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Hannah Arendt政治思想的途徑 / The Approach of Hannah Arendt's political thinking楊麗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希望以鄂蘭的政治思想的研究途徑作為討論的對象,試圖從方法論的角度循著鄂蘭自己的反思歷程,來釐清鄂蘭對政治理論的貢獻。首先在第二章中說明她在極權主義的研究中所產生的理解問題,以及鄂蘭如何對政治哲學傳統以及現代社會的科學化努力進行強烈地批判。第三章我們將看到鄂蘭對實踐生活的重新考察,藉由重新找回政治行動的意義與重要性,鄂蘭同時也發現了行動難以消解的困境,成為了新的政治思想亟需克服的重要問題。第四章則是聚焦「說故事」(storytelling)的討論上,將討論說故事的主要功能以及以說故事為政治思想途徑的一些問題。
|
2 |
漢娜˙阿蓮政治行動論之解析李培元, LI, PEI-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治行動(或政治實踐)這個觀念,自希臘至今,經濟眾多思想家以各種不同的基礎
、途徑與關懷在探討著,也獲得了眾說紛云的成果,並被引用作為政治的抗爭(在政
治史與思想史這兩方面,都同時呈現出政治行動在理論與實際、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
係)。本論文便是在解析當代最受爭議的政治哲學家--漢娜•阿蓮(Hannah Aren-
dt,1906-75)--的最主要課題--政治行動論。
本論文的處理方式,是將探討主題安置在整個政治哲學的發展歷程中,來拆解漢娜•
阿蓮政治行動論的繼承、誤解、混淆與特色,也就是試圖對漢娜•阿蓮作一政治哲學
意義上的評價。它的處理內容是:一、政治哲學(傳統-現代-當代)在理論與實踐
的對比關係;二、政治實踐在傳統(以亞里斯多德為代表)、現代(以康德為代表)
及當代(以馬克斯為代表)的意義及其差異,並作為漢娜•阿蓮政治行動論的比較基
礎;三、漢娜•阿蓮政治行動論所包含的三項課題:政治行動的內容,政治行動的異
化,以及政治行動的當代意義;四、比較前兩項結果,來探討漢娜•阿蓮政治行動論
的繼承,誤解特色與混淆,並以當代政治哲學在理論與實踐的關係之研究成果,作為
對漢娜•阿蓮的最後評價與定位。
|
3 |
福利國家與儒家福利政治哲學之對話--國富民強之道新解黃國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基於福利國家源自於西方社會,及在該社會中歷經長期發展的經驗,臺灣過去在規劃國家社福總體政策時,往往欲借助於西方的「它山之石」。然而,西方福利國家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在1970-80年代危機時期過後,福利國家開始面臨改革,但直至今天卻仍在嘗試與摸索中;再者,西方福利國家的發展經驗,並非只有一種。換句話說,西方福利國家的經驗,存在著多樣性、不確定性甚至是爭議性。更重要的是,在諸多中西方社會條件的差異下,對我們而言,西方經驗還存在著不易親近的問題。這使得在借助西方經驗時,容易引發各種問題。有鑑於此,本文認為,我們有必要發展自己的福利政治哲學,以作為規劃國家社福總體政策的指導方針。
藉由與西方福利意識形態的對話,本文將「福利國家」帶入了經國治術的問題設定中,改變了原先的意涵,使其從原先的「分配政治」轉化為「生命政治」;並同時賦予新的目標,使其從原先用以體現權利、平等正義等諸抽象理念,轉變為「增進一國人民的幸福、生命力量與活力」,也就是作為促進「國富民強」的策略。
在新目標的設定下,本文重新檢討西方福利意識形態與經國治術的限制;進而引入儒家政治哲學。藉由闡釋儒家德治觀念及其經世致用的思想內涵,本文勾勒出儒家福利政治哲學,並同時建構出一套福利政治架構。最後,本文則進一步說明,雖然該福利政治架構源出於傳統,但在稍經調整後,同樣可以適用於現代社會,以作為規劃社福總體政策的理論依據。
|
4 |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 A study on the conception of justice of the land value increment belonging to the public in Taiwa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ichael Walzer's theory of justice蕭佑嘉, Siao,You Ji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平均地權之四大實施辦法中,漲價歸公為最重要的手段與精神,其實施之成果係決定平均地權成敗之關鍵。為求社會共享土地自然增值,必須徹底實行漲價歸公,因為土地價值增漲如能徵收歸公,地利共享之正義理想即可實現。惟回顧過去國內文獻有關漲價歸公之研究,缺乏哲學觀念上之探討,亦缺乏從漲價歸公所注重社會正義及分配正義之概念來研究漲價歸公。
基此,本文希望藉由探討西方哲學有關正義學說之觀點與內涵,尋找適合檢視我國漲價歸公之西方正義概念,並進而從西方正義哲學觀點來研究我國漲價歸公理論。另外,藉由對孫中山先生相關言論與評論的探討,針對漲價歸公精神進行真意探究與觀念釐清,冀圖化解國人對漲價歸公之誤解。本文亦希望透過研究漲價歸公理論探求強調社會互助的正義概念,以供我國未來實施漲價歸公相關政策作為參考。
經由本文研究可歸納出以下結論:一、漲價歸公深具以全民利益為依歸的思想、社會互助的關懷及社會群體正義之「義務論」特質。二、談論漲價歸公之分配正義時,對土地增值利益進行分派,也必須對土地增值利益的「物品性質」進行「定義」(土地增值的定義,為特殊的土地增值利益亦或一般資本利得),才能夠進行後續的資源「分配」(如藉由課稅來進行資源的分配)。三、土地增值稅減半、永久調降所造成的不正義的最大原因,並非一般人所認為的「壟斷」,而是對土地增值利益物品定義的「支配」。四、國家和政治權力除非有重大及正當的理由,否則必須盡可能地避免干涉各社群或是領域內的分配行為(如漲價歸公的方式)。五、土地增值利益係就非屬私人改良的部分應予歸公,因其具有「社會互助」、「社會正義」與「分配正義」的精神,故漲價歸公之分配領域中,要以「需要原則」之分配型態來處理土地增值利益。六、漲價歸公之土地增值利益要如何區分公、私產權,在理論上可達到,但在實務上卻是相當難以實現,因為我們絕對不知道在哪裡建立一種區分是合適的、是客觀的,因為它沒有一個天生的位置。
|
Page generated in 0.027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