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68
  • 64
  • 4
  • Tagged with
  • 68
  • 68
  • 56
  • 54
  • 30
  • 20
  • 19
  • 18
  • 18
  • 17
  • 17
  • 16
  • 16
  • 16
  • 1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信評制度改革與投資人保護之加強

李玉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信評機構雖是一個由市場自行發展而形成之機制,但在許多監理規定中卻又賦與特定信評機構一定的認可。歷來數次信評機構之重大爭議事件,國際間皆有檢討及採行相關改善措施,對於信評制度之改革,監管機關的立場是很重要的。全球金融海嘯後,許多國家或地區紛紛制定專門立法或在相關立法中增加專門章節去規範信評機構的活動,包括修正法規減少對信評之依賴。 各界對信評制度之改革提出不少主張,其終極目的仍與金融消費者保護有關。為因應全球化之發展趨勢,加上新金融商品不斷推陳出新,各國主管機關除致力積極改善市場監理制度與規範外,加強保護投資人已成趨勢。 本論文透過國內外信評爭議事件、信評監理規範、改革措施及金融消費者保護機制,作相關比較分析,提出問題並探求可能之解決方法,並提出以下建議: 一、減少不同監理法規中對所認可信評機構範圍之差異。 二、強化防範利益衝突規定 三、明確信評機構法律責任規範 四、檢討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之成效及執行問題
2

客戶信用評等個案分析

李美玉, Lee, Ann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為了個案公司營運上的實際需求,進而設計出一套衡量客戶信用風險的預警模型-「Credit Score Card」,希望藉由此模型可以預測客戶發生財務危機的機率,以達預警之功能。其研究方向是以財務變數及非財務變數來架構「Credit Score Card」, 並以個案公司之客戶資訊來驗證其有效性。經實證結論如下: 一、 本研究認為「Credit Score Card」是具有預測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能力。且各構面對財務危機預警的影響均為負相關,即當各構面的表現越好時,越不會發生財務危機。 二、 風險不可能完全被銷除,但是可以被控管,透過衡量指標的建立去評估風險,可以減低不確定性及未來可能的損失。 三、 當組織權責及區域高度分散時,就必須要有統一的信用風險控管政策及衡量標準,以利各地遵循。 四、 風險衡量指標或權重應依不同的銷售市場、營運模式及產業特性,作最適化的修正。 五、 指標衡量的資料,若取得來源困難,將影響指標的有效性,故在篩選衡量指標時應特別注意。 /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operation needs of the case company, to design an early warning model to measure its customers credit risk -「Credit Score Card」, wish to use this model to predict the probability of customers’ financial crises, to achieve the early warning purpose. The direction of the study is the use of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variables to build up the 「Credit Score Card」, and using the customers’ data of case company to test its effectiveness. The empirical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Credit Score Card」 has the ability to predict the corporate financial crises. Each indicator's impact on the financial crisis early warning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ie, the better performance of the indicators, the lower the probability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occur. 2. Risk cannot be completely eliminated, but can be controlle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measurable indicators to assess the risk, can help to reduce the uncertainty and possible future loss. 3. When an organization is highly decentralized and regionalized, it must have unified credit risk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facilitate the regions to follow. 4. Risk metrics or weight should depend on the sales market, business model an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for optimal correction. 5. If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data for indicator measurement, it will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indicator, therefore need to be cautioned when screening indicator measurement.
3

我國石化業上市公司股票評等之研究

吳三隆, Wu, San-L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石化產業景氣之高低起落,主要肇因於供給面之變化,一般而言,石化業景氣有七年一個循環期的說法,而石化業從民國83年反轉至今,石化業上市公司的股價均降至歷史低點,預估民國90年至91年,石化業將有一波榮景。 石化產業景氣之高低起落,主要肇因於供給面之變化,一般而言,石化業景氣有七年一個循環期的說法,而石化業從民國83年反轉至今,石化業上市公司的股價均降至歷史低點,預估民國90年至91年,石化業將有一波榮景。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即在於為投資人建立一個可供投資依循的股票評等模型,並以明年在股市交易能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石化業為研究對象,建立單一產業的股票評等模型。 評量的指標包括依據產業特性選取出來的十二項財務性變數、五項產業特性變數,以及足以代表股票交易性質的五項市場指標變數,經問卷調查眾專家對於各指標重要程度的意見後,以分析層級程序法計算出各指標的權重,據以對受評樣本公司進行股票評等。受評的樣本公司取自我國石化業上市公司,共25家,財務性變數資料採85年至87年底的年平均值;市場指標變數則採用87年初至88年二月底的月平均值。 經實證結果得出以下結論: 財務性變數與市場性變數在評估股票投資等級時皆很重要。 財務比率變數方面以獲利及成長指標最重要。 市場性變數指標以本益比及交易週轉次數最重要。 評等等級的涵蓋範圍從A A A級到CC級共8級,最高的評等等級為A A級,列屬其中的有僅有和桐一家,最低評等等級為CCC級,列屬其中的有南僑、中化二家。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 第三節 研究架構•••••••••••••••• 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評等制度介紹••• ••••••••••10 第二節 國內實證文獻之探討•••••••••••18 第三節 國外文獻探討••••••••••••••33 第參章 石化產業分析 第一節 產業成長••••••••••••••••41 第二節 產業特性••••••••••••••••43 第三節 產業結構••••••••••••••••45 第四節 配銷體系••••••••••••••••49 第五節 產業趨勢與發展•••••••••••••51 第六節 關鍵成功因素••••••••••••••58 第四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流程••••••••••••••••61 第二節 資料蒐集與樣本•••••••••••••68 第三節 研究變數的操作性定義••••••••••70 第四節 研究方法••••••••••••••••78 第五章 實證結果分析 第一節 問卷調查結果••••••••••••••88 第二節 分析層級程序法之計算結果••••••••90 第三節 股票評等模型之建構•••••••••••96 第四節 石化業公司股票評等•••••••••••97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6 第二節 建議•••••••••••••••••• 10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12 英文部分••••••••••••••••••••114 附錄一 問卷•••••••••••••••••• 116 附錄二 問卷結果統計•••••••••••••• 121 附錄三 受評樣本公司變數資料統計•••••••• 122
4

台灣上櫃證券商信用評等模型之研究

謝青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所謂信用評等,乃是針對受評企業各項與信用相關之因素加以評估,並將結果以分數或等級高低表示,以代表該企業整體之信用狀況。信用評等的價值主要表現於兩方面,一是將各廠商的信用品質作一公正客觀的揭露,減低廠商的融資成本,促使企業積極改善財務結構,健全會計制度,另一方面則是幫助投資人減少大量而且重複的分析成本,使投資人可參考信用評等,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程度,選擇適當的投資標的。 本研究乃以民國85年底前上櫃的券商為樣本,按產業的特性選取經營績效變數,其中產業因素包括規模經濟、品牌認知、行銷通路、研究發展、及風險管理;而財務因素則包括獲利能力、償債能力、財務結構、及風險管理。並以分析層級程序法(簡稱A.H.P.),計算各項變數間比率的分配。 經由實證結果獲得以下重要結論: 一、實務界認為產業的因素重要性約佔55.14%,高於財務因素重要性的44.86%,可見產業因素較受實業界重視。 二、產業因素中的規模經濟重要性約佔20.74%,品牌認知的重要性約佔10.97%,行銷通路的的重要性約佔16.11%,研究發展的重要性約佔19.18%,風險管理的重要性約佔33%,可見風險管理最受業界重視。 三、財務因素中獲利能力的重要性約佔29.75%,償債能力的重要性約佔19.58%財務結構的重要性約佔22.85%,營業風險的重要性約佔27.82%,可見獲利能力較受業界重視。
5

上市公司信用評等與財務績效之研究-以食品、鋼鐵、電子資訊業為例 / The Study of Credit ratings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Taiwan Listed Companies

曾炎裕, Tseng, Yen-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信用評等對資本市場的貢獻,主妻分成兩大類,一是反應違約風險,直接影響殖利率高低與企業負債成本;二是輔助政府管理資本市場金融工具品質。本研究分析信用評等的性質與特色,並探討信用評等與財務績效的關聯程度。   信用分析包括評估主權風險、產業風險、公司風險、法律風險與關鍵性財務資料等,而財務資料以反應定期償付風險者為主,包括固定費用保障倍數、現金流量與總負債比率報酬率與槓桿比率等,評等分析過程繁複,因此國外皆由專家組成評等小組,經分析討論後,以符號代表信用風險高低;另一種評估方式則是由專家選定關鍵性衡量因素與指標權數,利用統計技術,衡量企業的信用風險。   在實證研究方面,本研究以國內食品、鋼鐵、電子資訊等三產業之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蒐集相關的財務資料,利用因素分析與主成分分析,將研究樣本依主成分分數高低區分成四類,評估信用強度與財務績效的關聯程度並獲致下列結論:   一、利用綜合信用分數與主成分衡量企業信用強度,兩種衡量結果對企業相對信用強度並無顯著差異。   二、單一產業所獲致之信用評等結果與跨產業之信用評等結果呈現顯著差異,就本研究樣本而言,電子資訊業高於產業平均,食品業則低於產業平均。   三、企業的財務績效與企業信用強度,兩者間無顯著差異。   本研究亦以因素分析中因素負荷量最大的變數建立四等級的LOGIT評估模式,三產業的正確區別率分別為83.3%、73.7%與76.3%;而三個產業評估模式中有關信用水準的變數不同:食品業與鋼鐵業為資產週轉率、而電子資訊業則為存貨週轉率與股東權益週轉率。
6

內部信用評等系統在銀行授信決策實務運用之探討-以國內某銀行為例

宋文海, Sung ,Wen Hig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理論上及實務界運用之信用風險模型有相當多種,不同模型各有其優缺點,也有其使用上之限制。依據信用風險模型建立之內部信用評等系統,有其理論基礎及國外實務運用經驗,是現行我國多數銀行為提升信用風險管理技術所進行之首要工作,對銀行加強信用風險控管應有相當助益。惟我國授信文化與環境、授信戶借款行為模式及財務會計相關準則與實務,與國外均有所不同,加上我國銀行業之同質性相當高,同業間業務激烈競爭之結果,均使內部信用評等結果在我國運用於授信決策時,與國外有不同之考量,銀行授信人員究應如何善用信用評等結果,並能在如此競爭激烈之環境中仍維持好的業務績效,實在值得探討。 本研究以國內某銀行利用信用風險模型建置之內部信用評等系統為對象,就數個授信個案資料分析信用評等結果在實際授信決策之使用情形,以及彙整有哪些因素是信用評等未考量但又具決策關鍵之因素,並對銀行授信人員使用信用評等資訊時應注意事項提出建議,期能有助於提升銀行授信決策之品質。 本論文之結論:本研究對象銀行採用TCRI之財務指標進行定量評估,再由內部徵信單位所做評估進行定性評估,在兼顧定量及定性因素下,對授信戶之信用風險進行審慎評估,確實對提升授信品質有相當助益。內部信用評等系統有其理論基礎及實務運用經驗,惟對有相當經驗之授信人員來說,信用評等並非萬能,因為並無一套評估制度可完全掌握客戶或授信案之所有風險,尤其企業授信個案變化多端且每筆金額均較大,仍須仰賴有經驗之授信人員依個案實際強況進一步評估及調整,否則各大銀行亦不需聘用眾多之客戶關係管理員(Relationship Manager)、授信審查人員及徵信人員來辦理企業金融之授信業務。為控管授信風險在可接受範圍,並讓銀行能在我國競爭激烈之授信環境中仍維持不錯業績,授信人員進行放款決策時,除依據內部信用評等系統所提供評等資訊外,更應特別注意下列四點: 一、授信人員加強對財務報表可靠性之評估及判斷能力 二、透過實地訪談蒐集與公司授信風險有關之關鍵資訊 三、授信不僅看企業過去,亦重視企業未來 四、利用授信條件設計以降低信用風險
7

BASEL II之銀行企金實務 - 以財簽資料為例

黃俊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7年,台灣將實施新版巴塞爾資本協定,在舊版協定的最低資本要求之外,更擴展成了三大支柱(Pillar):最低資本適足、監理審查程序以及市場紀律(公開揭露)之標準,並且引入了風險評等的觀念來計算法定資本,即信用評等方法,使得銀行能夠自行採用銀行內部自有系統評估風險暴險,並據以計提所需資本,以彌補傳統標準法的不足。 新版巴塞爾資本協定引入了內部評等法(internal rating based approach,簡稱IRB),其又區分為基礎內部評等法(Foundation IRB Approach)與進階內部評等法(Adavanced IRB Approach),此改革欲提升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測量能力,並建立自有之信用評等系統,使銀行能夠自行評估信用風險,資本協定並詳述了內部評等法的內涵與規範,例如風險成份、暴險類型、最低要求等等,使銀行在採用內部評等法時能有所依據。 本研究之目的在以台灣之銀行實例,針對內部評等法(IRB)中的企業型暴險,根據新版巴塞爾資本協定與金管會的準則,建立信用評等模型,來推估風險成份中的違約機率(PD)。本研究利用羅吉斯迴歸建構評分模型,顯著之解釋變數包括產業變數、六項財務比率變數、以及二項授信交易資訊,其中財務變數包括一項獲力能力指標、二項經營效率指標、三項償債能力指標。本模型亦完成了新資本協定所規範之七項評等模型測試中的五項,顯示評等模型在正確性、穩定度、區隔能力等各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現。這些測試包括:預測力測試、標竿化比較、評等同質性測試、評等穩定性測試、壓力測試。
8

企業信用評等模型-以營造業為例

林孟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是以資料採礦的觀點,配合SPSS Clementine 11.0軟體所提供的資料採礦工具,將資料採礦進行的分析流程,導入企業信用評等模型的建置程序,針對內部評等法中的企業型暴險,根據新版巴塞爾資本協定與金管會的準則,建立信用評等模型。 投入模型的變數,分為財務變數以及總體經濟變數。在精細抽樣比例與模型方法的比較上,1:2比例訓練出的模型在反查率(Recall)較佳且在整體正確率(Accuracy)上亦有不錯的表現;最後模型評估結果決定使用羅吉斯迴歸模型。 本研究所建構出的信用評等系統分為8個評等等級,違約的機率隨評等遞增,以第8等作為違約戶的評等結果。信用評等的各項驗證,首先各等的授信戶均勻分布於8等之間,各評等的預測違約機率,亦相當接近實際違約機率,總結來說,本研究建構之模型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與預測效力,並且皆通過新巴塞資本協定與金管會的各項規範,顯示本研究之信用評等模型能夠在銀行授信流程實務中加以應用。
9

中小企業新巴賽爾協定之信用評等模型研究-以建築投資業為例

蔡旻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2006年新巴賽爾協定的施行,我國銀行如何在WTO開放金融服務業全球競爭的環境下生長茁壯,「信用評等」已逐漸成為銀行授信的重要依據,傳統依賴授信人員過去的經驗的授信決策者會因不同的授信人員而產生決策不一致的情況,而信用評等則可以保證相同標準,減少主觀的認定過程,降低信用風險。 台灣80年代至90年代的股市與房地產市場熱潮,不少建設公司爭先恐後的爭取上市上櫃,即使證券主管機關針對營建業設下了較高的門檻來進行把關,仍有建設公司費盡心思為了上市上櫃。有鑑於建築投資業風險高,根據新版巴賽爾資本協定與金管會的準則,建立一個信用評等機制,以利銀行推估風險成分中的違約機率。 本研究以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的公開發型中小企業財務報表為實例,資料的觀察期間為1996至2005年。資料來源為授信案件以建築投資業為主,藉由企業財務報表簽證資料與總體金融指數,經誤差抽樣,以羅吉斯迴歸建立模型,模型驗證則依據金管會建議的七個方向執行。 研究結果顯示,經評估確立以1:2誤差抽樣比例下,建模的效果最佳,模型共選入四個財務報表變數和一個總體經濟指標,變數皆具有一定的解釋預測能力,檢定後發現,本研究建立之信用評分等級有符合等級內同質性的要求。在壓力測試下,結果顯示整體上是穩定的,只有借款比率會呈現較為敏感。信用轉移矩陣觀察前後兩年度間企業授信戶評等的變動情形,在實務上看來,房地產業相關行業容易受到政局影響,重大事件都會影響到此評等的轉移。
10

信用評等與資本結構 / Credit Ratings and Capital Structure

李瑞瑜, LEE, JUI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2001至2006年台灣上市、上櫃公司為研究對象,探討信用評等與資本結構的關係。參考Kisgen (2006),以融資順位理論和靜態抵換理論為基礎,本研究探討:(1) 面臨信用評等調等之公司,是否會減少其負債水準,以避免(促使)信用評等調降(調升),(2) 面臨信用評等調等之公司,是否會背離融資順位理論及靜態抵換理論,而減少長期債務水準。 分析信用評等調等與負債水準關聯性之實證結果顯示,信用評等為影響資本結構之重要因素。企業會因信用評等面臨調等,而減少其負債。此外,企業利用資本結構的改變以避免信用評等調降的動機較促使信用評等調升之動機強,而此種現象又以規模較大之公司較為顯著。 分析信用評等調等對資本結構理論之影響之實證結果顯示,在納入信用評等變數後,面臨信用評等調等之公司有較高傾向背離融資順位理論和靜態抵換理論,進一步減少其長期債務之水準。 / Based on a sampl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aiwan over the period of 2001 to 2006,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dit ratings and capital structure. Refers to Kisgen (2006), and result on 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and the Static trade-off theory, this research examines:(1) whether firms near a credit ratings upgrade or downgrade would issue less debt relative to equity. (2) whether firms near a credit ratings upgrade or downgrade would issue less long-term debts and thus depart from 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and the Static trade-off theory. The findings reveals that credit rating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determination of capital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ms near a credit ratings upgrade or downgrade would issue less debt relative to equity. The findings also indicates that firms are more inclined to avoid the downgrade of their credit ratings than to instigate the upgrade of their credit ratings. Such phenomena is more obviously for larger firms. 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also finds that firms near a credit rating upgrade or downgrade would issue less long-term debts and thus depart from 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and the Static trade-off theory, after taking their credit ratings into consideration.

Page generated in 0.017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