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台灣綜藝節目之策略行銷分析:以「綜藝玩很大」為例 / Strategic Marketing Analysis of Variety Shows in Taiwan- The Case of MR.PLAYER黃豪平, Huang, Hau-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探討如何以4C架構分析台灣綜藝節目的經營模式,並以目前當紅的台灣綜藝節目「綜藝玩很大」為範例,從台灣綜藝節目的發展歷史開始一直到現今電視圈、綜藝節目的發展現況,試圖從分析該節目的4C架構中,摸索出台灣綜藝節目應依循的行銷策略。
研究主要方式為個案研究法,透過訪談節目製作團隊與觀眾,了解幕前幕後的各種想法:台灣綜藝節目的經營主要分成兩個方向,吸引廣告主與吸引觀眾。在現今傳統媒體仍然採用收視率作為主要競爭力判斷依據的狀況下,台灣綜藝節目必須在吸引觀眾之後以收視族群吸引廣告主以獲得節目製作費用;節目製作費用高,就能製作優質的節目以吸引觀眾,以此達成正向循環。
本文進一步分析該節目的發展狀況,判斷對C4的掌控能力,就是台灣綜藝節目經營的關鍵。透過網路鞏固粉絲族群,就能產生專屬的心理陷入效果,降低對觀眾之C2進而讓廣告主能從收視率以外的標的判斷節目優劣,降低廣告主之C3並將投資之製作費用以提昇節目本身之C1優勢。然而,在本文中也指出,若不求新求變,同樣的營運模式遭到複製並非不可能,台灣綜藝節目應重視品牌獨特性,產製他人難以複製、觀眾擁有興趣的內容以持續生存。
|
2 |
成衣業代工之策略行銷分析-以台南企業為例 / Strategic Marketing Analysis of OEM Garment Manufacturers: A Case Study of Tainan Enterprises張雅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5年全球紡織配額制度取消後,成衣產業開始出現的低價競爭,台灣成衣業代工開始透過供應鏈管理與為客戶增加附加價值服務等尋求轉型,由純OEM代工模式轉由增加ODM代工比例或是形成OBM自有品牌生產模式,對成衣代工業者來說,面對產業的丕變與客戶之終端消費者需求變化快速下,如何擁有穩固之客戶關係與代工業務規模成為成衣業生存主要關鍵之一。本研究透過個案研究法,先探討成衣業代工業務銷售模式,研究業務銷售流程各階段銷售策略,再以策略行銷架構分析此產業在業務銷售過程中如何處理各項買者成本和維繫客戶關係,並針對個案公司業務銷售給予建議。
研究結果發現,成衣代工業者藉由生產成本的控管,與產品提供之多元化提升買者效益,深入了解終端市場需求與買者的需求,為客戶量身打造設計需求。透過清楚的代工定位,利用提高接觸機會與提供客戶有用訊息,來降低買者搜尋成本。利用已建立的公司名聲與代表性案例,降低買者的不確定性並提升買者對代工業者的信任。藉由掌握買者合作關鍵資訊,與設立相配合的生產設備與制度條件,形成專屬資產,增強客戶的依賴度並拉長客戶的服務價值鏈,讓買者難以離開與成衣代工業者之合作模式,形成長久的合作關係。
|
3 |
台灣科學中藥製藥廠競爭策略之研究 以天明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張仲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草藥在世界各地華人居住地都有長久的使用歷史,應用範圍非常廣泛,中草藥使用最多的地區當屬中國大陸,歐洲對植物藥用量大,使用歷史也悠久,其次為美國及亞洲其他各國,台灣市場則屬於特殊的小型市場。台灣製藥廠的中藥製藥水準優於大陸,相較於世界各國植物藥製造水準,也不遜色,主要因為台灣衛生主管機關對製藥廠管制非常嚴謹,促使業者提升製造及管理能力。國內具規模之科學中藥廠大多歷史悠久,屬於中小型企業的經營型態,截至2013年止,並無科學中藥公司發展成為上市櫃公司,本研究希望藉由科學中藥產業相互競爭的市場現況,分析買方交易成本的成因及降低的方法,作為中醫藥業廠商市場推廣的參考,並指引該產業對於買方成本降低所應努力的方向。
科學中藥劑型具有調劑方便、保存容易的特性,適宜作為原料藥或西藥的輔助用藥,未來發展空間大,也是傳統中藥科學化的先驅,具有產業的代表性。運用「策略行銷分析-4C架構」,分析個案公司在每個成長階段,在買者的外顯單位效益成本、買者資訊搜尋成本、買者道德危機成本及買者專屬陷入成本四個構面,運用何種策略方法,建構有效的核心行銷能力,因而得以一一突破經營困境,並且逐步佔有科學中藥市場。
經過對個案公司發展階段的策略行銷分析,印證個案公司每一個擴張的策略行動,都有效的解決了一部分行銷困境,即是降低了某部分的交易成本,也為個案公司下一階段的發展奠下基礎。該個案執行的策略行動先後順序為:向上游整合降低生產成本、藉由診療軟體的行銷打開知名度、投資興建具生產規模的大廠、併購他廠增加產品項目提供客戶一次購足的服務。所解決的行銷困境,大致符合了策略行銷4C分析的排列次序,個案公司對於行銷策略的思維,是為了突破科學中藥產業市場競爭所需,卻與「策略行銷分析-4C」架構相契合,堪為此架構的運用實例。個案公司在中藥產業,把握市場的發展趨勢,在現有的行銷策略布局中,藉由4C的策略行銷分析,找出不足之處,而有效改善之,形成良性循環,達到建構品牌效益的目的,進一步在產品的開發或使用上有所創新,與產業競爭對手拉開差距。
|
4 |
B2B的銷售管理與策略行銷分析: 以衛普實業為例 / Sales Management & Strategic Marketing Analysis of B2B: A Case Study of Web-Pro Co.龍君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統產業、中小企業和家族企業是過去曾是引領台灣經濟發展、邁向國際的重要基石。然而,面臨大環境的變遷,傳統產業、家族企業逐漸褪色,而昔日成功的模式有很多不再適用或者面臨知識經驗傳承不良問題。不織布產業在台灣發展了多年,隨著近年來人們對安全衛生的重視以及相應的技術不斷創新、結合不同的製成技術,未來的應用發展使人多了一份想像。利用本次研究機會,對既有傳統產業深耕經驗又有家族企業背景的企業進行深入訪談,瞭解在面臨大環境快速變遷、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的過程中,個案公司如何透過銷售流程管理建立並維繫滿意的銷售關係,達到不斷獲利、永續經營的目的。
不織布產業有著技術的進入門檻,尤其要中高端產品必須有著極高的技術、研發能量以及在廠房設備上投入大量的資本。銷售方面,成功關鍵首重於對產業產品的專業性、瞭解客戶需求、和建立良好名聲,為了使客戶交易的關係可以長久經營,建立銷售伙伴關係亦相當重要。研究發現,在不織布產業裡,資訊蒐集成本和外顯單位成本為首要吸引客戶的因素,因為涉入程度高,下游廠商也很重視產品的特色和品質。此外,下游廠商在選擇供應商時亦會考量廠商的信譽,在碰到意外的危機時,供應商有誠意和意願共同解決問題,降低道德危機成本。在不織布產業中,除了供應商和下游廠商機台配合的機器設備專屬陷入成本外,成為下由廠商的問題解決者、建立伙伴關係、在突發狀況和危機中能相互支援,這樣的關係才會緊密且持久,也才能建立對供應商最有價值的專屬陷入成本,形成長久合作關係。
|
5 |
台灣烘焙業之策略行銷分析 / Strategic Marketing Analysis of Taiwan Baking Industry吳學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今烘焙產業內競爭十分激烈,烘焙業的產品同質性亦較高,在此環境下,廠商要在眾多對手中脫穎而出,行銷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根據台北市糕餅公會2007 年的統計,烘焙業倒閉店數是開店數的五倍,儘管如此,仍有少數店家能順利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有關行銷方面之研究與論述,國內出版之報告極多,但關於烘焙業領域的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希望透過多重個案深度訪談的比較分析,來了解烘焙產業的策略行銷內涵。
本研究選擇之個案公司:「香帥蛋糕」榮登2009年人氣美食冠軍、蘋果日報票選冠軍芋泥捲;「亞尼克菓子工房」創造萬里排隊人潮的奇景,從萬里紅到台北,陸續展店,並創立知名副品牌安娜可可;「維格餅家」榮獲台北市政府鳳梨酥節評比人氣金賞獎第一名,已成為訪台旅遊團必去的伴手禮採購點。是甚麼因素導致這些業者的成功,能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中,找到自己清楚的定位並擁有大批的支持者,為本研究所欲探討之主題。
本研究以邱志聖(2006)提出之策略行銷分析架構為基礎,歸納分析業者在管理外顯單位效益成本、資訊搜尋成本、道德危機成本、專屬陷入成本的實際作法,佐以品牌建立的步驟,經由訪談四個不同業者的策略行銷,可證實本研究採用的理論基礎,在產業具有一定的適用性。本研究詳述個案公司在各步驟的作法,提出實務上的建議,以期業者在參考後能取得市場的競爭優勢。
|
6 |
台灣機能服飾的機會與挑戰—以TRAVELER為例 / The Chances and Challenges of Taiwan Functional Clothes - Case Study of TRAVELER吳為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紡織業自1950年代開始發展,歷經多次轉型,至今以高機能性的科技布料及成衣技術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時也在台灣出口上扮演重要角色,不過這些領導廠商在紡織產業鏈中皆位於中、上游位置,獨缺最下游的品牌零售。為探究原因,本研究選擇戶外休閒機能服飾作為探討對象,戶外休閒機能服飾與一般時裝不同,消費者選購時的考量因素主要為服飾本身的功能性,其次才是外觀設計,如此一來可以將「設計不足」這個大家已知的弱勢排除,從另外角度來檢視台灣服飾品牌的機會與挑戰。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法作為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為台灣品牌TRAVELER,TRAVELER成立至今25年,期間曾因為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經營策略,企圖在市場上創造差異化並找出利基點。在個案公司分析上,運用邱志聖 (2001)提出的策略行銷分析架構,從四個成本角度來檢視個案公司的策略及背後的意涵。針對個案公司,本研究有幾點結論建議歸納如下:
1. 清楚的目標客群選擇是產品設計的基礎。廠商進行產品規劃設計時並不是越多越好,必須真正擊中目標客群的「痛點」才會有正面效益。
2. 行銷組合策略務必一致。以機能服飾為例,因其專業功能性較一般服飾複雜,若有一致且符合品牌形象的行銷策略可以降低消費者選購時的交易成本。
3. 透過制度建立,降低買者疑慮。降低消費者疑慮可以提升其再購的可能性。
4. 培養忠誠顧客。善用社群媒介進行口碑行銷,讓忠誠顧客為產品背書。
|
7 |
策略行銷分析: 以鮮乳坊爲例 / Strategic Marketing Analysis: A Case Study of I Love Milk洪健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社會企業往往在經營策略上不能同時兼顧理念與獲利,大部分社企會發生信念與商業目標設定上的衝突,缺乏以顧客爲主的商業思維,導致產品或服務失去市場競爭力,而且也無法解決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若社會企業想要在這大企業環繞的競爭下取得市場上的一席之地,在短期内讓公司達到損益平衡或盈利的狀況,就必須在商業模式和市場經營策略上做出差異化,方能確保公司走出困境,得以永續經營來解決或改善現有的社會弱勢問題。
本論文透過質性研究的方式,對台灣一社會企業「鮮乳坊」進行深入了解,研究背景内容將探討鮮乳產業之外部環境,以及鮮乳坊自身的條件和企業目標,在初創時期所遇到的挑戰和困境,進而追溯其管理作爲,找出鮮乳坊經營之所以成功的原因。然後以邱志聖(2014)策略行銷分析架構的四個成本-外顯單位效益成本、資訊搜尋成本、道德危機成本以及專屬陷入成本,探討鮮乳坊與買方之間的交換成本,並從訪談和次級資料中瞭解鮮乳坊如何運用食農理念來建立與傳遞品牌形象,如何減少買者交換的總成本來提高消費者信心,以及如何短時間内在鮮乳市場站穩脚步。
本研究結果發現,個案公司之4C架構係根據市場研究,以及觀察目標客群的需求後而設計出能夠解決消費者痛點的產品。然後在產品效益上做出差異化來降低消費者的「外顯單位效益成本」,並用行銷活動傳達長期一致的品牌特性和定位,而降低買者「資訊搜尋成本」,進而創造品牌定位知曉。由於外顯單位效益成本和資訊搜尋成本的策略相互呼應,以及品質管理資訊的透明度,大幅降低「道德危機成本」,提升目標市場對新創品牌的接受度和信任感。最後,透過社群媒體與活動分享經營成果,製造與消費者的專屬回憶,建立更深層的關係,進而讓買者在心理上產生一種特殊的品牌意義,提高目標市場的「專屬陷入成本」。
新創社會企業必須具有清楚的定位與競爭優勢,才能夠跳脫紅海市場,唯有站穩脚步並持續成長才能有效地解決社會問題。
|
8 |
面膜產業之策略行銷分析-以TT面膜為例 / Strategic Marketing Analysis for the mask industry – A case study of Timeless Truth Mask劉郁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台灣有不少自創化妝品牌逐漸做出口碑,不但在本土市場廣受消費者的青睞,在海外市場也擁有眾多粉絲,還成為出口亮眼的隱形冠軍,尤其是面膜,更與鳳梨酥、茶葉等產品並列觀光客來台灣必買的伴手禮。
台灣一直以來都擁有扎實的製造能力,但卻常常淪為價值鏈最低的代工階段,然而,在眾多崛起本土保養品牌當中,卻有一個品牌能在法國的美妝通路上架,並且成為法國市佔率第一名面膜品牌,便是來自臺灣的TT面膜。
藉由探討TT面膜可以得知,品牌歷經了電視購物台時期的興衰、品牌轉型的陣痛期、貴人相助的轉捩點以及最後由國外紅回台灣以後的通路操作選擇,在每個時期都碰到不同的問題,透過每一個挫折的成長才有今日的成就,TT面膜靠著不落入價格戰的拓展決心走出台灣、接軌國際,透過提昇產品效益來降低外顯成本,爾後陸續增設的國際優良規範 ISO22716規格廠房、無塵室以及頂尖實驗室的有效性數據報告和產品資訊檔案等獨特能力削弱了原本很高的道德危機成本,在努力多年後,成功打敗眾多品牌取得法國上架的機會,更是一舉打開了品牌知名度,將資訊搜尋成本降到最低,最後靠著有趣、有靈魂的社群行銷能力緊緊抓住消費者的心,打造和粉絲間的專屬陷入成本,成功建立行銷4C架構,成為在全球40幾個國家上架的MIT面膜領導品牌。
|
9 |
SONY之創新、標準化與策略行銷分析 / SONY’s Innov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Strategic Marketing Analysis八木澤將志, Yagisawa, Masas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SONY是一家代表日本,電子產業的大企業,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品牌之一。此企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下一年創立,和日本經濟一起成長,然而,SONY最近年的經營情況實在不佳,在電子產業中也沒有和之前同樣的存在感。本研究以SONY的創新能力及標準化策略爲主軸探究此競爭力,並加入邱志聖(2010)策略行銷分析觀點來找出SONY過去成功的因素、SONY現況經營不佳的原因、以及提出給SONY經營的建議。
本研究結果發現SONY現在經營不佳的主要原因爲此過去競爭力的創新能力的缺乏、以及此導致自己定位的混亂,因此建議這些點的改進、以及標準化策略來復興此競爭力,給個案企業問題解決方法的參考。
|
10 |
群眾募資平台之策略行銷分析:以Kickstarter、flyingV為例 / Strategic Marketing Analysis in Crowdfunding Platforms: The Cases of Kickstarter and flyingV梁育馨, Liang,Yu Hs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網際網路普及率日益升高的現今,各式各樣以網路作為媒介的商業模式快速興起,而平台的概念更顛覆了過往的使用習慣,藉由將使用者群聚在同一虛擬環境中,使他們之間產生互動與交流,許多商業價值便從中應運而生。透過同邊與跨邊網路效應的發酵,不斷累積用戶數、建構使用平台的慣性,久而久之便加深了用戶的黏著度,也增加了移轉成本。
本研究便著重於近年來平台商業模式的新概念:群眾募資,探討其如何跨越過往繁複的籌資手續,創造出一個可供擁有創意專案的提案者及擁有資金的贊助者媒合的場域。先分別對全球群眾募資產業和台灣群眾募資產業概況做出簡單的分析,知曉目前的大環境趨勢及台灣的市場發展潛力,並以美國的Kickstarter和台灣的flyingV兩間群眾募資平台作為個案研究對象。在了解兩個案的發展現況、營運模式後,再以策略行銷4C架構剖析兩者建立出平台機制以處理用戶的四項交易成本。
而研究結果發現,雖然兩者在政經環境及市場規模上的差異造成經營成效上的落差,但除去外在的先天因素後,Kickstarter相較於flyingV,建構出的4C循環更加完善,也使其自創立以來一直穩居全球群眾募資界的龍頭地位。而flyingV雖然在台灣擁有最高的市佔率,但在平台本身的4C架構上仍有許多成長空間,因此本研究最終以Kickstarter為範本,對flyingV在現行環境下的營運模式以4C架構做出建議,期許flyingV未來能持續發展,成為亞洲群眾募資平台的領導品牌。
|
Page generated in 0.0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