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對企業營運影響之研究盧伯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在各方關切之下提前於84年3月1日公佈實施,然而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複雜,進一部倉促下完成的法案,實施後將對企業產生何種影響及企業如何因應之,是全文所欲探討的。
全文從三個角度來探討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對企業經營的影響,首先,從全民健康保險制度面來探討,並就影響企業成本負擔的保險費率,勞資分攤比率,眷口數,投保薪資等相關因素作分析,以比較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前後企業勞動成本的變動情形,並以Becker教授的時間支配理論就這些影響因素對勞動市場的影響作探討。其次、以「職業別薪資調查報告」之薪資結構的統計資料作迴歸分析,以分析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企業在薪資結構上是否有所調整來因應勞動成本的增加。最後、以國內某家知名電腦公司作個案訪談,以瞭解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對企業影響的實際狀況。我們研究的結果有下列幾點:
1.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企業之非薪資報酬的負擔增加了。
2.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經常性薪資佔總報酬的比率有下降的現象,反之,非按月獎金比率上升,顯示在面對社會福利法案不斷增加企業負擔的同時,企業為減輕其負擔且為使得企業營運更為靈活,因此包括年節獎勵,年終獎金,考績獎金,及其它名義的不定期性獎金等佔經常性薪資的比率有增加的趨勢。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非按月獎金容易受到業績好壞的影響,因此非按月獎金比率的提高,員工每個月實際上所能支配的所得也會受到企業營運好壞的影響,非按月獎金比率過高而企業營運又欠佳的情況下可能會影響到員工計劃性支出所需的所得,我們從迴歸分析的結果或個案公司歷年的非按月獎金與經常性薪資的支出狀況可以發現,非按月獎金佔總報酬的比率有逐年提高的現象,但員工每個月領取的經常性薪資與非經常性的總額並沒有增加,反而有減少的現象。可見全民健康保險的實施使得勞工追求新資的稅定性降低了。
3.台灣地區由於軍公教人數很多,因此民營企業的薪資容易受軍公教薪資調整的影響,民營企業為了吸引人才,經常維持比軍公教還高的薪資調幅,形成民營企業與軍公教薪資競逐的局面,民營企業的勞動成本將逐年加重,也造成對企業強制負擔的壓力。台灣過去以廉價勞力產生競爭優勢,進而創造利潤的環境,隨著工資的逐年上漲,社會福利法案的增加,勞動成本逐年提高,已成為影響企業能否繼續生存的重要因素。就企業的營運而言,附加價值低的產品的生存空間有被壓縮的現象,因此海外投資生產,及產業升級已刻不容緩。
|
2 |
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對中小企業及其員工影響之研究鄭佳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民健康保險自政府宣布於八十四年三月一日起實施,至今已逾一年。全民健康保險的社會性與強制性,使其制度影響層面舉國一致,不論是業主、員工甚至政府官員在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的給付上皆是平等的,然而因全民健康保險之投保方式、保費負擔比例、給付內容、部份負擔、支付標準、費用審查、、、等等制度的設計,使政府單位、企業業主、廣大員工自有不同的影響。本文研究之目的,旨在參考國內外對全民健康保險之相關研究、調查,輔以筆者對各政府單位、報章雜誌等統計資料之蒐集與分析,以期對全民健康保險影響所及之各個層面、各種現象,作合理的論述與解釋。
研究發現,在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對中小企業影響方面:
1.關於全民健康保險對企業加入勞工保險業務之影響,產生對勞工保險五人以下之投保單位數減少或成長率遞減少影響、造成自願加入勞工保險的業主不是轉回其企業加入勞工保險,就是考量選擇退出勞工保險,以及對掛名負責人或合夥事業之負責人代表,於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皆做了重新的認定或是保費負擔的協議等。
2.對企業辦理加入勞保、健保相關作業方面的影響:首先是企業降低員工投保金額之現象的產生、再則產生勞資妥協「以多報少」、「以少報多」之現象。
3.對企業用人成本之影響:使企業保費負擔提高、使企業人事行政費用增加。
4.對企業使用勞動力之影響:影響企業雇用勞工的人數及提高使用低廉外籍勞工的意願、增加使用部份工時員工。
5.對企業員工福利政策與實施之影響:因全民健康保險的實施,導致企業支出增加,因此預料員工之福利措施更易於被替代而減少甚或取消。
6.對加入職業災害保險之影響:對於非強制加入勞工保險之僱用五人以下小型企業而言,參加職業災害保險之需求則相對減低、降低企業職業災害保險費之負擔、導致職業災害保險實績費率制喪失其原有激勵業主加強員工安全衛生設施之機制。
7.提高工作士氣、企業永續經營。
在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對中小企業員工影響方面:
1.對中小企業員工就業、工資之影響:使員工就業機會減少、資遣率提高、實質工資率下降。
2.對中小企業員工保險費負擔之影響:保險費負擔加重、無法達成所得重分配效果。
3.對享受醫療資源之影響:就醫可近性提高、就醫費用提高、就診手續較為繁複、就醫穩私權受侵害、就診次數增加、病床一位難求。
4.對員工加入工會的影響: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對職業工會之影響,確實造成其會員人數之削減。
5.影響員工生涯規劃與對企業之認同。
最後玆將筆者對本文研究後的心得,以及實際負責全民健康保險行政事務一年多以來之觀察所得與體驗,對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及政府相關行政措施提出幾點建議。
|
3 |
健康保險市佔率之研究--馬可夫鏈方法之應用張景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國民財富的增加、全民健保的實施,民眾對於健康醫療的重視也日益提高。然而在醫療水準及技術提昇的同時,醫療成本與費用也同時的提高了,加上全民健保無法完全滿足需求的情形下,更凸顯了商業健康保險的重要性。面臨經濟環境變動與市場競爭,保險公司在經營上,必然面對更多嚴峻的挑戰,因此,瞭解與預測市佔率的情形,將有助於公司制訂行銷策略與維持經營優勢。
本文利用馬可夫鏈,一動態機率模型,來建立各保險公司間保戶移轉情形的轉移矩陣,並從矩陣當中瞭解,究竟其真正的競爭對手為何者?同時利用現有的資料,進行下一季的市佔率預測,結果發現預測的結果有相當的準確度。另外,透過敏感度分析,瞭解保險公司在制訂行銷策略時,究竟應該以1.維持繼續率、2.提高新契約佔有率、3.避免流失契約,三者中的哪一策略著手,對於提昇公司的市佔率最有幫助。
因此本文乃試圖提供一種新的方法,來協助保險公司建立一個瞭解與預測市佔率的模型,並且從而制訂其行銷策略,達到穩定經營與增加競爭優勢的目標。
|
4 |
台灣全民健保對個人健康保險購買行為之影響─以金融保險從業人員為例 / Influence of Taiwan's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 on Individuals' Purchasing Decision on Health Insurance─Evidence From Financial & Insurance Company Employees.蔡隸亞, Tsai, Li-Y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一家人壽保險公司曾推出一個健康險廣告,強調「全民健保不夠」,甚至在網路上請網友票選「健保哪裡最不夠」,引起健保局注視,行文要求業者修正資訊錯誤。此舉,是否代表台灣的保險業者很擔心全民健保對個人健康保險購買產生替代效果。也就是說,全民健保會降低個人健康保險購買的意願。因此,要用強調「全民健保不夠」這支廣告來降低這種不利的衝擊?
全民健保是基礎型保險,每人都應參加;如果民眾覺得基礎的保險不足,當然有權選購其他商業保險,基於此因,於是商業化的個人健康保險應運而起。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將透過台灣壽險公司金融保險從業人員之家戶及個人已投保個人健康保險之橫縱面資料(cross-sectional data),及每年總繳交全民健保保費之數據,利用最小平方估計式,建立家戶及個人購買個人健康保險之迴歸模型,探究全民健保與個人健康保險兩者購買行為,所呈現關係為替代或互補,並進而了解個人變數、家戶變數對於個人健康保險購買行為之影響。
實證結果發現,全民健保實施12年餘,現今台灣全民健保與個人健康保險之間呈現正向顯著之互補關係。此外就家戶組研究分析顯示,家戶人數多、要保人年齡高、教育程度低、家戶所得高者,對於個人健康保險購買需求皆有顯著正向影響。且家戶組居住在金馬地區者相對於其他地區,對個人健康保險購買意願及需求顯著偏高。
就單身個人組研究結果分析發現,單身女性在年齡、教育程度以及年所得三項變數,與實際年負擔之個人健康保險費應變數之間均具有顯著影響;單身女性年齡及年所得二項變數,皆達1﹪的顯著水準,且其值皆為正,顯示女性年齡高、年所得高者,對於個人健康保險有較高購買需求;相對的,單身女性之教育程度變數,其結果亦達1﹪的顯著水準,但其值為負,顯示單身女性教育程度高者反而較無意願購買個人健康保險。單身男性,則在年齡、年所得及居住地區三項因素呈現顯著正向影響,其男性年所得居於101萬至200萬元者達5﹪顯著水準,其係數值為正,相較其他年所得者,對個人健康保險購買需求顯著偏高。
本研究亦發現,單身男性之居住地區變數估計結果發現,係數為顯著正值,其結果說明居住在北部、中部、南部、東部者其購買個人健康保險意願,相對高於金馬地區居住者。然而單身女性在居住地區變數之研究結果發現,係數均為不顯著的正值,代表單身女性無論居住地區為何,對其購買個人健康保險意願皆無明顯差別,此結果與單身男性具有差異性。
|
5 |
台灣健康保險制度演變與醫院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個案醫院為例蔡錫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幾年來,台灣經濟的高度成長以及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國民的健康需求跟著提升,而健康需求的引伸性需求──醫療服務需求也隨著大幅增加,醫療事業早已成為國內重要的產業。民國八十四年全民健康保險全面開辦,醫療支付制度的改變,加上不斷增多的醫療院所間日益激烈的競爭,導致醫院的經營遭逢莫大的衝擊和挑戰。因而,如何因應健康保險制度的變遷、制定有效的經營策略,便成為醫院經營團隊最重要的課題。
本研究旨在探討近年來醫院經營環境演變下,大型醫院應採行的策略與發展方向。有關分析乃以醫療產業經濟理論為基礎,以我國健康保險制度之變遷為主軸,配合相關大環境及產業環境與結構分析,然後以一家大型醫學中心為例,針對其組織內部的優勢與劣勢,以及外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找尋有利的經營策略。資料蒐集除國內外相關文獻外,主要是與個案醫院高層決策者以及醫院幕僚人員進行非結構式的深度訪談,並作深入的分析比較。
研究的結果發現:1.個案醫院應該朝老人醫學領域發展,以建立能夠凸顯其優勢的經營策略。2.個案醫院應採多角化經營策略,同時開發自費及不受健保給付影響的醫療市場。3.個案醫院仍應繼續其差異化服務的競爭策略,以維持固有的競爭優勢。4.個案醫院應將旗下業務部門,依屬性與功能劃分為數個策略事業單位,同時發展一套嚴謹可行的策略規劃程序,以利總體策略之制定。5.醫院應尋求機會爭取制度的鬆綁,讓醫院能夠有更大的彈性重新整合內部資源,以強化醫院的經營體質與增進管理效率。
|
6 |
行銷理念應用於公共組織之研究--「全民健康保險方案」個案分析林潔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社會各方面的快速發展,使得公共組織與人民間已不再如傳統一樣,只是命令與接受的關係,而是一種具目的性的利益結構、溝通、及評估的過程,因此,公共行政人員在此過程中便扮演了極吃重的角色,他們除了要有考量社會環境變遷的能力之外,並要從中獲得資訊,藉由公共服務的傳輸及提供來滿足人民的需要,而行銷理念的應用即是公共組織瞭解人民需求及提供有品質服務的有效途徑。本論文係先針對公共組織環境系絡及公共組織行銷理論加以探討,再以「全民健康保險方案」做為討論的個案,最後嘗試提出相關發現及建議。
在公共組織環境系絡方面,由於公共組織的性質特殊,一般來說,其所處的環境大概可由三個面向來加以討論。一是大環境的基本趨勢,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口、技術、社會、文化等環境因素;其次是公共組織與民眾間的互動關係,因為民眾的需求才是評斷服務品質最後標準;第三是公共官僚體系,他們是公共組織資源轉換的樞紐,也是公共服務的實行者,而他們的工作意願及方式,將大大影響公共服務輸送的績放。此外,公共組織存在的目的及價值極為重要,因為它們使公共服務的範圍既廣大且影響深遠,易言之,即具有相當的不可代替代性,因此,公共組織在提供公共服務、設計行銷策略之時,亦具有以下的責任基礎:
一、公共性
公共組織的行為必須能忠實反應公共的期望,以體現公共利益為主要目標,並致力於公共空間的塑造,使人民有參與公共事務的空間。
二、績效性
即一項公共服務不僅要能節省成本、追求目標的充分達成,而且尚需關切該項服務是達成誰的目標,也就是注重資源分配的公平性。
三、回應性
回應性的意涵是指公共組織能提界昇僚的決定,使與社群或是為民喉舌的在位者的偏好問趨勢於一致的程度。
四、參與性
「參與性」代表了公共組織對公眾期望回應的程度,也是公民涉入公共事務之更直接方式的行動。
在公共組織行銷理論基礎方面,1969年,學者Kotler 與Levy 首先提出行銷擴大應用至非管利性質組織的理論,1971年,Kotler與Zaltman又得出「社會行銷」的概念,將社會觀念視為產品,並設計、執行、控制一套預定計盡,目的在使標的顧客群能接受新的社會觀念,並致力於其行為與價值的改變。一九七○年代以後,新公共行政運動興起,加上各種社會環境的變遷,使得公共組織人員不得不尋求提高民眾支持與服務品質的方法,行銷理念的應用當可使此一困境獲得解救,而策略性的行銷規劃則可使公共組織更能透視環境系絡的變遷,並據以設計、執行、控制各種行銷策略。策略性行銷規劃步驟如下:
一、環境分析
環境分析之所以重要在於環境的影響力將決定組織各部門的功能,也竟是說,整體的環境系絡直接影響個體環境中的運作績效。
二、設定行銷目標
在分析過組織的內外環境及基優勢、弱勢之後,將其結果與組織整體目標整合,並據以設立組織行銷活動所欲達成的目標。
三、核心行銷策略
核心行銷策略包括了二個部分:第一是「標的顧客界定」。公共組織可藉由「市場區隔」的概念與技術,將同一性質的顧客加以分類,使資源的運用更有效率;第二是「行銷組合」工具的應用,即利用「產品」、「管道」、「價格」、及「宣導」四個面向做為設計行銷策略的基礎。
四、執行
對公共組織行銷作策略性規劃,即是對公共組織未來提供服務的過程協議並發展共識,而這個執行的過程包括了嚴密的分析計盡、責任歸屬、資源掌握等等;策略執行過程所得的相關資訊則需不斷向公共組織作回饋。
在全民健康保險個案方面,全民健康保險的實施可說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最深;若從策略性行銷的觀點來說,該方案的標的顧客範圍廣大,而實際上並未見政府部門運用相關的「市場區隔」策略;此外,在行銷組合方面,全民健保法中已明訂以促進全民之醫療照護服務為目標,民眾可由全國與中央健保局有特約關係的醫療院所獲得健保的服務,而民眾使用服務所需負擔的成本則包括了保費的繳納及使用服務的部份負擔,在健保的宣導策略方面,政府所使用的方式包括了電視、電子媒體、各種宣導摺業、健保手冊、傳真回覆、免付費電話專線等等,但公共服務的輸送多半是經由所謂的「個人銷售」,即「面對面」的方式,就此點來說,健保相關單位並未對此點多所著墨。
本論文經由理論與個案的討論,發現公共組織的整體行銷過程,除了策略性行銷的運用之外,在現今民眾教育水準與權益意識皆日益提高的社會,公共組織不應只將焦點置於組織或服務本身,更應注重公共服務提供的過程,亦即公共服務品質的提昇,而對於服務提供的過程,更應作持續的「行銷審核」,使組織有不斷檢討與獲得回饋的機會,此外,更應將公共組織員工視為「內部顧客」,因為他們是實際負責執行公共政策或服務的人員,唯有內部顧客滿意,組織才有達到外部顧客滿意目標的可能。
|
7 |
由健保資料庫探討台灣 常住人口與醫療利用 / An Empirical Study of Taiwan’s De Jure Population and Medical Usage based on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Database李昇龍, Lee, Sheng L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家施政應以人民結構及其居住等特性為依據,但臺灣的政府統計多以戶籍記錄為主,每十年一次的戶口普查雖能提供常住人口資訊,但其時效性及調查項目有頗多限制。有鑑於此,本文以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探究臺灣常住人口的現況,因全民健保實施已逾20年,納保率接近99%,且因大多數醫療院所均加入全民健保系統,方便民眾就醫,使得感冒等小病(或是上呼吸道感染)往往選擇經常活動地區的醫療院所就醫,預期全民健保就醫資料更能反映各地的常住人口。
除了常住人口之外,本文也分析民眾就醫記錄,嘗試透過全民健保資料庫探討醫療可近性等議題,以重大傷病等就醫資料評估醫療資源的城鄉差距。本研究先以全民健保資料庫中的2005年承保抽樣歸人檔LHID2005(或稱2005年百萬人抽樣檔)估計各地區常住人口,發現抽樣檔在2010年的人口結構與2010年戶口普查結果相近,其中常住人口與戶籍紀錄差異較多的區域,交通多半也較為便利;而民眾就醫習性確實存在城鄉差距,或許與區域級以上醫療院所的分布有關。另外,進一步分析重大傷病患者的就醫記錄,發現選擇就醫的頻率、地區與醫學中心的分布存有關聯。例如:外島地區及部分偏鄉地區(苗栗、雲林等),重大傷病病患的平均就醫距離明顯較長,凸顯偏遠地區的就醫不便,需有合適的對應政策已降低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公。
|
8 |
我國農民健康保險問題之研究王綺華, Wang Chii Hw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之研究目的,即在探討我國農民健康保險制度現存之問題,並藉由文獻分析,探討目前世界各國以特別體系辦理農民經濟安全保障之情形,瞭解農民健康保險現行制度運作情形及其所面臨之問題,以評析我國農民保險制度之缺失及可行之改進方向,最後提出農民健康保險條例之修正建議,以為未來修法之參考。
經本文之探討發現,目前世界各國以特別體系辦理農民經濟安全保障者僅數少數,且其農民保障制度除了立基於保障農民生活、改善農家所得水準之出發點外,也同時肩負改善農民地位,提昇務農意願、降低農業勞動者年齡等目標。
至於目前農保所面臨之課題方面,包括行政監理體系複雜,且中央主管機關與承保機關之隸屬關係薄弱;投保資格之規範與農民健康保險之制度目的不合,而與現實脫鉤,造成農保被保險人人數與實際從事農業人數之偏離;被保險人年齡結構老化,導致保險收支平衡;保險費率偏低,造成農保鉅額赤字及財務虧損;投保金額之不合理,影響被保險人權益及農保制度之財務健全等等。
最後,本文提出農民健康保險條例之修正建議,而朝向解決現行實務上缺失,維持保險財務健全、調和權利義務一致之方向發展,以期我國社會保險制度之發展更上一層樓。
關鍵字:農民健康保險;農民健康保險條例;老年農民福利津貼;社會保險。 / In an attempt to explore the main issue of Farmers'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we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welfare systems that ensure the safety of farmers' health and economic status across the whole world.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we understand how the system implement and what the critical issues are. This helps us make some key comments on the deficiency of Taiwan's farmer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In this regard, some improvement guidelin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 further revision Enactment of Taiwan's Farmer Health Insurance.
The majo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few countries engage in establishing the specific scheme to ensure the health and economic status of farmers. Conversely, for those countries with the above insurance scheme, they not only ensure to advance the farmer's life and income, but also regard this system as a means to raise the devotion to farming and to lower the age of the farmers.
Meanwhile, the deficiencies of Farmers' Health Insurance include the complicated regulatory structure, the inadequate regulations regarding the qualifications of the insured and the aging of the insured. Besides, the insurance rate is lower than the fair rate, resulting in insufficient insurance premium such that the financial health is weakened.
Finally,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study is devoted to the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especially focused on some suggestions that should be constructive with respect to the emendation of Enactment of Farmers' Health Insurance.
Keywords : Farmers' Health Insurance, Enactment of Farmers' Health Insurance, Old-Age Farmer's Allowance, Social Insurance.
|
9 |
全民健康保險之醫療費用成長模型建構 / Modeling for medical expense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朱世珉, Chu, Shih-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了控制健保醫療費用的成長速度,我國全民健保自2002年開始全面實施總額預算制,在總額預算制下醫療費用總額泱定於事前協商之每人醫療費用成長率,因此為提供一合理客觀之成長率協商依據,本研究建構一醫療費用成長時間序列隨機模型,並佐以總體經濟模型,利用模擬結果推估未來15年部分總體經濟變數數值及醫療費用成長率。
利用常用以預測總體經濟相關變數之VAR MODEL,本研究檢測發現平均國民所得、醫療物價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及失業率之成長率,明顯受到自身及其他三個變數之前四期數值之影響。
此外,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醫療費用占國民所得比重成長率除了受到季節因素影響以外,與其自身前期及人口老化指數呈正向關係,與醫療物價指數則呈反向關係,同時具備MA(1)之時間趨勢。
關鍵字: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隨機模型、VAR MODEL、模擬。
|
10 |
西藥產業導入企業間電子商務之研究陳品全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資訊科技與網路的快速發展與普及,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促成電子商務蓬勃發展。西藥產業中各行業如醫院、診所、藥局或藥商等雖然已普遍做到電腦化,然而其企業間卻依舊多採傳統方式交易往來。其無效率的效率的處理方式,促使面臨散於各地的資料不容易相互流通,企業無法能夠彼此交流、分享彼此有用的資訊。對此唯有導入電子商務的應用,強化產業上下游間資訊流通,才得以提升整體產業資源有效運用。
如果要以電子商務取代傳統交易方式,其發展的關鍵將不僅只在於促進資訊科技與網路的發展,而是要先瞭解整體西藥產業特性與產品特性,才能規劃出符合產業特性之電子化應用方案。本研究藉由個案訪談方式,來瞭解產業目前電子化現況與其電子化過程中發生的問題,進而嘗試以健保局扮演主導者,推動西藥產業後續電子化。本研究提出健保用藥「包工不包料」方案,配合電子交易市集與倉儲物流技術的應用,由健保局帶領各級醫療院所、藥廠與藥品物流業進行產業電子化。
而健保用藥「包工不包料」方案的提出,對於西藥產業與健保制度而言是一個嶄新的方案,將有助於改善藥價黑洞。在推動此方案同時,應考慮執行相關配套方案,如調整健保給付標準、制訂標準給藥量...等等政策的實施,以免產生可能的弊端。最後考量實際環境本研究提出具體的執行步驟,以供健保局在未來實行「包工不包料」方案的參考。
關鍵詞: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西藥產業、產業電子化
|
Page generated in 0.029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