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11後的美國反恐作為研究阮春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美國九一一事件帶給美國及全世界一個莫大的震撼,此次自殺式的恐怖攻擊事件,讓世人瞭解到國際恐怖主義的可怕以及對國家安全的危害。未來全球反恐行動將是國際間各國重要之共同課題。
九一一事件後的美國反恐政策為(一)爭取聯合國支持;(二)組建國際反恐聯盟;(三)軍事打擊「基地恐怖組織」;(四)防範WMD擴散。該事件對美國所造成的影響,直接撼動了政府官僚對反恐的傳統思維,並使美國調整其安全戰略部署,把反恐列為首要任務,以「先制攻擊」為反恐指導原則與重點,另加強與國際各國進行反恐合作。
但是,反恐仍面臨許多困境,首先是各國之利益衝突問題,此為國際反恐合作的最大障礙;第二,恐怖組織擁有其支持者,恐怖組織通常有其理念,目的亦非個人私利,支持者反而抗議美國反恐作為;最後,恐怖主義訴求千變萬化,通常混雜宗教、種族、文化、經濟政治、國際利益等因素,打擊恐怖主義立場不易穩固。
國際間目前的反恐聯盟只是一種「浮動聯盟」,各個國家皆以其國家利益至上,一旦不符或傷害到國家利益時,它可能隨情勢變遷及演進而有所變化,甚至產生對立。由此我們了解到未來面對全球恐怖活動,各國均在國際範圍內尋求與他國間之合作,各國必須盡棄前嫌,摒棄彼此間嫌隙並進而通力合作;亦須改變傳統的國家安全觀,建立多元化的國家安全戰略,亦惟有全世界共同努力,方可消除恐怖活動產生的根源,從源頭上消滅恐怖主義。
九一一事件雖然沒有直接威脅到我國的國家安全,卻提供了我們不少經驗與啟示,我們也應藉由該事件經驗教訓中,提供我國家戰略與較寬廣的思考空間。我國過去雖未曾遭到國際恐怖主義組織的攻擊,但是台灣地處西太平洋重要樞紐,這種良好的地理條件雖提供發展國際經貿運輸的極佳優勢,但也提供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執行攻擊的極大誘因。
深刻檢討起來,我國反恐能力方面尚有許多不足之處,在反恐打擊能力方面,我國反恐能力尚待精實,反恐訓練亦有需強化之處;在反恐防護能力方面,我國資訊防護能力尚待提升,核能電廠安全防護仍有待加強,此外,我國生、化防護能力亦有不足。為提升國軍部隊「反恐」之能力,依政府訂定之因應方案,結合駐地執行演練。另對恐怖暴力、軍事突擊及心理戰等課目,應納入地方政府定期演練及「萬安演習」中,以熟練危機應變程序及凝聚全民防衛共識。
針對我國反恐打擊能力之加強,為精實反恐能力,本文認為首要的作為:(一)提升反恐情資蒐研能力(二)建立完善通報機制(三)充實全民生化戰防護能力(四)強化反恐訓練(五)精實反恐專業部隊(六)加速推動反恐因應措施。另外,在反恐師資訓練、訓練場地、武器裝備、專業人員、任務整合方面均應針對現代化恐怖主義而有所調整及加強。
另一方面,針對我國反恐防護能力之提昇,應注意網路安全之維護,尤其是關鍵的基礎建設及其資訊網路系統;落實核能電廠安全維護;強化生、化防護能力。最後,針對國軍支援反恐事項應予明定。隨著恐怖主義的發展、恐怖活動的猖獗,軍隊逐漸成為「反恐」的主角。為了兼顧「戰備整備」與「支援危機處理」的原則,應採立法方式明定國軍部隊及資源運用規定,協助政府危機處理,保障國家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要建立完備的反恐體制之關鍵在於政府的反恐決心,這當然牽涉到恐怖主義對我國威脅的層次,依目前的狀況來看,政府的危機感尚有不足,因而反恐政策並未列入政府施政的重點優先順序,但不可否認的,台灣並未排除遭恐怖攻擊的可能,美國九一一事件將反恐帶入一全新紀元,對於反恐任務,沒有任何一國可以置身事外,我國亦不能例外,在我國尚未完成準備的狀況下若遭受攻擊,其後果將危及國家安全,政府相關單位怎能等閒視之。
|
2 |
當前中華民國反恐對策之研究陳雙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統以來,各國政府所面臨的最大危機與災難莫過於來自敵國所發動的戰爭,然近年來國家安全的威脅已不再侷限於傳統性的戰爭,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跨國恐怖組織所從事的破壞行動。2001年9月11日,以賓拉登為首的國際恐怖份子,對美國紐約世貿大樓及國防部五角大廈發動恐怖攻擊行動,事件發生後,我政府立即啟動國安機制,採取因應措施,預防恐怖份子連鎖反應,對國內治安造成衝擊。政府為因應反恐的需要,召開「三芝會議」、制定「反恐怖行動法(草案)」、成立「反恐怖行動小組」與「反超限戰策劃與指揮小組」、實施各項反恐演習、尋求國際反恐合作…等作為,均顯示政府對此議題的重視,惟反恐作業與相關措施在國內尚屬草創,確實有很多待克服之處。
國際恐怖主義的廣義定義有100多種,比較集中的也有20多種,迄今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恐怖主義有著極其複雜的背景和根源,在一個恐怖組織或一件恐怖主義事件的背後,往往混雜著政治、經濟、社會、宗教、民族等多種因素,同時又有其與眾不同的特殊性。綜觀恐怖主義的發展趨勢有:謀求利用核、生、化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電腦網路成為恐怖活動的新領域;宗教狂熱型恐怖主義出現上升趨勢,其破壞性和殺傷性不受制約;恐怖組織呈現多元化發展;恐怖襲擊以象徵性、經濟性目標為重點。
聯合國已制定了12項全球公約,亦設立反恐怖主義委員會(CTC)、特設委員會及恐怖主義政策工作組,並運用相關機構從事反恐工作。九一一事件後,國際間的相關組織亦體認反恐意識主流,紛紛將反恐合作列為組織的重要工作,主要的作為包括建立反恐合作機制、反恐情報合作、簽署反恐協定、反恐軍事演習等。這段期間,世界各國和有關國際組織加大了反恐力度,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成效包括對阿富汗和伊拉克反恐戰爭的勝利、逮捕了伊拉克前總統海珊及數千名恐怖份子、國際反恐合作、及凍結了一億多美元與恐怖主義有關的資金。但是,從全球範圍來看,恐怖活動依然猖獗,賓拉登至今仍是漏網之魚、「基地」組織不但沒有被打垮,反而擴散至世界各地,當前國際反恐行動形勢仍然嚴峻。
台灣不是國際恐怖主義攻擊的主要目標,但不能排除成為恐怖份子藏匿地點或犯罪活動之中繼站、及恐怖攻擊報復美國的目標之一(已遭基地組織點名);國內至目前為止沒有形成恐怖組織的條件,但需注意內在可能的潛在威脅因子,政府必須提出解決方案予以消弭;中共以超限戰之恐怖主義手段對台實施攻擊的可能性亦不大,惟需嚴防其為達目的採取非實體破壞之手段打擊台灣。
現行我國危機處理法制歸納起來略可區分為重大國家安全事件、實際戰爭狀態、重大災難事件、緊急危難或財政經濟重大變故、平時的安全及治安事件等五大類型,我國目前的反恐機制亦是依其相關規範而建制。依據相關的法令規定及現況,我國反恐怖危機處理機制有:國家安全決策機制及行政院反恐怖行動小組。恐怖主義活動的攻擊方式,概可分為五大類,即傳統性恐怖攻擊(爆炸、暗殺、武裝襲擊、綁架與劫持人質、劫機與劫持車船)、核、生、化及網路恐怖攻擊等,我國在反恐的整備上亦涵蓋這些威脅,在行政院反恐怖行動小組的統籌下,各有其中央主管機關策頒應變機制,負責指揮、督導、協調各級相關行政機關及公共事業執行各項反恐、防恐及救護工作。除了這些應變危機處理機制之外,當危機發生後,尚須啟動兩個救援體系:一是災害防救體系;二是緊急醫療救護體系。並視情況啟動一個備援體系:即全民防衛動員體系。以強化災害防救功能,確保緊急傷病患之生命及健康。
我國在反恐措施方面,從法律修訂、情資整合、維護海域(岸)安全、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國軍應變整備、核生化處置能力、到資訊安全等工作,均積極的完成整備。在國際合作方面,亦與相關國家實施情報合作、洗錢防制工作、提供人道援助、簽訂「司法互助協定」、防杜高科技物資非法輸出、簽署「貨櫃保全計畫(CSI)」及配合「防止擴散安全倡議(PSI)」等反恐合作。
在我國反恐對策之建構方面,本論文分別從政策規劃、機制運作、執行措施、反恐能力、國際合作等五方面來探討,期能建構完備的反恐對策。
一、在反恐政策規劃方面:在外交戰略上,緊密與美關係而取得所需奧 援,且能與中共和平相處,另應提升與日本之安全交流;在國土安全上,將恐怖主義的威脅,由國安會納入國家安全戰略之中,作為政策指導原則,並由行政院負責全盤性反恐政策規劃。
二、在反恐機制運作方面:強化情報預警功能;加強情資整合及通報;提升情資研析能力;落實反恐機制整合;修訂重大劫持、破壞事件權責;精實反恐演習。
三、在反恐執行措施方面:儘速完成反恐怖行動法立法工作;修訂民航法設置安全人員;制定保防法;做好關鍵基礎建設弱點評估工作及強化安全維護;加強機場安檢工作;精進簽證及移民政策;嚴密空域安全管制;強化現有民防功能;化解國內統獨爭議與族群衝突;有效打擊相關金融犯罪;做好社會公共關係與媒體倫理工作;落實宣導教育工作。
四、在反恐能力整備方面:精實反恐能力;強化反恐訓練;嚴密網路安全維護;落實核能電廠安全工作;健全生化災害防救體系;加強生化防疫及醫療救護能力;做好毒物管制工作;精進生化戰劑反恐訓練;明訂國軍支援事項。
五、在國際反恐合作方面:持續與美國進行各項合作;以人道救援扮演「貢獻者」角色;以經濟實力推動反恐合作;加強洗錢防制合作;強化安全合作;全民外交首重文宣與鼓勵民間參與;發展亞太地區國家的關係;藉海軍巡防台海南疆及南海尋求與美軍合作。
最後,本論文之研究發現概述如次:
一、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一直沒有統一的認識,妨礙了反恐怖的國際合作。
二、恐怖主義發展走向,將使危害更加嚴重。
(一)宗教狂熱不斷上升,大量殺傷不受制約。
(二)結合運用現代科技,恐怖攻擊手法多樣。
(三)活動範圍逐漸擴大,攻擊目標趨向多元。
(四)運用資訊技術領域,組織呈現多元發展。
(五)組織串連策略聯盟,相互為用各取所需。
三、應發揮聯合國在國際反恐中的主導作用,增強國際合作效率。
四、國際反恐合作將是長期而複雜的工作。
五、我國應更重視非傳統性安全威脅。
六、我國現行反恐體系尚未完備,有賴政府積極建構。
|
3 |
國際反恐政策與作為之研究許榮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恐怖主義是國際公害,其不僅威脅國際社會大多數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也造成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更使一些國家引發嚴重外交糾紛,造成區域長期動盪不安,直接威脅各國、各個地區乃至全世界的安全與穩定。「911事件」促使全球體認恐怖主義已成為人類和平與安全重大威脅。國際社會對國家安全威脅的防範日益迫切,而加強建立國際合作以防制恐怖主義。
國際恐怖主義活動近來顯現:恐怖活動呈現全球化;恐怖組織呈現跨地區、組織間連結與合作;組織活動更為隱蔽及更難追踪;恐怖份子的經濟實力更強,活動目的更明確;活動手段日趨多樣化;攻擊目標以「軟性對象」為主;攻擊方式以自殺炸彈及汽車炸彈較常見;電腦網路成為恐怖活動的新領域等現象之趨勢。國際恐怖主義活動威脅整體表現在,恐怖活動國際化、多樣化、廣泛化、隱形化、殘酷化、網絡化等態勢。
美國反恐怖主義政策,「911事件」後係以「全球為中心」。反恐政策思維三階段為,先確立「反恐畫線」的外交政策、 再以「邪惡軸心」論為標誌;後提出「先發制人戰略理論。反恐現為美國維護國家安全之最高戰略目標,指導反恐戰略的四項長期政策原則係:不對恐怖主義份子作任何妥協,交換任何條件;恐怖主義份子將為犯下的罪行被繩之以法;孤立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並對其施加壓力,迫使其改弦易轍;幫助同美國合作的國家,提高其反恐怖主義的能力。
國際上目前進行國際合作反恐,雖多數國家的反恐作為有所不同,但原則已漸趨一致。反恐行動之目標,概歸為四個重點,即第一、終結國家對恐怖主義之支持;第二、建立與維持一種打擊恐怖主義之負責任的國際標準,以確認地方性之努力、提供行為之評估基礎、擴大資訊交流及持續追尋互惠政策;第三、強化與維持打擊恐怖主義之國際努力,第四、制止與破壞對恐怖主義之物質的支援等,特別是關於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與飛彈擴散等方面。
台灣雖未受國際恐怖主義及其活動之荼毒,但不能忽視當前國際恐怖主義所可能產生之「暗示性」、「示範性」、「傳染性」作用。證諸台灣社會陸續發生仿效性之恐怖主義暴力行為事件,雖不能歸屬於恐怖份子,但其類似引起恐慌之手法,殊值國人關切重視。審視後911事件時期台灣的國家安全處境,政府針對國際合作反恐最新情勢發展,應在參與國際關係、及國土安全反恐作為方面,採取必要應對之政策措施,以確保國家利益與安全。
|
4 |
我國反恐行動之情報作為研究李旺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古至今,沒有一個主權國家不重視國家安全,無論戰時還是平時,有些情報是和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的,情報已成為確保國家安全及維繫政權穩定的力量;因此,作為一個領導者、決策者,必須具有情報意識,重視情報工作。尤其面對新世紀新戰爭型態處處展現出「不對稱」戰略思維,面對恐怖主義的全球危害,面對日趨迫切反恐合作的要求,面對危害我國安全與經濟利益的恐怖主義活動的萌芽,如何運用「先知」繼而採取「先發制人」作為,如何在守勢作戰上獲得絕對優勢,奠定國家安全的基礎,當屬情治機關工作的重要課題。另隨著全球化的倡議、時空環境變遷、民主思潮的演變、國際社會的互動、國內政治環境的紛擾、民粹主義的興起、價值觀的扭曲,在在使得國家安全情報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考驗。
舉凡任何反恐怖主義的措施或反恐精銳部隊,都不足以有效嚇組狂熱的、技巧熟練的恐怖份子。基於此,情報作為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面仍是最有效的方法。反恐行動與戰爭最大不同處在於他所面對的是藏匿起來之敵人,因此情報預警越早、研析越精確,恐怖行動之災害就越少,反恐成效也越好;這部分除了要建立恐怖份子及其組織之完善檔案,長期追蹤這些恐怖團體的行蹤外,也需要透過情報系統來蒐集情報,及與國際共同合作進行情報交流工作,如此方能有效做到預警之功能;例如美國國土安全部將面臨恐怖的威脅區分五個等級,從情資狀況研判來提早預警,以加強全民防護戒心,此點殊值我們參考學習。另外,對於跨國性的恐佈份子,若能與國際情報交流,也是遏止恐怖暴行的的最佳方式,據FBI調查顯示,僅在1983至1987年間,美國就因與國際間有效的情報交流,而成功地防止45件恐怖事件,充分發揮防範於未然的功能。所以,情報單位應不斷情報交流,甚至透過外交途徑與國際情報組織進行協調、聯繫、相互通報、相互支援,以掌握可疑恐怖份子之動向,適時發布預警,以提昇防護戒心,有效防範或降低暴力、破壞事件發生之危害程度 。
由於恐怖主義的威脅日益嚴重,只有國際合作才能有效減少恐怖主義的威脅。九一一事件後,隨著美國軍事行動的開始,國際間有另一種聲音希望國際組織一特別是聯合國能夠發揮功能,致力反恐、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俾以防止更大的災難發生。此外,由於區域主義的盛行,分布於全球的國際組織及區域組織亦將在此方面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然情報機制運作亦是反恐活動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911事件」的情報失敗使得布希總統籌組「恐怖主義威脅協調中心」及「國土安全部」,也逐一地對CIA及FBI 兩大情報組織進行改革。本論文將探討美國的反恐機制與情報作為,以瞭解美國情報界如何因應恐怖主義的威脅,以開展我國情報作為。
為了避免國家受到戰略性的軍事突擊,如珍珠港事件,在在都需要大量而性質複雜的情報。各國政府因為需要情報,所以便設立個別的專門機構,來處理各種不同的情報。各國的決策者,如美國的總統、英國的首相、德法的總理以及克里姆林宮的少數人物,都需要情報來處理他們的日常工作。一切情報不管是重要次要,不管真實虛偽,都必須經過情報機關加以過濾,加以選擇,然後才能選擇與當時決策有直接關係的東西,提供決策者參考。職是之故,情報是決策的基礎,成功的關鍵。情報也是一種力量的形式,沒有情報的政策是盲目的,沒有政策的情報是無能的。然情報的角色僅僅只是列具事實與可能發展的趨勢;決策是決策者的工作。一般而言,情報活動之有用與否,是依於其對國家、部會、與軍事單位決策者之協助而定。決策階層希望情報單位能時時掌握正確的情報,以因應突發狀況。
情報在危機處理過程中,扮演克敵制勝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若在危機處理時缺乏情報,在分秒必爭的危機中,絕對難以對被危機威脅的廣大範圍,多狀況的領域,進行面面俱到的處理。情報的功能包括知己知彼、料敵機先、制敵之弱、降低誤判、避免疏忽、避免爭機等角色功能。經由情報之角色與功能的論述,可以瞭解情報之本質是與決策與國家政策設計密切相關的。而不論是在決策或是國家政策設計之廣範圍過程中,攸關國家政權穩定與否及國家安全之保障,相當程度均是依賴於危機管理作為之良窳而定,而此又需要情報之積極投入,否則不以為功。因為,「全球化」之發展,國際安全環境之變動,依常態之國家管理模式以因應不同光譜範疇之威脅是不夠的,最主要的還要加入「非常態變數」之考量。因此,在危機管理過程中,從戰略層次思考,情報之作用在於發揮預警機制之功能;而從戰術層次思考,情報之作用在於發揮對決策過程之支援功能。然而在保證客觀情報要求下,應克服情報與決策在追尋國家安全過程中,可能之潛在的問題,而有必要在未來能持續發展出結合情報與決策之危機處理特殊機制,從而發揮情報在危機決策中之最大作用,而此就涉及了危機管理與情報之互動作為,及如何較佳之作出決策的問題。
「九一一事件」之後,扁政府成立「九一一專案小組」,研議五十五項因應計畫二十一項突發狀況想定與緊急處置措施,包括:生化攻擊之防範與疫苗採購、各種模擬演練時各部會之職掌分配。台灣與美國進行情報交換、簽訂「刑事司法互助協定」,願意參與資訊、安檢、反洗錢、強化能源機制等各項國際合作,說明台灣並沒有自外於國際反恐行動。
國家情報工作法:第十七條各情報機關與外國情報機關進行情報合作事宜時,應通知主管機關,並由主管機關協助統合及節制。前項情報合作包括情報交換、情報會議、人員互訪、情報訓練、技術交流、電訊偵蒐及情戰行動等。因此我國依據聯合國安理會一三七三號決議文執行反恐怖主義行動之相關作為,行政院長張俊雄指示各情治、財經及司法部門配合執行事項:政府將依據我國法律及參照聯合國各項反恐公約與決議精神,對恐怖組織及其黨羽採取凍結資產、不資助、不窩藏等必要之司法或行政措施,同時加強與各國之情報交流及提供刑事調查、刑事訴訟的協助,以制止及懲治恐怖主義。
就情報合作而言,情報工作的最終目的是預為防範可能之威脅,我國的情報來源,大約可分為三大部分:一是國際方面,由國際情報合作管道獲得,或由國安局、警政署、調查局海外工作站、駐外人員蒐集,及政府機關派駐海外機構協助蒐集;二是國內方面,情治機關蒐集或民眾檢舉;三是文書及科技情報方面,由大眾傳媒及網際網路蒐集,或透過科技中心、國防部電訊發展室截收之電子科技情報。國際情報合作對我國防範國際恐怖主義活動是相當重要的工作,國安局表示,自從九一一事件後,國安局就成立一專案小組持續針對反恐進行監控和運作,92年度也特別編列反恐預算,近來幾次爆炸案,國安局透過國際情報管道獲得資訊,未來將更強化相關反恐作為。
反恐工作已成為世界各主要國家安全工作的主軸之一,我國雖非國際恐怖組織主要攻擊目標,但仍不能排除成為恐怖份子藏匿地點或犯罪活動之中繼站。對台灣而言,支持與參與反恐,提升反恐能力,防護國土安全,並藉由反恐而與國際社會尋求接軌,發展雙邊及多邊合作關係,拓展國際活動空間,為國際安全及自身利益而努力,藉以強化國土安全之機制與能力,將不僅是內政奠基、全民國防之優先工作,且係發展外交的重要契機。自九一一恐怖事件發生以來,台灣在反恐議題上可以說卯足了勁全力以赴,從執行聯合國安理會第1373號決議文相關事項,到堅定支持反恐行動,如提供國際社會人道救援、強化國內各部會相關具體因應作為、全面清查可疑份子、強化洗錢防制工作、積極推動簽訂司法互助協定或備忘錄、加強國際情報合作、密切掌握恐怖組織發展及重要成員之預警情資、整合各情治單位蒐整之反恐怖情資、建立恐怖活動資料庫等等反恐作為,無非就是要確保國家安全與拓展外交空間之目的。本文從國際恐怖主義發展趨勢出發,進而探討美國反恐趨勢與反恐情報作為。接著就我國安全環境及整體反恐情報機制作檢討分析,歸納本論文之研究總結 。
一、聯合國應發揮主導作用,增進國際情報合作
二、我國現行反恐對策尚待精進
三、我國應注意中共的武力威脅與突擊
四、美國因反恐與中共合作,應注意是否影響我與美關係
五、不合時宜的運作觀念,影響情報預警功效
六、因應危機必須提升預警情報工作
七、訂頒國家危機預防之標準作業程序
八、加強情報的整合與監督
九、強化國安會專業幕僚機構功能
十、明確律訂專責、統合單位權責
十一、建議成立國家恐怖主義情報中心
十二、積極參與國際反恐怖主義活動
|
5 |
「九一一」事件後歐盟反恐政策之研究呂光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九一一」事件後歐盟採取多項反恐措施,包括加強制定反恐法令、強化各項安全維護工作、打擊恐怖組織的財源與連絡管道,以及加強國際反恐合作等,另方面亦開始檢討伊斯蘭社群在當地社會的適應與融入問題,期能多管齊下,減低恐怖活動對歐洲地區的安全危害。本篇論文研究發現,「九一一」事件後歐洲地區的恐怖活動受到激進伊斯蘭思想之滲透影響,與傳統上歐洲地區以分離主義為主的恐怖活動在本質上已有所不同,因此歐盟的反恐作為也必須隨之調整,以因應新型態的恐怖威脅;惟歐盟在多年努力下雖已取得初步反恐成果,但過程中亦面臨部份措施引發爭議及各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協調問題,在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國際反恐合作上亦非完全一致,以致未來仍需持續調整其反恐政策作為,俾更有效消弭其面臨之恐怖主義安全威脅。 / EU has adopted several counter-terrorism measures since the 911 terrorist attacks in 2001, with the aim to reduce the terrorist threats in Europe. 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nature of terrorist activities in Europe has changed from mainly ‘separatism’ before the 911 to ‘Islamic radicalism’ after that. In order to better cope with the new type of terrorist threats, EU has to adjust its counter-terrorism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accordingly. However, although EU has garnered some fruits after years of sweat, it is still facing challenges of public criticism and disagreements among EU members as well as the allies across the Atlantic Ocean. In other words, more efforts are needed if the ultimate security and peace is to be acquired in Europe.
|
6 |
911事件後約旦反恐政策之研究 / The study of the Jordan's anti-terrorism policy after 9/11潘孝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911事件後,為有效打擊恐怖主義,美國開始積極全球戰略布局,尤其在中東區域的戰略部署更顯重要。約旦身為美國在中東區域堅定盟友,雙邊合作關係已超過60年,911事件後美國提高對約旦經濟與軍事援助,目的希望能透過約旦在反恐工作努力,有效打擊恐怖主義對美國威脅。
約旦位於亞西地區版圖的心臟地帶,被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伊拉克及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所包圍,境外移入人口龐大,地緣位置特殊性使得恐怖攻擊事件自1950年代初即伴隨在國家歷史中。約旦歷代政權為因應恐怖攻擊發生不同目的與時空背景,採取不同態度與策略,以維持國家生存為首要目標。
本文首先回顧約旦恐怖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以及約旦政權為打擊恐怖主義所制定規範與採行策略,藉以對照911事件後,約旦如何在反恐上作更多法制面與體制面上的調整,並透過當局反恐思維轉變,凝聚國人愛國意識,並謹慎處理以巴問題,成功降低恐怖攻擊在約旦發生的可能性。
約旦為維持國家穩定,在諸多規範上仍違反國際人權標準,但因國家注重民意發展,同時輔以高效能的情報網絡,促使約旦人民慢慢改變對恐怖主義看法,能依政府政策與國際局勢轉變而不斷調整。特別是2005年發生約旦安曼旅館爆炸案,人民深刻體認到恐怖主義對國家威脅,也改變民眾對911事件看法,將該事件視為恐怖攻擊。
未來約旦反恐政策成功仍要更多關注民意發展,政治面上小心處理以、巴問題,經濟面上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水準,藉由美國在反恐工作上持續支持與援助,維持國家穩定及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
7 |
「九一一」後美國與印尼反恐合作之研究田漢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冷戰結束,適值全球因應國際體系解構與重建之時,2001年9月11日美國境內卻突然發生嚴重之恐怖攻擊事件震驚全球,此一事件除迅即引起全球強烈之反應,亦且挑戰當代國際安全研究規範,更將導引未來國際安全政策制訂之方向。
「戰爭」活動自歷史以觀,多以國家行為者行之,惟國家亦須按國際法規範使用武力。但「九一一」後,美國及恐怖主義組織在使用武力之具體實踐上,首先打破了戰爭僅能發生於國家之間的情況;其次,美國依「自衛原則」執行其特立獨行的「先發制人」反恐戰略,亦暴露出當代國際法無法有效規範武力使用之困境。
在恐怖主義犯罪日益猖獗及恐怖活動無所不用其極、危害不斷加重之情勢下,國際社會遂逐漸加大反恐力度,聯合國及相關國際組織亦針對恐怖主義犯罪制訂相關多邊公約,以遏制恐怖組織活動之蔓延,美國亦將反恐戰爭指導原則做為其國防政策執行重心,全力推動全球反恐行動,而境內擁有近二億穆斯林之東南亞地區,已成為美國在中東地區以外,首重之反恐戰場。
印尼為全球穆斯林信眾最多之國家,在印尼政治發展的過程中,伊斯蘭教與穆斯林組織一直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另由於印尼境內多島嶼之地理特性,有利於恐怖分子藏匿及連結,為恐發展成為恐怖主義溫床,美國對東南亞反恐亟欲肅清印尼地區,故與印尼合作反恐則成為必然之趨勢。長期以來,美國與印尼保持廣泛之合作關係,但在1999年東帝汶事件後,便中斷軍事合作關係,直到2005年11月,美國基於全球反恐戰略利益之考量方始恢復。
基於「九一一」後之多極體系國際政治環境與全球反恐趨勢,並為前瞻國際安全研究及安全政策新方向,本論文透過美國與印尼反恐合作之政策與實踐,探討美國東南亞反恐戰爭對區域安全的影響,並進一步瞭解美國此際於印尼之反恐戰略佈局,在實踐過程當中產生之互動與影響。並藉由美國與印尼在反恐戰爭之結盟意圖,單邊與多邊合作之實踐,及印尼對美國之反恐合作態度進行探討,從而分析美國與印尼反恐合作之目的及評估美國與印尼反恐合作成效;最後亦對我國未來之安全政策與反恐機制相關規劃,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關鍵詞:恐怖主義、東南亞反恐戰爭、反恐合作、地緣戰略、國家利益
|
8 |
美國反恐作為的演變趙昌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恐怖主義對現代文明國家與全球安全威脅甚鉅,儘管以歐美為首的當今文明國家,為打擊恐怖主義已長期投入無數的資源,然而此舉非但未能使恐怖活動稍歇,反而挑起更尖銳的民族對立,壯大恐怖組織的聲勢。恐怖主義與反恐戰略,兩者之間雖消長互見,卻只有持續不斷的纏鬥而不見雙方尋求理性的共識。
2001年發生的「九一一事件」便是考驗恐怖份子與反恐政府雙方能力的試金石,不但「基地」(Al Queda)恐怖組織展示了無與倫比的威脅能力,受害的美國更是發揮了前所未見的復員與報復能力。一場改變歷史的恐怖行動,讓恐怖主義與反恐作為同時提昇至更高一層的境界,從此兩者之間將會產生何種互動結果,是筆者興趣的所在,也是本論文研究的動機。
本論文以研究美國的反恐作為為主,透過對「九一一事件」的研究,筆者希望能對美國的反恐的發展作一系統化的探討。文中將回顧恐怖主義威脅美國社會的歷史,以及美國政府各時期的因應作法,並以反恐作為的轉變將美國反恐歷史劃分為:1980年代以前、1980年代以後至「九一一事件」發生前,以及「九一一事件」之後等三個時期,透過每個時期反恐作為的改變,探討其所象徵的意義。
|
9 |
美國反恐戰爭與中共中亞安全政策研究劉守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911事件」改變了世人對戰爭型態的觀感,同時促成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調整,這個恐怖攻擊事件使得當前國際大國們齊一口徑,同聲譴責與撻伐恐怖主義,因此堅定了美國消滅國際恐怖主義及遂行反恐戰爭的決心,美國總統布希並強調,為了保護美國免遭恐怖分子的襲擊,必要時美國將實施「先制攻擊」。而公然支持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當然成為美國反恐戰爭的首役目標。隨著反恐戰爭的節奏,美國順勢將美軍前送歐亞大陸建立橋頭堡,以保護美國在當地的利益,進而拓展其全球戰略佈局。
中亞五國因為前蘇聯的解體,各國雖獲主權獨立的地位,但經濟上卻持續地衰退。後冷戰時期中亞各國挾其豐厚的能源優勢,開展其「經濟外交」的政策,援引外國的資金與技術,以改善國內的經濟景況。惟中亞各國的政經情勢仍飽受地區的民族極端主義、伊斯蘭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等「三股勢力」的威脅,呈現不穩定狀態。
後冷戰時期迅速崛起的中共,無論從地緣戰略或是經濟安全戰略來看,中亞地區的穩定將被中共視為影響國家利益的重要環節。尤其在中共「新安全觀」形成後,積極推動的「上海五國」至「上海合作組織」等機制的建構,從邊界糾紛、裁軍等安全問題,擴展至地區經貿合作的議題,皆顯示中共日益重視西部邊境的安全。
當美國反恐戰爭與中共中亞安全政策在中亞地區並行推動時,歐亞大陸的權力平衡板塊也立即受到擠壓與變動。美「中」兩國的國家利益在中亞地區所產生的競合效應,對區域穩定將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如中亞各國協助美國「反恐」,使各國立即獲得資金的援助,而在地緣上與中亞緊鄰的中共,則藉著未來「新絲路」的潛在商機,吸引中亞各國的經貿合作。未來美「中」兩國在中亞地區的競合關係,將隨美國反恐戰爭及「上海合作組織」的運作而持續發酵。
|
10 |
911後中印地緣戰略關係之研究羅楚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地緣政治對國家關係的影響是一個難以迴避的客觀現實,作為兩個相鄰的大國,中印關係不可避免要受到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說,兩國在考慮對彼此的政策時,很大程度地受到地緣戰略的影響。對中國來說,由於經濟和軍事實力的不斷提升,其屬於世界格局中的一強早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對於印度來說,由於1962年邊界戰爭的失利,使其長期在客觀形勢上受到中國的壓迫,使得印度在追求「名副其實的大國地位」上始終無法有突破性的進展,更使印度人在心理上產生了一種根深蒂固的「中國威脅論」,嚴重影響中印兩國之間信任關係的建立。
911事件發生之前,美國總統小布希為了抑制中國日益崛起的綜合國力,而在國際事務上大力鼓吹美印聯盟的構想,再加上印度在經濟發展方面的表現亮眼,因而使得印度的國際地位有明顯的提升之勢。911事件爆發之後,全球性的反恐戰爭強化了美印合作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儘管反恐戰爭初期美印關係一度因為巴基斯坦問題而降溫,但基本上兩國的關係還是持續朝著緊密的方向前進。從地緣戰略的角度來看,美日與美印的聯盟關係,逐漸對中國形成東西夾擊的態勢。過去印度被中國閉鎖在南亞大陸的地緣劣勢,目前反而轉變成箝制中國的最佳地理位置。當印度不再是中國可以蓄意忽略的角色之後,中印關係逐漸產生變化。
關鍵詞:911事件、反恐戰爭、中印關係、地緣戰略
|
Page generated in 0.024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