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國新上市公司實質盈餘管理之研究陳家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新上市公司從事實質盈餘管理的現象,也就是其與營業相關的裁決性應計項目(應收帳款、存貨、應付帳款)在公司上市前後是否有異常之變動,以此判定管理當局如何安排裁決性營業應計項目與控制盈餘操縱的時點。
本研究採實證的方式進行,以民國78年至民國82年問經證券管理委員會核准,初次於臺灣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上市的第一類及第二類公司為研究對象;而觀察期為上市前三年及上市後二年,前後共六年,以統計測試逐期加以比較,據此觀察實質盈餘管理的情形是否普遍存在於新上市公司。研究設計係參酌過去相關文獻與會計資訊特性,並針對國內經濟社會環境加以考量,俾達成木研究之目標。
本研究之實證結果如下:(一)樣本公司在上市前第二年,其與營業有關之裁決性應計項目的確有顯著增加的現象,然而上市前第一年未如預期般增加,反而有減少的狀況,上市後卻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因此與營業有關之總應計項目的變化無法得到新上市公司於上市前從事實質盈餘管理的結論。;(二)與營業活動關係密切的裁決性應收帳款與裁決性存貨無論在上市前後各年運用均有增加的現象,而裁決性應付帳款運用的減少則持續到上市後一年,由個別的與營業有關之應計項目的變化發現新上市公司不僅在上市前運用之,且延續到上市後;(三)我國新上市公司在上市後,在營業方面的確存有營運衰退的現象,由其應收帳款周轉率與存貨周轉率的逐年下降便可偵知。
|
2 |
公司上市前後盈餘管理與業績變動關係之研究劉宇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摘要
公司若申請上市獲准,可獲得融資成本降低、提高公司聲譽、減徵營利事業所得稅等好處。惟申請上市有其門檻限制,促使公司為達上市門檻、提高承銷價等目的,可能操縱送交證管會的財務報表;此外,若公司上市後業績呈衰退現象,容易引起相關單位注意,並影響投資人信心,進而引發公司虛飾上市後財務報表之動機。
本研究以裁決性應計項目及營業外損益為操縱變數,並依據兩指標(上市前現金增資佔資本擴充之比率、獲利能力之高低)分別將總樣本區分為兩組,以對照檢驗進行實證研究:上市前後公司管理當局是否有進行盈餘操縱之行為,並探究此行為的有效性,以及其與上市後業績衰退間的關聯性。以下彙總本研究實證結果:
一. 新上市公司裁決性應計項目之測試
上市前現金增資佔總資本形成之比重較高及獲利能力較低的新上市公司,上市前傾向於使用個別裁決性應計項目(尤其是裁決性存貨及應付帳款)操縱盈餘。
二. 新上市公司裁決性營業外損益之測試
所有新上市公司,上市後皆有使用裁決性營業外損益及處分投資損益來操縱盈餘之傾向,而處分資產損益非進行所得平穩化的主要工具。
三. 新上市公司上市前後業績變動之測試
所有新上市公司,上市後業績皆呈衰退現象,惟上市前現金增資佔總資本形成之比重較高或獲利能力較低的新上市公司相較於其他公司較為顯著。
四. 新上市公司上市前後進行盈餘管理的有效性
(一)上市前使用裁決性應計項目改善當期業績的有效性
上市前現金增資佔總資本形成之比重較高及獲利能力較低的新上市公司,上市前操縱裁決性應計項目( 尤其是裁決性存貨及應付帳款),可有效提高當期盈餘,而操縱期間多在上市前三年至前兩年。
(二)上市後使用裁決性營業外損益項目改善當期業績的有效性
樣本公司上市後操縱營業外損益無法提高當期業績。
五. 公司上市前盈餘管理與上市後業績變動之間的關聯性
上市前現金增資佔總資本形成之比重較高及獲利能力較低的新上市公司,上市前盈餘管理行為的確造成上市後業績指標的衰退,且以裁決性存貨及應付帳款為主要影響變數。
經由本研究的實證結果可知,新上市公司為達上市、提高承銷價或平穩各期所得等目的,仍有其操縱盈餘以遂其目的的投機空間,造成資本市場的不效率,並損害投資人的權益;證管會應儘速建立相關法規,有效防止公司於上市前後的操縱損益行為,促使資本市場更有效率的運作。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3
第三節 研究架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所得平穩化…………………………………………… 7
第二節 實是性會計理論 …………………………………… 12
第三節 盈餘管理相關文獻之探討………………………… 16
第四節 公司上市前後進行盈餘管理的動機和有效性……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假說………………………………………………35
第二節 定義變數及實證設計………………………………. 39
第三節 樣本選取、資料蒐集暨研究期間………………… 49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 ……………………………… 56
第五節 研究架構………………………………………………60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新上市公司裁決性應計項目之測試……………… 62
第二節 新上市公司裁決性營業外損益之測試…………… 68
第三節 新上市公司上市前後業績變動之測試…………… 74
第四節 新上市公司上市前後進行盈餘管理的有效性…… 80
第五節 公司上市前盈餘管理與上市後業績變動之間的關
聯性…………………………………………………… 9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96
第二節 研究限制………………………………………………99
第三節 後續研究之建議……… …………………………… 10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 101
英文部分 ……………………………………………………… 102
圖 目 次
圖1-1 研究流程圖…………………………………………… 5
圖3-1 資料分析期間圖………………………………………56
圖3-2 觀念性架構……………………………………………60
表 目 次
表3-1 總研究樣本暨其上市日期………………………… 50
表3-2 A組研究樣本暨其上市前三年現金增資佔資本形成
之比率………………………………………………………51
表3-3 B組研究樣本暨其上市前三年現金增資佔資本形成
之比率………………………………………………………52
表3-4 甲組研究樣本暨其上市前三年之獲利率………… 53
表3-5 乙組研究樣本暨其上市前三年之獲利率………… 54
表3-6 盈餘管理與當期業績變動之關聯性分析模型…… 59
表4-1 A組之上市前後裁決性應計項目變動檢定……… 64
表4-2 B組之上市前後裁決性應計項目變動檢定……… 65
表4-3 甲組之上市前後裁決性應計項目變動檢定……… 66
表4-4 乙組之上市前後裁決性應計項目變動檢定……… 67
表4-5 A組之上市前後裁決性營業外損益變動檢定…… 70
表4-6 B組之上市前後裁決性營業外損益變動檢定…… 71
表4-7 甲組之上市前後裁決性營業外損益變動檢定…… 72
表4-8 乙組之上市前後裁決性營業外損益變動檢定…… 73
表4-9 A組之上市前後業績變動檢定……………………… 76
表4-10 B組之上市前後業績變動檢定 …………………… 77
表 4-11 甲組之上市前後業績變動檢定…………………… 78
表4-12 乙組之上市前後業績變動檢定 …………………… 79
表4-13 A組上市前操縱個別裁決性應計項目之有效性檢
定……………………………………………………… 81
表4-14 B組上市前操縱個別裁決性應計項目之有效性檢
定……………………………………………………… 82
表4-15 甲組上市前操縱個別裁決性應計項目之有效性檢
定……………………………………………………… 83
表4-16 乙組上市前操縱個別裁決性應計項目之有效性檢
定……………………………………………………… 84
表4-17 A組上市前操縱個別裁決性營業外損益項目之有
效性檢定……………………………………………… 86
表4-18 B組上市前操縱個別裁決性營業外損益項目之有
效性檢定……………………………………………… 87
表4-19 甲組上市前操縱個別裁決性營業外損益項目之有
效性檢定……………………………………………… 88
表4-20 乙組上市前操縱個別裁決性營業外損益項目之有
效性檢定……………………………………………… 89
表4-21 A組上市前操縱裁決性個別應計項目與上市後業
績變動關聯之檢定………………………………… 92
表4-22 B組上市前操縱裁決性個別應計項目與上市後業
績變動關聯之檢定………………………………… 93
表4-23 甲組上市前操縱裁決性個別應計項目與上市後業
績變動關聯之檢定………………………………… 94
表4-24 乙組上市前操縱裁決性個別應計項目與上市後業
績變動關聯之檢定…………………………
|
3 |
公司特性、裁決性應計項目與審計品質關聯性之研究黃郁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因為公司所有者與管理者不同,且外界第三者不容易直接觀察到公司管理者的行為,而有代理問題存在,也因代理問題使公司管理當局有操縱盈餘數字的機會及動機。然而在投資者沒有受過會計專業訓練下,幾乎很難去區分裁決性應計項目及非裁決性應計項目,當盈餘與營業現金流量差異愈大時,代表管理者操縱應計項目的空間愈大,管理當局為向外界發出訊息顯示自己雖有盈餘管理機會,卻無盈餘管理的行為,則會聘用高審計品質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查核簽證,也將進一步了解高審計品質會計師事務所是否有較高之偵測或抑制盈餘管理能力。
本研究第一部份在探討公司特性與聘任審計品質之關連性,採用Logit的研究方法探討我國上市公司產生應計項目之特徵是否會影響選任審計品質,並控制以往研究中發現會影響選任會計師因素的變數,如:公司規模、財務槓桿、公司成長率、財務困難、查核意見等變數。本研究第二部分在探討審計品質與所查核公司盈餘管理之關連性,採用橫斷面Modified Jones Model 及CFO Model的盈餘管理偵測模式來衡量公司裁決性應計項目,並利用無母數統計方法探討高、低審計品質會計師事務所查核公司之裁決性應計項目平均數是否有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當公司營業週期愈長,則表示企業愈需要較多營運資本,維持其營運活動,或當公司資產敏感度愈高時,則表示企業折舊或攤銷等長期項目愈多,其盈餘與營業現金流量差異愈大,管理當局可操縱盈餘之空間愈大,愈傾向聘用高審計品質之會計師事務所查核簽證以降低代理問題。另外,實證結果亦發現分別採用橫斷面Modified Jones Model 及CFO Model驗證高、低審計品質在偵測盈餘管理或抑制盈餘管理能力上其結果不同,所以無強烈證據支持由高審計品質所查核簽證財務報表之公司,其盈餘管理的現象會低於由低審計品質所查核者。
|
4 |
租稅天堂密集度對公司盈餘管理行為之影響:以台灣上市電子工業為例 / Effect of tax haven intensity on earnings management : Evidence from TSEC-Listed Electronic corporations黃柏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全世界競爭的經濟環境下,各國莫不致力於降低公司租稅成本以增加資金的注入及吸引海外投資。為降低企業稅負,透過租稅天堂進行轉投資儼然成為跨國企業的趨勢。然而,租稅天堂子公司設立的密集度是否會影響公司盈餘管理行為是本文的重點。本文使用台灣經濟新報2005年-2012年財報資料,以台灣上市電子工業公司為研究對象,使用不平衡追蹤資料之固定模型進行估計。本文模型有二盈餘管理模型及有效稅率模型,並且因租稅天堂種類的不同區分成租稅天堂及基地天堂兩情況。
模型一盈餘管理模型實證結果發現,租稅天堂及基地天堂子公司密集度向下影響母公司裁決性流動應計數不明顯;然而,在公司有關係人交易情況下,租稅天堂及基地天堂子公司密集度會影響母公司操縱流動應計數的行為,母公司有降低盈餘的租稅動機。模型二有效稅率模型實證結果顯示,母公司當期有效稅率會受租稅天堂或基地天堂密集度影響而下降。最後,同時觀察兩個實證模型的情況一及二可以推論租稅天堂或基地天堂密集度較高的公司,有降低盈餘及租稅成本的租稅動機。
|
5 |
財務報表舞弊偵測模型之建立-以中國上市公司為例 / Building Fraudulent Financial Statement Detecting Model: Evidence from China Listed Companies甄典蕙, Chen, Tien 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財務報表舞弊往往足以震撼投資大眾,造成資本市場重大損失,各國監管單位無不盡力降低此事件之爆發,以維護資本市場秩序、保障投資人,是以本研究欲瞭解影響中國大陸上市公司舞弊之因素為何,以及如何建立舞弊預測模型提供財務報表使用者作為參考之用。本文利用2007年至2014年受懲罰之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採Logistic迴歸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裁決性收入與Z"-Score對於財務報表舞弊無顯著相關,相反的獨立董事比例、是否具ST壓力、存貨週轉率、應收帳款週轉率、主營業務利潤率與財務報表舞弊具顯著關係,另外利用迴歸結果中顯著變數建立財務報表舞弊模型,發現整體正確率為53.31%。 / Due to the severe impacts caused by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s in most countries put much emphasis on maintaining the order of the capital markets and protecting the investors’ interes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factors of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especially for China listed companies, and build the detecting model for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users, I select some listed companies punished by the government during the period 2007-2014 as the samples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n, I us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o test which variables are significant to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cretionary revenue and Z"-Score do not have impact on it. On the contrary, the percentag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pressure from avoiding being “ST”, inventory turnover, accounts receivable turnover, and percentage of income from main operation are significantly relevant to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Moreover, when including these significant variables in the detecting model,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can up to 53.31 percent.
|
6 |
PCAOB檢查影響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品質之跨國比較 / The Effects of PCAOB International Inspection on Audit Quality:A Cross-country Comparison王運楓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2005年開始PCAOB對外國之註冊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國際檢查,至今已逾十年,然而制度實施之初面臨許多質疑。而今,已有文獻指出不論是美國或是其他國家,PCAOB的檢查皆具有一定效益,且具有外溢效果。惟各國間的國家特性因素於目前文獻中尚有發展空間,因此本研究欲了解國家特性是否會影響PCAOB國際檢查的外溢效果。
本研究以2004年至2013年間35國的資料計算裁決性應計數,以此代理審計品質,觀察各國審計品質於檢查前後的變化,並以法規執行力以及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市占率代理國家特性,進一步了解不同特性的國家,其審計品質改變幅度的差異。
根據實證結果發現,當一國的法規執行力較高或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市占率較高時,審計品質較佳,因此於PCAOB國際檢查後審計品質提升幅度較小。各國的準則制定機構可透過本研究的國家分類,量身訂定更符合國家的準則,以改善審計品質。 / Since 2005, PCAOB has inspected foreign registered audit firms for a period over ten years. The benefits of inspection in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are documented by extant literature, but the research of country characteristics on the spillover benefits is still lacking. In this study, we document how country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PCAOB international inspection on audit quality.
This study uses discretionary accruals as the proxy of audit quality. Our data of non-US-listed companies from 35 countries during 2004-2013 are taken from Datastream. In addition, we use legal enforcement and Big 4 dominance to investigate how country characteristics affect the magnitude of audit quality changes.
According to empirical results, we find that countries with higher legal enforcement or Big 4 dominance provide better audit quality. Therefore, PCAOB international inspections in these countries generate smaller magnitude of audit quality improvement than in countries with lower legal enforcement and Big 4 dominance .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regulator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should develop more tailored regul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audit quality of their respective countries.
|
7 |
現金增資與盈餘管理關係再研究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condary offering and earnings managment孫建華, Shun, Chien-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基於資本市場先天資訊的不對稱,企業內部人本就享有私有資訊之絕對利益,再加上風險分攤的觀念,透過證券市場向投資人募集資金的方式多為企業的首選。而主管機關為防止投資人權益受損,對於企業現金增資審核之嚴謹門檻,卻導致企業盈餘管理的動機。國內研究對於上述因果及衍生問題已有相當多的研究,但未見針對現金增資目的與盈餘管理動機及工具之關聯性進行探討。
一般而言,公司可能為了補充營運資金、償還負債、擴充產能或購併他公司等目的申請現金增資。理論上,不同的增資目的其資金需求之迫切程度應不同,且不同的增資目的之資金需求也應透過財務報表中不同的會計科目來表達。本研究主要的實證議題有二:(1)現金增資的決策提供盈餘操縱的動機,而盈餘操縱的強度是否因增資目的不同而互異?及(2)不同的增資目的是否搭配不同的盈餘操縱工具,期使現金增資目的與財務報表所顯現出的現金需求相允合?
實証結果顯示:(1)上市公司增資前確實傾向於採用增加盈餘之裁決性應計項目,同時配合操控業外收益來增加盈餘,但以資產或收益調整之裁決性應計項目之操縱行為並不顯著。(2)補充營運資金及償還負債二種增資目的盈餘操縱強度只有在增資前一季是大於其他增資目的,其他測試期間並無顯著不同。(3)補充營運資金之增資目的並不傾向採用裁決性應計項目作為盈餘操縱工具。(4)償還負債之增資目的傾向利用業外收益作為盈餘操縱工具。(5)補充營運資金及償還負債二增資目的之盈餘操縱動機之強度並無顯著差異。
|
8 |
地雷股盈餘管理行為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n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s of the Financial Distress Companies王宏文, Wang, Hung-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地雷股係因本土性金融風暴而產生,眾多的股市投資人因此受到巨額損失,進而質疑財務報表的允當性及會計師、主管機關的監督不夠周嚴。因此,本研究主旨在探討地雷公司在遭遇本土性金融風暴時,財務報表是否具有資訊價值以及地雷公司會採用何種模式來管理盈餘,以穩定股價或隱藏財務風險。
本研究以股價行為的模式來定義地雷股,研究樣本包括有地雷股和相對同一產業的非地雷股樣本,研究方法主要以Modified Jones Model推估裁決性應計項目,並依常態性檢定之結果,以t檢定及Wilcoxon Sign Rank檢定,分析地雷公司和非地雷公司的可裁決應計項目和營業外項目變動情形,以檢驗地雷公司是否有盈餘管理的情形。
實證結果顯示:(1)本研究以地雷公司在亞洲金融風暴後地雷爆發前會發生盈餘管理假說,在實證上獲得支持,但是非地雷股也會有盈餘管理的情形產生。(2)地雷股盈餘管理的時點大多發生在民國八十七年第一季、第二季時。(3)地雷股盈餘管理的工具是傾向於使用營業外損益項目,相較之下營業項目是較不顯著的。
|
9 |
企業更名與實質交易關聯性之研究 /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rporate name change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江永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司名稱不僅僅是識別的代號,還具有深切的意義存在,且更名還需花費很大的成本、面對原有客戶流失的風險,故企業更名背後的真正涵義是值得深入探討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CRSP有更名紀錄之美國上市公司,是否會透過實質交易或裁決性應計之方式進行盈餘管理。除了比較更名前後盈餘管理程度之差異,同時也以更名公司為實驗組,並選取未更名公司作為對照組,檢測在更名後,更名公司與未更名公司之盈餘管理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另外,為額外分析不同類型的更名原因,是否會採取不同的盈餘管理方式,依不同標準選取以下二類之更名公司:第一類為因業務範圍改變而更名;第二類為無原因之更名。
實證結果發現,更名公司在更名後,比起更名前及未更名公司,可能有以操縱銷貨來壓低現金流量、透過過量生產以降低銷貨成本的實質交易行為,進行裁決性應計項目之盈餘管理也較為嚴重。額外分析不同原因的更名公司之實證結果則發現,無原因之更名公司在更名後,進行實質交易之情形較業務範圍改變之更名公司嚴重。 /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name changes on earnings management. We examine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in the period leading to the passage of name change effective year and in the period following the passage of name change effective year, focusing on both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To make further investigations, we conduct analysis of firms that change name because of broader or narrower focus the firm’s scope of business versus firms that change name with no reas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name change firms use more accruals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fter name changes when compared to similar firms. Furthermore, we also find that firms change name with no reason tend to adopt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when compared to the firms that change name because of broader or narrow focus.
|
10 |
產業專家、會計師任期與盈餘管理關聯性之實證研究吳品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我國1994年至2003年由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查核簽證之上市上櫃公司為研究對象,探討會計師之產業專精與任期及其交互作用對於查核品質之影響,其中以裁決性應計數作為查核品質之代理變數,並同時採用會計師事務所及合夥會計師在特定產業之市場佔有率,作為產業專家之衡量指標。實證結果發現,產業專家可以限制受查客戶透過裁決性應計數從事盈餘管理,而以合夥會計師為基礎所計算之市場佔有率較會計師事務所為基礎所計算之市場佔有率,更能解釋審計品質的差異。在任期方面,研究結果顯示,會計師任期愈長愈能限制盈餘管理,而任期對於裁決性應計數絕對値之影響係反映於任期較長會計師之查核年資。但進一步檢測會計師對管理當局操弄盈餘向上或向下的態度是否隨著任期之增長而有所不同時,本研究發現,當管理當局操弄盈餘使其降低時,會計師任期增長愈能抑制管理當局向下操弄盈餘以預留未來盈餘空間;而在管理當局操弄盈餘使其增加時,會計師任期增長則沒有理由支持具查核品質。此外,在產業專家與任期之交互作用對查核品質影響方面,實證結果發現,產業專家會計師抑制盈餘管理的能力較非產業專家好,所以較不須要透過任期的增加來提升其偵測盈餘管理的能力。 / This study uses the sample comprised of listed and OTC firms in Taiwan during 1994-2003 and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uditor tenure and the interaction on audit quality. I use discretionary accruals as proxies for audit quality and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is measured in terms of both audit firm market share in an industry and auditor market share in an industry. My empirical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industry specialist auditors can restrict accruals-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expla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audit quality more than industry specialist audit firms. About auditor tenure, I find that absolute discretionary accruals decline with auditor tenure and tenure traced at the longer auditor tenure is superior to shorter auditor ten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longer auditor tenure enhances audit quality. In addition, a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lients have motivations on income-decreasing earnings management, auditors can limit management’s ability to create reserve to manage future earnings. But the clients have motivations on income-increasing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study did not provide sufficient evidences to explain that audit quality is improved with tenure. Besides, the result of empirical analysis support my estimation abo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auditor tenure. The industry specialist auditors mitigate earnings management more than nonspecialist auditors and don’t enhance audit quality through extending auditor tenure.
|
Page generated in 0.017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