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21
  • 105
  • 16
  • 15
  • 13
  • 5
  • 1
  • Tagged with
  • 151
  • 41
  • 30
  • 22
  • 21
  • 21
  • 20
  • 19
  • 18
  • 18
  • 18
  • 17
  • 15
  • 15
  • 1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離散譯者張愛玲的中英翻譯 : 一個後殖民女性主義的解讀 = The diasporic translator Eileen Chang'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s : a postcolonial feminist interpretation

王曉鶯, 01 January 2010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2

自己愛と他者愛の関係―トマス・アクィナスにおける「愛の問題」の一側面―

松村, 良祐 25 November 2019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論文博士 / 博士(文学) / 乙第13285号 / 論文博第649号 / 新制||文||682(附属図書館) / 南山大学大学院人間文化研究科宗教思想専攻 / (主査)准教授 周藤 多紀, 教授 中畑 正志, 准教授 早瀬 篤 / 学位規則第4条第2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3

可愛暴力角色流行因素初探 / The study on the popularity of adorable and violent cartoon characters

詹婉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針對可愛暴力角色進行綜觀性的文化脈絡探討,並依據研究目的提出三大研究問題:一、可愛暴力角色風潮背後可能的文化脈絡,即為什麼可愛暴力角色會被產製並造成流行、二、可愛結合暴力的角色特質是如何形成,兩者在角色建構上如何互相影響,形成溝通魅力、三、閱聽對可愛暴力角色的意義建構為何,即閱聽人如何看待可愛暴力角色,又如何解讀角色中的暴力特質?而考量研究目的與需求,本研究選擇以質性取向作為研究方法,以四個可愛暴力角色角色:奈良美智娃娃、暴力熊、監獄兔、快活林的角色愛好者作為研究樣本的母體,透過滾雪球抽樣的方式,與八位受訪者進行深度訪談。本研究結果發現,可愛暴力角色的產製乃奠基於可愛流行文化帶來的意識壓迫,可將可愛暴力角色視為現代人的縮影,角色中的可愛特質可視為觀者社會我的展現,暴力特質則為觀者真實我的展現。
4

張愛玲小說中的女性世界

馬冬梅, MA, DONG-M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5

晚唐詩中書寫"女性及男女情愛"主題之研究

簡恩民, Jean,En-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是以「晚唐」此一時期作家的作品中,關於書寫「女性及男女情愛」的主題內容作為研究的範圍。試圖說明至晚唐時期,在詩人的創作中,此一主題內容的書寫,何以又會成為一個明顯的主流趨勢;並對當時詩人關於此一主題的作品,進一步進行作分類的探討。基於這樣的構想,本篇論文共分成七章:緒論部分,旨在說明研究的動機,及關於「晚唐」的時間界定;第一章及第二章,則從「社會風習的影響」和「時代精神的變遷」等兩項,探討此一主題所以會在晚唐時期成為詩人書寫時主要關注所在的背景因素;第三章至第六章,則分別以「男女情感主題的表現」、「借婦女主題的書寫反映現實進行諷諭」、「豔筆詠史」、「『女性及男女情愛』主題與人生感慨的結合」等四個面向,針對晚唐詩人書寫此一主題的作品,作歸納與分析;第七章則是結論。
6

從國語流行情歌看現代性之下的愛情

黃昭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Giddens曾指出,現代社會或說現代社會晚期的特徵,是透過兩種方式表現出來的:在外延方面,是範圍十分廣泛的全球化方式;在內涵方面,則是一種十分集中和個人化的方式,它們正在改變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和最帶個人色彩的領域。(Giddens & Pierson,2001:95)換言之,在現代性的脈絡下,公領域的重大變革也無可迴避地滲透入私人生活的領域了,而其中親密關係的民主化正是最主要的轉變之一。 有鑑於此,Giddens為現代社會裡親密關係的轉變專門著了一部書(即《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慾》)加以討論,而屢屢和Giddens合作,共同鼓吹「第二現代」(the second modern)、「反思現代性」和「風險社會」等理論的德國社會學家──Ulrich Beck,也和他同為社會學家的妻子Elisabeth Beck-Gernsheim共同撰了《愛情的正常性混亂》一書,來探討愛情在現代社會的嶄新樣貌。 正是因為他們都發現面對現代社會的快速變遷,研究者需要理論典範的轉移,才能更充分掌握現代社會發展的脈動及人們所面臨的問題。因此,他們所關照的愛情議題,已不再單從家庭社會學或是女性主義思想的角度去討論愛情,而是根據他們對整體「現代性」的分析所發展出來的理論,去探索愛情與現代社會兩者之間的關係。因為對他們而言,從愛情,就可以看到整體現代社會運作的特色及發展的問題。 本研究正是延續上述「從整體現代性的脈絡中觀察當代愛情的特色,反之並從當代愛情的樣貌中窺探整體現代社會的運作與發展」這樣的出發點,透過這篇論文,意圖把學術的觸角探入與庶民生活更接近的流行歌曲領域中。藉由對流行歌曲之歌詞的分析,本研究的目的有二: (一) 西方的社會學者Giddens和Beck兩人都對當今這個高度現代社會的愛情做出了相當細膩的論述,因此本研究將進一步把研究的焦點集中在最近這一、兩年以來的國語流行情歌之歌詞內容,透過大量的歌詞材料,深入去剖析其中所透露的當代愛情特質和普遍意識,以玆對照Giddens和Beck他們對於「現代性」之下的愛情之論述,驗證社會學理論的觀察是否得到支持;此外,也幫助我們在理解歌詞中所傳達的想法時,有更深刻的視角和分析工具。 (二) 本研究還將透過不同時期國語流行情歌之內容的比對,從而檢驗現代人關於自我與愛情的觀點是否已經產生了變化,如果有,那麼又是怎麼樣的變化;以求能更深入的對現代愛情做出觀察,理解「現代性」對台灣社會中的兩性關係所造成的影響與作用。
7

理性霸權與人的處境:論愛欲的排除與納入

陳柏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是從愛欲這項議題作為一個起點來加以開展。主要的焦點放置在為何愛欲的議題鮮少有人加以關注。究其原由,這與理性霸權的現象息息相關。啟蒙時代以來,理性作為一種認識觀,原本是人自身用來探尋世界的一種方式。然而,這樣的一種認識觀逐漸地被加以窄化,成為一種無上律令。如此一來便形成一種奇異的現象,理性要求所有的事物都必須言之有物,換言之,能提出一套解釋與說明的流程。而愛欲的議題正是在這樣的要求中,被理性斷然地棄置與否定,因而也就不受關注。對於理性而言,愛欲這種混亂、無秩序地事物僅僅只是一種例外,一種殘餘。 事實上,在此突顯出一種二元對立的框架:即理性/非理性的對立。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的對立並非總是勢均力敵。嚴格來說,這是一種傾斜的天平,低下的那端無疑是理性那一面向。這是自啟蒙以來的特有情況,一種理性日益獨霸的境況。然而,這種理性霸權的社會某種程度上卻是以人自身的客體化歷程作為其最終代價的。通過一種排除與納入的機制與手段,理性逐漸地將所有的萬物都屈從於自身的邏輯之下,而這樣的情況也一體適用地運用在人自身之上。職是之故,人自身也成為一個死氣沉沉地物而已,不自覺地服膺於理性的內在理路與邏輯。然而,面對這樣的桎梏,人並非總是無能為力且束手無策,至少,我們可以在海德格與巴塔耶的取徑中找到一點逃離的可能性所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若是從巴塔耶的角度來說,那種總體性的外在世界總是遠遠大於理性的範圍。因而理性在面對複雜且多變的外在世界的衝擊與威脅之時,它並非總是真正的對之提出一套正確且符應外在世界的作法,因為從邏輯上來說這是不可能的。想反地,它是透過一套排除與納入機制運作,在自身的界限之內尋求一種可替代的對象,來借指那無邊無際的外在世界。事實上,愛欲在本篇論文中便是擔負這樣的角色,是用來指越那個既不可見也不可知的外在世界。因此本論文所試圖呈現的便是理性如何通過對於愛欲等異端思想的排除與納入的手段來穩定自身的邏輯之作法的展現。 關鍵字:理性、愛欲、排除與納入
8

桃園縣國中生的愛情態度與依附關係之相關研究

王培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中生的愛情態度與依附關係之現況、各背景變項在愛情態度及依附關係的差異情形、愛情態度與依附關係的相關情形以及依附關係對不同愛情態度之預測情形。 為達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桃園縣九十六學年度公立國中二年級學生為受試樣本,總共562人,有效樣本為524人,可用率為93.23 %。本研究工具為「愛情態度量表」、「父母與同儕依附量表」,研究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與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根據研究主要發現,歸納本研究結論如下︰ ㄧ、桃園縣國中生的愛情態度主要偏向「友伴之愛」;桃園縣國中生的依附關係主要偏向「同儕依附」。 二、桃園縣國中生的愛情態度與依附關係會因背景不同而有差異。 三、桃園縣國中生的愛情態度與依附關係之間有顯著相關。 四、桃園縣國中生的依附關係對不同的愛情態度具有預測效果。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數項建議以供家長、學校教師及未來研究做參考,以期有助於大眾對國中生愛情態度與依附關係的了解。
9

論張愛玲小說和電影劇作中的歷史與記憶. / History and memory in the fiction and drama of Eileen Chang / Lun Zhang Ailing xiao shuo he dian ying ju zuo zhong de li shi yu ji yi.

January 2007 (has links)
梁慕靈. / "2007年8月". / 論文(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 2007. / 參考文獻(leaves 173-183). / "2007 nian 8 yue". / Abstract also in English. / Liang Muling. / Lun wen (Zhe xue shuo shi)--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2007. / Can kao wen xian (leaves 173-183). / Chapter 第一章 --- 引言 / Chapter 第一節 --- 小引 --- p.1 / Chapter 第二節 --- 硏究目的 --- p.4 / Chapter 第三節 --- 主題說明、硏究方法及論述架構 / Chapter 一、 --- 主題說明 --- p.6 / Chapter 二、 --- 硏究方法 --- p.8 / Chapter 三、 --- 論述架構 --- p.9 / Chapter 第四節 --- 硏究範圍及背景 / Chapter 一、 --- 硏究範圍 --- p.12 / Chapter 二、 --- 張愛玲創作歷程 --- p.14 / Chapter 三、 --- 張愛玲硏究槪況 --- p.15 / Chapter 第五節 --- 小結 --- p.19 / Chapter 第二章 --- 張愛玲小說中的記憶 / Chapter 第一節 --- 記憶的開端´ؤ´ؤ講故事的人 --- p.20 / Chapter 第二節 --- 「講故事的人」的出場與消隱´ؤ´ؤ張愛玲早期 小說的記憶轉化 --- p.25 / Chapter 第三節 --- 從「無產階級文學實驗」到「平淡而近自然」 境界´ؤ´ؤ張愛玲中期小說的記憶回歸 --- p.47 / Chapter 第四節 --- 「非意願記憶」與「意願記憶」的對立´ؤ´ؤ 張愛玲晚期小說的震驚體驗 --- p.60 / Chapter 第五節 --- 「氣息」的消散´ؤ´ؤ張愛玲小說中細節的消亡 --- p.68 / Chapter 第六節 --- 小結 --- p.84 / Chapter 第三章 --- 張愛玲電影劇作中的記憶 / Chapter 第一節 --- 中國早期電影記憶的局限與失落 --- p.86 / Chapter 第二節 --- 中國早期電影與中國戲曲的記憶傳承 --- p.92 / Chapter 第三節 --- 張愛玲電影劇作中的戲曲記憶之--間離 手法與戲劇性反諷 --- p.98 / Chapter 第四節 --- 張愛玲電影劇作中的戲曲記憶之二´ؤ´ؤ「日常 生活情節」與小題材 --- p.117 / Chapter 第五節 --- 小結 --- p.132 / Chapter 第四章 --- 總結 --- p.135 / 參考書目 --- p.140 / 附錄一:張愛玲小說創作分期表 --- p.160 / 附錄二:張愛玲散文創作分期表 --- p.164 / 附錄三:張愛玲電影劇本創作分期表 --- p.171 / 附錄四:台灣有關張愛玲的學位論文硏究(1989-2006) --- p.173 / 附錄五:香港有關張愛玲的學位論文硏究(1986-2006) --- p.176 / 附錄六:大陸有關張愛玲的博碩士論文硏究(1993-2005) --- p.179 / 附錄七:《太太萬歲》第六十四場 --- p.184 / 附錄八:《太太萬歲》第三十六場及第六十五場 --- p.185 / 附錄九:《小兒女》第五十場 --- p.186
10

張看西風: 論張愛玲對英美作品的接受與轉化. / Casting eyes on westerly wing: Eileen Chang's rece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works / Eileen Chang's rece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works / 論張愛玲對英美作品的接受與轉化 / Zhang kan xi feng: lun Zhang Ailing dui Ying Mei zuo pin de jie shou yu zhuan hua. / Lun Zhang Ailing dui Ying Mei zuo pin de jie shou yu zhuan hua

January 2009 (has links)
張穎瑤. / "2009年8月". / "2009 nian 8 yue". / 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9.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160-177). / Abstract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Zhang Yingyao. / 中文提要 --- p.i / 英文提要 --- p.iii / Chapter 第一章 --- 導論 --- p.1 / Chapter 第一節 --- 硏究動機 --- p.1 / Chapter 第二節 --- 硏究槪況回顧 --- p.2 / Chapter 第三節 --- 硏究範圍及方法 --- p.8 / Chapter 一 --- 硏究範圍 --- p.8 / Chapter 二 --- 硏究方法 --- p.10 / Chapter 第四節 --- 論述架構 --- p.13 / Chapter 第二章 --- 文明刼˘□與安穩:對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作品的接受與轉化 --- p.16 / Chapter 第一節 --- 小引 --- p.16 / Chapter 第二節 --- 張愛玲遇上威爾斯:她讀過的威爾斯作品 --- p.18 / Chapter 第三節 --- 威爾斯的負面預言與惘惘的威脅 --- p.26 / Chapter 一 --- 〈《傳奇》再版自序〉中的威爾斯 --- p.26 / Chapter 二 --- 預言〔I〕的來源 --- p.28 / Chapter 三 --- 閱讀威爾斯作品的期待視野 --- p.34 / Chapter 四 --- 現時感的轉化 --- p.34 / Chapter 五 --- 悲劇命運 --- p.39 / Chapter 第四節 --- 人生的素樸的底子´ؤ´ؤ摩洛克´Ø「我」´Ø蹦蹦戲花旦´Ø地母 --- p.41 / Chapter 一 --- 預言〔II〕的來源與接受 --- p.41 / Chapter 二 --- 底子 --- p.46 / Chapter 三 --- 記憶與日常生活書寫 --- p.48 / Chapter 第五節 --- 張愛玲與威爾斯的參差對照 --- p.51 / Chapter 一 --- 寫作理念與核心思想 --- p.51 / Chapter 二 --- 面對預言的姿態 --- p.54 / Chapter 第六節 --- 小結 --- p.58 / Chapter 第三章 --- "回不去了 :對《樸廉紳士》(H. M Pulham, Esquire)的接受與轉化" --- p.59 / Chapter 第一節 --- 小引 --- p.59 / Chapter 第二節 --- 階級´Ø家族命運´Ø戀愛 --- p.60 / Chapter 第三節 --- 時間殘酷 --- p.69 / Chapter 第四節 --- 記憶書寫 --- p.75 / Chapter 第五節 --- 小結 --- p.81 / Chapter 第四章 --- 修補破碎世界:對美國影劇的接受與轉化(I) --- p.82 / Chapter 第一節 --- 小弓丨 --- p.82 / Chapter 第二節 --- 觀影的期待視野 --- p.83 / Chapter 第三節 --- 《情場如戰場》對《溫柔的陷阱》{The Tender Trap)的接受 --- p.87 / Chapter 第四節 --- 中國人的真心:《情場如戰場》的轉化 --- p.96 / Chapter 第五節 --- 小結 --- p.105 / Chapter 第五章 --- 沒顏落色:對美國影劇的接受與轉化(II) --- p.107 / Chapter 第一節 --- 小引 --- p.107 / Chapter 第二節 --- 接受與轉化 --- p.110 / Chapter 一 --- 《一曲難忘》對《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 的接受與轉化 --- p.110 / Chapter 二 --- 《南北喜相逢》對《真假姑母》(Charley's Aunt)的接受與轉化 --- p.113 / Chapter 三 --- 《魂歸離恨天》對《咆哮山莊》(Wuthering Heights)的接受與轉化 --- p.122 / Chapter 第三節 --- 個性的消退 --- p.136 / Chapter 第四節 --- 小結 --- p.139 / Chapter 第六章 --- 張愛烏托邦:張愛玲小說與影劇借鑑/改編的關係 --- p.141 / Chapter 第一節 --- 小引 --- p.141 / Chapter 第二節 --- 嚮往烏托邦 --- p.141 / Chapter 第三節 --- 小說與影劇的烏托邦王國 --- p.145 / Chapter 一 --- 小說裡的烏托邦 --- p.145 / Chapter 二 --- 影劇裡的烏托邦 --- p.150 / Chapter 第四節 --- 小結 --- p.154 / Chapter 第七章 --- 總結 --- p.156 / 參考書目 --- p.160 / 附錄 / 附錄一大陸、香港、台灣三地有關張愛玲影視改編與接受情況硏究的學位論文 (2000-2008) --- p.176 / 附錄二大陸、香港、台灣三地有關張愛玲作品溯源硏究的學位論文(2000-2008) --- p.177 / 附錄三《樸廉紳士》與《半生緣》對照表 --- p.178 / 附錄四《真假姑母》與《南北喜相逢》對照表 --- p.208 / 附錄五《真假姑母》與《南北喜相逢》電影畫面對照表 --- p.236 / 附錄六《咆哮山莊》與《魂歸離恨天》對照表 --- p.238

Page generated in 0.03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