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2
  • 9
  • 7
  • 2
  • 1
  • 1
  • Tagged with
  • 20
  • 20
  • 10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ヴィヨーマヴァティー』におけるrupa, svarupa, svabhavaの用法

平野, 克典, HIRANO, Katsunori 03 1900 (has links)
(駒澤大学における第五十五回学術大会紀要(二))(PROCEEDINGS(2) OF THE FIFTY-FIFTH CONGRESS HELD AT KOMAZAWA UNIVERSITY)
2

戦後期の日本における消費財デザインのモダニズム研究 : ポストモダンとの関係に注目して / センゴキ ノ ニホン ニオケル ショウヒザイ デザイン ノ モダニズム ケンキュウ : ポストモダン トノ カンケイ ニ チュウモク シテ

小川, 勝, OGAWA, Masaru 23 March 2011 (has links)
博士(社会学) / 甲第628号 / 105p / 一橋大学
3

無神論と国家―コジェーヴの政治哲学について―

坂井, 礼文 23 March 2015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19077号 / 人博第730号 / 新制||人||175(附属図書館) / 26||人博||730(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32028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人間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多賀 茂, 教授 佐伯 啓思, 准教授 王寺 賢太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4

ミクロロギーと普遍史――ベンヤミンの歴史哲学

宇和川, 雄 23 March 2016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19429号 / 文博第707号 / 新制||文||629(附属図書館) / 32465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文献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松村 朋彦, 教授 若島 正, 准教授 川島 隆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5

優惠關稅利益對台灣出口廠商衝擊之分析

李彗綾, LI, HUI-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為一海島,自然資源缺乏而人口密度極高,因此僅能對外開拓貿易以發展經濟; 由民國四十年代之進口替代階段,到民國五十年代之出口導向階段,以迄目前,出口 在我國經濟中仍扮演著一大動力角色。 一般而言,影響出口之因素很多,諸如國民所得、人口、距離、相對價格水準及相對 要素密集程度等皆是,但卻很少人以「普遍化優惠關稅」作為經濟變數,就其對出口 所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 所謂「普遍化優惠關稅」(THE 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係指已開發國 家為了促進開發中國家之貿易,進而促進其工業化、加速經濟成長,對於來自開發中 國家的產品輸入,給予一般性、非互惠性及非歧視性的優惠關稅待遇的制度,此制度 首由EEC 於1971年7月1日施行,美國則至1976年1月始實行,我國為受惠 國之一。其他授我GSP 者,計有澳大利亞、日本、紐西蘭及奧地利四國。 由我國出口產品之主要市場分佈看,大多數集中於美日地區,而以美國居首位;此種 情況在以往我國經濟未受舉世矚目之年代,尚不成問題,然而目前我國擁有巨額外匯 存底,對美又享有巨額貿易順差之情況下,此種出口市場過份集中情況,卻可能危及 我出口之成長。因為美國為迫使新台幣升值,對我採取一連串施壓行動,而其中之一 即取消授我之「普遍化優惠關稅」待遇,且於1989年1月開始生效。 本文即欲檢討「普遍化優惠關稅」對我國出口所產生的影響效果,利用我國現有資料 ,以迴歸模型加以分析。在本論文中,「普遍化優惠關稅」分別以虛擬變數(DUMMY UARIABLE)及實際減免稅額表示。由於我國歷年享受美國GSP 的程度大都居首位,因 此預期分析結果可得GSP 對我歷年出口有顯著效果,但近年來因競爭需要限制(COMP ETITIVE NCED LIMITATIONS)之規定,享受GSP 之產品項目已漸減,其對出口之影響 力量漸弱,是故美國取消授我之GSP 待遇,整體而言對我出口廠商所可能產生的影響 ,應不至於太大!
6

論漢語中形容詞詞類的非必要性 / On the Non-existence of the Adjective Category in Mandarin Chinese

黃琬茹, Huang, Wan-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論證在漢語中動詞以及文獻中所認定的形容詞(putative adjectives)之間的區分是非必要的。本文探討了文獻中區分和辨別漢語形容詞詞類的各項準則,並論證這些準則並無法全面性解釋所有傳統上被視為是形容詞的詞彙,也因此使得漢語語法更加複雜和歧異。文獻中所認定的形容詞在句法上並未呈現出形容詞的特性;相反地,它們無論是從時貌標記來看或就範疇功能(categorial function)等方面而論都與動詞一致。因此,把文獻中所認定的形容詞與動詞歸於一類將可維持漢語語法的簡單性。 此外,我們認為Chomsky (1965)以兩個正負號特徵(±N, ±V)所界定出的四個詞類(名詞、動詞、形容詞以及介係詞)並不是普遍性的(universal);意即,並非所有語言都需要同時擁有這四個詞類。功能語言學派的看法亦同,他們認為語言中最少只需要兩個詞類來執行語言功能,即動詞與名詞,因此只有這兩個詞類具有普遍性,而另兩個詞類的語意功能可藉由它們來執行。對此,我們引用了缺乏形容詞(如:韓語(cf. Kim 2002a, 2002b))及介係詞(如:賽德克語(cf. Huang 1998))語言的語料來佐證只有動詞與名詞具有普遍性的看法。最後,本文採用Bhat (1994)在觀察跨語言間形容詞詞類的行為表現後所提出的形容詞鑑定標準,來證明漢語中並沒有一個獨立的形容詞詞類。 / This thesis argues that the verb-adjective distinction in Mandarin Chinese is unnecessary. The criteria for identifying a distinct adjectival category have been proposed by many linguists, e.g., Zhu (1982), Yin (2003), Huang et al (2008); however, they fail to accommodate all putative adjectives as a category. A distinct adjective category requires stipulations to account for the verb-adjective distinction and thus complicates the grammar. Descriptively, putative adjectives in Mandarin Chinese do not exhibit adjectival characteristics; rather, they are unmarked predicates and thus behave similarly as verbs in terms of aspectual marking, N’-ellipsis, and reduplication. Putative adjectives should thus be conflated with verbs to maintain the simplicity of the grammar. From a typological perspective, some languages have been argued to lack adjectives (e.g., Korean (cf. Kim 2002)) and others, prepositions (e.g., Seediq (cf. Huang 1998)). Therefore, Chomsky’s (1965) four categories defined by two universal feature specifications [±N] and [±V] do not seem to be ubiquitous. Functionalist linguists also assert that only Noun and Verb are universal, for they represent the elementary and central concepts at two extremes of the world while Adjective and Preposition may not be syntactically realized and their semantic concepts are thus associated with either Noun or Verb. Finally, Chinese putative adjectives are further examined with the cross-linguistic criteria proposed in Bhat (1994). The only logical conclusion is that Mandarin Chinese does not distinguish adjectives as a distinct category.
7

生活世界與合理性 / 由哈伯瑪斯何謂普遍語用學至溝通行動理論之探究

吳佩瑾, Wu,Peggi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任務為探討哈伯瑪斯(J?rgen Habermas, 1929-) 於《溝通行動理論》(Theorie des kommunikativen Handelns, 1981) 中生活世界概念與其普遍語用學之關聯
8

二戰後國際刑事司法之研究—以四大國際法庭及國際刑事法院為中心 / A Study on the Post-World War II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吳曜州, Franklin Yao-Chou W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歐洲國際軍事法庭(紐倫堡審判)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東京審判)開創了個人在國際刑事司法中承擔刑事責任的先例。此原則最終被明確規定於《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之中,國際刑事法院即是以《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為基礎,2002年7月1 日正式成立於荷蘭海牙,於2003年3月正式運作。 在國際刑事法院成立之前,對於惡性重大的國際犯罪,是透過特設的國際刑事法庭予以訴追及審判。國際刑事法院的設立,是為了避免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其他殘酷殺人、殘害人群及危及世界和平的暴行再度發生。國際刑事法院是第一個對個人實施最嚴重的國際刑事犯罪予以懲罰的常設性國際刑事司法機構。國際刑事法院的影響力今後也會擴及到國際社會的其他領域,例如:婦女、兒童、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甚至是環境問題。 國際刑事司法的發展,一路走來艱辛倍至。從國際刑事司法的發展過程,我們不難發現在其背後「國際刑事正義」與「國家主權」之間的角力及衝突。囿於國際政治的現實,加上一些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的國家仍未成為國際刑事法院的締約國,使得國際刑事司法在實踐上遭遇許多困難。2016年10月,為了抗議國際刑事法院的「偏心」、「歧視」及「選擇性正義」,蒲隆地、南非、甘比亞三個非洲國家相繼宣佈退出國際刑事法院;2016年11月,俄羅斯撤回其對《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之簽署,菲律賓也揚言退出國際刑事法院。 即使如此,世人仍不可放棄希望,而是更應該集合世界多數國家及世人的努力,讓國際刑事法院的運作更順暢,國際刑事法院也應致力於維持其公正性並勇於挑戰大國及強權,使違反《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的個人能得到應有的追訴、審判及懲罰。如此,這個世界方能看到國際刑事司法正義獲得真正的實現。
9

巴塔耶的普遍經濟論:耗費與聖性 / The Theory of General Economy of Georges Bataille: Expenditure and the Sacred

蔡翔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的是巴塔耶的普遍經濟論,它主要分四部分來探討。它首先從時間的瞬間性和能量的耗費兩個原理出發來說明什麼是普遍經濟。接著說明的是聖世界與俗世界二分的原理,這又可分兩部分來討論。從勞動與消盡的第一組對立可以產生聖俗的區分判隼,一者是勞動的超越性世界,一者是獻祭暴力的內在性世界。從禁忌與越度的第二組對立可以導出聖俗的再次區分,一者是禁忌所管轄的俗世界,一者是人性逾越的歡慶狀態。此外,普遍經濟論可以充分說明各種笑的型態,最終導向對超越的虛無性的笑。最末,本論文從死亡共同體的角度提出一種普遍經濟的友情論。 /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theory of general economy of Georges Bataille. The argument falls into four parts. First, it accounts for what general economy means by inspecting two principles: that of instant and that of expenditure. Next, the discussion goes to what separates the sacred from the profane world. On the one hand, the profane world is dominated by work and labor which make it transcendent while the sacred immanent world is liberated from within by the representation of sacrificial violence. On the other hand, while the taboo has a command of the profane, human beings achieve and celebrate their sovereignty by transgressing the interdiction. Then, the discussion shows that general economy can have sufficient and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of the morphology of laughter. Finally, it proposes a new meaning of friendship from the economic view.
10

Bi2Se3薄膜における量子干渉効果の研究

松尾, 貞茂 24 March 201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理学) / 甲第18099号 / 理博第3977号 / 新制||理||1573(附属図書館) / 30957 / 京都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小野 輝男, 教授 寺西 利治, 教授 島川 祐一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Page generated in 0.013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