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6
  • 5
  • 1
  • Tagged with
  • 6
  • 6
  • 6
  • 6
  • 4
  • 3
  • 3
  • 3
  • 2
  • 2
  • 2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探討不同時間到期之可轉換公司債的價格交互影響效果

許芳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目前有許多論文探討可轉換公司債的評價方式,但這些論文都是建立在公司只發行單一可轉債的假設下,而目前在櫃檯買賣中心掛牌交易的可轉債中,約有二十家公司同時有兩檔不同時間到期的可轉債發行在外。因為可轉債具備有選擇權的性質,其價值是不確定的,若未來可轉債是很有可能被轉換為股票,則對公司股東而言,無異於將股票以低於市場價格賣出,在此情況下,公司資產會有高估的情形,則將影響到可轉債的評價。所以同時有兩檔以上之可轉債發行的評價不能用一般的評價模型來進行評價。本文依據Lim and Terry (2003)的模型推導出在同時有兩檔可轉債發行下的債券價格,並探討兩者間的影響效果。 結果可以清楚看到,在Lim and Terry(2003)的論文所得到的結論,也適用於可轉換公司債上。當公司同時發行兩檔以上之可轉換公司債,則此兩檔可轉換公司債的價格會互相影響,除了因稀釋效果造成股價降低所導致的影響外,任一的可轉換公司債被贖回也會影響另一可轉債的價值,故在評價可轉換公司債的時候,對此情況應加以考慮,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標的時,也應對此情況加以評估。雖然此結果是建立在較簡單而非較一般化的條款設定下,但在純粹分析稀釋效果以及可轉債價格交互影響效果下,此一簡化的評價方法所得到的結果應仍具參考價值。
2

市場對員工分紅的解讀

林宜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從損益表觀點探討:我國上市(櫃)電子業公司若依民國九十五年五月份商業會計法修正後之規範,將員工分紅入帳後,對投資大眾在盈餘品質認知之影響為何?近年來,我國許多公司競相以「員工分紅」制度之獎酬所帶來的激勵效果以留攬優秀員工,希望增加公司經營績效,但員工分紅亦會造成原股東盈餘分配與財富的減少,產生股權稀釋之效果。本研究採用 Ghosh and Moon(2005)報酬模型,將其會計盈餘部分拆解為 (1) 不含薪資費用盈餘、(2) 薪資費用、(3) 員工分紅依面額入帳、(4) 員工分紅依市價面額入帳差異部分,依此修正後作為實證分析模型,驗證員工分紅制度與盈餘報酬間之關係。實證結果發現,投資人認知的員工分紅並非為公司的費用,但與報酬間呈現顯著的正相關,推論其為ㄧ項無形資產-人力資本,支持過去文獻探討上的激勵效果。
3

公司認股權證對股價之影響 / On Stock Return Processes and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ies with Warrant Introduction

張瑞珍, Chang, Jui-Jan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雖然許多研究已針對認股權證評價進行調整,但是其價格低估的問題仍無法解決。因此,本文將探討認股權證發行對股價報酬動態過程的影響。本文將證實是否認股權證發行將影響其標的股價之動態過程,倘若股價報酬的動態過程已反應了認股權證發行的潛在稀釋效果,則進行充分調整的股權稀釋模型將低估認股權證的價格。為了確認在評價認購權證時充分調整稀釋效果的必要性,本文將檢測權證發行對股票報酬過程的影響。本文利用延伸Garch-M模型,導出四個檢驗稀釋效果的模型。實證結果顯示,在發行認股權證之後,股價報酬的變異數顯著降低,該結果在釐清股權稀釋效果與不對稱效果之後,該稀釋效果依然顯著。 / As the underestimation of warrants remains unsolved after many adjustments presented by previous researchers, we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warrant introduction on the underlying stock return processes.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introduction of warrants influences the return processes of underlying stocks. If the introduction creates a potential dilution effect in stock return processes, full dilution adjustment pricing models would lead to underestimation. To exam whether full dilution adjustments are required for warrant pricing, the GARCH-M model has been extended to derive four models for testing the dilution effect on stock return processes.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volatilities of underlying stock return processes a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following warrant introduction even after clarification and distinguishing dilution from asymmetric effect.
4

不同景氣循環階段下信用暨時間風險貼水差異之實證研究-兼論動態避險策略之選取 / How does Business Indicators Explain Bond Credit and Term Premium?-And How does it contribute to the Selection of Immunization Strategies?

陳啟運, Chen, Chii Yuh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兩個研究主題(1)在不同景氣變動狀態下,殖利率曲線變動與動態避險策略的選擇;(2)不同景氣循環下,債券風險貼水的變動情形。景氣領先指標是一簡單明確訊號,其對於債市參與者改善投資、避險決策之效度應是有趣課題。景氣變動程度不同時,殖利率曲線變動情形亦有所不同;投資人需視殖利率曲線變動情形,選擇不同動態避險策略。當景氣上升時,殖利率曲線短期利率波動幅度大於長期利率波動幅度,以Khang(1979)模式建構動態避險策略;景氣波動程度不大,長短期利率波動方向不一,以多因子模式建構動態避險策略;而當景氣大幅度下降,短期利率下降幅度小於長期利率下降幅度,建議以Bierwag(1977)模式建構動態避險策略。國內動態避險實證分析上,黃慶堂與王芳妮(民80)以Macaulay(1938)、Bierwag(1979)、Khang(1979)與Chambers et al.(1988)模式作分析,Chambers et al.(1988)表現較傳統Macaulay(1938)模式優;史綱與丁子雲(民80)發現以Macaulay1938)模式建構動態避險策略,與長期持有公債收益率無顯著差異。所以Macaulay(1938)模式無法應付國內債券市場的需求,機構投資人應該因應殖利率曲線隨景氣變動情形,選擇較佳動態避險策略規避風險。   隨著發行與交易規模的快速成長,以及景氣狀況遞移,我國債市各工具殖利率結構在未來勢必會改變,景氣狀況變化之可能影響,是本研究試圖勾勒的要項;市場結構改變,會造成未來殖利率曲線大幅變化。本文只是推介數種存續期間模式,並討論如何增加嚴謹度。   不同景氣循環下,時間風險貼水隨景氣繁榮而擴大,使得公債市場上多為附買回保證金交易形式,投資期長多為固定(附買回契約的期長),投資人所賺取的多為長短期利差;而景氣衰退時,利率相對較低,債券價格高漲,投資人所賺取的多為債券價差,投資期長較不一定;信用風險貼水則因台電公司債稀釋效果、流動性貼水的變動以及信用風險貼水看法不一,而無法確定其與景氣循環的關係;而交易成本貼水方面,證交稅及交易規範形成進入公司債市場的障礙,景氣衰退時,由股市釋出資金,大多進入公債市場,形成短期避險資金,所以當股市出現轉機時,資金轉入股票市場;所以當景氣衰退,公債與公司債殖利率的差距會擴大。本研究副產品是發現公司債稀釋效果顯著,一般公司債發行金額均為五千萬元左右,而台電在四次發行公司債時,金額在五億上下,當台電公司債增加發行量時,台電公司債整體價格下降,殖利率上升,使得一般公司債與台電債券間殖利率差距縮小。銀行擔保效果方面,雖然發行公司會考慮到本身市場評價,選擇公民營銀行作擔保機構,讓其公司債信用等級與其他公司債的信用等級一致,但是公營銀行擔保的公司債殖利率較無擔保公司債低,民營銀行擔保效果亦為統計顯著,而且公民營銀行擔保效果有顯著的差異。
5

舊股東參與現金增資之可能策略分析

石美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提出舊股東參與現金增資的可能操作策略,並探討策略的優劣性、操作時機及績效衡量。針對此策略受到那些因素的影響,進而提出策略的最佳操作時機。以期望在不同指標下,建議舊股東採行策略以獲得最佳報酬。 提出現金增資證期會核准日至新股上市日舊股東投資六種可能操作策略,檢定是否優於大盤。期間從民國82至88年,樣本數有465個。其實證結果說明如下: 一、即參與現金增資除權並且認購新股者,其持有期間報酬率優於大盤報酬率。此與原先預期結果相符合,表示公司發行現金增資,投資人不論採行策略一、策略四,及策略五,購買股票,並參加除權、認購新股,統計檢定在顯著水準10%持有期間報酬率具有優於大盤的報酬率。 二、舊股東參與現金增資採行策略一、四和五的持有期間報酬率統計檢定具有優於大盤的報酬率,顯示台灣股市不符合半強式效率,可以用特定策略獲得超常報酬。 三、加入綜合現金增資宣告因素可以解釋對持有期間報酬率的影響,股票股利率與現金增資持有期間報酬率有負相關,即發行現金增資不搭配股票股利的發放,可以獲得較高的持有期間報酬率。權值與持有期間報酬率呈正相關、認股價格與持有期間報酬率呈負相關,符合稀釋效果假說及財富幻覺假說。每股營業額作為財務比率指標,對持有期間報酬率有顯著正相關。公司規模與持有期間報酬率呈負向關係,即現金增資具有規模效果。不同投資策略會影響持有期間報酬率,以參與現金增資卻不認購新股的策略為最差。β值對現金增資有顯著影響,β>2,風險係數較高,卻不能獲得較高的報酬率。與之前預期β值愈大,風險愈大,應獲得較高的報酬率的結果不一致。多頭時期比空頭時期現金增資持有期間報酬率為高,與之前預期相符合,意謂著投資人多頭時期參與現金增資可比空頭時期獲得較高的異常報酬率。不同產業別會顯著影響持有期間報酬率。電子類顯著優於其他類,而金融類顯著劣於其他類。董監事持股申報轉讓會顯著影響現金增資持有期間報酬率,有申報轉讓比無申報轉讓的持有報酬率顯著為高,表示董監事具有內部資訊,轉讓持股代表股價被高估。即董監事持股申報轉讓可以作為持有期間報酬率的指標。以權益市價淨值比作為成長機會的代理變數,統計結果高成長機會不顯著異於低成長機會的報酬率。高負債比較低負債比報酬率為差,與預期方向相同,但統計上檢定不顯著,無法證實財富重分配假說。 四、將投資策略與其他類別因素交互作用對現金增資持有期間報酬率有顯著影響,包括β類別、多空頭類別,和產業別,並以此因素作為投資策略的指標,檢驗應採行的投資策略以獲得最佳報酬。 五、將投資策略與其他二種類別因素交互作用對現金增資持有期間報酬率有顯著影響,二種類別因素交互作用包括β和產業類別、多空頭和產業類別、多空頭和董監事申報轉讓類別,以及多空頭和負債比類別,檢驗應採行的投資策略以獲得最佳報酬。 綜合上述結論,我們提出各種投資策略及適合時機供投資者參考,以期獲得最佳報酬。
6

國際品牌授權稀釋效果之研究 / The Diluting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Brand Licensing

邱纓琇, YingHsiu Chiu(Sophia Ch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在探討消費者對品牌延伸與品牌授權產品的評估,以及採用品牌延伸與品牌授權策略對原品牌權益的稀釋效果。本研究主要包括三部份:第一,探討「消費者對原品牌的認知與評價」、「產品特徵相似性」、「品牌概念一致性」、「製造商技術移轉能力/被授權台灣廠商之產銷能力」、「延伸/授權產品之產品知識」等變數如何影響消費者對品牌延伸與品牌授權產品的評估;第二,評估品牌延伸與品牌授權對原品牌權益的影響;第三,比較品牌延伸與品牌授權對新產品評估以及原品牌權益影響的差異。   經由過去文獻探討,本研究提出品牌延伸與品牌授權評估之一般化數學模型,並簡化模型進行實證研究。在研究設計上,以原品牌產品相對價格、產品適合延伸與授權的程度為依據,採取3 (Nike運動鞋/Cartier珠寶/Nokia手機)×2(適合/不適合延伸與授權之產品類別)×2(品牌延伸/品牌授權)的實驗設計,將研究情境分為12組,分組探討新產品的評估及對原品牌權益之影響,並比較採用品牌延伸與品牌授權時,消費者對延伸與授權產品的評估是否有差異,以及採用品牌延伸與品牌授權對原品牌權益之影響是否有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第一,當消費者對原品牌的認知與評價愈高、產品特徵相似性愈高、品牌概念一致性愈高、製造商技術移轉能力愈強/被授權廠商之產銷能力愈強、延伸/授權產品知識愈缺乏時,消費者對延伸/授權產品有較正面的評估。第二,消費者對延伸與授權產品的接受程度會影響其對原品牌的評價,兩者具正向關係。第三,消費者對延伸產品與授權產品的評估,兩者無顯著差異。第四,消費者對新產品的接受程度對原品牌權益的影響,不會因為採用延伸或授權而有所差異。   由研究結果可知,採用品牌延伸與品牌授權策略,消費者對新產品的評估及對原品牌權益的影響並無顯著差異,因此知名品牌的廠商在利用該品牌的品牌權益時,只需以品牌擁有者的角度,選擇總成本最低與效益較高的策略即可。此外,在推出新產品時,要盡量選擇產品特徵相似性高、品牌概念一致性高、目標顧客缺乏主觀產品知識的產品類別,且廠商有能力產銷該產品,才能獲得品牌延伸或品牌授權極大化之原品牌權益。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品牌權益 6 第二節 品牌授權 10 第三節 品牌延伸 15 第四節 由消費者角度探討品牌延伸的評估 25 第五節 品牌授權與品牌延伸的比較 41 第六節 來源國形象 4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一般化模型的建立 49 第二節 研究架構 51 第三節 研究假設 53 第四節 研究設計 57 第五節 各項變數的定義與衡量 62 第六節 問卷設計與抽樣方法 65 第七節 資料分析方法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9 第一節 樣本結構 69 第二節 信度與效度分析 72 第三節 品牌延伸之分析 75 第四節 品牌授權之分析 97 第五節 品牌延伸與品牌授權之比較 11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9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討論 129 第二節 研究貢獻 142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47 第四節 後續研究方向 148 參考文獻 150 中文文獻 150 英文文獻 151 附錄 158 附錄一:產品知識與涉入程度之相關分析 158 附錄二:預試問卷 160 附錄三:正式問卷 162 附錄四:延伸與授權的合併分析 171 附錄五:相關係數表 175

Page generated in 0.0149 seconds