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5
  • 5
  • Tagged with
  • 5
  • 5
  • 5
  • 5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國際品牌授權策略之研究 / International Brand Licensing Strategy

方亮淵, Fang,Liang 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品牌授權策略為目前國內諸多企業採行的一種品牌發展策略,一般來說, 藉由品牌授權的過程中,企業可以彌補公司財務、研發、設計等專業領域 資源的不足,並且學習授權者在品牌經營方面之管理技能,以培養公司之 競爭優勢。由於台灣企業大部份係以OEM或ODM之經營型態逐步發展 ,如何藉由國際性合作策略的運用,幫助企業迅速的成長,縮短自我摸索 的學習時間,以避免公司因資源限制而無法突破成長的瓶頸,達到自創品 牌的最終目的。本論文之目的乃在於了解品牌授權策略對於國內企業的影 響,研究重點主要乃從品牌來源國、產品生命週期、公司資源等三個構面 ,探討企業採行品牌授權策略的動機,及其品牌授權的現況與發展類型, 並分析品牌授權對於企業之助益為何。本研究藉由七家已採行品牌授權的 廠商為個案公司,利用人員訪問的方式,了解各公司品牌授權的實際發展 過程,並探討外貿協會小歐洲計劃小組之功能與角色,推衍出十個主要命 題。命題1 :若產品受限於品牌來源國效果,企業會希望藉由品牌授權策 略以進入較高品級之產品區隔。命題2 :產品之生命週期階段會影響企業 採行品牌授權策略之動機。命題3 :資源愈缺乏,企業愈希望藉由品牌授 權策略來增加公司資源,提高競爭優勢。命題4 :企業為了降低品牌經營 風險,會採取多授權品牌策略。命題5 :企業為滿足消費者多元化之需求 ,會採取多授權品牌策略。命題6 :企業為達到範疇經濟,會探取多授權 品牌策略。命題7 :長期上企業可採用自創品牌策略或購併品牌的方式, 以降低品牌授權的風險。命題8 :品牌授權合作雙方資源型態呈互補時, 品牌授權契約關係會較穩定。命題9 :企業可利用品牌授權策略以累積自 創品牌所需的資源。命題10:企業可藉由品牌授權策略,以提高公司知名 度及產品品質形象。本研究根據以上命題,歸納出以下幾個結論:一、品 牌授權策略可以為企業降低品牌經營風險。二、品牌授權策略為一過渡期 品牌策略。三、品牌授權策略可以迅速累積公司資源。四、品牌授權策略 與自創品牌策略並不互斥。五、靈活運用品牌授權策略,將有助於公司品 牌經營。六、品牌授權策略為一資源共享的合作策略。
2

國內廠商品牌授權與代理之決策研究 / A Study on the Foreign-Brand Licensing and Agencing Decisions of the Domestic Firms

陳昭穎, Chen, Chao-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係採個案研究的方式,企圖從國內廠商品牌授權與代理之實務決策過程,探討策略背後可能的因素與理由。包括品牌授權與代理的動機與考量因素、合作模式的分類與取決、與國外品牌擁有者之間的互動以及可能面臨的經營風險等。希望藉由實務上的訪談,對授權與代理市場做一系統性的整理,提供國內企業在相關議題上決策的建議。 經過資料蒐集與實務訪談,本研究將國內品牌授權與代理可能的合作模式,分為八種類型:(1)代理商型(如嘉裕西服代理Ninna Ricci)(2)中間商型(如潤泰紡織代理Nautica)(3)製造商型(如東雲紡織取得Malboro授權)(4)直屬分公司型(如台灣華特迪士尼)(5)分公司接洽型(如麗嬰國際與台灣三麗鷗)(6)授權總代理型(如特敏代理天線寶寶)(7)授權總代理兼轉包型(如海馬實業代理Roberta di Camerino)(8)總代理接洽型(如亞富取得路易費侯授權)。 本研究選擇授權與代理現象最普遍的服飾業與玩具業為受訪對象,並依據不同合作類型,分別選擇代表性的業者進行深入訪談,訪談對象包括麗嬰國際、潤泰紡織、亞富、台灣華特迪士尼、特敏、海馬實業、東雲訪織、麗嬰房、嘉裕等九個個案。並據此發展出相關命題,內容如下: 命題1:企業進入市場的考量不同,會影響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選擇。 命題2:企業會基於品牌附加價值的考量,而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 命題2-1:企業會基於品牌權益的考量,而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 命題2-2:企業會基於品牌支援的考量,而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 命題2-3:企業會基於品牌經營知識的考量,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 命題3:企業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是基於本身整體策略的運用及對資源的依賴,同時受限於自身能力的差異。 命題3-1:企業會基於本身整體策略的運用及對資源的依賴,而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 命題3-2:企業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會受限自身能力的差異,如製造能力有無。 命題4:企業選擇不同的合作類型,與自身的能力與長期規劃的目標有關。 命題4-1:企業會受到自身能力的差異,在品牌合作的接洽上,選擇不同的合作類型。 命題4-2:企業會基於長期規劃目標不同的考量,而導致合作類型不同。 命題5:合作類型不同,會導致國內業者面臨不同經營風險。 命題6:授權者控管方式的差異,會影響互動型態。 命題6-1:授權者的控管方式,受到文化差異的影響,部分傾向於理性層面,重視數字;部分傾向於感性層面,重視情感;其他的則落於兩者之間。 命題6-2:授權者的控管方式,受到兩地地域遠近的影響,會有親自設立分公司或是授權總代理的差異。 命題7:合作關係的建立與維持,是授權者與被授權者之間,一種雙向的互動過程。 命題7-1:國內業者自身條件的差異,會影響授權者在合作關係的建立與維持上意願的強弱。 命題7-2:授權者對於合作關係維持的控管,會由於雙方業者經營心態不同而受到影響。 命題7-3:授權者長期目標的不同,會導致國內業者在合作關係的維持上,面臨不同經營風險。 經由上述命題,本研究歸納出下列幾點結論: 1. 國內廠商會基於市場的需求、產品的特性、通路的開發與變化等因素,以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進入市場。 2. 國內廠商可藉由品牌授權與代理的方式,獲取品牌附加價值,包括品牌權益、品牌支援與品牌經營知識的取得。 3. 企業選擇不同的合作類型,是著眼於自身能力與未來策略規劃的不同。 4. 授權者的控管方式會受到本身文化、兩地地域遠近,與合作雙方經營心態等因素影響。 5. 業者自身的能力越強,授權者提供合作機會與維持合作關係的意願越高。 6. 國內廠商面臨到的經營風險,會受到雙方對於未來規劃的差異與合作類型而不同,如何加強合作關係的維繫是一項重要的議題。
3

動畫電影品牌商品化與購買意願之研究 / Effects of Brand Avatar on Purchase Intention─A Study of Animation Industry

張雅絜, Chang, Ya Chi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商品上隨處可見形形色色的的知名動畫電影角色肖像在上面。動畫電影原本所要吸引的消費族群是以孩童為主,然而,仍有許多青少年族群以及成年人會購買動畫角色的周邊商品。本研究試著以成人消費者的角度,探討不同類型之動畫電影角色吸引消費者的原因所在,以及購買動畫電影角色授權商品的消費者又具備何種特性? 本文研究架構包含喜愛度、熟悉度、相似度等與動畫電影角色吸引力有關之變數,以及個性一致性、認同效果、參考群體等與購買動機有關之變數。本研究將利用問卷調查與統計分析探討消費者對動畫電影角色的品牌態度、產品態度與產品購買意願之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消費者對於角色喜愛度與相似度較高會產生較佳的角色品牌態度。而消費者對動畫電影角色的品牌態度,會透過影響產品態度進而影響產品的購買意願。影響產品購買意願的另一因素為消費者對於授權產品的認同效果。另外,本研究發現,消費者對產品態度與購買意願,會受到非人類與虛構人類的角色類別差異的影響。
4

台日商策略聯盟中國大陸內需市場開拓--上海地區服務業案例研究 / Taiwanese and Japanese Strategic Alliance to Develop the Market in Mainland China--Shanghai Area Services Case Studies

林金珍, LIN, CHIN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基於語言、歷史、文化與政治因素,台日商策略聯盟具備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優勢。「十二五規劃」發展服務業與城市化,台商與日商攜手進軍中國大陸市場,可為雙方帶來綜效。 本研究整理與分析策略聯盟理論與相關文獻,並對台日商策略聯盟解析。依本文台日商策略聯盟服務業分析,以品牌授權為最佳模式。筆者赴上海田野調查一月,訪談十七位台商與學者,其中發現:採用授權合作模式,台日雙方可保有最大自主性,亦可充分發揮雙方競爭優勢,在中國大陸市場應可獲得最大利益。 台日商服務業策略聯盟,具有以下綜效意義與價值:(1)技術共 享與策略協調。理解並善用雙方優勢與清楚定位,提高技術與成本綜效。(2)有形資源共享。台日商就產品設計、創新、行銷、品牌以及服務,清楚分工,並達成共識,選擇中國大陸優良廠商製造,發揮本土化與降低成本等天時、地利,及人和效益。(3)垂直功能整合。台商著重行銷服務,與日商負責研發創新的垂直分工,創造高附加價值績效。(4)談判能力的結合。臺日結盟,產生規模經濟的合作型態尚未出現。隨著臺灣中小企業在中國大陸市場逐漸大型化,期望與日本企業形成談判能力,突破成本困境。(5)創新事業的整合。善用雙方策略性互補與深厚的信賴關係,擴大合作綜效與機會。 臺日雙方以開放、分享的態度,減少反綜效發生,強化技術、資源、以及成本與整合等優勢,始能發揮最大效果。在兩岸ECFA簽訂後,台日商,特別是中小企業如何在信任基礎上,建立有效合作模式,結合優勢、相容性、產業價值鏈之互補性,策略運用,以及合作思維調整,以因應市場變化,應為重要課題。 / The “12th Five-Year Plan”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With mainland China’s immature services development, the alliance among Taiwanese and Japanese entrepreneurs has the advantage to enter the market.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organizes and analyzes the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as well a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review. The author who spent a month of fieldwork in Shanghai interviewed 17 entrepreneurs and scholars to find that licensing model could maintain maximum autonomy between Taiwanese and Japanese companies, and at the same time, give full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both sides, which allows complete access to the best interests in mainland China. The Taiwan-Japan strategic alliance in the service sector has the following meaning and value of synergy: (1) to understand and take advantage of strengths and clear positioning to both sides by technology sharing and policy coordination to improve the technical and cost synergies, (2) to reach a consensus on tangible resource sharing, such as product design, innovation, marketing , branding, services and choice of excellent manufacturers in mainland China to localize and reduce costs, (3) to be responsible for marketing by the Taiwanese, and research as well as innovation by the Japanese to create high value-added performance, (4) to look forward to combine bargaining power by generating economies of scale with Taiwan’s SMEs large-scaled formation in mainland China to break through the cost dilemma, (5) to use strategic complementarity and deep relations of trust of both sides to expand business cooperation synergy and opportunities. Strategic alliance between Taiwanese and Japanese entrepreneurs achieves maximum results with an open attitude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nti-synergy and enhance technology, resources, cost and integration. Developing the domestic market is the government policy of mainland China. After the signing of the cross-strait ECFA, Taiwanese and Japanese entrepreneurs should establish an effective and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criteria based on trust from both sides, exploiting superiority, compatibility and complementarities of industry value chain to work on the maximum benefit.
5

國際品牌授權稀釋效果之研究 / The Diluting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Brand Licensing

邱纓琇, YingHsiu Chiu(Sophia Ch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在探討消費者對品牌延伸與品牌授權產品的評估,以及採用品牌延伸與品牌授權策略對原品牌權益的稀釋效果。本研究主要包括三部份:第一,探討「消費者對原品牌的認知與評價」、「產品特徵相似性」、「品牌概念一致性」、「製造商技術移轉能力/被授權台灣廠商之產銷能力」、「延伸/授權產品之產品知識」等變數如何影響消費者對品牌延伸與品牌授權產品的評估;第二,評估品牌延伸與品牌授權對原品牌權益的影響;第三,比較品牌延伸與品牌授權對新產品評估以及原品牌權益影響的差異。   經由過去文獻探討,本研究提出品牌延伸與品牌授權評估之一般化數學模型,並簡化模型進行實證研究。在研究設計上,以原品牌產品相對價格、產品適合延伸與授權的程度為依據,採取3 (Nike運動鞋/Cartier珠寶/Nokia手機)×2(適合/不適合延伸與授權之產品類別)×2(品牌延伸/品牌授權)的實驗設計,將研究情境分為12組,分組探討新產品的評估及對原品牌權益之影響,並比較採用品牌延伸與品牌授權時,消費者對延伸與授權產品的評估是否有差異,以及採用品牌延伸與品牌授權對原品牌權益之影響是否有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第一,當消費者對原品牌的認知與評價愈高、產品特徵相似性愈高、品牌概念一致性愈高、製造商技術移轉能力愈強/被授權廠商之產銷能力愈強、延伸/授權產品知識愈缺乏時,消費者對延伸/授權產品有較正面的評估。第二,消費者對延伸與授權產品的接受程度會影響其對原品牌的評價,兩者具正向關係。第三,消費者對延伸產品與授權產品的評估,兩者無顯著差異。第四,消費者對新產品的接受程度對原品牌權益的影響,不會因為採用延伸或授權而有所差異。   由研究結果可知,採用品牌延伸與品牌授權策略,消費者對新產品的評估及對原品牌權益的影響並無顯著差異,因此知名品牌的廠商在利用該品牌的品牌權益時,只需以品牌擁有者的角度,選擇總成本最低與效益較高的策略即可。此外,在推出新產品時,要盡量選擇產品特徵相似性高、品牌概念一致性高、目標顧客缺乏主觀產品知識的產品類別,且廠商有能力產銷該產品,才能獲得品牌延伸或品牌授權極大化之原品牌權益。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品牌權益 6 第二節 品牌授權 10 第三節 品牌延伸 15 第四節 由消費者角度探討品牌延伸的評估 25 第五節 品牌授權與品牌延伸的比較 41 第六節 來源國形象 4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一般化模型的建立 49 第二節 研究架構 51 第三節 研究假設 53 第四節 研究設計 57 第五節 各項變數的定義與衡量 62 第六節 問卷設計與抽樣方法 65 第七節 資料分析方法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9 第一節 樣本結構 69 第二節 信度與效度分析 72 第三節 品牌延伸之分析 75 第四節 品牌授權之分析 97 第五節 品牌延伸與品牌授權之比較 11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9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討論 129 第二節 研究貢獻 142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47 第四節 後續研究方向 148 參考文獻 150 中文文獻 150 英文文獻 151 附錄 158 附錄一:產品知識與涉入程度之相關分析 158 附錄二:預試問卷 160 附錄三:正式問卷 162 附錄四:延伸與授權的合併分析 171 附錄五:相關係數表 175

Page generated in 0.034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