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581
  • 1456
  • 539
  • 120
  • 90
  • 60
  • 3
  • 2
  • 1
  • 1
  • Tagged with
  • 2268
  • 421
  • 402
  • 391
  • 388
  • 363
  • 355
  • 298
  • 288
  • 280
  • 257
  • 255
  • 254
  • 253
  • 25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21

產品複雜性對生產效率之影響

張雯嬌, Chang, Weng-Cho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了因應顧客多樣化之需求及擴展市場上占有率,以產品多樣化為競爭策略的訴求重點,成為現今行銷管理的焦點。由於產品複雜性為市場必然的發展趨勢,站在管理當局的立場,如何解決複雜性所帶來的問題,為管理首要當務之急。   對管理當局而言,建立一套有效的標準評估制度,以衡量產品複雜性對作業之影響,是首要的管理任務。然而標準評估制度應建立在客觀分析的基礎上,其須仰賴產品複雜性與生產效率間的關係研究。因此,形成研究問題一:產品複雜性如何影響生產效率。另一方面,試圖從不同層面發掘,足以持續降低產品複雜性對製造資源不利衝擊之方法,是管理當局面對複雜性的根本解決之道。本研究認為替代性製程間選擇及人員技術水準對減緩資源的耗用具有相當大的貢獻,於是試圖根據過去成本動因文獻,以二者角度,考量製程複雜性與技術效率動因對生產效率之影響,於是形成問題二與:製程複雜性如何影響生產效率;技術效率動因對生產效率是否具有影響性。   本研究採取實地實證(Field Empirical)的方式進行,為了取得84年3月至84年7月,以印刷批次為單位的二千九百多筆樣本。作者自84年4月至85年5月期間,每週花費2至3天的時間,進行印刷產業及個案公司製程環境的瞭解,並且為了深入探討產品複雜性、製程複雜性與技術效率動因對生產效率之影響,以個案公司印刷製程中的預作作業及實印作業為研究對象,採用迴歸方式進行分析。   實證結果顯示,在產品複雜性方面,更換尺寸、紙張性質、油墨色別、油墨色數及色調要求完全支持產品複雜性對生產效率之不利影響。在製程複雜性方面,不同替代性製程間的生產效率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性,替代性製程間的選擇勢必影響作業的生產效率,因此,支持製程複雜性對生產效率具有顯著的影響力。在技術效率動因方面,無論在預作作業或實印作業裡,技術水準皆無法降低因產品複雜性對生產效率之不利影響。
122

背景因素、生活型態、自我監控與有線電視觀賞行為之關係-以大台中地區為例

田文彬, Tein, Wun B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有線電視、衛星電視、新興電子媒體的出現,媒體傳播管道和傳播內容更趨多樣化。有線電視由於提供豐富的頻道及電視節目,不僅打破了三台對電視媒體的壟斷,也為不同興趣的觀眾提供服務,使他們願意付費收看。有線電視與電信及電腦科技結合,可發展雙向互動電視、應求視訊(VOD)、資訊高速公路等系統,使電視的主動權移至觀眾手中,成為資訊社會中知識發展的重要媒介。   本研究之貢獻,在於探討有線電視合法前、合法後訂戶、非訂戶三者的一般生活型態及有線電視觀賞行為現況,並探討背景因素、一般生活型態、自我監控和有線電視各種觀賞行為的關係。   本研究以大台中家戶為取樣對象,有效樣本計有400人(女248人,男152人)。所採用研究工具,包括「一般生活型態問卷」、「有線電視觀賞行為問卷」和「自我監控短題本」。研究中所使用之統計方法,包括次數分配、卡方分析、因素分析、典型相關、皮爾森積差相關、單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等。   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有線電視合法前、合法後訂戶、非訂戶三者,在性別、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三項背景因素上,有顯著差異。   二、有線電視合法前、合法後訂戶、非訂戶三者,在「關注政治動態社會議題」、「忙於工作勤於充電」、「家事電視全家過日」三個生活型態因素上,有顯著差異,但在創新上則否。   三、有線電視合法前、合法後訂戶、非訂戶三者,在自我監控上並無顯著差異。   四、有線電視合法前、合法後訂戶、非訂戶三者,在有線電視「節目偏好」、「頻道偏好」、「計次付費意願」上,皆有顯著差異;而在有線電視「互動電視需求」、「裝訂與否理由」、「提供服務滿意度」上則無顯著差異。   五、背景因素在各種有線電視觀賞行為上,皆有顯著差異,包括有線電視「節目偏好」、「頻道偏好」、「計次付費意願」、「互動電視需求」上,皆有顯著差異。   六、一般生活型態、創新等前置變項與有線電視「節目偏好」之間,共可抽取四組顯著的典型相關;與有線電視「頻道偏好」之間,則無任何顯著的典型相關存在;與有線電視「計次付費意願」之間,共可抽取二組顯著的典型相關;與有線電視「裝訂理由、服務滿意度」之間,共可抽取三組顯著的典型相關;而與非訂戶「不裝訂理由」之間,只抽取一組顯著的典型相關。   七、在自我監控和有線電視觀賞行為的關係方面,自我監控與節目偏好有顯著正相關,其中以和「知識節目」的相關最高;與頻道偏好有顯著正相關,其中以調整表現符合要求和「教學頻道」的相關最高;與計次付費意願有顯著正相關,其中以調整表現符合要求和「頒獎典禮實況轉播」的相關最高;與互動電視需求有顯著正相關,其中以觀察敏銳和「自選觀看角度」的相關最高。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供若干建議以供後續研究及有線電視業者制定經營策略之參考。
123

企業再生工程實施方式與企業特質之關聯性探討 / The Linkage Between BPR Approaches and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鄭啟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再生工程的出現,無疑地已經成為本世紀末最重要的管理課題。在這個變動的環境中,許多企業想要利用企業再生工程為組織創造競爭優勢,但多半苦於對企業再生工程的理論不夠了解,並且不知如何找出一個適合自己的變革方式,因而不敢貿然地進行。有鑑於此,本研究將指出組織內和跨組織企業再生工程的組成,比較革命性變革和演進式變革的差異,期能使這些企業再生工程實施的層面更為明暸;本研究列舉出七項企業特質,並且討論這些特質與企業再生工程實施方式的關聯。這七項特質包括:對外部資源的依賴程度、企業規模、企業文化、資訊科技的策略性使用、企業重視顧客的程度、企業對資訊科技的認知,和企業所屬之產業在產業生命週期中的位置。   本研究是屬於描述性研究,藉由實地方談進行企業再生工程的個案公司,配合相關文獻的整理歸納,以指出企業特質與企業再生工程實施方式間的關聯特性,並提出相關的研究命題及結論以供後續研究及實務界參考。   研究結果發現,不同的企業特質確實會對企業再生工程的進行方式有所影響。在資訊科技的策略性使用上,唯有當企業同時具備有高度資訊科技認知和高度重視顧客時,企業在資訊科技的使用上才會具有較高的策略性;在資訊科技的策略性使用與變革方法的關聯上,企業文化和產業生命週期將影響到資訊科技對於變革的方法的決定;而在資訊科技的策略性使用和流程改造範圍的關聯上,企業規模和企業對外部資源的依賴程度將影響到此二項變數運作的結果。   本研究末尾建議企業必須因應臺灣企業獨特的特質來進行企業再生工程,並且儘量策略性的使用資訊科技,以使企業能夠將再生工程的方法予以適域化,並能藉助資訊科技的力量來促使企業再生工程的實施能達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124

國際會計準則第41號農業會計公報在我國適用性之研究 / A case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41 agriculture in Taiwan

曾韶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際會計準則第41號農業會計公報(以下簡稱IAS 41),規範農業活動相關之會計處理,用以認列、衡量生物資產及農產品。我國現行的財務會計準則規範內,尚未制訂專門規範農業活動之公報,國內企業對於農業活動及生物資產之揭露並不一致。 本研究以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為個案研究對象,探討國內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之企業對IAS 41準則之適用性及其相關議題。研究分析顯示,台糖公司所從事之業務符合IAS 41對「農業活動」及「生物資產」之定義,亦滿足公報中規範需對資產進行原始認列的條件。因此,台糖公司符合IAS 41之適用範圍,須針對「生物資產」、「農產品收成時」的相關規範予以報導。台糖公司飼養之豬隻,須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原始認列,產生之損益需計入當期損益;期末於資產負債表上單獨列示為生物資產科目,並揭露採公允價值模式計算之生物資產總價值。豬隻的續後評價,則須於期末確認生物資產公允價值減除銷售費用之餘額是否有變動,並將變動差額於發生當期認列損益。至於各該年度從事畜殖活動所產生與豬隻相關之支出,例如飼料費用、畜殖醫療及飼養費用、薪資費用、管理及間接費用等,則以當期費用處理。 /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41 Agriculture (IAS 41) establishes standards of accounting for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to recognize, measure biological assets (living plants and animal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e (harvested product of the entity's biological assets). Currently, there are no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which specifically relate to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in Taiwan. The disclosures regarding to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biological assets have been found varied across companies. In this dissertation, we chose Taiwan Sugar Corporation (TSC) as our subject case to understand how IAS 41 would affect companies in Taiwan after IFRSs was adopted.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operation activities of TSC qualified the Company to the scope of IAS 41. The Company needs to disclose biological asset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e at the point of harvests according to IAS 41. First of all, swine should be measured on initial recognition and at subsequent reporting dates based on fair value concept. Secondly, the gain on initial recognition of biological assets and changes on value during a specific period of time are reported on net profit or loss. Thirdly, all costs related to biological assets that are measured at fair value are recognized as expenses when being incurred. Finally, separate disclosure of biological assets is required according to IAS 1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125

當照顧已成往事:中年未婚女性畢業照顧者之生活調適 / When time goes by:A study on life adjustment of middle-aged single female former caregivers.

楊祝惠, Yang, Chu 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係為探索中年未婚女性畢業照顧者之生活經驗,以瞭解其生活調適情形與對未來生活的規劃,促使社會工作者對畢業照顧者有更深層的認識,並作為未來擬定處遇計畫及支持性福利措施或方案的參考。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中的深度訪談法,以立意取樣選取8位符合研究條件(照顧失能家人之時間至少需達1年以上;且被照顧者已逝世,照顧者脫離照顧身份時間已達6個月以上)之受訪者。主要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成為「畢業照顧者」的心情包含:卸下重擔的輕鬆感、感傷自己孤獨一人、慢慢釋放的壓力等三種類型,因應受訪者的照顧年資、畢業年限、被照顧者的自我意識是否清楚,以及自身適應能力等差異,呈現出迥然不同的情緒反應。 二、中年未婚女性畢業照顧者之生活重心移轉情形,依「程度」劃分出:頓失生活重心、摸索生活重心、重拾生活重心等三類,並將「場域」劃分為:職場工作、志工、社交與休閒娛樂等。呈現出畢業照顧者的生活重心由「逝者」漸轉移至「生者」,進而開始重視自身需求的情形。現階段遇到的挑戰包含:(1)不易重返職場;(2)孤獨與寂寞;(3)處理內心解不開的結。 三、對於老年生活的規劃,研究結果指出:(1)理想居住型態有二,以與單身未婚的朋友共居為主,進住養老院為輔;(2)為降低個人在晚年生活的風險,體認保健、保險與儲蓄的重要性。(3)作好面對死亡的準備,包括預立遺囑、遺產分配、接受安寧療護的意願釐清,以及身後歸屬與處理方式等。本研究彙集了受訪者分享「當照顧已成往事」的心得,有感於畢業照顧者淬鍊過後的人生智慧益發顯得寶貴,本研究歸納出:重拾原有的夢想和興趣、把握當下與志工生活,以及注重生命品質等三項重點作分享。 根據研究結果進一步討論發現:(1)中年未婚女性畢業照顧者面臨喪親時的調適方式與一般人相去不遠,相異之處在於照顧工作帶給她們身體、心靈、社交活動上的影響,導致畢業照顧者容易出現「筋骨酸痛」、「失落又解脫的矛盾心情」與「不易重返職場」等特殊需求,進而需要「職能治療與復健」、「專業心理諮商」以及「提供友善政策以支持重返職場」等專業服務或福利政策;(2)畢業照顧者因提前接觸老年與臨終生活,彷彿替自己預習了老年生活與死亡的課程,這種經驗將有助於自身面對老年生活的態度與適應;(3)中年單身者擔憂未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後的照顧問題,我們必須正視此一中高齡單身族群的照顧議題,文末並依結果分析提出對社工實務、政策與未來研究之建議。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life experience that former caregivers which were unmarried middle-aged female, to understand the life adjusting and future planning, and to promote social workers to get deeper understanding for the former caregivers in order to help draft the action plans and supporting welfare measures or projects. This research employed qualitative methods. The researcher conducted semi-structural interview with eight former caregivers individually, and collected in-depth data. 8 interviewees who conform to research conditions (time of taking care of disabled family members is at least more than 1 year; if care receiver passed away, the time that caregiver loses care-giving status has been more than 6 months) are selected by purposive sampling. The study findings after data analyzed are listed below: First, the feelings of became former caregivers were three types: The relaxation of unloading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loneliness and strain was slow down. Research results demonstrate totally different emotional responses according to differences, including interviewee’s care-giving seniority, years of graduation, whether care receiver’s self awareness is clear or not, and self adaption ability. Second, As for middle-aged single female former caregiver’s life center shift condition, it can be divided according to “level”: three kinds including losing life center, exploring life center, and regaining life center. In addition, it can also be divided according to “field”: workplace, volunteer, social and leisure entertainment. The conditions that former caregiver’s life center gradually shifts from “dead” to “living”, and begin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self requirements are demonstrated. The challenges in current stage include:(1)Not easy to go back to workplace,(2)solitude and loneliness, and(3)dealing with the untied knot in heart. Third, Concerning the planning of old age lif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1) There are two ideal living styles, which is mainly living together with single friend supplemented with living in House for the Aged,(2)in order to reduce individual risk in old age life, and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health care, insurance, and saving.(3) Prepare for facing death, including living will, estate distribution, clarification of willingness to accept hospice care, after-death ownership and disposal method. This study summarizes interviewees’ experiences of sharing “when care giving has become bygones”. Realizing that former caregiver’s life wisdom is valuable, it is summarized in this study: Sharing the three points including regaining the original dream and interest, seizing the moment and volunteer life, and focusing on life quality.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finds three points:(1)middle-aged single female former caregiver’s adjustment method when facing bereavement is quite similar to general people. The difference is the effect of care giving work on their body, mind, and social activity, which easily induces former caregiver’s special requirements including “aching muscles”, “ambivalence of loss and relief”, and “not easy to go back to workplace”, and then professional service or welfare policy including “occupational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providing friendly policy to support going back to workplace” are required.(2)Former caregivers contacts old age and death life earlier, so it is just like to preview the lesson of old age life and death for themselves. This kind of experience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attitude and adjustment of facing old age life.(3)Middle-aged single people worry about the care giving problem when they lose life providing ability in the future, and we must face the care giving issue of this elderly single group. The outcome could be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social work practice, social policy and future research.
126

高校1年生 : 生命と環境II (本年度の取り組み, キャリア形成を軸とした総合人間科の取り組み)

SATO, K, 大矢, 美香, 杉山, 貴一, 水野, 亜美, 松本, 真一, 中野, 和之, 佐藤, 喜世恵 01 February 2013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27

草本植物の生育年数推定法の検討 : センチュリープラントプヤ・ライモンディを用いて

Nakamura, Toshio, Ohta, Tomoko, Masuzawa, Takehiro, Wada, Hideki, Okuda, Keita, Tomita, Miki, 中村, 俊夫, 太田, 友子, 増沢, 武弘, 和田, 秀樹, 奥田, 啓太, 冨田, 美紀 03 1900 (has links)
第23回名古屋大学年代測定総合研究センターシンポジウム平成22(2010)年度報告
128

研發階段生物科技事業申請上櫃制度之探討

陳家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利用個案研究方式探討我國目前有關研發階段生物科技事業的上市(櫃)制度,並提出相關建言。按我國生物科技事業在台灣的產業間屬新興策略產業,由國家政府獎勵設立發展。資本市場是鼓勵生物科技事業發展的主要平台之一,過去台灣高科技產業所以能夠成為全球製造重鎮,資本市場功不可沒。我國若能夠建構合理有效的上市(櫃)制度,將有助於我國推動生物科技事業之發展。本研究擬採個案研究,主要係研發階段生物科技事業上市(櫃)的案例不多,尋找並利用一個具代表性的個案,將有助於瞭解,我國生物科技事業在台灣申請上市(櫃)的相關問題,以及資本市場對這項產業的助益
129

台灣BL衍生「迷」探索

楊曉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參與觀察及深入訪談兩種研究方法,以後現代及迷研究的相關理論為出發點,試圖分析: (一) BL衍生迷文本創作者及讀者的形成原因及條件為何? (二) 藉由參與觀察及深入訪談,描述(describe)並辨識(identify)BL衍生迷文本創作者/讀者的本質,探討其迷的現象?(what?)、如何迷?(how?)、為什麼迷?(why?) (三) 進一步分析BL衍生迷文本作/讀者從事迷文本的意義,及從事迷文本創作/閱讀時的愉悅為何,是逃避性/生產性的愉悅、或是其他未被提及的愉悅? 以外顯而言,BL衍生迷並沒有統一、絕對能區辨的特徵,迷對BL衍生的喜愛以其他行為表現,如創作、購買迷文本及與同好討論,在匿名環境、隱秘性高的網路上,可以找到許多BL衍生迷聚集的空間,而他們會有所謂「一般禁」的自主規制,希望不了解BL衍生的人不要進入及觀看相關內容。因為觸及到性別及道德層面,因此與其他「迷」不同,BL衍生迷對不了解BL衍生文化的人通稱為「外人」或「一般人」,通常不願意讓身邊的家人或好友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公共場合提起相關話題時也相當隱諱,也就是所謂的「一般禁」。 受訪者則是因喜歡故事中描寫男性角色間之友情或衝突的場面,而開始有閱讀或創作BL衍生的意願。至於BL衍生與原作之間喜愛程度的關聯性,多位受訪者表示她們是否閱讀、創作BL衍生,與是否喜愛原作其實並無一定相關性,甚至對衍生作品的喜愛程度勝於原作。 BL衍生迷外在行為包括購買、創作及閱讀BL衍生迷文本、參與同好團體與聚會。針對曾有從事創作及出版同人誌經驗的受訪者,深入了解是否曾由商業出版社出版過原創的BL作品或是否曾經考慮過以從事BL創作為職業時,受訪者多對環境不穩定抱持悲觀的態度。目前多數受訪者選擇先透過不需透露自己身份的網際網路如BBS、相關WWW網站認識同好,進一步深入認識後可能會以電話、E-mail或其他方式相約見面。還有些會選擇加入相關的社團,如漫畫社,從社員中找尋同好。內在行為方面,受訪者以「萌」來表達對BL衍生的喜愛程度及興奮情緒。受訪者在接收到原作中的男性角色間表達友情或衝突的場面時,容易產生「萌」的情緒,進而去尋求能更表達出角色之間關係糾葛的BL衍生作品閱讀、或產生創作BL衍生作品的靈感、及與同好討論等上述外在行為。 部份受訪者對「過度」一詞表示不舒服的態度,研究者本身也開始對「過度」一詞在迷研究使用是否適當表示懷疑。迷並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過度行為」,本研究中的受訪者在「區辨」自己是否為迷、或區辨其他迷與自己的不同時,多採用消極地態度隱瞞或否定自己是「迷」、是「腐女子」。 進一步再探討時可發現: (一) 讀者積極的誤讀與玩弄 本研究中試圖了解的BL衍生迷有多數堅持以「忠於原作」為他們閱讀或創作BL衍生迷文本的選擇標準,他們延續著原創劇情發送人所製造的訊息,而從中創造出愉悅,甚至回過頭來解讀原作的生產者,認為迷文本的一切創作線索,皆奠基於作者提供的所有線索,不認為自己顛覆了文本。也有受訪者認為,原作是有意識地與閱聽人共同玩弄虛構。 (二) 對「男性情誼」過度想像的愉悅。 承上,BL衍生文本是此族群在接收原創劇情內容時,對男性角色間關係的過度想像,無論是正面的友情或負面的仇恨衝突,BL衍生迷都將原作中欲表達男性情誼的劇情認為是愛情關係的「曖昧」,而從訪談中可發現,BL衍生迷了解這些純屬非現實的想像,也認定這種從曖昧關係想像延伸出的BL衍生文本,與同志文學不同,而不斷在不同原創作品中尋找、分析、創作及閱讀曖昧關係,正是此族群迷行為的實踐。 BL作品是女性對「理想男性情誼」的想像出發的作品。創作及閱讀BL及BL衍生作品不涉及性向認同,創作者也多為喜愛異性的女性,多因為欣賞及喜歡男性,希望能與男性擁有平等地位,才能對男男產生想像。
130

工作環境權之研究 / A Study On Work Environment Rights

陳怡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工作環境權」一詞,之於我國而言,既為熟悉,又為陌生;勞工熟悉的是,知道自身「工作環境」的重要性,但陌生的是,勞工常常忽略自己的「工作環境權」,且更是對於「工作環境權」一知半解,其實「工作環境權」並非是一個新穎的觀念,早在19世紀,瑞典便已提出「工作環境權」之觀念,且更進一步將該國的勞工保護法,修正為工作環境權法,將狹義的工作廠所之安全衛生觀念,延伸至勞工生理、心理的舒適感,使得所有的勞工能得到最高規格的安全衛生保護以及最舒適之心理環境,且亦重視人因工程之發展。 基此,世界各新進諸國,如英國、美國、日本等皆以此觀念加以修正該國之安全衛生法規,以及提倡「工作環境權」觀念之實踐,也紛紛復與勞工參與安全衛生之「勞工參與權」,而「勞工參與」之所以重要,乃係因勞工本身對於自身之工作環境最為了解與熟悉,經由勞工參與安全衛生事務之決策,可以使工作環境之改善更加徹底,也因為有勞工自身參與決策,使得工作環境可以達到讓勞工身心舒適之狀態,而「工作環境權」之內容變首重在於「勞工參與」,因此「勞工參與」變為整各勞工「工作環境權」實踐之核心。 世界先進諸國,如英國、美國、日本以及瑞典來看,對於「工作環境權」之實踐,已慢慢的從國家一手主導(法令之制定)轉而與勞資雙方進行「社會對話」之模式,而國際組織如國際勞工組織、歐洲聯盟也訂定出相之工作環境權「社會對話」模式,如國際勞工組織155號公約、歐盟的89/391架構指令;每一個國家、國際組織在「工作環境權」發展之模式不盡相同,且各有各的特色,但其共同目標皆為發展出工作環境權「社會對話」之實施,而此更為我國所長期缺乏之模式,我國之勞資關係係國家統合型態,勞資雙方之間之權利義務皆由國家加以立法規範,加上工會力量功能長期不彰、力量薄弱,因此工作環境權之「社會對話」模式變難以實踐,基此「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國際組織,以及近諸國之相關規範、模式,是值得我國去效法,由於我國普遍「工作環境權」觀念薄弱,因此,在執行勞工「工作環境權」之實踐,需費工夫,故應由事業單位先實踐勞工「工作環境權」,使勞工參與安全衛生事務,再進一步進行勞資政三方之社會對話,真正的傾聽勞工內心的聲音,重視勞工於工作環境中的諸多壓力、不滿,方能使得勞工有一個屬於自己真正舒適的「工作環境」。

Page generated in 0.015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