞動力導向」及「網絡因素」為影響大陸子公司經營績效的決定因素。
|
5 |
影響對外投資廠商國內外研發支出配置的決定因素─以台商赴大陸投資為例 / The Determinant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 Allocation:An Examination of Taiwan Corporation’s FDI in China籃國仁, Lan, Kuo J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國際化的潮流之下,廠商從事海外直接投資將面臨更多的競爭與挑戰,只有不斷的從事研發活動,創新技術,才能在追求日新月異的大環境中持續保持國際競爭優勢,因此,近年來許多對外投資廠商之研發活動不再侷限母公司,亦會因應海外子公司當地需求、區位選擇或其他因素設立研發部門自行開發技術或提高海外研發單位之投資比重,即提高海外研發單位之研發支出。近年來有關對外投資廠商研發投入之相關研究文獻已有廣泛討論,但未進一步探討母公司及海外子公司之研發支出配置關係。本研究以經濟部統計處於2007年「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之問卷資料為分析基礎,並進一步以台商赴大陸投資之廠商為研究對象,運用OLS多元迴歸進行實證研究,從資本密集度、資訊電子工業、組織型態、國際化深度、技術來源、出口傾向、投資動機等面向,分析影響赴大陸對外投資廠商國內外研發支出配置之決定因素,並依據實證結果提出建議。
|
6 |
影響我國對外投資廠商投資密集度的決定因素 / The Determinants of Investment Intensity in Taiwan FDI Manufacturing Industry蔡文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企業全球化發展,以及國內外經濟環境快速變遷,國內製造業廠商紛紛至海外投資,對外投資廠商在快速擴展海外市場時,後續投資最常面對的難題,增購固定資產與營業額比重之投資密集度問題。因此,廠商再投資將成為對外投資成功與否的關鍵?然而哪些因素會影響廠商的再投資,成為廠商投資密集度的決定因素。
本研究將我國製造業對外投資廠商的公司規模、生產方式、組織型態、獲利情形、當地市場潛力大、價廉充沛的勞動力、投資年數及租稅差異等因素,探討那些因素是會影響廠商對外投資密集度之決定。基於上述理由,本研究將針對我國製造業廠商對外投資行為進行研究,藉由我國經濟部2007年「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問卷數據,分析對外投資廠商在海外投資不同解釋變數情況下,對外投資活動之投資密集度的影響,再利用上述解釋變數以Tobit進行模型推估,試圖找出影響對外投資廠商投資密集度影響之關鍵因素,依據實證結果發現:對外投資廠商之「廠商規模」、「生產方式」及「對外投資年數」通過顯著水準檢定,為影響我國製造業廠商對外投資密集度的決定因素。
|
7 |
我國廠商對外投資時間與廠商營運之關係探討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ment timing and performance in Taiwan FDI manufacturing firms王聖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關於對外投資相關研究與文獻已有廣泛討論,惟針對廠商投資時間之探討仍屬有限。Lieberman and Montgomery(1988)曾指出廠商若較早對外投資,可在市佔率、利潤率、資產報酬率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而Pan, Li and Tse(1999)認為較晚對外投資者,在承擔風險與投資初期之會計回收率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顯示廠商對外投資時間與其營運間之關係相關密切。本研究利用經濟部2007年「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問卷資料(調查基準日2006年12月31日),以2000年劃分廠商對外投資時間之早晚,分別針對廠商規模、對外投資最主要行業、研發密集度、外銷出口比率、海外事業組織型態、產業網絡、最主要投資地區、勞力密集度、市場導向、自然資源導向、勞動力導向、海外事業獲利情形、對財務調度能力之影響等面向,與廠商營運間之關係進行探討。本研究將被解釋變數設定為「早期或較早進行對外投資」或「晚期或較晚進行對外投資」兩種情況,並利用Probit Model進行實證分析。實證結果發現,影響廠商對外投資時間與其營運關係之重要決定因素,就專屬優勢而言,包含「廠商規模」、「對外投資最主要行業」、「研發密集度」及「外銷出口比率」;內部化優勢方面,包含「海外事業組織型態」;區位優勢部分,包含「最主要投資地區」、「勞力密集度」、「自然資源導向」及「勞動力導向」;另先佔優勢方面,包含「海外事業獲利情形」及「對財務調度能力之影響」。
|
8 |
台灣企業對外投資決策過程之研究陳佳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分五章,其主要內容如下: :說明論文之動機、目的、架構及
限制。 及理論:分為對外投資決策行為相關研究、對外投資決策過程 @
之研究及對外投資相關研究。方法與分析:分為名詞定義、問卷
設計、研究對象與資料蒐集及研究分析方法。結果與分析:使用Probit及
Regression統計分析方法,分析二主題,得到以下結果:典型台灣企業對
外投資決策過程 @ 台灣企業通常是為了取得低價勞工而去對外投資,
對外投資計劃的提議與決定多由董事長或董事會執行,通常成立專案小組
負責對外投資計劃,專案小組的成員主要有董事長或董事會、總經理及副
總經理。進行初步調查的方法主要係由公司自行搜集相關資料,廠商投資
的產業以在國內曾在生產銷售的產品,主要調查東南亞地區,且多會派總
經理實地調查投資地點的市場及廠房設備情形;除此之外,會更進一步調
查投資報酬率。廠商主要對外投資資金來源是以公司現有的資金,投資計
劃的評估方法是採回收期間法,投資風險的評估方法是採主觀判斷法,多
在當地獨 @自成立新公司,一般在對外投資上遭遇的問題與困難主要為利
潤 外投資計劃。影響台灣企業對外投資決策過程的公司因素公司曾有對
外投資經驗與公司規模(以員工人數與營業額衡量)和對外投資動機(考
慮市場因素、生產條件因素、資金因素及地主國政府政策)、對外投資計
劃題議者、對外投資專案小組成員、實地派去調查的人員、對外投資資金
來源管道、對外投資 存在,顯見公司因素會影響台灣企業對外投資
的決策過程。與建議。務評估方式及風險評估方式等七種決策活動之間有
顯著關不符合,有半數的廠商曾因風險或不確定性太大而放棄對
|
9 |
資訊業海外投資之研究周萱, ZHOU, X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向海外直接投資的途徑,可分為購併,策略聯盟、控股、及設立海外分支機構等方式。另外,也有使用契約授權方式經由合約獲得資訊與服務,商標授權或技術移轉等。直接投資海外經營的投入高於契約授權,但對於經營權較有控制的力量。因此,專業的國際管理人才與海外投資專案的評估能力,是海外直接投資的關鍵成功因素。
本研究以文獻資料為基礎,進行以下問題的探討:ぇ資訊業者是否傾向海外投資;え獲取研發技術與擴展國際市場是否是資訊業海外投資的主要原因;ぉ資訊業者海外投資的決策行為原則是否為:迴避風險,遵循過去經驗,簡化評估程序,並深受企業領袖與其資訊幕僚的影響。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與廠商訪談方式進行實證研究。樣本數共計98家台灣資訊廠;訪問廠商家數共計6 家。實證結果為,問題ぇ可完全被接受;其餘假說部分被接受。問題え中,獲取研發技術?並非資訊業者海外投資的主因,而僅為附帶目的;?擴展國“際市場則是海外投資的重要原因。問題ぉ中,企業領袖的意見在投資訐估過程中,”並未如預期的具有影響力。
本研究經問卷調查及廠商訪談後,可歸納結論如下:
ぇ資訊廠商多數傾向海外投資;え海外投資的目的著眼於短期競爭力;ぉ海外投資決策趨向理性保守,卻甚少依賴專業顧問之協助;お資訊業者對國際合作的涉入程度不高;か除了外貿協會,政府輔導海外投資的績效未受廠商肯定;が資訊業者期望政府加強創造有利的海外投資環境。
本研究建議資訊業者:ぇ海外投資生產,固然可獲短期績效,但改善企業體質,方能保有長期競爭優勢;え宜加強國際策略聯盟,以掌握時效,創造經營綜效。本研究建議政府輔導機構:ぇ協助資訊業者建立有利的海外投資環境;え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取代以降低勞工成本為目的的海外投資;ぉ主導策略聯盟,加強國際合作的力量,以協助企業國際化的能力;お政府輔導機構主動加強推廣服務,與業者產生互動的溝通管道。
|
10 |
大陸銀行業境外投資與在臺經營之探討 / The Study on the Offshore Investment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and the Business Strategies in Taiwan陳瑄, Chen, Hs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基於兩岸經貿往來發展密切,頻繁的經貿交流帶動龐大資金流動,對兩岸金融領域的合作產生強烈需求;在雙方主管機關相繼簽署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兩岸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MOU)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後,陸資銀行正式在臺登陸。本文對於規模龐大的陸資銀行來臺經營,會對本地金融市場帶來何種衝擊進行探討。主要通過陸資銀行的對外投資政策與模式,研究其境外投資的過程與成果,進而分析兩岸銀行業的市場發展,乃至陸資銀行來臺經營的動機與策略及對臺灣市場的影響。試圖從研究過程中,提出對於臺灣銀行業者的建議及可行策略,並對我國金融主管機關提出因應之監管理念。
|
Page generated in 0.016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