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產業特性與進口匯率轉嫁效果:以台灣中游石化業為例黃琮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利用開放體系下寡佔理論模型的建立,本文推導出市場結構、廠商行為與經營績效等產業特性皆是匯率轉嫁彈性的影響因素。並以民國76-81年台灣中游石化業資料,針對上述因果關係式進行估計。結果發現,進口集中度與本國產業獲利率對匯率轉嫁彈性的影響皆是負的,且具有統計顯著性;外國與本國廠商問的成本差異則在達到一定程度後,對匯率轉嫁彈性具有顯著的負向關係;高進口比產業的匯率轉嫁彈性顯著地大於低進口比產業;在解除進口障礙後,本國產業集中度因不再是壟斷力的良好指標,也就不是影響匯率轉嫁彈性的重要因素。
|
2 |
我國石化業上市公司股票評等之研究吳三隆, Wu, San-L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石化產業景氣之高低起落,主要肇因於供給面之變化,一般而言,石化業景氣有七年一個循環期的說法,而石化業從民國83年反轉至今,石化業上市公司的股價均降至歷史低點,預估民國90年至91年,石化業將有一波榮景。
石化產業景氣之高低起落,主要肇因於供給面之變化,一般而言,石化業景氣有七年一個循環期的說法,而石化業從民國83年反轉至今,石化業上市公司的股價均降至歷史低點,預估民國90年至91年,石化業將有一波榮景。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即在於為投資人建立一個可供投資依循的股票評等模型,並以明年在股市交易能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石化業為研究對象,建立單一產業的股票評等模型。
評量的指標包括依據產業特性選取出來的十二項財務性變數、五項產業特性變數,以及足以代表股票交易性質的五項市場指標變數,經問卷調查眾專家對於各指標重要程度的意見後,以分析層級程序法計算出各指標的權重,據以對受評樣本公司進行股票評等。受評的樣本公司取自我國石化業上市公司,共25家,財務性變數資料採85年至87年底的年平均值;市場指標變數則採用87年初至88年二月底的月平均值。
經實證結果得出以下結論:
財務性變數與市場性變數在評估股票投資等級時皆很重要。
財務比率變數方面以獲利及成長指標最重要。
市場性變數指標以本益比及交易週轉次數最重要。
評等等級的涵蓋範圍從A A A級到CC級共8級,最高的評等等級為A A級,列屬其中的有僅有和桐一家,最低評等等級為CCC級,列屬其中的有南僑、中化二家。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
第三節 研究架構•••••••••••••••• 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評等制度介紹••• ••••••••••10
第二節 國內實證文獻之探討•••••••••••18
第三節 國外文獻探討••••••••••••••33
第參章 石化產業分析
第一節 產業成長••••••••••••••••41
第二節 產業特性••••••••••••••••43
第三節 產業結構••••••••••••••••45
第四節 配銷體系••••••••••••••••49
第五節 產業趨勢與發展•••••••••••••51
第六節 關鍵成功因素••••••••••••••58
第四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流程••••••••••••••••61
第二節 資料蒐集與樣本•••••••••••••68
第三節 研究變數的操作性定義••••••••••70
第四節 研究方法••••••••••••••••78
第五章 實證結果分析
第一節 問卷調查結果••••••••••••••88
第二節 分析層級程序法之計算結果••••••••90
第三節 股票評等模型之建構•••••••••••96
第四節 石化業公司股票評等•••••••••••97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6
第二節 建議•••••••••••••••••• 10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12
英文部分••••••••••••••••••••114
附錄一 問卷•••••••••••••••••• 116
附錄二 問卷結果統計•••••••••••••• 121
附錄三 受評樣本公司變數資料統計•••••••• 122
|
3 |
匯率波動與產業結構對產業獲利率之影響:以台灣中游石化業為例 / Exchange Rate, Market Structure and Profitability: the Case of Taiwan's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林育謙, Lin,Yu Ch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透過一開放經濟體系寡占模型的建立與推導,於1989年至1997年的期間,針對台灣中游石化產業的18種產品,探討匯率波動與市場結構對產業獲利率所產生之影響。由於實證資料屬panel data,於實證分析時,變異數容易產生異質性變異(heteroskedasticity)的問題,所以本文先對實證模型進行Hausman Test,結果顯示該實證模型適合使用隨機效果模型進行實證估計。根據實證結果發現,原料進口加權匯率對本國廠商內銷獲利率的影響為負向;出口比對本國廠商內銷獲利率的影響為正向;原料進口加權匯率與國內產業集中度的乘積對本國廠商內銷獲利率的影響為正向;原料進口加權匯率與出口比的乘積對本國廠商內銷獲利率的影響同樣為正向。分析上述結果,在國內廠商生產過程中,使用國外進口生產原料超過某一特定比例的假設之下,當本國貨幣貶值時,國內廠商因進口原料成本增加,將導致其內銷獲利率減少,且內銷獲利率減少幅度與市場競爭程度成正比,與出口比成反比。
|
4 |
台灣中游石化業廠商獲利率之研究 / Determinants of firms' profitabilities in Taiwan's midstream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薛雅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1999至2006年間,台灣22家上市之中游石化業廠商為研究對象,針對市場結構環境、廠商資源投入、競爭行為與組織結構等四方面解釋變數,利用一般最小平方估計法(OLS),探討影響廠商獲利率之可能因素。實證結果顯示:廠商規模、過去獲利表現及產能利用率對廠商獲利率有顯著正向影響;資本密度、勞動密度、員工平均年資及負債比率對廠商獲利率有顯著負面影響;而市場需求成長率、市場佔有率、研發密度、員工分紅及海外投資對廠商獲利率之影響則不顯著。
|
5 |
影響產業獲利率因素之探討--以台灣中游石化業為例趙國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利用小型開放經濟體系下寡佔理論模型的建立,以民國78年到85年台灣中游石化業的實證資料為依據,利用完全訊息最大概似法(Full Information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對產業獲利率與產業集中度兩條聯立方程式進行估計,結果本文發現,產業集中度對產業獲利率的影響為正但並不具有顯著性;而加權匯率的影響為負但也不具有顯著性;又關稅與產能利用率對產業獲利率則呈現顯著正面的影響;以及進口比例與出口運輸成本對其的影響則為負向且在統計上呈現顯著性。另一方面,產業獲利率、進口比例與進口運輸成本對產業集中度產生顯著正面的影響;而市場規模則呈現顯著負面的影響。
|
6 |
出口匯率轉嫁效果之探討-以台灣中游石化業為例陳麗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匯率的變動沒有完全反映在出口價格上時,即產生匯率不完全轉嫁的效果。本文以台灣中游石化業的13種產品作為研究對象,資料期間為民國78年1月至民國91年12月,並且在考慮中游石化業的特性下,採用成本加成定價法模型,來探討匯率波動時對出口價格的影響。
實證上,我們為考慮資料定態性的問題,乃採用ADF單根檢定、共整合分析與誤差修正模型。此外,我們利用衝擊反應函數與預測誤差變異數分解,來了解各變數對出口價格的影響。實證結果發現:各產品間的出口匯率轉嫁不盡相同;當受外在衝擊後調整恢復至長期均衡關係的調整速度也不同;各產品的出口價格受其他變數的影響亦有所不同。
|
7 |
我國石化業技術管理研究林正杰, Jerry Lin, C. C.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石化業自六0年代萌芽,於七十年代蓬勃發展,至1999年整個石化業的產值達18,610億,佔所有製造業的24.9%。雖然近年來,資訊電子業的興起,環保意識的抬頭讓石化業遭逢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仍有些企業經營的還不錯,持續投入科技的創新,不斷擴充業務,新產品不斷推出,獲利增加。
本研究以我國石化業為研究對象,從技術管理的觀點,特別從技術策略、技術組織、組織學習等幾個方面分別探討其考量與作法並探討其與技術管理績效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如下:
國內石化業大部份使用跨功能團隊的方式在進行研究,而其結構從輕量級團隊、重量級團隊到自主性團隊均有。少數企業讓研發人員將一項新產品自產品創意階段一直負責到新產品的生產上市,而且研發人員就成為該事業部的負責人,此措施對研發人員是相當大的鼓勵。另部份較小型企業針對某一項很重要的新產品則採用老虎團隊的模式由CEO親自領導團隊,成效良好。
大部份石化業對技術人員均採用雙階制度,如此技術人員可以循著技術階梯升遷,不必受到管理階梯職缺的影響而升遷無門。有效的激勵措施和技術管理績效有絕對的關係,尤其是對於新產品的開發成功應適當的給予獎金或分紅措施,而對於專利也應酌情發給獎金。
我國石化業的技術主從策略大致相同,在全球來看都是一個跟隨者,但國內來說則視產品別不同而有所不同的策略,所以技術主從策略和整個技術管理績效的關係並不明確。
我國石化業大部份其基礎技術均來自國外先進大廠,研發單位則專注於製程改善及基礎技術的衍生技術,從而開發新產品。但也有部份業者自設立公司之初即訂定自行研發的策略,至今成績斐然。
一般而言,國內石化業均經ISO認證通過,內部紀錄相當完整。而經驗分享對於技術管理績效影響非常大,目前分享的方式都是以內部討論的方式為之; 但已有少數業者開始注意到以內部網路建設其知識管理架構,這對於將來經驗傳承與分享定有很大的幫助。
|
8 |
產業獲利率、進口比與產業集中度--以台灣中游石化業為例莊永隆, Zhuang, Yong-L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利用開放體系下的寡佔理論模型的建立與推導,依據民國78-85年台灣中游石化業資料,以完全訊息最大概似法對對內銷PCM、進口比與內銷市場集中度三條聯立方程式進行估計。本文發現產能利用率對內銷PCM的影響是正面的,進口比對內銷PCM的影響是負的,並且都具有統計顯著性;內銷PCM、關稅與成本差異對進口比的影響是負的,且具有統計顯著性,內銷市場產業集中度對進口比的影響是正的,亦具有統計顯著性;內銷PCM與運輸成本對內銷市場產業集中度的影響是正的,且具有統計顯著性,而內銷市場規模對內銷市場產業集中度其有顯著負面效果。匯率並非影響中游石化業獲利率的重要因素;最後,內銷PCM、進口比與產業集中度皆存在顯著直接聯立關係。
|
9 |
進口救濟機制-以石化業為例 / Import Relief - Petrochemical Industry方啟興, Fang, Chi S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主要在探討石化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之傾銷問題,並對我國進口救濟制度完構以予分析。
|
10 |
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趨勢下-台灣石化產業之發展策略 /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in Taiwan-under the trend of severe GHG emission control蔡錫津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隨著能源價格不斷飆漲以及溫室氣體大量排放造成的氣候異常變化,引起世界各國對於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與加強溫室氣體排放管制的重視。溫室氣體大多由化石燃料燃燒所產生。因此,一般被視為能耗較高的發電、鋼鐵、水泥以及石化等產業,遂成為眾所矚目而被要求加強溫室氣體排放管制的主要產業。未來的產業發展規劃,必需兼顧經濟與環保,否則必將被世界潮流所淹沒。
因應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趨勢,就台灣經濟發展面、財政建設面、環境永續經營面等層面考量分析,現階段石化產業之發展應對產業競爭力及環境保護做更多且更審慎的考量。於產業競爭力部分,建議中油開放民營,並運用部份釋股取得的資金,一方面引進先進的製程技術及進行設備更新,提升企業競爭力;另一方面整合國內仰賴台灣中油公司供料且在各產品領域擁有數十年營運經驗的中下游業者,建構泛中油體系的石化經營團隊。如此泛中油體系與國內另一石化產品鏈已相當完整的台塑體系,形成兩大石化體系,互為良性競爭。於環境保護方面,則建議我國應終止國光石化投資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並藉提升廠商製程效率減少能耗,如此將使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得以兼顧,亦達成原興建國光計畫之目的。
而未來台灣石化產業發展策略,技術發展需長期向下扎根,產品則朝高值化、精緻化發展,開發低能耗、低污染之替代能源,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並將大宗石化耗能的產品移往海外能源低廉的地區,持續提升產業競爭力,並達成溫室氣體減少排放為目標。如是,台灣在環境保護日益重視之趨勢下,石化產業也得以永續發展。 / The high energy cost and the unusual climate change due to increasing green house gases(GHG)emission in recent years have attracted the global attentions and called for improvement of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enhancement of GHG emission control. GHG are mostly produced by the combustion of fossil fuels. And the higher energy consumption industries such as power generation, steel, cement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are thus strongly requested to reduce GHG emiss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oth are needed to be equally evaluated in the planning of fu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Taking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s an example, many of its mid-stream and down-stream products have become an unseparable part and of our daily life. In Taiwan, it has been over half century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nd now become top 10 petrochemical production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 production value of petrochemical-related industries are very close to 4 trillion NT dollars, about 30% of total production value of domestic manufacturing sector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nd electronic industry are the two strong arms in supporting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As a very important industry in Taiwan, however, the intensity of its GHG emission is only next to steel industry. The significant technology improvement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has been achieved since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existing refinery, naphtha crackers and many petrochemical mid-stream production plants in Taiwan. It is well recognized that the GHG emission will be greatly reduced if the advanced technologie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old facilities are revamped.
Therefore, the writer would like to address a different approach toward KuoKuang Petrochemical Project which the government is giving an impetus to its execution. Here the writer would propose Taiwan CPC company, the state-owned petroleum company and the leader of Kuokuang Petrochemical Project, to become privatized after asset re-evaluation and collect some government capital from privatization through issuance of part of its shares to the open market. The capital thus collected can be used for enterprise reform. The important items of the enterprise reform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introduction of the advanced technologies, revamping of existing facilities and establishment of a new well-integrated petrochemical conglomerate through mutual investment between Taiwan CPC and the mid-stream companies that rely raw material supplies from Taiwan CPC. From viewpoints of both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government policy of implementation of KuoKuang Petrochemical Project is worthy for reconsideration.
Formation of a CPC-lead petrochemical conglomerate would also benefit the current petrochemical companies that rely on raw material supplies from Taiwan CPC as their operation efficiencies would improved from business intergration. The newly formed conglomerate would be more powerful in further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more competitive in world market. They would have more resources to explore their potential in advance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new business fields such as biomass energy, solar energy and so on. The CPC-lead petrochemical conglomerate would be able to enchance its competitiveness to another domestic petrochemical giant, Taiwan Formosa Group, and other petrochemical giants in the global market.
|
Page generated in 0.03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