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438
  • 1335
  • 145
  • 103
  • 26
  • 25
  • 1
  • 1
  • Tagged with
  • 1633
  • 568
  • 476
  • 316
  • 293
  • 286
  • 240
  • 219
  • 216
  • 211
  • 210
  • 199
  • 199
  • 194
  • 19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81

交叉持股與現金增資之關係研究

彭光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乃在於探討國內企業進行「交叉持股」與現金增資間所存在的關係,探究其如何利用現金增資題材來籌措交叉持股所需的資金。 本研究利用民國七十二年至民國八十七年九月的資料,將有交叉持股可能性的企業篩選出來,並且,根據相關雜誌中有關交叉持股行為的報導,定義出五種指標: 營業性資產比率指標、流動性負債比率指標、業外投資損益率指標、長期投資備抵損失指標、可裁決性應計項目指標,並利用兩獨立母體差異t檢定和Mann-Whitney U檢定,以檢測在這五項指標中是否會與一般性公司有顯著的不同。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有交叉持股可能性公司在營業性資產、流動性負債、業外投資損益及可裁決性應計項目有顯著的差異(90%信賴水準)。因此,吾人推測,進行交叉持股的公司有可能會利用操縱損益的方式來美化公司業績,再配合適時的舉債來買進標的股票及所謂的現金增資利多,來拉抬股價而順利地完成現金增資的募集,進而再將資金投入交叉持股的循環行為中。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5 第三節 研究假說概述……………………………………………..6 第四節 研究步驟流程與研究方法概述…………………………..8 第五節 論文架構……………………………………………………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12 第一節 國外相關文獻………………………………………………12 第二節 國內相關文獻……………………………………………..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30 第一節 觀念性架構………………………………………………..30 第二節 研究假說……………………………………………………36 第三節 變數衡量……………………………………………………38 第四節 樣本資料來源與選取標準………………………………..40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44 第一節 營業性資產比率指標(A)差異分析……………………….44 第二節 流動性負債比率指標(B)差異分析……………………….47 第三節 業外投資損益率指標(C)差異分析……………………….49 第四節 長期投資備抵損失指標(D)差異分析…………………….53 第五節 可裁決性應計項目指標(E)差異分析…………………….55 第六節 交叉持股行為時點之推測…………………………………5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59 第一節 研究結論……………………………………………………59 第二節 研究限制…………………………………………………..61 第三節 建議…………………………………………………………62 參考文獻………………………………………………………………………64
182

我國現金增資除權制度變革之研究 / The Study of Market Reactiona of Seasoned New Issue of a Change in Ex-right Process

阮中祺, Yuan, Chung-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係探討我國上市公司現金增資除權制度之變革,對於股票市場股價行為的影響。 本研究之研究重點在於新、舊除權制度之下,上市公司現金增資時,是否皆存在異常報酬的情形?二種制度之下,股價行為是否有明顯的不同?還是股價行為不因新、舊除權制度之不同而有所不同?此外,以往所做之研究僅包括新、舊制度之下除權日前後數日之股價表現,本研究欲探討除了除權日之外,其他日期或分類因素對於股價表現是否會有影響,藉以探討制度之改變其影響的層面及時點,這些欲探討之因素有:產業別因素、增資額度因素、宣告日,以及證期會核准日等。 / Abstract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amine Taiwan's market reactions of seasoned new issues under the different ex-right processes. In Taiwan , it takes about two or three months to issue new stocks and it's not convenient for both issuers or investers . Before the change of the ex-right process, while public companies issue new stocks , the ways to determine the issue price are different between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or Japan. SEC has changed the ex-right process since Oct 17,1994. The study selects samples from the period between 1991 to 1998, total 419 samples , the empirical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market reactions can be found on the ex-right date and announced day, under both the new and old ex-right process. 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market reactions can be found on the approved day. 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market reactions can be found if grouped by industry.
183

大陸國有企業資金融通制度之研究

江今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84

資金交付行政之法統制

沈政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85

台灣銀行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

陳尚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86

貨幣政策目標之效果及對金融市場之影響研究

蕭翠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各國中央銀行為達成貨幣政策之目標,經常採取包括公開市場操作為主之各種貨幣政策工具,藉著影響金融市場及金融體系,進而影響實質經濟部門。透過貨幣政策基本架構圖,我們瞭解央行運用各項貨幣政策工具,控制貨幣政策操作目標,進而影響中間目標,最後再擴及總體經濟目標。 就世界貨幣政策潮流來看,八○年以來,由於金融創新與經濟開放使貨幣總計數與名目GDP關係退化,各國因應其國情而採不同之貨幣政策中間目標,如新加坡重視匯率目標,日本及法國兼顧匯率及貨幣總計數,德國固守貨幣供給額目標,加拿大及英國等國家改採通貨膨脹率目標,美國則對多項指標予以綜合判斷。 未來隨著我國外匯自由化及國際化的進展,在2000年資本帳進出將完全開放,央行除穩定物價促進經濟發展外,更應達成穩定金融的首要任務,因而更需要廣泛掌握各項經濟金融指標才能針對快速變動環境擬訂及實施有效的貨幣政策。 本文目的即在透過Granger Causality Test,檢定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對中間目標,操作及中間目標對最終目標之因果關係,並依循央行以穩定金融為首要任務,探討貨幣政策操作及中間目標對金融市場價量之因果影響,並涵蓋備受關注之股價及匯率對貨幣政策操作及中間目標之影響,希望能提供政策與管理當局制訂政策時更多層面的判斷資訊。 謹就五個管道驗證貨幣政策之傳遞效果,摘錄實證結果如下: 一、拆款利率對其他市場利率及貨幣供給額之傳遞效果。拆款利率和貨幣市場利率之相關度高,其他利率相關性低,而時間落後之因果遞延關係則依拆款市場所代表不同利率結構而有不同影響,因而央行要能有效釐定所謂同拆利率,才能有效建立利率傳遞效果。有關拆款利率對貨幣供給額的影響,拆款利率對貨幣供給額M<sub>1B</sub>及M<sub>2</sub>均有顯著影響,其中M<sub>1B</sub>在檢定各期均達顯著水準。 二、準備貨幣對貨幣供給額及存放款之傳遞效果,無論自由化前期或後期,準備貨幣對M<sub>2</sub>之影響期數者僅2-3期,而準備貨幣對M<sub>1A</sub>及M<sub>1B</sub>的因果關係在所檢定自由化後期,則每期均呈顯著效果,即以貨幣政策中間目標之可測性而言,M<sub>1B</sub>優於M<sub>2</sub>。準備貨幣對存放款亦有相當程度之影響,而金融自由化前期存款絕對影響放款,後期則未出現因果關係。 三、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及中間目標對金融市場之影響。 1.金融自由化前期:三種貨幣數量對不同市場價量影響不一,唯綜合觀察則影響程度相當,但市場受貨幣數量之影響,大致未若金融自由化後期。 2.金融自由化後期貨幣供給額中,M<sub>1B</sub>對市場價量變化之影響期數最為廣泛,M<sub>2</sub>次之,準備貨幣影響期數最少,利率的影響亦相當廣泛。 另從貨幣政策操作目標(拆款利率,準備貨幣)及中間目標(貨幣供給額M<sub>1B</sub>及M<sub>2</sub>)觀察各個金融市場受影響程度。 1.拆款市場:金融自由化後期,影響拆款利率最大因素為M<sub>1B</sub>之水準,而影響拆款金額之最大因素為M<sub>1B</sub>及拆款利率變動水準。 2.貨幣市場:金融自由化後期,貨幣市場利率最受準備貨幣及貨幣供給額M<sub>1B</sub>之影響,票券發行餘額受拆款利率影響較深,而票券交易額受四項變數之影響均顯著,其中並以準備貨幣及拆款利率影響期數最廣泛(自由化前期影響票券交易額最主要因素為貨幣供給額M<sub>1B</sub>)。 3.債券市場:債券市場利率水準無法檢定。債券市場發行餘額受影響程度不甚顯著,而債券市場交易額僅在自由化後期廣受貨幣供給額M<sub>1B</sub>及拆款利率水準的影響。 4.股票市場:金融自由化前期,股市處平穩階段,主要以準備貨幣與股市總市值呈現統計值因果關係顯著。金融自由化後期,股價指數隨M<sub>1B</sub>變動最為顯著,股市總市值亦隨之變動,至於股市成交額則未呈顯著因果關係。 5.存款市場:金融自由化前期長短期利率水準主要受準備貨幣的影響,金融自由化後期則受拆款利率影響最顯著,至於存款總額不論自由化前後期,因與貨幣供給額組成重疊而關係顯著。 6.貸款市場:金融自由化後期,基本放款利率在拆款利率調整後落後一、二期以金額或年增率水準觀察均會呈現影響現象,信用總量方面,貨幣供給額M<sub>1B</sub>及M<sub>2</sub>之影響期數增加,而準備貨幣影響期數減少,至於拆款利率亦有顯著及持續的影響。 7.外匯市場:金融自由化前期,貨幣數量對匯率僅有零星期數的影響,對外幣存款則毫無影響效果。金融自由化後期,匯率水準最受M<sub>1B</sub>之影響,並受拆款利率落後影響。外幣存款亦受M<sub>1B</sub>之影響,並受M<sub>2</sub>之影響;至於銀行間即期外匯交易額,此處僅受準備貨幣及M<sub>1B</sub>零星期數之影響。 四、股價指數及匯率水準對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及中間目標之影響。 1.股價指數:金融自由化前期,股價指數在千點之下,對股市總市值及股市成交值影響不大,金融自由化後期,股價指數在落後二期影響股市成交值,並在落後三期起影響股市總市值。至於對貨幣數量之影響則無論自由化前後期,股價指數均對準備貨幣之影響表現顯著,唯自由化後期有提前發生現象。 2.即期匯率:外幣存款受即期匯率之影響甚為顯著,而自由化後期其效果提前顯現。至於金融自由化之前期,匯率變動對準備貨幣在落後半年後有顯著影響,自由化後期,準備貨幣、M<sub>1B</sub>、M<sub>2</sub>及拆款利率均未顯著受匯率之影響,可能因金融越趨自由化,多項金融市場之交互影響力越大,單一市場因素(如匯率)之相對影響程度變小了。 五、貨幣政策操作目標(準備貨幣、拆款利率)及中間目標(貨幣供給額M<sub>1B</sub>、M<sub>2</sub>)對貨幣政策最終目標(消費者物價指數、實質國內生產毛額)的影響效果。 在金融自由化前期,影響消費者物價指數及實質國內生產毛額最為顯著的因素為貨幣供給額M<sub>1B</sub>,到了自由化後期改以準備貨幣及拆款利率為影響最終目標之最主要金融因素,M<sub>2</sub>似與最終目標之關連較不顯著,可能因為貨幣的流通速度及貨幣乘數不穩定使然,也因此造成央行1997年改採新貨幣定義。 綜上所述:一、鑒於不同內涵之拆款利率對其他利率傳遞效果有異,央行以拆款利率為操作目標,似應先釐清拆款利率之內涵,透過建立有效長期利率指標並選擇與長期利率具關連性的合理結構拆款市場利率,以提昇拆款利率之傳遞效果及指標功能。至於拆款利率水準對貨幣供給額M<sub>1B</sub>及M<sub>2</sub>均有顯著影響,其中M<sub>1B</sub>於落後一期起即顯現效果且檢定各期均顯著。 二、就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對中間目標之可測性而言,M<sub>1B</sub>優於M<sub>2</sub>。 三、貨幣政策操作目標(拆款利率,準備貨幣)中間目標(貨幣供給額M<sub>1B</sub>及M<sub>2</sub>)對各個市場之影響程度不一,但顯見金融自由化後期M<sub>1B</sub>及拆款利率影響極為顯著。其中尤以M<sub>1B</sub>及影響最為廣泛,因而央行除達成M<sub>2</sub>目標外,另以追求金融穩定之來看,央行似應兼重M<sub>1B</sub>之穩定成長,並建立模型估測貨幣數量對各個金融市場之影響程度,並採相關措施兼顧M<sub>1B</sub>穩定成長。 四、金融自由化前期,股價匯率影響準備貨幣較為顯著,而金融自由化後期,股市匯市之數量變數易受其價格變數之影響,但金融越趨自由化,多個金融市場之交互影響越大,單一市場因素對貨幣政策操作目標或中間目標之影響變小了。唯股價及匯率所衍生之資產選擇效果及匯率效果,可能直接影響貨幣政策最終目標,亦應受到重視。 五、隨著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進展,影響貨幣政策最終目標之因素隨之改變,近年來央行所強調之貨幣供給額M<sub>2</sub>的關鍵角色在央行修訂貨幣定義後是否能顯著改善,需要有效監控外,並似應綜合判斷多項金融及經濟指標,才能達成多項貨幣政策最終目標。
187

台灣地區債券市場與開放式債券型基金之研究

黃錦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工商社會中,一方面由於一般投資大眾缺乏專業知識,另外一方面由於時間的不足,因此將資金交由專業理財基金經理人代為操作的投資觀念,在投資大眾的心目中逐漸形成;交由專業基金經理人代為管理的共同基金也因此成為投資人的投資標的之一。 目前國內已有多篇探討共同基金績效表現的相關論文,但研究的主體大都侷限於『股票型共同基金』,迄今為止以『債券型共同基金』為主體對象的績效評估之研究實在相當缺乏,再加上債券型基金近兩年來在國內資本市場的急速成長,故本研究乃以國內的『債券型基金』為研究主體,並藉由國內外文獻的探討、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及實地訪談國內債券商的心得,以瞭解台灣債券市場的發展沿革及交易制度之現況,並藉由相關文獻的探討瞭解世界主要國家,如美、日等國的債券交易制度,歸納出我國與主要先進國家債券交易制度之差異,提出我國債券市場現階段面臨的問題,並對活絡我國債券交易市場提出本研究的建議。 本研究在債券型基金的績效評估方面,主要引用學理上有關共同基的績效評估模式:Treynor績效指標、Sharpe指標、Jensen績效指標、修正後Jensen績效指標及M.C.V績效指標,以評估債券型基金的整體績效。在統計檢定方面,則採用tD檢定以檢定其是否優於風險調準後市場投資組合的報酬率,並以Kendall洲和諧係數檢定各績效指標是否具有一致性;在績效持續性檢定方面,則在十五家研究樣本中挑選最早成立的五家,並將研究期間劃分為兩期,以Spearman等級相關係數作為檢定的輔助工具。 經由實證結果發現: l.除了少數幾個債券型基金外,大致而言,本研究樣本均符合市場模式的要求。 2.債券型基金投資報酬率並未優於風險調整後市場投資組合報酬率。 3.第二期各績效指標評估結果具一致性;但第一期則具差異性。 4.國內債券型基金的績效在本研究的前後期不具持續性。
188

金融預警制度之研究--以本國一般銀行為例

顧石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政府為發展台灣成為亞太金融中心,積極推動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措施,使得銀行的經營環境為之丕變。十六家新民營銀行的核准設立,對我國金融自由化的歷程來說,是一大里程埤。惟新銀行之設立絕不可危害金融秩序,造成集團企業經濟勢力擴張,銀行的金融資本淪為其股東關係企業的產業資本。近年來,國內外陸續發生了多起金融風暴,造成國內經濟體系的動盪與不安。因此如何建立一套經常性評估銀行經營狀況變化的預警系統,實為當前強調推動金融自由化與維護金融紀律的同時,應密切注意的課題。本論文試圖衡量台灣地區本國銀行的經營績效,並藉由多變量統計方法之應用,來建立一套具客觀性之銀行預警系統,俾能及早發現並導正其營運缺失,以健全銀行業務之發展。 本研究以1993年至1996年在台灣地區營業之本國四十一家銀行為研究樣本,根據銀行一般經營原則以及國內外相關研究,整理出十八項財務比率作為研究變數,包括資本適足性、資產品質、守法性、經營策略與穩定性、獲利能力及流動性等六項指標。利用各銀行相關比率之大小、排序及變動趨勢等,產生銀行經營績效之成績單,同時運用加權效率性之觀念,選用PROBIT模型來建立本國銀行之金融預警模型,以供政府金融當局、銀行管理人員與社會大眾參考。本研究所獲致之結論有以下幾點﹕ 1.符合本研究所建立金融預警模型之各銀行財務變數有逾放比率、非利息支出占營業收入比率及資產報酬率。 2.就原始樣本所建立之PROBIT模型而言,以預測前一年之各銀行資料所建立之方法其加權效率性較高,其正確區別率達85.37%,型I誤差為17.65%、型II誤差為l2.5%。 3.就預測樣本而言,所得到之最佳PROBIT模型為﹕Y=-0.01842+45.79314*X5-244.74387*X13(X5為逾期放款比率,X13為資產報酬率)。預測樣本之加權效率性及正確區別率分別為58.10%及85.36%。另就各年度資料加以測試,結果顯示其區別效果尚稱穩定。
189

金融交換交易(SWAPS)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

林淑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0

由資產負債管理探討個人年金責任準備金監理之研究

趙秋燕 Unknown Date (has links)

Page generated in 0.017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